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唆領兵進發,半途中接到偵察騎兵報告:
“吐蕃軍隊駐紮在大來穀,營帳排列有十裏路那麽長。”
王唆對部下說:
“吐蕃敵兵人數特別多,我們的人馬特別少。這種情況隻能智取,不能直來直去打呆仗。”
於是從二千人中挑選精壯兵士700人,讓他們全部更換上預先準備的跟吐蕃人一樣的衣服,讓這些壯士趁著晚上偷襲吐蕃軍營。
出發前,王唆囑咐他們:
“你們前往偷襲敵人兵營,一開始不必殺人,隻需從四麵大聲喊叫,等他們亂到六神無主,趁機捉拿斬殺他們,就算立功。
我自會領兵士接應你們。”
700壯士領命而去,王唆率其餘1300人隨後跟進。
王唆領兵走到離大來穀三裏路的地方,聽到前麵有隱隱約約的嘶喊聲,料想700壯士已逼近吐蕃營寨。
王唆命對屬下兵士喊:
“鼓角兵何在?一齊敲鼓吹號!”
頓時鼓角大作,和三裏之外的呐喊聲遙相唿應。
山空穀深,鼓角聲浪越發宏大震撼。
率領吐蕃兵馬的吐蕃宰相坌達延,正在軍帳內熟睡。
他睡夢裏聽到異常聲音,吃驚地從床上爬起來,急命吐蕃兵出營帳迎擊唐軍。
吐蕃兵士匆忙出帳,還在睡眼昏花,到了營帳外,被唐軍四麵攔殺。
他們驚訝地看見,唐兵身上穿的衣服,和吐蕃兵穿得一模一樣。
吐蕃兵士都認為是吐蕃兵營內部自己發生了兵變。
一時間沒法分辨敵我,隻好各自為戰,持刀見人就砍。
大家相互亂砍,模模糊糊殺了一個晚上。
等到天色放亮,唐軍已經退去,吐蕃兵發現兵營內外傷亡的兵士,全是吐蕃自己人,沒有一個是唐軍。
坌達延讓人清點死去的屍首,達到一萬一千多人,死得全是夜間分辨不清,相互殺死的吐蕃自己人。
坌達延氣得罵吐蕃兵士:
“你們多傻呀,自己人跟自己人殺了一個晚上!”
王唆得了勝仗,領唐軍兵士修築防禦工事,打算堅守自固。
王唆派哨兵偵察,得知薛訥領唐軍已到達距離大來穀以北隻有二十裏的武街。
兩地之間有吐蕃兵圍堵,薛訥部隊趕不過來。
王唆挑選精兵,前往接應薛訥,再次出兵夜襲敵營。
坌達延沒有忘記上次夜戰吃了大虧,急令退兵。
沒想到唐軍窮追不舍,王唆領兵從左麵殺入吐蕃軍陣,薛訥領兵從右麵殺入敵營,兩路夾攻,殺得屍橫遍野。
唐軍一直追擊到洮河。洮河在大來穀西四十裏,唐軍這次追擊戰,殺掉敵兵一萬多人,吐蕃兵屍首填滿了洮河,河水因此斷流。
坌達延和他的殘兵敗將抱頭鼠竄而去。
唐軍除了大量斬殺吐蕃兵,還繳獲馬牛羊二十萬頭。
提起唐將軍王唆威名,吐蕃兵魂飛膽喪。
這次秋季作戰,唐軍大勝。詩人王昌齡寫詩描述說:
飲馬度秋水,
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
黯黯見臨洮。
唐代文武全才的名將,除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孔仁厚之外,要算王唆了。
李隆基聽說前方打了大勝仗,別提多高興了,說:
“看來我不用領兵親征了!”
