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很明白郗超的意思,而桓溫剛剛也是被氣暈了頭,所以大意了,在得到郗超的提醒之後,桓溫很快反應了過來,所以二人才會相視而笑了。
郗超的意思是:不管結果如何,至少還是落戶了一萬戶,拿著這一萬戶做文章,大力宣傳土斷的好處,以此來刺激更多的流民落戶,這才是上上策。
而桓溫則想的更進一步,再好的政策,沒有人推行是不行的,既然自己無法罷免五位太守,也不敢彈劾他們,那麽索性就來個獎勵,對五位太守進行排名,落戶人口執行的好的,在全州範圍內公開嘉獎,同時賞金百量,並上奏朝廷,讓朝廷出麵對該官員進行表彰,並公示天下。
不得不說,桓溫的這一招確實是出乎所有人的所料,在迴去的路上五位太守還暗自嘲笑桓溫的幼稚,沒成想剛迴到各自的地盤就收到了刺史府發來的嘉獎信以及賞銀,這讓五位太守深感震驚,紛紛猜測桓溫的用意。
首先反映過來的是袁宏,作為剛剛走馬上任的袁宏,接替的是之前因襄陽之戰慘敗而被罷免的謝萬,襄陽離江陵很近,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袁宏不想重蹈謝萬的覆轍,所以上任之後一直積極備戰,修補城牆、招納士兵,但是同樣因為稅收太少,戶籍人口不足,無法大規模的征兵,所以備戰一直進行的不順利。
其初桓溫剛推行土斷之時,袁宏是不看好的,因為袁宏十分清楚土斷之策的難點根本就不在流民身上,而在於士族豪強身上,他們利用僑籍政策的漏洞,隱匿人口,偷稅漏稅,中飽私囊,但是因為士族階層就是統治階層,他們不革自己的命,就沒有人能革了他們的命,所以袁宏才認為,桓溫推行土斷必然失敗,那麽誰又會為了一個必然失敗的政策而去積極努力呢?
應該說,袁宏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郡縣的想法,但是人的高度不同、格局不同,所做出的應對措施也就不同。
在收到桓溫的獎嘉信之後,袁宏敏銳的察覺到,這個桓溫不一般,在刺史府的時候還在發雷霆之怒,這一轉眼的功能就能放下憤怒,發出嘉獎信,態度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袁宏明白,能夠控製自己情緒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袁宏開始認真審視桓溫這個人了,做為一個次等士族出身的桓溫,能夠隱忍十年為父報仇,又能以一個郡的兵力擊敗趙國數萬大軍的進攻,人格魅力能夠大到讓當朝公主、皇帝惟一的妹妹奮不顧身的舍身營救,又能得到司馬昱、瘐冰兩方的同時器重而出鎮荊州,這樣一個能隱忍、有膽識、夠執著的人,一般也都是有點性格偏執的人,這樣的人一但認定的某一件事,就一定會推行到底的。
至少在推行土斷這一件事情上來看,桓溫是在認真的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跟著這樣一個領導混,也一定是有前途的。
所以袁宏決定,對土斷之事不再拖延推諉,決定認真的執行土斷政策。
襄陽作為四戰之地,經常遭受戰爭的蹂躪,又地處前線,距離趙國太近,自趙國石勒建國以來,每次南下,都必打襄陽,所以襄陽在曆史上也是經常的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最近一次收複還是王敦北伐之時收複的,因為這個緣故,襄陽地界上基本上沒有士族勢力的存在,隻有一小部分的寒族地主在襄陽維持著局麵。
基於這個緣故,袁宏覺得土斷之策可以首先在襄陽打開局麵,雖然寒族地主也囤積了不少的僑籍流民,但是寒族畢竟比不上士族,當時朝廷評判斷對方是寒族還是士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祖上有沒有當過大官,出沒出過名人,寒族曆史上隻是當過地主,經過商,最多也就當過地方上的小官,對於這樣的一個政治上沒有影響力的群體,袁宏是根本不懼的。
