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虎門剪燭
身世遭際、思想感情,是敦、曹友誼的基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敦敏、敦誠和曹雪芹結識之初,首先引起他們注意的,卻是雪芹的才華風度。
曹雪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個人,可真不簡單。雖然我們所獲得的有關他的記載極為貧乏粗糙,而從這一點點也能覘其大概,也足資想像:這個人是有趣極了。
有機會和他接近的人,最容易發現的是,他善談,會講「故事」。隻要他高興起來,願意給你說,那他可以說上一天,說者不知倦,也更能使聆者忘倦。裕瑞《棗窗閑筆》記載過:「其人(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
而且,他的能談是有特色的。第一是他那放達不羈的性格和瀟灑開朗的胸襟,能使他的談話揮揮霍霍,嬉笑怒罵,意氣風生。這就是古人所謂「雄睨大談」,聽之使人神旺、色動的那種談話。第二是他的素喜詼諧,滑稽為雄,信口而談,不假思索,便能充滿幽默和風趣,每設一喻、說一理、講一事,無不使人為之捧腹絕倒,笑斷肚腸。第三是他的自具心眼,不同留俗,別有識見,如鯁在喉,凡是他不能同意的,他就和你開談設難,絕不唯唯諾諾,加以他的辯才無礙,口似懸河,對壘者無不高豎降旛,抑且心悅誠服。第四是他的傲骨狂形,嫉俗憤世,凡是他看不入眼的人物事情,他就要加以說穿揭露,冷諷熱嘲,窮形盡相,使聆者為之叫絕稱快!
有了這幾個特色,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曹雪芹的談話是如何地妙語如環,奇趣橫生,是如何地精彩百出。無怪年紀還很輕的敦誠,一會到他,立刻就為他的「奇談娓娓」「高談雄辯」吸引住了,立刻就愛上了這個人物性格。
相處得久了些,慢慢地發現,曹雪芹的可愛絕不止這些,他「嘴」上的妙處固然過人,「肚子」裏的妙處更是不一而足,同時「手」頭也有絕活。越是和他相處,越是發現這個人的更多的了不起。因此敦氏兄弟很快地便在學裏各種人等中間發現了這位非凡的當差者,而且他成為他們哥兒兩個「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好朋友。
這時候宗學裏的情形大致是這樣的:
從幹隆十一年以來,宗學學生額數定為六十人,按規定應有漢教習六人。教習中有一位黃克顯先生,是敦誠這一「班」的老師。黃克顯,字去非(說來也巧,黃先生的號竟和敦誠的字全然相同:敬亭),他是江西·瑞州·上高(今縣名同)人,由拔貢考取教習,入宗學;敦誠從十一歲(幹隆九年)進宗學讀書,就是跟著黃先生的。黃先生是宋朝大詩人黃山穀的後裔,是一位愛好文學、喜歡作詩而不滿意於流俗文字的人,他後來做了四川·嶽池縣知縣,重視教育,建立義學,曾作碑記,說:「少陵(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洵不誣也。今嶽邑士子家無藏書,人鮮力學,所讀者多係庸熟文字,師以是教,弟子以是學,一幸獲司衡之節取,遂奉為博取青衿秘訣,無惑乎英資汩沒而文體日就卑靡也!」他勉勵人「日漸月摩,力掃舊習而更張之」,主張「沉潛乎六藝,含英咀華」。(他的縣政也很好,愛民伸理,當地人立祿位牌,入二賢祠,以紀念他。)敦誠弟兄的叔父恆仁,本來就是八旗中的一位名詩人,自幼就教過敏、誠二人;如今他們在學裏又遇上了黃老師,這對他們的詩文成就,就有很大的影響。
