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已經定下來了,桓溫便借司徒府和荊州刺史府的名義,在全州境內下發出了推行土斷的法令,法令明確規定:“在全州境內廢除僑置郡縣,強製將現僑籍戶口編入所在地的郡縣,凡編入所在地戶籍者,一律發放土地,安置房屋,給予生活上的幫助。”
桓溫任命穩重的郗超為推行土斷之法的主推官,郗超是前朝太尉郗鑒之孫,在朝廷內算是頂級的名門望族,可以有效的壓製住其他的中小士族,讓他來擔任主推官,可以減少很多阻力。
同時,桓溫又任命袁喬刺史府長史,協助郗超推行土斷,桓溫采用的是唱紅白臉的方式來推行土斷,明麵上由郗超唱白臉,大張旗鼓的主推土斷,在各郡縣大張聲勢,重抓幾個典型,打擊幾個不長眼的豪強貴族,讓他們乖乖就範,釋放出部分僑籍人口,提高人口基數,達到推行土斷的目的。
暗地裏又讓袁喬唱紅臉,對於像瘐家、陸家這樣的地方名門望族,推行的太急不行,萬一逼急了,狗急跳牆,桓溫的改革之路極有可能前功盡棄,所以為了安撫這一類頂級豪門,桓溫讓袁喬出麵,暗示這類豪門可以通過捐獻的方式,達到暫緩執行土斷的目的,反正現在桓溫需要的就是錢,而錢又是這一類豪門最不缺的東西,拿最不缺的東西交換,想來他們也不會反對。
計劃的非常完美,考慮的也很周全,可以說是目前荊州地區推行土斷的最佳方案了,為了以防萬一,桓溫決定先在江陵周邊幾個郡試行,一來可以試探一下社會上的反映,萬一反應太激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好處理,若是反應還算平穩,或者說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就向偏遠郡縣推行。
一切準備就緒,為了造聲勢,桓溫將刺史府所有屬官、地方郡縣的行政長官全部召集到了荊州刺史府的大堂前開動員大會,在動員大會上,桓溫言辭激烈,痛斥地方豪強強占僑籍人士,偷稅漏稅,躲避兵役,造成朝廷財源空虛,兵源不足,無力收複國土,又慷慨激昂的宣講了自己的理想,什麽收複失土、再造山河之類的。
桓溫自己講的是熱血沸騰,可下麵卻是哈欠聲一片,這些地方官吏一大半都是由士族豪強出任,他們本身就安逸慣了,誰又會去想北方的失土呢?
當然,表麵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畢竟當時收複故土是第一政治正確,是人不是人的都得喊上那麽幾句口號,不然容易被人戳脊梁骨,而當時的人又是極其重視名聲的,所以桓溫講完之後,該鼓掌還是要鼓掌的,當然,是打著哈氣鼓的掌。
看著這一群扶不上台麵的家夥,桓溫也是相當的無奈,自己也不是第一天當官了,十分清楚這種現象的普遍性,若是自己麵對這種情況太認真的話,那麽首先輸掉的肯定是自己。
所以,桓溫就裝作沒看見,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郗超,郗超領悟,趕緊拿著發言稿上台接替桓溫,郗超作為一等士族出身,眾人還是很給他麵子的,見郗超上台,連忙擦了擦已經淌到衣服上的哈喇子,聳了聳肩,表麵上看起來像正襟危坐一樣。
作為土斷之法的具體執行者,郗超具體講了講執行的過程和原則:1、對於已經設置的僑郡僑縣,因為沒有實際領土,所以一律撤銷,原有僑郡僑縣官職全部並入現有郡縣班子,對於超編製的,適當擴編,超編嚴重的,可以推薦到刺史府,由刺史府酌情安排解決編製問題。2、對於戶籍為僑籍的人口,一律編入現在居住的郡縣戶籍,對於不滿意當前居住郡縣的,可以自行前往自己喜歡的郡縣落戶,但是戶籍必須改為現有郡縣戶籍,僑籍戶口一律注銷。3、對於落戶當地郡縣的僑籍人口,一律按人口分配田地,並提供種子農具以幫助其耕種,各郡縣不得私自克扣田地畝數,一定要足額分配。4、對於已經成為士族豪強家佃戶的僑籍人口,由士族豪強負責提供佃戶名冊,裏麵要注明佃戶人口數、戶籍情況,對於是僑籍佃戶的,也一律就地落戶,對於隱瞞不報的、或者提報戶數不足的,各郡縣視情況處理,情節較輕的,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瞞報情況處以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由郡縣進行緝拿,依法判刑。
