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時的燕國主帥並不是慕容評,而是慕容恪,慕容恪在魏昌一戰俘虜了魏帝冉閔後,大喜過望,他一邊派輔弼將軍慕容評繼續進攻鄴城,一邊親自押送冉閔迴京,當時燕國的京城在龍城,慕容恪率領一萬騎兵押送冉閔迴龍城,其餘的三萬餘人盡數撥付給了慕容評,讓慕容評攻打鄴城。
其實慕容評本來也並不想馬上圍攻鄴城,而是選擇圍困,待慕容恪到來之後再攻城,但是沒想到到鄴城後的第一天就被桓溫把糧站給端了,白白損壞了三千擔糧食,這讓慕容評很是生氣,他沒想到失去冉閔的冉魏政權居然還有膽敢跑出來搞突然襲擊,所以決定教訓一下鄴城內的冉魏官員,於是便在第二天發起了圍城之戰。
桓溫站在城牆之上觀察慕容評的攻城戰術,完全就是沒有任何戰術的漫天圍攻,先是弓箭兵射箭,壓製城牆上的敵軍,然後雲梯兵突擊至城牆根下搭雲梯,最後是盾牌兵掩護刀劍兵至城牆根下,順著雲梯往上爬攻城,完全沒有任何新意,桓溫不由的微微一笑,覺得聞名遐邇的鮮卑軍也不過如此,他讓剩餘的八千機動部隊全部換上弓弩之後,沿著城牆轉著圈的射箭,反正鄴城庫房裏弓箭有的是,都是曆代留下來的,所以桓溫就讓他們盡情射箭吧。
就這樣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鮮卑軍損失慘重,而桓溫軍卻傷亡不多,慕容評氣不過,在第二天的時候繼續攻城,桓溫依然是老戰術反擊,射箭,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眼看著部隊傷亡人數越來越大,慕容評擔心在慕容恪到來之前部隊損失太慘重的話自己可能要挨訓,所以便暫時停止了進攻,而是選擇了圍困,他在鄴城四周修築了大量的工事,然後派軍嚴防死守,靜靜的等待慕容恪的到來。
應該說這個戰術是桓溫最擔心的,因為鄴城缺糧,經不起圍困,此時城內的糧食也就能再堅持幾天的時間,若是慕容評圍困上他三五個月的話,不用攻城,城內早就先餓死了,所以此時的桓溫隻能等,等待派出的幾支求援的部隊的到來。
而事實也正如桓溫所想象的那樣,濮陽太守戴施在看到蔣幹派去的上表稱臣的降表的時候,大喜過望,因為此時中原地區稱帝的隻有冉閔一人,長安的苻健是自稱秦王,沒有稱帝,燕國慕容俊是自稱燕王,沒有稱帝,齊國的段龕自稱齊王,沒有稱帝,涼州的張重華是東晉冊封的涼州刺史,連王都不是,西北的仇池國也是自稱仇池王,也沒有稱帝,所以若是冉閔去帝號,那麽東晉就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了。
看到冉魏政權自去帝號,戴施很高興,立馬答應願意救援,他親自點齊了一萬精兵之後,就在冉魏政權的詹事劉猗的帶領下向鄴城進發,在走到棘津的時候,戴施突然不走了,他向劉猗提出了一個要求,隻有滿足了這個要求之後,他才會再繼續前進,劉猗沒辦法,這個事情太大他也做不了主,隻得先行返迴鄴城向蔣幹匯報。
此時的鄴城已經被圍,劉猗偷偷的摸到城牆根上,向城牆上喊話自己是劉猗之後,城牆上放下了一個吊籃,然後劉猗就這樣做著吊籃,緩緩的升到了城牆之上。
見到蔣幹之後,劉猗向他匯報說戴施要見到傳國玉璽,否則的話就拒絕救援,蔣幹一聽,長歎了一口氣,搖頭說道:“到底還是為了這個玩意啊。”
“傳國玉璽?”站在一旁的桓溫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了,這傳國玉璽是一個國家皇權的象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國玉璽,魏國有,東晉也有,為啥戴施非得要魏國的呢?要了這玩意有啥用?
