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徐霞客山河異誌1+2 作者:作者:茶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頭蓋骨?」許蟬驚得花容失色,趕緊離那攤位遠了些,「你可別嚇我,哪有用死人頭當碗使的?」
那人笑得更厲害了:「你們大可在這街上問問,我『包打聽』幾時說過瞎話?正因那是個人頭碗,所以我才勸姑娘莫要去碰。」
「吐蕃高僧……頭蓋骨……」徐振之望著那碗沉吟片刻,恍然道,「莫非那碗是『嘎巴拉』?」
「喲?」包打聽有些出乎所料,「敢情是個行家啊!」
「不敢當。」徐振之擺手道,「我曾聽聞,藏地密宗有種法器叫做『嘎巴拉』,是用修為深厚的喇嘛靈骨所製,隻是道聽途說,從未見過實物,不想卻被我猜中了。」
「那也難得。」包打聽誇了一句,又道,「聽二位口音,像是南邊來的,走親還是訪友啊?」
徐振之不便透露實情,避重就輕道:「路過京師,見這兒如此熱鬧,就打算隨便逛逛。」
「這才哪兒到哪兒?要說熱鬧,當屬咱們北京城的三大市。」包打聽說著,又掰起了手指頭,「啥是三大市?廟市、燈市和宮市啊。廟市在城隍廟左右兩街,每月的朔日、望日、二十五;燈市在東華門外,正月初十到十八,吃元宵、鬧花燈;宮市更不得了,設在皇城之內、紫禁之外,逢四開集,那叫一個人山人海……」
見包打聽如數家珍的模樣,徐振之也暗笑他有副好口才,但恐他喋喋個沒完,便笑著打斷道:「如此受教了。然我算了算,眼下皆非三市開集的日子,包兄所說的熱鬧景況,我們怕是無緣得見了。」
包打聽眼珠子一轉:「出來遊玩,未必非得趕集逛市呀,咱們北京好玩的地方多著呢,別的不提,單道那『燕京八景』,就足以讓二位流連忘返。」
許蟬想起前事,笑道:「原來我們去陝西,聽說那兒有個『長安八景』,你們這『八景』又是什麽?」
包打聽一臉驕傲,好似打開了話匣子:「如今咱這北京才是帝都皇城,長安那邊的都得矮上一頭。二位聽好了,咱們這燕京八景,乃是太液睛波、薊門飛雨、西山霽雪、盧溝曉月、瓊島春雲、金台夕照、玉泉……玉泉什麽來著?」
徐振之笑著給他解了圍:「玉泉垂虹,還有一個是居庸疊翠。」
包打聽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對對,就在嘴邊上,一時急了沒說出來……怎麽,這八景公子都去過?」
「沒去過。」徐振之搖頭道,「之前看過方誌,上麵記載著這幾個名字。」
「著哇!」包打聽一拍巴掌,「你看看,連書上都寫了,這些地方還能不好?不瞞二位說,這路徑我都極熟,你們若肯賞些跑腿錢,我便親自帶二位去遊覽一番,保你們玩得舒心愜意。」
直到這時,許蟬總算弄清了這包打聽的身份:「原來你是個嚮導呀,可我們還有要事,不能多耽,遊玩八景的事,等有機會再說吧。對了,既然這裏你熟,那你跟我們說一下,米市大街怎麽走?」
見生意做不成,包打聽登時泄了氣,轉身要走:「白耽誤這半天工夫了。什麽米市糠市,你們找別人打聽吧。」
「且慢。」徐振之摸出幾枚銅錢,扔向了包打聽,「我們慕名去那米市大街用飯,還請兄台指點一二。」
包打聽一把抄過銅錢,馬上熱情起來:「二位是去嚐烤鴨的吧?好說好說,那裏離這兒不算遠,喏,你們就照直走,穿過三條街左拐,再繞過兩條小巷子,聞著味兒就能找到地方。」