還有,稽查宗學的孫灝(字載黃,號虛船,一作虛川,錢塘人,雍正八年進士,後來曾入值上書房,作皇子師傅,和他的同年進士陳兆侖一樣),也是個詩人。我們單看《湖海詩傳》卷四裏保存下來的他那首《撲滿行》,完全是對當時黔貨貪財的官場惡風進行嘲罵,以及後來屢以直言諷諫皇戚的仗勢淩人、皇帝的巡遊無度,因而惹惱了幹隆,在幹隆二十三年竟大遭申斥,說他的奏疏與「本朝家法及我滿洲風俗人心」牴觸,「其心為何如心乎?」因而落職降調,則可見其為人一斑。敦誠作懷人詩,對他表示了很深的感情。這樣的師長,對敦氏弟兄就一定也有所影響,而且也應該都和曹雪芹認識。
再看這時的宗學裏的學風是如何呢?幹隆十年,稽查右翼宗學右通政熊學鵬曾因學內稽查皆係漢官,於滿文翻譯功課都不通曉(可見那種課程的具文敷衍),建議再派滿洲文臣一人協理,獲得實行;雖然如此,那些學生們卻是如敦誠所寫:「同學盡同姓,五陵馬與裘;文章溯唐漢,詩賦追曹劉;或為李昌穀(李賀),錦囊才無侔;或為李供奉(李白),奏賦侍冕旒:誰謂吾宗內,曾不古人優?」可見一般風氣仍是極重漢文學。至於敦誠自己,則是:「嗟餘愧後學,操觚耽吟謳;雕蟲矜小技,撫卷恣冥搜。」把課餘的全力都放在學習作詩上麵了。
這樣愛詩的敦誠,當一旦發現曹雪芹又有著驚人的詩才的時候,他的驚喜佩服,不難想見!這就無怪他們的友情越來越密切親近。於是乎,敦誠在課餘無事之時,就愛和雪芹交談。
上麵說過,宗學本是一座極古老的大宅院。不但如此,舊日相傳它還是北京有名的「四大兇宅」之一!和雪芹、敦誠他們正同時的紀曉嵐曾描寫過這所房子,說:「裘文達公賜第在宣武門內石虎胡同,文達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駙府,吳額駙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又窱■閎深,故不免時有變怪,然不為害也。廳事西、小房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賓客地;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僕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者。」這種迷信的說法,我們當然不會相信,但是他寫下了當日那院子的情況和氣氛,卻可以供我們想像。——這所老宅院,到今天還有一株非常古老的大棗樹,沒有二百年的年齡絕長不到這麽巨大,這棵老樹應該是「見過」曹雪芹的。宅內也有過一區花木山石,早已拆掉了。
身世遭際、思想感情,是敦、曹友誼的基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敦敏、敦誠和曹雪芹結識之初,首先引起他們注意的,卻是雪芹的才華風度。
曹雪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個人,可真不簡單。雖然我們所獲得的有關他的記載極為貧乏粗糙,而從這一點點也能覘其大概,也足資想像:這個人是有趣極了。
有機會和他接近的人,最容易發現的是,他善談,會講「故事」。隻要他高興起來,願意給你說,那他可以說上一天,說者不知倦,也更能使聆者忘倦。裕瑞《棗窗閑筆》記載過:「其人(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
而且,他的能談是有特色的。第一是他那放達不羈的性格和瀟灑開朗的胸襟,能使他的談話揮揮霍霍,嬉笑怒罵,意氣風生。這就是古人所謂「雄睨大談」,聽之使人神旺、色動的那種談話。第二是他的素喜詼諧,滑稽為雄,信口而談,不假思索,便能充滿幽默和風趣,每設一喻、說一理、講一事,無不使人為之捧腹絕倒,笑斷肚腸。第三是他的自具心眼,不同留俗,別有識見,如鯁在喉,凡是他不能同意的,他就和你開談設難,絕不唯唯諾諾,加以他的辯才無礙,口似懸河,對壘者無不高豎降旛,抑且心悅誠服。第四是他的傲骨狂形,嫉俗憤世,凡是他看不入眼的人物事情,他就要加以說穿揭露,冷諷熱嘲,窮形盡相,使聆者為之叫絕稱快!
