聽到蔣幹的指責,戴施有些坐不住了,盡管他不否認是司馬懿當年的屠城政策造成了今日鮮卑族的坐大,但是作為效忠於司馬氏的官員,聽到別人這樣指責自己的朝廷還是很生氣的,所以戴施站出來對蔣幹反饑道:“鮮卑七部,段部最強,現在你們卻被最弱的慕容部打敗,隻能怨你們自己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不要稱帝,若不是冉閔公然的稱帝,鮮卑軍也不會打到這裏來。”


    戴施這又說了一個事實,鮮卑共有七部,而段部是最強的,鼎盛時期連晉朝的大司空劉琨都不得不依附於段部的羽翼之下,而即便是強如段部,卻依然不得不臣服於後趙的石虎,而現在冉閔取代石氏稱帝於中原,卻不能擊敗遠不如當年段部鮮卑的慕容部,其實就是在諷刺冉魏政權自不量力,所以才會釀成此大禍。


    對於戴施的指責,蔣幹無言以對,其實當年蔣幹是反對冉閔稱帝的,在當時的漢人心中,晉室依然是正統,所以蔣幹的意見是應當向晉朝稱臣,以爭取晉朝的援助,若是那樣的話,那麽冉魏在中原的局麵將會得到根本的改觀。


    但是冉閔不聽,在冉閔看來,東晉已經放棄中原,偏居一隅,已經不得人心,而自己代趙而治,屬於正常的朝代更替,況且自己還有傳國玉璽在手,從當時的輿論來看,誰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是“受命於天”,自己不稱帝誰稱帝?


    更為關鍵的是,在冉閔為後趙服務的時期,曾數次領軍南征東晉,打敗過大量的東晉將領,而且還數次屠城,對當時的東晉官民犯下了累累罪行,盡管當時雙方是各為其主,不得不為之,但是冉閔的內心還是擔心東晉內部會對他秋後算賬,所以在權衡利弊之後,冉閔選擇了自己稱帝。


    冉閔稱帝之初也是想拉隴胡人的,畢竟當時的鄴城周圍全是胡人,所以頒布法令隻要胡人肯臣服於他,所以罪行既往不咎,但是沒想到胡人對冉閔根本不信任,在冉閔稱帝的第二天就開始大量的逃離鄴城,這讓冉閔非常生氣,也明白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於是便頒布了著名的殺胡令:“若有漢人斬殺胡人,可以憑此胡人的項上人頭獲得獎賞”,並自己帶頭領兵屠殺胡人。


    漢人早就受夠了胡人的氣,對胡人恨之入骨,所以冉閔的殺胡令一出,中原漢人群情鼎沸,開始肆無忌憚地屠殺胡人,為死去的同胞報仇,據說殺胡令出台的第一天,鄴城就有上萬名胡人被斬殺,三天之內鄴城被屠殺的胡人就超過二十萬,隨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整個中原大地被屠胡人超過百萬,羯族、匈奴和羌等少數民族險些被滅族,其中,羯族被屠殺的程度最高,幾乎遭遇了滅族之災。趙國最後一個皇帝石祗被部將劉顯殺害後,中原羯族僅剩幾千人,在中原已經無法立足的羯族為了生存被迫投奔了鮮卑燕國。


    其他胡人也不好過,不管是繁華的城市還是偏僻的鄉野,漢人幾乎不分晝夜的攻擊身邊的胡人。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胡人開始舉族遷迴草原,胡人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


    盡管後來幾個胡族政權組成聯盟共同對抗冉閔,但是冉閔神勇異常,屢戰屢勝,但是一拳難敵四手,在東晉始終不肯出手相助的情況下,冉魏政權漸漸被耗盡,此時冉閔兵敗魏昌城,雖然表麵上看是偶然失手,但其實是冉魏政權國力空虛,無力支撐冉閔的連續作戰,冉閔無兵可用,最終才力竭而被俘的。


    所以對於戴施的指責,蔣幹無言以對,若是當初冉閔選擇不稱帝,而是像其他政權一樣向東晉稱臣,說不定東晉會派兵援助冉閔,到時候東晉的大軍再加上冉閔的英勇,消滅諸胡指日可待,然後曆史不容假設,事實就是事實,現在冉閔被俘,冉魏政權其實已經形同虛設,若是再得不到東晉的支持,那麽他們這些冉魏政權的官員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的現場,陷入了極其尷尬的境地,雙方互相指責,又都也說服不了誰,所以最後大家都無言以對,現場陷入了可怕的寂靜,在沉默了數分鍾之後,桓溫打破了沉默,他對戴施說道:


    “當務之急,並不是在討論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要認真的麵對當前的局麵,根據可靠情報,慕容恪又調集了三萬大軍向鄴城進發,加上慕容評的三萬大軍,共約六萬人圍困鄴城,而現在鄴城內的軍糧僅夠維持幾天,若是再不想想辦法,我們都將困死在這鄴城裏。”


    桓溫的話點醒了戴施,他立即想到了可以騙到傳國玉璽的方法,於是連忙拱手對蔣幹與冉智說道:“我北伐大軍糧草都集中在譙郡,由鎮北將軍謝尚直接協調分配,我已派人向謝將軍稟報鄴城之地,但是謝將軍擔憂朝廷的態度,畢竟你們已然稱帝,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在朝廷看來你們屬於叛亂,若是貿然的動用北伐大軍的糧草而救援你們的話,怕是朝廷會怪罪下來,即然你們已經上表稱臣,就不應該當再擁有玉璽了,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把傳國玉璽交給我,我會派人馳馬向天子稟告,天子知道玉璽在我手裏之後,自然會你們的忠誠,你們皆是漢人子民,天子肯定不會見死不救,定會派出足夠的軍糧來接濟你們。”


    聽到戴施三句話不離玉璽,蔣幹本能的有些反感,但是當前的局勢又確實十分的緊張,而且戴施現在隻是要求將玉璽交給他,並不把玉璽帶出城,而且戴施所言又有幾分道理,既然已經向對方稱臣,那麽就沒有擁有玉璽的合法權益,這個時候還真不如把玉璽交出來,換取對方的信任,以解當前的困局。


    但是玉璽之事又實在太過重要,蔣幹做不了主,冉智也做不了主,隻能去找董皇後商議,所以當天的殿議隻能暫時停止,蔣幹跟冉智進宮去找董皇後,董皇後聽後,也是拿不定主意,其實此時的董皇後還是心存一絲僥幸,那就是冉閔,冉閔隻是被俘,並不是被殺,萬一燕王慕容俊也想要玉璽,到時候可以拿玉璽來換冉閔,隻要冉閔迴來了,那麽一切就都有可能。


    聽完董皇後的話,蔣幹也感到甚有道理,傳國玉璽被天下人所矚目,而燕王慕容俊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其稱帝的野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讓他拿冉閔來換傳國玉璽也不是沒有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阿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阿愣並收藏謀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