按著包打聽的指引,夫婦二人尋到了米市街上。又走出一陣,前方果真是香氣陣陣,過去一瞧,隻見一簾市幌迎風飄擺,上麵豎列「便宜坊」三個鬥大墨字,底下還專門標出一行小字——「金陵片皮鴨」。
「看來就是這裏了。」徐振之笑了笑,與許蟬拴了馬,雙雙進了店鋪。
剛跨入門檻,就聽裏麵吆吆喝喝的好不熱鬧。大廳裏,三張桌子拚在了一處,邊上圍了幾名身穿皮襖、腳蹬皮靴的大漢。他們也不用碗筷,各自抓著隻油乎乎的肥鴨,一麵嘰裏咕嚕地說著話,一麵啃得不亦樂乎。
見二人進來,那幾名大漢僅抬了抬頭,又繼續吃喝。從他們的打扮和言語上,徐振之已猜到這幾名漢子是蒙古人。其時明朝與蒙古的關係已趨於緩和,邊民時有互市,不少草原上的部落也趕著牛羊來販賣,從中原換些茶糖布帛迴去使用。故而徐振之見這裏有蒙古人,心裏也不覺意外,隻是與許蟬挑了副幹淨座頭,在角落裏坐了。
這便宜坊的招牌,正是那燜爐烤鴨。所謂燜爐,便是要在爐內提前焚燒秫秸,待那爐壁燒熱了,再將那洗幹剝淨的肥鴨送進去燜烤,整個過程不能見明火,這樣烤出來的鴨子才會外皮油亮酥脆,肉質細嫩多汁。待鴨子烤熟之後,那巧手的師傅就將整鴨剔骨削片,再把片好的鴨肉拚湊成型,抹上秘製醬料,夾上蔥絲瓜條,用荷葉小餅卷了送到嘴裏一咬,必然會唇齒留香,迴味無窮。
許蟬迫不及待地品嚐後,自是一迭聲地叫好,接連吃了數卷,這才空出嘴巴問道:「振之哥,這便宜坊既開在北京城,為何又在幌子上標了金陵片皮鴨?」
徐振之也包起一卷,慢慢嚼著:「你有所不知,這燜爐烤鴨的製法,正是源自南京。相傳太祖當年頗喜此味,每日必食烤鴨一隻。後來永樂皇帝遷都北平,便將那些擅長烤製的金陵禦廚帶到了此地。到了嘉靖年間,烤鴨漸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這便宜坊打出那『金陵片皮鴨』的旗號,無非想說明他家是地道的正宗口味。」
那人笑得更厲害了:「你們大可在這街上問問,我『包打聽』幾時說過瞎話?正因那是個人頭碗,所以我才勸姑娘莫要去碰。」
「吐蕃高僧……頭蓋骨……」徐振之望著那碗沉吟片刻,恍然道,「莫非那碗是『嘎巴拉』?」
「喲?」包打聽有些出乎所料,「敢情是個行家啊!」
「不敢當。」徐振之擺手道,「我曾聽聞,藏地密宗有種法器叫做『嘎巴拉』,是用修為深厚的喇嘛靈骨所製,隻是道聽途說,從未見過實物,不想卻被我猜中了。」
「那也難得。」包打聽誇了一句,又道,「聽二位口音,像是南邊來的,走親還是訪友啊?」
徐振之不便透露實情,避重就輕道:「路過京師,見這兒如此熱鬧,就打算隨便逛逛。」
「這才哪兒到哪兒?要說熱鬧,當屬咱們北京城的三大市。」包打聽說著,又掰起了手指頭,「啥是三大市?廟市、燈市和宮市啊。廟市在城隍廟左右兩街,每月的朔日、望日、二十五;燈市在東華門外,正月初十到十八,吃元宵、鬧花燈;宮市更不得了,設在皇城之內、紫禁之外,逢四開集,那叫一個人山人海……」
見包打聽如數家珍的模樣,徐振之也暗笑他有副好口才,但恐他喋喋個沒完,便笑著打斷道:「如此受教了。然我算了算,眼下皆非三市開集的日子,包兄所說的熱鬧景況,我們怕是無緣得見了。」
包打聽眼珠子一轉:「出來遊玩,未必非得趕集逛市呀,咱們北京好玩的地方多著呢,別的不提,單道那『燕京八景』,就足以讓二位流連忘返。」
許蟬想起前事,笑道:「原來我們去陝西,聽說那兒有個『長安八景』,你們這『八景』又是什麽?」
