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建介紹完段部鮮卑的曆史,桓溫已然明白了劉建的用意,當今天下,鮮卑慕容部兵力最盛,慕容氏積三代之努力,已經完全占據了遼東、遼西,慕容俊上台後,安撫百姓、吸納人才,對外積極用兵,趁中原大亂之際,攻下幽、薊二州,兵鋒直達冀州,冉閔親為了抵擋鮮卑慕容部,親自領兵出征,十戰而十勝,但依然不能阻擋慕容部前進的勢頭,所以劉建之所以極力推薦桓溫走青州之地,其用意也是想讓桓溫聯合段部鮮卑,共同對付慕容部鮮卑,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桓溫在經過思索之後,也覺得提前聯係段部鮮卑很有必要,畢竟是燕國勢力如此強盛,而冉閔殺胡令一時過癮,致使中原人口銳減,百萬胡人舉族遷徙,冉閔登基以來連年征戰,無月不征戰、無月不攻伐,田地裏無人再耕種,赤地千裏,荒無人煙,沒有人就沒有一切,冉魏政權已經被掏空基礎,而慕容燕國卻國力蒸蒸日上,這一正一反間,已然昭示著冉魏政權的窮途末路。


    所以,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桓溫還是決定采納劉建的建議,改走東線,從襄國出發走廣固,廣固是青州首府,也是段齊政權的首府,到那裏拜會一下段部鮮卑的首領段龕,為以後聯合對付慕容部作準備。


    路線確定下來後,眾人便開始收拾行李,第二天天不亮即開始出發,此時的隊伍已然隻剩下八百人了,雖然人數少了,但在桓溫看來,兵不在多,而在於精,這八百人久經考驗,是最為忠心的隊伍,有這八百人作底,桓溫相信有朝一日可以再變出八千人、八萬人來。


    因為襄國位於鄴城的北麵,所以桓溫等人不管是走東線還是西線,鄴城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但是桓溫又不想進城,所以隻是從鄴城的東邊經過,可就是這個不經意間的經過,卻讓桓溫知道了驚天大消息。


    這個驚天大消息就是:冉閔被俘了。


    這個消息是前線潰敗下來的士兵說的,在桓溫率領隊伍經過鄴城的時候,突然遇到一隊散兵遊勇,這隊散兵遊勇明顯的驚嚇過度,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在劉建等人的一再逼問一下,才慢慢的說出了實情。


    原來,在今年四月,因為燕國將領慕容恪侵占了冀州的魏昌郡,明顯受到威脅的冉閔決定禦駕親征,雖然冉魏政權的其他人勸阻冉閔,但是冉閔自持勇力過人,不願示弱於燕國,所以執意親征,雙方在魏昌城外大戰了十個迴合不分勝負,後來慕容恪用鐵鎖把戰馬連接起來,又從善射的鮮卑士兵中挑選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剛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陣前進。冉閔所乘的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裏,冉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但是冉閔獨騎深入敵營太久,不久後燕國騎兵蜂擁而至,重重包圍住冉閔。冉閔寡不敵眾,奮近九牛二虎之力衝破重圍後向東逃跑,狂奔了二十餘裏地,不成想馬卻無緣無故地突然倒地身亡,這讓冉閔瞬間傻了眼,身邊再無一兵一卒的冉閔就這樣被蜂擁而至的鮮卑士兵給俘虜了。


    冉閔是冉魏政權的頂梁柱,可以說正是冉閔一個人撐起了冉魏政權的天,所以冉閔一被俘虜,整個冉魏政權必然垮台,而若是冉魏政權一但垮台,那麽其他胡族又將卷土重來,那麽之前執行殺胡令漢族百姓必然會被再次屠戮。


    冉魏政權是北方惟一的漢族政權,漢族經過五胡的輪番殺戮已然所剩無幾,若是再來一輪大殺戮那麽漢族就有滅族的危險了,為了避免慘劇的發生,桓溫當即作出了可能是人生當中最快的決定:暫不撤離了,就近進鄴城,幫助冉魏政權先穩住局麵再說。