見桓溫不懂傳國玉璽的重要性,蔣幹隻得向他娓娓道來。
原來,這傳國玉璽確實是每個國家都有,但那都是私刻的,曆史上公認的傳國玉璽隻有一個,就是現在魏國手裏的這一個,這個傳國玉璽實在是太重要了,是天授皇權的象征,自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視之為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東晉就是因為手裏沒有這個東西而常常被北方政權譏諷為白版皇帝,東晉的曆任皇帝也因此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據說這個傳國玉璽是用和氏壁所鑄,當年秦始皇破趙國之後,得到了傳說中的和氏璧,後來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登上皇帝位,自稱始皇帝,為了將皇位傳承至千秋萬代,便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為原材料,用小篆雕刻成傳國玉璽,作為皇權的象征,正麵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這一玉璽,從此就成了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沛公劉邦先於項羽入關,秦王子嬰就是跪捧上傳國玉璽獻於劉邦的,後來劉邦登皇帝位後,這傳國玉璽又成為漢朝皇帝的傳世信物。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在當時王莽已經具備篡權條件的情況下依然沒有篡權,就是因為沒有傳國玉璽,後來王莽派堂弟王舜向太皇太後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王政君氣不過,一氣之下把玉璽扔在了地上,玉璽被磕破了一角,王莽命工匠用黃金補了之後,才拿著傳國玉璽正式篡漢,建立新朝政權。
後來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便將它獻於劉玄,劉玄得到玉璽之後登皇帝位,稱更始帝。
後來赤眉軍殺了劉玄,立劉盆子為帝。傳國國璽又易主劉盆子。
後劉盆子的赤眉軍宜陽被劉秀打敗,又將傳國璽獻給了劉秀,劉秀得到玉璽之後,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至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入宮誅殺宦官,宦官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袁紹組建十八路義軍攻打洛陽,其中袁術的手下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後。在某個夜晚,兵士見城南甄宮中有一口井裏顯耀五彩雲氣,孫堅便讓人入井,從井裏撈出來了一個自盡的宮女,宮女的脖子上係了一個小匣子,小匣裏所藏的正是傳國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將它藏在了妻子吳氏那裏,後來被袁術知道了,此時孫堅被黃祖所殺,袁術就逼迫吳氏交出玉璽,孫堅的兒子孫策知道自己留不住玉璽,便以為父報仇為借口,拿玉璽向袁術換了三千兵卒,並以這三千兵卒為基礎南下江東,開創了孫吳政權的基業。
而袁術拿到傳國玉璽後公然稱帝,被天下人圍攻,袁術急火攻心吐血而亡,玉璽被荊州刺史徐璆所得,徐璆將它帶到許昌獻給了漢獻帝,玉璽又重歸漢室。
曹丕建魏後,玉璽歸魏室所有,司馬炎稱帝後,玉璽又歸晉室所有。
永嘉之亂時,前趙皇帝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璽歸後趙。
又二十年,冉閔滅後趙,玉璽就又歸冉魏所有了。
其實慕容評本來也並不想馬上圍攻鄴城,而是選擇圍困,待慕容恪到來之後再攻城,但是沒想到到鄴城後的第一天就被桓溫把糧站給端了,白白損壞了三千擔糧食,這讓慕容評很是生氣,他沒想到失去冉閔的冉魏政權居然還有膽敢跑出來搞突然襲擊,所以決定教訓一下鄴城內的冉魏官員,於是便在第二天發起了圍城之戰。
桓溫站在城牆之上觀察慕容評的攻城戰術,完全就是沒有任何戰術的漫天圍攻,先是弓箭兵射箭,壓製城牆上的敵軍,然後雲梯兵突擊至城牆根下搭雲梯,最後是盾牌兵掩護刀劍兵至城牆根下,順著雲梯往上爬攻城,完全沒有任何新意,桓溫不由的微微一笑,覺得聞名遐邇的鮮卑軍也不過如此,他讓剩餘的八千機動部隊全部換上弓弩之後,沿著城牆轉著圈的射箭,反正鄴城庫房裏弓箭有的是,都是曆代留下來的,所以桓溫就讓他們盡情射箭吧。
就這樣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鮮卑軍損失慘重,而桓溫軍卻傷亡不多,慕容評氣不過,在第二天的時候繼續攻城,桓溫依然是老戰術反擊,射箭,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眼看著部隊傷亡人數越來越大,慕容評擔心在慕容恪到來之前部隊損失太慘重的話自己可能要挨訓,所以便暫時停止了進攻,而是選擇了圍困,他在鄴城四周修築了大量的工事,然後派軍嚴防死守,靜靜的等待慕容恪的到來。
應該說這個戰術是桓溫最擔心的,因為鄴城缺糧,經不起圍困,此時城內的糧食也就能再堅持幾天的時間,若是慕容評圍困上他三五個月的話,不用攻城,城內早就先餓死了,所以此時的桓溫隻能等,等待派出的幾支求援的部隊的到來。