薛訥也托了王唆的福,洗雪了被契丹打敗的恥辱,被封為右羽林大將軍。
王唆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兼原州都督。
唐朝人喜歡寫詩說事兒。有詩讚王唆:
折衡禦侮丈元戎,
熊虎稱奇氣象雄,
十萬虜兵齊敗北,
才知奇計得奇功。
李隆基登基後同外敵作戰,首次打了大勝仗,他在百姓中的威望也迅速上升。
李隆基特意設置幽州節度經略大使,統領幽州、易州、平州、媯州、亶州、燕州六州,節度使製度,從這開始。
突厥默啜可汗,再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
李隆基遠約婚期,拖延下去。
默啜已經衰老成風燭殘年,越老越糊塗,想迎取大唐公主,賴哈蟆想吃天鵝肉。
他的部下都不服他,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等部落,先後歸降唐朝。
默啜憎恨各部離散,發兵攻打歸降唐朝的各個部落。
李隆基命令北庭都護湯嘉惠、散騎常侍解琬,及薛訥、呂延祚、杜賓客共討突厥。
默啜往南打不成,移並往北,打擊拔野古部落。
默啜在獨樂水獲勝,令部下歡唱胡歌,跳胡舞,坦然南行,得意忘形,不加戒備。
沒想烈拔野古部落頡質略領一支逃散的小股部隊,正在柳樹林裏埋伏。
等突厥大部隊已過,後麵隻剩大搖大擺走在大部隊末尾的默啜可汗,他身邊隨從護衛不過四十人。
頡質略令兵士突然襲擊默啜。默啜毫無防備,頡質略麻利上前,一刀斬下默啜腦袋,得手了趕快跑,把默啜首級獻給了唐軍。
唐軍把首級傳送長安。
“默啜死了!”滿朝廷為這事歡慶。
這時太上皇李旦駕崩,李隆基心情悲痛,顧不上為死了默啜高興,專心為父親李旦治喪。
李旦當皇帝兩年,當太上皇四年,五十五歲去世,安葬在橋陵。
李隆基自從任命姚崇當宰相,抑製皇親國戚特權,朝廷沒有弊政。
盧懷慎為副宰相,他自己知道才能不如姚崇。
他膽小懦弱,事事不敢作主,遇事都推給姚崇拿主意,因此人們說他是隻會陪姚崇吃飯的嗯啊宰相。
姚崇的一個兒子死了,請假十幾天,不來朝廷上班,政事積攢一大堆。
盧懷慎不敢處理,惶恐去向李隆基謝罪:
“姚宰相不來,朝事攢一大堆,我也不敢處理,我真是無能啊。”
李隆基安慰他說:
“朕把天下事托付給姚崇,你隻管坐在那裏裝威嚴,就可以鎮服風雅之士和流俗之人。
這就算稱職了。”
盧懷慎受到認可從容迴退朝。
姚崇過完了假期來上班,立即著手入朝處理朝政,積壓的事務很快處理完了。
姚崇對自己的能力頗為得意,對身邊的紫微舍人齊澣說:
“你看我當宰相能和誰相比?”
齊澣沒有迴答。
姚崇說:
“我和古代賢相管仲、晏嬰相比怎麽樣?”
齊澣說:
“恐怕您比不上管仲、晏嬰,他們立下的法規法紀,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是他們能執守如一。
您製定的法規法紀,一會兒執行,一會兒放棄,我因此說你不如他們。”
姚崇又說:
“我雖然不如管仲、晏嬰,究竟算個什麽宰相呢?”
齊澣說:
“能算一個救時宰相。”
姚崇正在寫著什麽,聽了這話把筆一扔,站起來說:
“救時好宰相,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這輩子的心願也算達到了。”
這時崤山以東地區發生大的蝗蟲災害,老百姓都燒香祭拜,不敢捕殺。
姚崇啟奏李隆基,派禦史督察命令各州縣官員,趕緊組織捕殺蝗蟲。
盧懷慎說:
“殺死蝗蟲太多,傷了和氣,得罪蝗蟲了。”
姚崇說:
“從前楚莊王吞食水蛭,治好了病,孫叔殺蛇,修來福報。
為什麽不忍心殺絕蝗蟲,忍心看著老百姓的莊稼充被蝗蟲吃光,忍心看著老百姓在饑餓中死去呢?
如果殺蝗蟲有罪,招來災禍,讓天神都來懲罰我,這樣可以吧?”
汴州刺史倪若水,寫奏章說:
“蝗蟲是天災,不是人力可以消滅的,過去劉聰經常讓百滅蝗,蝗災更厲害。
如今朝廷應該修德除災,才能順從天意。”
他拒絕執行滅蝗令。
姚崇給倪若水發去公文說:
“劉聰是個假國君,他的德行鎮不住妖邪,今日聖人臨朝,是妖邪勝不了德政。
我聽說古代好的官吏治理地方,蝗蟲不入境。
你說修德可以免災,看來你是沒有修德,才導致蝗蟲成千上萬飛到你治理的地界!