    而此時的鄴城內也是亂成了一鍋粥,提前得到消息的冉魏政權的官員們開始四散逃離,士兵逃散、百姓爭相出城,遺棄的物品堆滿了大街小巷,太子冉智年幼,明顯控製不住局麵,不得已,陳留乞活軍的領軍人物蔣幹,同時也是冉魏政權的大司馬,開始出來主持大局,在蔣幹連續砍掉了幾個帶頭作亂的官員後,局麵開始漸漸的得到控製,士兵和百姓們不再逃跑,大街小巷也漸漸的恢複了平靜。


    可即便如此,燕國的大軍卻是離鄴城越來越近,所以蔣幹不得不思考如何抵擋燕國的大軍,在這之前,蔣幹還要解決一件棘手的事,那就是糧食問題,石虎當皇帝時曾在鄴城內築有幾個大倉,儲存有幾十萬斤糧食,可是冉閔上台後,為了籠絡人生,將糧食全部分給了漢族百姓,再加上連年征戰,漢胡仇殺,糧食欠收等,此時的城內已經沒有糧食了。


    為了穩住剛剛平定下來的局麵,蔣幹一狠心,將石虎時代留下的數萬宮女當作食物,烹飪後分食給城內士兵吃,所以等到桓溫進城的時候,這數萬宮女也被吃的所剩無幾了,剩下的個個都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看著堆在地上的累累白骨,桓溫隻感到一陣的惡心,此時鄴城內的場麵可以說是已經慘到了極點,簡直就是跟地獄一樣,要多慘有多慘。


    因為劉建就是陳留乞活軍出身,所以在劉建的引薦下,桓溫順利的見到了太子冉智和太尉蔣幹,此時的桓溫還是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所以還是以陸遠的身份跟蔣幹溝通,此時的蔣幹見桓溫手裏尚有八百名士兵,所以很希望桓溫能夠留下來幫助自己抵抗慕容鮮卑,而桓溫很清楚此時的鄴城已然守不住,所以力勸蔣幹放棄鄴城,轉移到陳留,陳留是乞活軍的老根據地,又地處中原腹地,可以很好的避開慕容鮮卑的鋒芒。


    但是蔣幹不樂意,在蔣幹看來,此時的鄴城已經成為冉魏政權的一個象征,冉閔被俘,冉魏政權就已經塌了半邊天,若是再丟了鄴城,那麽整個冉魏政權就全塌了,所以他要力保鄴城不丟,扶持太子冉智登基,重新扛起冉魏這杆大旗,繼續號召百姓抗胡,維持來之不易的抗胡局麵。


    見蔣幹如此堅定,桓溫開始有些感動,這不正是當年自己在彭城的時候所堅持的一樣嘛?自己當年即然能在彭城堅持到勝利,或許在鄴城也可以。


    但是又轉念一樣,似乎又覺得情況不一樣,在彭城時自己的身邊是偌大的東晉作為後盾,而鄴城卻不是,鄴城已是孤城,若是被圍,沒有人再會來救援了,所有隻有死路一條。


    想到這裏,桓溫本想再勸一下蔣幹,但是蔣幹卻一擺手,對桓溫說道:“陸將軍沒有必要再說了,我心已決,鄴城在,我在,鄴城亡,我亡,我等乞活將士為匈奴趙國拚過命,為羯族趙國也拚過命,現在是時候為我漢人魏國拚一次命了。”


    夕陽的餘輝,照耀在殘破的城牆之上,破敗不堪的魏國大旗迎風飄揚,蔣幹站在魏國大旗的底下,任憑餘輝灑落在臉龐,映照出堅毅的目光,桓溫有那麽一刻間是被蔣幹這份堅毅感動到,為了漢族不至於在北方被滅族,為了城內這數萬的漢家百姓,桓溫一咬牙,決定留下來,幫助這群堅守在北方許多年的漢族兒女們,守好此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阿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阿愣並收藏謀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