而事實也正如桓溫所想象的那樣,濮陽太守戴施在看到蔣幹派去的上表稱臣的降表的時候,大喜過望,因為此時中原地區稱帝的隻有冉閔一人,長安的苻健是自稱秦王,沒有稱帝,燕國慕容俊是自稱燕王,沒有稱帝,齊國的段龕自稱齊王,沒有稱帝,涼州的張重華是東晉冊封的涼州刺史,連王都不是,西北的仇池國也是自稱仇池王,也沒有稱帝,所以若是冉閔去帝號,那麽東晉就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了。
看到冉魏政權自去帝號,戴施很高興,立馬答應願意救援,他親自點齊了一萬精兵之後,就在冉魏政權的詹事劉猗的帶領下向鄴城進發,在走到棘津的時候,戴施突然不走了,他向劉猗提出了一個要求,隻有滿足了這個要求之後,他才會再繼續前進,劉猗沒辦法,這個事情太大他也做不了主,隻得先行返迴鄴城向蔣幹匯報。
此時的鄴城已經被圍,劉猗偷偷的摸到城牆根上,向城牆上喊話自己是劉猗之後,城牆上放下了一個吊籃,然後劉猗就這樣做著吊籃,緩緩的升到了城牆之上。
見到蔣幹之後,劉猗向他匯報說戴施要見到傳國玉璽,否則的話就拒絕救援,蔣幹一聽,長歎了一口氣,搖頭說道:“到底還是為了這個玩意啊。”
“傳國玉璽?”站在一旁的桓溫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了,這傳國玉璽是一個國家皇權的象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國玉璽,魏國有,東晉也有,為啥戴施非得要魏國的呢?要了這玩意有啥用?
見桓溫不懂傳國玉璽的重要性,蔣幹隻得向他娓娓道來。
原來,這傳國玉璽確實是每個國家都有,但那都是私刻的,曆史上公認的傳國玉璽隻有一個,就是現在魏國手裏的這一個,這個傳國玉璽實在是太重要了,是天授皇權的象征,自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視之為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東晉就是因為手裏沒有這個東西而常常被北方政權譏諷為白版皇帝,東晉的曆任皇帝也因此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據說這個傳國玉璽是用和氏壁所鑄,當年秦始皇破趙國之後,得到了傳說中的和氏璧,後來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登上皇帝位,自稱始皇帝,為了將皇位傳承至千秋萬代,便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為原材料,用小篆雕刻成傳國玉璽,作為皇權的象征,正麵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這一玉璽,從此就成了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沛公劉邦先於項羽入關,秦王子嬰就是跪捧上傳國玉璽獻於劉邦的,後來劉邦登皇帝位後,這傳國玉璽又成為漢朝皇帝的傳世信物。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在當時王莽已經具備篡權條件的情況下依然沒有篡權,就是因為沒有傳國玉璽,後來王莽派堂弟王舜向太皇太後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王政君氣不過,一氣之下把玉璽扔在了地上,玉璽被磕破了一角,王莽命工匠用黃金補了之後,才拿著傳國玉璽正式篡漢,建立新朝政權。
後來王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便將它獻於劉玄,劉玄得到玉璽之後登皇帝位,稱更始帝。
後來赤眉軍殺了劉玄,立劉盆子為帝。傳國國璽又易主劉盆子。
後劉盆子的赤眉軍宜陽被劉秀打敗,又將傳國璽獻給了劉秀,劉秀得到玉璽之後,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至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入宮誅殺宦官,宦官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袁紹組建十八路義軍攻打洛陽,其中袁術的手下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後。在某個夜晚,兵士見城南甄宮中有一口井裏顯耀五彩雲氣,孫堅便讓人入井,從井裏撈出來了一個自盡的宮女,宮女的脖子上係了一個小匣子,小匣裏所藏的正是傳國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將它藏在了妻子吳氏那裏,後來被袁術知道了,此時孫堅被黃祖所殺,袁術就逼迫吳氏交出玉璽,孫堅的兒子孫策知道自己留不住玉璽,便以為父報仇為借口,拿玉璽向袁術換了三千兵卒,並以這三千兵卒為基礎南下江東,開創了孫吳政權的基業。
而袁術拿到傳國玉璽後公然稱帝,被天下人圍攻,袁術急火攻心吐血而亡,玉璽被荊州刺史徐璆所得,徐璆將它帶到許昌獻給了漢獻帝,玉璽又重歸漢室。
曹丕建魏後,玉璽歸魏室所有,司馬炎稱帝後,玉璽又歸晉室所有。
永嘉之亂時,前趙皇帝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璽歸後趙。
又二十年,冉閔滅後趙,玉璽就又歸冉魏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