主意打定,袁宏決定親自執行,於是便從太守府中挑選幾個得力的幹將,又帶上一班衙役,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襄陽當地最大的地主家中。
這家地主名叫步協,從三國時代就一直居住在襄陽,祖上曾是平民,因為勤奮持家,踏實肯幹,家中也積讚了不少的積蓄,後來趁著戰亂,低價收購了不少逃亡地主的土地,日積月累,漸漸的變成了襄陽地區最大的地主了。
說是最大,其實也不過千百來畝地而已,跟江陵的瘐家、陸家動輒幾萬畝的規模,當然是沒法比的。
富起來的步家其實也一直想從政,但是因為家族不行,一直被當政者瞧不起,雖然也花了不少的錢,但是在司徒府的評測中,也隻得了個下下品的小官,步家因為不忿,最後也就沒有去當。
袁宏到了步家之後,步協趕緊去迎,這也是他們家的傳統的,不管是哪一國占領了襄陽,步家都會送錢送物,這也是步家能夠一直待在襄陽而沒有被趕盡殺絕的原因。
雖然一些人士很鄙視這種行為,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生逢亂世,城頭經常變換大王旗,作為剛剛有了點積蓄的小土財主,自然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財產要緊了,至於那些禮義廉恥,還是讓那些士家大族們去搞吧,我們這些小國寡民的,就不參於哪些玩意了。
步協將袁宏引到大廳之後,袁宏也不客氣,直接往正座上一座,而步協則還是他那一幅諂媚的笑容,笑眯眯的對袁宏說道:“近來聽聞袁大人在修城牆,不知是否錢糧短缺了啊?隻是近來襄陽天災頻發,糧食欠收嚴重,又有這麽一大家子人養的,小的家中餘糧也確實不多了啊。”
“我這還沒開口呢就開始哭窮,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一件事嗎?”袁宏一臉鄙夷的撇了步協一眼,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步協一聽,嘿,新鮮,這自晉室東渡以來,不管哪一方勢力占領了襄陽,都要來步家征點錢糧,步家每次也是多少都給點,花錢免災嘛,這步家也不是什麽士族,朝廷裏也沒有人,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來他這裏求他辦事了,所以步協一聽袁宏居然不是不為了錢糧而來,所以才會頓感新鮮。
“那不知袁大人此行前來,所為何事呢?”步協小心翼翼的問道。
“是為推行桓大人的土斷之策而來。”袁宏正色的說道。
“啊!”步協大驚失色,在他看來,這比跟他要錢糧還要命啊。
郗超的意思是:不管結果如何,至少還是落戶了一萬戶,拿著這一萬戶做文章,大力宣傳土斷的好處,以此來刺激更多的流民落戶,這才是上上策。
而桓溫則想的更進一步,再好的政策,沒有人推行是不行的,既然自己無法罷免五位太守,也不敢彈劾他們,那麽索性就來個獎勵,對五位太守進行排名,落戶人口執行的好的,在全州範圍內公開嘉獎,同時賞金百量,並上奏朝廷,讓朝廷出麵對該官員進行表彰,並公示天下。
不得不說,桓溫的這一招確實是出乎所有人的所料,在迴去的路上五位太守還暗自嘲笑桓溫的幼稚,沒成想剛迴到各自的地盤就收到了刺史府發來的嘉獎信以及賞銀,這讓五位太守深感震驚,紛紛猜測桓溫的用意。
首先反映過來的是袁宏,作為剛剛走馬上任的袁宏,接替的是之前因襄陽之戰慘敗而被罷免的謝萬,襄陽離江陵很近,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袁宏不想重蹈謝萬的覆轍,所以上任之後一直積極備戰,修補城牆、招納士兵,但是同樣因為稅收太少,戶籍人口不足,無法大規模的征兵,所以備戰一直進行的不順利。
其初桓溫剛推行土斷之時,袁宏是不看好的,因為袁宏十分清楚土斷之策的難點根本就不在流民身上,而在於士族豪強身上,他們利用僑籍政策的漏洞,隱匿人口,偷稅漏稅,中飽私囊,但是因為士族階層就是統治階層,他們不革自己的命,就沒有人能革了他們的命,所以袁宏才認為,桓溫推行土斷必然失敗,那麽誰又會為了一個必然失敗的政策而去積極努力呢?