可以說,從公布的這些政策來看,桓溫是把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隻要落戶,一律分配土地,隻要你按時繳稅就行,但是對一些士族豪強就不太那麽友好了,但是讓他們自行上報,也說明了桓溫給他們保留了一定的迴旋餘地,桓溫隻想讓他們吐出即得利益的一部分來,釋放出一部分佃戶就行,但是若一點都不釋放,一點利益都不讓出來,那就不要怪桓溫不客氣了。
所以郗超在將政策講完之後,下麵的郡縣一把手們就開始議論紛紛起來,在當時,凡是能當官的,沒有一個是出身平民和寒族的,大家都是出自士族階層,桓溫的改革就是革他們自己的命,他們肯定是要反擊的,但是僑籍政策的弊端大家又都心知肚明,桓溫又是奉了司徒府的名義推行土斷,若是貿然出來反擊的話,難免會被當成出頭鳥被整治,所以大家雖然都在議論,但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來,因為他們心裏都知道,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跟代表朝廷的桓溫公然對抗,但是在荊州地,是有一個人具備這個對抗能力的。
這個人就是瘐援之,瘐翼的次子,桓溫是初來乍到,不知深淺,但是生活在荊州地上的官員們都知道,這個瘐援之是有名的刺頭,瘐翼在時就喜歡跟瘐翼對著幹,現在瘐翼沒有了,更是無法無天了,作為荊州地最大的地主,瘐家擁有江陵一半的土地,占有一半的僑籍佃戶,是僑籍政策最大的即得利益者,若是桓溫不首先解決掉瘐家的話,那麽其他士族豪強也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反對土斷了。
所以眾官員雖然嘴上不說,其實是都在等著看桓溫的笑話,而桓溫對此也早已心知肚明,所以,他又推出了袁喬來擔任刺史府長史,對於不配合的士族豪強,一律統統交由袁喬處理,而自己則在背後統籌安排,作為最後的緩衝,來處理解決袁喬都解決不掉的問題。
桓溫任命穩重的郗超為推行土斷之法的主推官,郗超是前朝太尉郗鑒之孫,在朝廷內算是頂級的名門望族,可以有效的壓製住其他的中小士族,讓他來擔任主推官,可以減少很多阻力。
同時,桓溫又任命袁喬刺史府長史,協助郗超推行土斷,桓溫采用的是唱紅白臉的方式來推行土斷,明麵上由郗超唱白臉,大張旗鼓的主推土斷,在各郡縣大張聲勢,重抓幾個典型,打擊幾個不長眼的豪強貴族,讓他們乖乖就範,釋放出部分僑籍人口,提高人口基數,達到推行土斷的目的。
暗地裏又讓袁喬唱紅臉,對於像瘐家、陸家這樣的地方名門望族,推行的太急不行,萬一逼急了,狗急跳牆,桓溫的改革之路極有可能前功盡棄,所以為了安撫這一類頂級豪門,桓溫讓袁喬出麵,暗示這類豪門可以通過捐獻的方式,達到暫緩執行土斷的目的,反正現在桓溫需要的就是錢,而錢又是這一類豪門最不缺的東西,拿最不缺的東西交換,想來他們也不會反對。
計劃的非常完美,考慮的也很周全,可以說是目前荊州地區推行土斷的最佳方案了,為了以防萬一,桓溫決定先在江陵周邊幾個郡試行,一來可以試探一下社會上的反映,萬一反應太激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好處理,若是反應還算平穩,或者說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就向偏遠郡縣推行。
一切準備就緒,為了造聲勢,桓溫將刺史府所有屬官、地方郡縣的行政長官全部召集到了荊州刺史府的大堂前開動員大會,在動員大會上,桓溫言辭激烈,痛斥地方豪強強占僑籍人士,偷稅漏稅,躲避兵役,造成朝廷財源空虛,兵源不足,無力收複國土,又慷慨激昂的宣講了自己的理想,什麽收複失土、再造山河之類的。
桓溫自己講的是熱血沸騰,可下麵卻是哈欠聲一片,這些地方官吏一大半都是由士族豪強出任,他們本身就安逸慣了,誰又會去想北方的失土呢?