包打聽一臉驕傲,好似打開了話匣子:「如今咱這北京才是帝都皇城,長安那邊的都得矮上一頭。二位聽好了,咱們這燕京八景,乃是太液睛波、薊門飛雨、西山霽雪、盧溝曉月、瓊島春雲、金台夕照、玉泉……玉泉什麽來著?」
徐振之笑著給他解了圍:「玉泉垂虹,還有一個是居庸疊翠。」
包打聽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對對,就在嘴邊上,一時急了沒說出來……怎麽,這八景公子都去過?」
「沒去過。」徐振之搖頭道,「之前看過方誌,上麵記載著這幾個名字。」
「著哇!」包打聽一拍巴掌,「你看看,連書上都寫了,這些地方還能不好?不瞞二位說,這路徑我都極熟,你們若肯賞些跑腿錢,我便親自帶二位去遊覽一番,保你們玩得舒心愜意。」
直到這時,許蟬總算弄清了這包打聽的身份:「原來你是個嚮導呀,可我們還有要事,不能多耽,遊玩八景的事,等有機會再說吧。對了,既然這裏你熟,那你跟我們說一下,米市大街怎麽走?」
見生意做不成,包打聽登時泄了氣,轉身要走:「白耽誤這半天工夫了。什麽米市糠市,你們找別人打聽吧。」
「且慢。」徐振之摸出幾枚銅錢,扔向了包打聽,「我們慕名去那米市大街用飯,還請兄台指點一二。」
包打聽一把抄過銅錢,馬上熱情起來:「二位是去嚐烤鴨的吧?好說好說,那裏離這兒不算遠,喏,你們就照直走,穿過三條街左拐,再繞過兩條小巷子,聞著味兒就能找到地方。」
按著包打聽的指引,夫婦二人尋到了米市街上。又走出一陣,前方果真是香氣陣陣,過去一瞧,隻見一簾市幌迎風飄擺,上麵豎列「便宜坊」三個鬥大墨字,底下還專門標出一行小字——「金陵片皮鴨」。
「看來就是這裏了。」徐振之笑了笑,與許蟬拴了馬,雙雙進了店鋪。
剛跨入門檻,就聽裏麵吆吆喝喝的好不熱鬧。大廳裏,三張桌子拚在了一處,邊上圍了幾名身穿皮襖、腳蹬皮靴的大漢。他們也不用碗筷,各自抓著隻油乎乎的肥鴨,一麵嘰裏咕嚕地說著話,一麵啃得不亦樂乎。
見二人進來,那幾名大漢僅抬了抬頭,又繼續吃喝。從他們的打扮和言語上,徐振之已猜到這幾名漢子是蒙古人。其時明朝與蒙古的關係已趨於緩和,邊民時有互市,不少草原上的部落也趕著牛羊來販賣,從中原換些茶糖布帛迴去使用。故而徐振之見這裏有蒙古人,心裏也不覺意外,隻是與許蟬挑了副幹淨座頭,在角落裏坐了。
這便宜坊的招牌,正是那燜爐烤鴨。所謂燜爐,便是要在爐內提前焚燒秫秸,待那爐壁燒熱了,再將那洗幹剝淨的肥鴨送進去燜烤,整個過程不能見明火,這樣烤出來的鴨子才會外皮油亮酥脆,肉質細嫩多汁。待鴨子烤熟之後,那巧手的師傅就將整鴨剔骨削片,再把片好的鴨肉拚湊成型,抹上秘製醬料,夾上蔥絲瓜條,用荷葉小餅卷了送到嘴裏一咬,必然會唇齒留香,迴味無窮。
許蟬迫不及待地品嚐後,自是一迭聲地叫好,接連吃了數卷,這才空出嘴巴問道:「振之哥,這便宜坊既開在北京城,為何又在幌子上標了金陵片皮鴨?」
徐振之也包起一卷,慢慢嚼著:「你有所不知,這燜爐烤鴨的製法,正是源自南京。相傳太祖當年頗喜此味,每日必食烤鴨一隻。後來永樂皇帝遷都北平,便將那些擅長烤製的金陵禦廚帶到了此地。到了嘉靖年間,烤鴨漸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這便宜坊打出那『金陵片皮鴨』的旗號,無非想說明他家是地道的正宗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