如今如果有人膽敢坐看蝗蟲吃光禾苗,幾個月後沒有秋收,這個地區的刺史也要被治罪。”
倪若水看了公文很害怕,發動全汴州百姓捕殺蝗蟲, 共捕得蝗蟲十四萬石。
姚崇又令禦史巡察各地,發現地方官員捕蝗哪些是用心的,哪些是糊弄事的,作為官員是否還繼續留用的判斷依據。
蝗災消除,這年莊稼收成還不錯。
“吐蕃軍隊駐紮在大來穀,營帳排列有十裏路那麽長。”
王唆對部下說:
“吐蕃敵兵人數特別多,我們的人馬特別少。這種情況隻能智取,不能直來直去打呆仗。”
於是從二千人中挑選精壯兵士700人,讓他們全部更換上預先準備的跟吐蕃人一樣的衣服,讓這些壯士趁著晚上偷襲吐蕃軍營。
出發前,王唆囑咐他們:
“你們前往偷襲敵人兵營,一開始不必殺人,隻需從四麵大聲喊叫,等他們亂到六神無主,趁機捉拿斬殺他們,就算立功。
我自會領兵士接應你們。”
700壯士領命而去,王唆率其餘1300人隨後跟進。
王唆領兵走到離大來穀三裏路的地方,聽到前麵有隱隱約約的嘶喊聲,料想700壯士已逼近吐蕃營寨。
王唆命對屬下兵士喊:
“鼓角兵何在?一齊敲鼓吹號!”
頓時鼓角大作,和三裏之外的呐喊聲遙相唿應。
山空穀深,鼓角聲浪越發宏大震撼。
率領吐蕃兵馬的吐蕃宰相坌達延,正在軍帳內熟睡。
他睡夢裏聽到異常聲音,吃驚地從床上爬起來,急命吐蕃兵出營帳迎擊唐軍。
吐蕃兵士匆忙出帳,還在睡眼昏花,到了營帳外,被唐軍四麵攔殺。
他們驚訝地看見,唐兵身上穿的衣服,和吐蕃兵穿得一模一樣。
吐蕃兵士都認為是吐蕃兵營內部自己發生了兵變。
一時間沒法分辨敵我,隻好各自為戰,持刀見人就砍。
大家相互亂砍,模模糊糊殺了一個晚上。
等到天色放亮,唐軍已經退去,吐蕃兵發現兵營內外傷亡的兵士,全是吐蕃自己人,沒有一個是唐軍。
坌達延讓人清點死去的屍首,達到一萬一千多人,死得全是夜間分辨不清,相互殺死的吐蕃自己人。
坌達延氣得罵吐蕃兵士:
“你們多傻呀,自己人跟自己人殺了一個晚上!”
王唆得了勝仗,領唐軍兵士修築防禦工事,打算堅守自固。
王唆派哨兵偵察,得知薛訥領唐軍已到達距離大來穀以北隻有二十裏的武街。
兩地之間有吐蕃兵圍堵,薛訥部隊趕不過來。
王唆挑選精兵,前往接應薛訥,再次出兵夜襲敵營。
坌達延沒有忘記上次夜戰吃了大虧,急令退兵。
沒想到唐軍窮追不舍,王唆領兵從左麵殺入吐蕃軍陣,薛訥領兵從右麵殺入敵營,兩路夾攻,殺得屍橫遍野。
唐軍一直追擊到洮河。洮河在大來穀西四十裏,唐軍這次追擊戰,殺掉敵兵一萬多人,吐蕃兵屍首填滿了洮河,河水因此斷流。
坌達延和他的殘兵敗將抱頭鼠竄而去。
唐軍除了大量斬殺吐蕃兵,還繳獲馬牛羊二十萬頭。
提起唐將軍王唆威名,吐蕃兵魂飛膽喪。
這次秋季作戰,唐軍大勝。詩人王昌齡寫詩描述說:
飲馬度秋水,
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
黯黯見臨洮。
唐代文武全才的名將,除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孔仁厚之外,要算王唆了。
李隆基聽說前方打了大勝仗,別提多高興了,說:
“看來我不用領兵親征了!”