當然,表麵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畢竟當時收複故土是第一政治正確,是人不是人的都得喊上那麽幾句口號,不然容易被人戳脊梁骨,而當時的人又是極其重視名聲的,所以桓溫講完之後,該鼓掌還是要鼓掌的,當然,是打著哈氣鼓的掌。
看著這一群扶不上台麵的家夥,桓溫也是相當的無奈,自己也不是第一天當官了,十分清楚這種現象的普遍性,若是自己麵對這種情況太認真的話,那麽首先輸掉的肯定是自己。
所以,桓溫就裝作沒看見,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郗超,郗超領悟,趕緊拿著發言稿上台接替桓溫,郗超作為一等士族出身,眾人還是很給他麵子的,見郗超上台,連忙擦了擦已經淌到衣服上的哈喇子,聳了聳肩,表麵上看起來像正襟危坐一樣。
作為土斷之法的具體執行者,郗超具體講了講執行的過程和原則:1、對於已經設置的僑郡僑縣,因為沒有實際領土,所以一律撤銷,原有僑郡僑縣官職全部並入現有郡縣班子,對於超編製的,適當擴編,超編嚴重的,可以推薦到刺史府,由刺史府酌情安排解決編製問題。2、對於戶籍為僑籍的人口,一律編入現在居住的郡縣戶籍,對於不滿意當前居住郡縣的,可以自行前往自己喜歡的郡縣落戶,但是戶籍必須改為現有郡縣戶籍,僑籍戶口一律注銷。3、對於落戶當地郡縣的僑籍人口,一律按人口分配田地,並提供種子農具以幫助其耕種,各郡縣不得私自克扣田地畝數,一定要足額分配。4、對於已經成為士族豪強家佃戶的僑籍人口,由士族豪強負責提供佃戶名冊,裏麵要注明佃戶人口數、戶籍情況,對於是僑籍佃戶的,也一律就地落戶,對於隱瞞不報的、或者提報戶數不足的,各郡縣視情況處理,情節較輕的,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瞞報情況處以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由郡縣進行緝拿,依法判刑。
可以說,從公布的這些政策來看,桓溫是把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隻要落戶,一律分配土地,隻要你按時繳稅就行,但是對一些士族豪強就不太那麽友好了,但是讓他們自行上報,也說明了桓溫給他們保留了一定的迴旋餘地,桓溫隻想讓他們吐出即得利益的一部分來,釋放出一部分佃戶就行,但是若一點都不釋放,一點利益都不讓出來,那就不要怪桓溫不客氣了。
所以郗超在將政策講完之後,下麵的郡縣一把手們就開始議論紛紛起來,在當時,凡是能當官的,沒有一個是出身平民和寒族的,大家都是出自士族階層,桓溫的改革就是革他們自己的命,他們肯定是要反擊的,但是僑籍政策的弊端大家又都心知肚明,桓溫又是奉了司徒府的名義推行土斷,若是貿然出來反擊的話,難免會被當成出頭鳥被整治,所以大家雖然都在議論,但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來,因為他們心裏都知道,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跟代表朝廷的桓溫公然對抗,但是在荊州地,是有一個人具備這個對抗能力的。
這個人就是瘐援之,瘐翼的次子,桓溫是初來乍到,不知深淺,但是生活在荊州地上的官員們都知道,這個瘐援之是有名的刺頭,瘐翼在時就喜歡跟瘐翼對著幹,現在瘐翼沒有了,更是無法無天了,作為荊州地最大的地主,瘐家擁有江陵一半的土地,占有一半的僑籍佃戶,是僑籍政策最大的即得利益者,若是桓溫不首先解決掉瘐家的話,那麽其他士族豪強也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反對土斷了。
所以眾官員雖然嘴上不說,其實是都在等著看桓溫的笑話,而桓溫對此也早已心知肚明,所以,他又推出了袁喬來擔任刺史府長史,對於不配合的士族豪強,一律統統交由袁喬處理,而自己則在背後統籌安排,作為最後的緩衝,來處理解決袁喬都解決不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