應該說,袁宏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郡縣的想法,但是人的高度不同、格局不同,所做出的應對措施也就不同。
在收到桓溫的獎嘉信之後,袁宏敏銳的察覺到,這個桓溫不一般,在刺史府的時候還在發雷霆之怒,這一轉眼的功能就能放下憤怒,發出嘉獎信,態度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袁宏明白,能夠控製自己情緒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袁宏開始認真審視桓溫這個人了,做為一個次等士族出身的桓溫,能夠隱忍十年為父報仇,又能以一個郡的兵力擊敗趙國數萬大軍的進攻,人格魅力能夠大到讓當朝公主、皇帝惟一的妹妹奮不顧身的舍身營救,又能得到司馬昱、瘐冰兩方的同時器重而出鎮荊州,這樣一個能隱忍、有膽識、夠執著的人,一般也都是有點性格偏執的人,這樣的人一但認定的某一件事,就一定會推行到底的。
至少在推行土斷這一件事情上來看,桓溫是在認真的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跟著這樣一個領導混,也一定是有前途的。
所以袁宏決定,對土斷之事不再拖延推諉,決定認真的執行土斷政策。
襄陽作為四戰之地,經常遭受戰爭的蹂躪,又地處前線,距離趙國太近,自趙國石勒建國以來,每次南下,都必打襄陽,所以襄陽在曆史上也是經常的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最近一次收複還是王敦北伐之時收複的,因為這個緣故,襄陽地界上基本上沒有士族勢力的存在,隻有一小部分的寒族地主在襄陽維持著局麵。
基於這個緣故,袁宏覺得土斷之策可以首先在襄陽打開局麵,雖然寒族地主也囤積了不少的僑籍流民,但是寒族畢竟比不上士族,當時朝廷評判斷對方是寒族還是士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祖上有沒有當過大官,出沒出過名人,寒族曆史上隻是當過地主,經過商,最多也就當過地方上的小官,對於這樣的一個政治上沒有影響力的群體,袁宏是根本不懼的。
主意打定,袁宏決定親自執行,於是便從太守府中挑選幾個得力的幹將,又帶上一班衙役,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襄陽當地最大的地主家中。
這家地主名叫步協,從三國時代就一直居住在襄陽,祖上曾是平民,因為勤奮持家,踏實肯幹,家中也積讚了不少的積蓄,後來趁著戰亂,低價收購了不少逃亡地主的土地,日積月累,漸漸的變成了襄陽地區最大的地主了。
說是最大,其實也不過千百來畝地而已,跟江陵的瘐家、陸家動輒幾萬畝的規模,當然是沒法比的。
富起來的步家其實也一直想從政,但是因為家族不行,一直被當政者瞧不起,雖然也花了不少的錢,但是在司徒府的評測中,也隻得了個下下品的小官,步家因為不忿,最後也就沒有去當。
袁宏到了步家之後,步協趕緊去迎,這也是他們家的傳統的,不管是哪一國占領了襄陽,步家都會送錢送物,這也是步家能夠一直待在襄陽而沒有被趕盡殺絕的原因。
雖然一些人士很鄙視這種行為,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生逢亂世,城頭經常變換大王旗,作為剛剛有了點積蓄的小土財主,自然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財產要緊了,至於那些禮義廉恥,還是讓那些士家大族們去搞吧,我們這些小國寡民的,就不參於哪些玩意了。
步協將袁宏引到大廳之後,袁宏也不客氣,直接往正座上一座,而步協則還是他那一幅諂媚的笑容,笑眯眯的對袁宏說道:“近來聽聞袁大人在修城牆,不知是否錢糧短缺了啊?隻是近來襄陽天災頻發,糧食欠收嚴重,又有這麽一大家子人養的,小的家中餘糧也確實不多了啊。”
“我這還沒開口呢就開始哭窮,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一件事嗎?”袁宏一臉鄙夷的撇了步協一眼,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步協一聽,嘿,新鮮,這自晉室東渡以來,不管哪一方勢力占領了襄陽,都要來步家征點錢糧,步家每次也是多少都給點,花錢免災嘛,這步家也不是什麽士族,朝廷裏也沒有人,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來他這裏求他辦事了,所以步協一聽袁宏居然不是不為了錢糧而來,所以才會頓感新鮮。
“那不知袁大人此行前來,所為何事呢?”步協小心翼翼的問道。
“是為推行桓大人的土斷之策而來。”袁宏正色的說道。
“啊!”步協大驚失色,在他看來,這比跟他要錢糧還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