薛訥也托了王唆的福,洗雪了被契丹打敗的恥辱,被封為右羽林大將軍。
王唆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兼原州都督。
唐朝人喜歡寫詩說事兒。有詩讚王唆:
折衡禦侮丈元戎,
熊虎稱奇氣象雄,
十萬虜兵齊敗北,
才知奇計得奇功。
李隆基登基後同外敵作戰,首次打了大勝仗,他在百姓中的威望也迅速上升。
李隆基特意設置幽州節度經略大使,統領幽州、易州、平州、媯州、亶州、燕州六州,節度使製度,從這開始。
突厥默啜可汗,再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
李隆基遠約婚期,拖延下去。
默啜已經衰老成風燭殘年,越老越糊塗,想迎取大唐公主,賴哈蟆想吃天鵝肉。
他的部下都不服他,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等部落,先後歸降唐朝。
默啜憎恨各部離散,發兵攻打歸降唐朝的各個部落。
李隆基命令北庭都護湯嘉惠、散騎常侍解琬,及薛訥、呂延祚、杜賓客共討突厥。
默啜往南打不成,移並往北,打擊拔野古部落。
默啜在獨樂水獲勝,令部下歡唱胡歌,跳胡舞,坦然南行,得意忘形,不加戒備。
沒想烈拔野古部落頡質略領一支逃散的小股部隊,正在柳樹林裏埋伏。
等突厥大部隊已過,後麵隻剩大搖大擺走在大部隊末尾的默啜可汗,他身邊隨從護衛不過四十人。
頡質略令兵士突然襲擊默啜。默啜毫無防備,頡質略麻利上前,一刀斬下默啜腦袋,得手了趕快跑,把默啜首級獻給了唐軍。
唐軍把首級傳送長安。
“默啜死了!”滿朝廷為這事歡慶。
這時太上皇李旦駕崩,李隆基心情悲痛,顧不上為死了默啜高興,專心為父親李旦治喪。
李旦當皇帝兩年,當太上皇四年,五十五歲去世,安葬在橋陵。
李隆基自從任命姚崇當宰相,抑製皇親國戚特權,朝廷沒有弊政。
盧懷慎為副宰相,他自己知道才能不如姚崇。
他膽小懦弱,事事不敢作主,遇事都推給姚崇拿主意,因此人們說他是隻會陪姚崇吃飯的嗯啊宰相。
姚崇的一個兒子死了,請假十幾天,不來朝廷上班,政事積攢一大堆。
盧懷慎不敢處理,惶恐去向李隆基謝罪:
“姚宰相不來,朝事攢一大堆,我也不敢處理,我真是無能啊。”
李隆基安慰他說:
“朕把天下事托付給姚崇,你隻管坐在那裏裝威嚴,就可以鎮服風雅之士和流俗之人。
這就算稱職了。”
盧懷慎受到認可從容迴退朝。
姚崇過完了假期來上班,立即著手入朝處理朝政,積壓的事務很快處理完了。
姚崇對自己的能力頗為得意,對身邊的紫微舍人齊澣說:
“你看我當宰相能和誰相比?”
齊澣沒有迴答。
姚崇說:
“我和古代賢相管仲、晏嬰相比怎麽樣?”
齊澣說:
“恐怕您比不上管仲、晏嬰,他們立下的法規法紀,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是他們能執守如一。
您製定的法規法紀,一會兒執行,一會兒放棄,我因此說你不如他們。”
姚崇又說:
“我雖然不如管仲、晏嬰,究竟算個什麽宰相呢?”
齊澣說:
“能算一個救時宰相。”
姚崇正在寫著什麽,聽了這話把筆一扔,站起來說:
“救時好宰相,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這輩子的心願也算達到了。”
這時崤山以東地區發生大的蝗蟲災害,老百姓都燒香祭拜,不敢捕殺。
姚崇啟奏李隆基,派禦史督察命令各州縣官員,趕緊組織捕殺蝗蟲。
盧懷慎說:
“殺死蝗蟲太多,傷了和氣,得罪蝗蟲了。”
姚崇說:
“從前楚莊王吞食水蛭,治好了病,孫叔殺蛇,修來福報。
為什麽不忍心殺絕蝗蟲,忍心看著老百姓的莊稼充被蝗蟲吃光,忍心看著老百姓在饑餓中死去呢?
如果殺蝗蟲有罪,招來災禍,讓天神都來懲罰我,這樣可以吧?”
汴州刺史倪若水,寫奏章說:
“蝗蟲是天災,不是人力可以消滅的,過去劉聰經常讓百滅蝗,蝗災更厲害。
如今朝廷應該修德除災,才能順從天意。”
他拒絕執行滅蝗令。
姚崇給倪若水發去公文說:
“劉聰是個假國君,他的德行鎮不住妖邪,今日聖人臨朝,是妖邪勝不了德政。
我聽說古代好的官吏治理地方,蝗蟲不入境。
你說修德可以免災,看來你是沒有修德,才導致蝗蟲成千上萬飛到你治理的地界!
如今如果有人膽敢坐看蝗蟲吃光禾苗,幾個月後沒有秋收,這個地區的刺史也要被治罪。”
倪若水看了公文很害怕,發動全汴州百姓捕殺蝗蟲, 共捕得蝗蟲十四萬石。
姚崇又令禦史巡察各地,發現地方官員捕蝗哪些是用心的,哪些是糊弄事的,作為官員是否還繼續留用的判斷依據。
蝗災消除,這年莊稼收成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