有了這幾個特色,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曹雪芹的談話是如何地妙語如環,奇趣橫生,是如何地精彩百出。無怪年紀還很輕的敦誠,一會到他,立刻就為他的「奇談娓娓」「高談雄辯」吸引住了,立刻就愛上了這個人物性格。
相處得久了些,慢慢地發現,曹雪芹的可愛絕不止這些,他「嘴」上的妙處固然過人,「肚子」裏的妙處更是不一而足,同時「手」頭也有絕活。越是和他相處,越是發現這個人的更多的了不起。因此敦氏兄弟很快地便在學裏各種人等中間發現了這位非凡的當差者,而且他成為他們哥兒兩個「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好朋友。
這時候宗學裏的情形大致是這樣的:
從幹隆十一年以來,宗學學生額數定為六十人,按規定應有漢教習六人。教習中有一位黃克顯先生,是敦誠這一「班」的老師。黃克顯,字去非(說來也巧,黃先生的號竟和敦誠的字全然相同:敬亭),他是江西·瑞州·上高(今縣名同)人,由拔貢考取教習,入宗學;敦誠從十一歲(幹隆九年)進宗學讀書,就是跟著黃先生的。黃先生是宋朝大詩人黃山穀的後裔,是一位愛好文學、喜歡作詩而不滿意於流俗文字的人,他後來做了四川·嶽池縣知縣,重視教育,建立義學,曾作碑記,說:「少陵(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洵不誣也。今嶽邑士子家無藏書,人鮮力學,所讀者多係庸熟文字,師以是教,弟子以是學,一幸獲司衡之節取,遂奉為博取青衿秘訣,無惑乎英資汩沒而文體日就卑靡也!」他勉勵人「日漸月摩,力掃舊習而更張之」,主張「沉潛乎六藝,含英咀華」。(他的縣政也很好,愛民伸理,當地人立祿位牌,入二賢祠,以紀念他。)敦誠弟兄的叔父恆仁,本來就是八旗中的一位名詩人,自幼就教過敏、誠二人;如今他們在學裏又遇上了黃老師,這對他們的詩文成就,就有很大的影響。
還有,稽查宗學的孫灝(字載黃,號虛船,一作虛川,錢塘人,雍正八年進士,後來曾入值上書房,作皇子師傅,和他的同年進士陳兆侖一樣),也是個詩人。我們單看《湖海詩傳》卷四裏保存下來的他那首《撲滿行》,完全是對當時黔貨貪財的官場惡風進行嘲罵,以及後來屢以直言諷諫皇戚的仗勢淩人、皇帝的巡遊無度,因而惹惱了幹隆,在幹隆二十三年竟大遭申斥,說他的奏疏與「本朝家法及我滿洲風俗人心」牴觸,「其心為何如心乎?」因而落職降調,則可見其為人一斑。敦誠作懷人詩,對他表示了很深的感情。這樣的師長,對敦氏弟兄就一定也有所影響,而且也應該都和曹雪芹認識。
再看這時的宗學裏的學風是如何呢?幹隆十年,稽查右翼宗學右通政熊學鵬曾因學內稽查皆係漢官,於滿文翻譯功課都不通曉(可見那種課程的具文敷衍),建議再派滿洲文臣一人協理,獲得實行;雖然如此,那些學生們卻是如敦誠所寫:「同學盡同姓,五陵馬與裘;文章溯唐漢,詩賦追曹劉;或為李昌穀(李賀),錦囊才無侔;或為李供奉(李白),奏賦侍冕旒:誰謂吾宗內,曾不古人優?」可見一般風氣仍是極重漢文學。至於敦誠自己,則是:「嗟餘愧後學,操觚耽吟謳;雕蟲矜小技,撫卷恣冥搜。」把課餘的全力都放在學習作詩上麵了。
這樣愛詩的敦誠,當一旦發現曹雪芹又有著驚人的詩才的時候,他的驚喜佩服,不難想見!這就無怪他們的友情越來越密切親近。於是乎,敦誠在課餘無事之時,就愛和雪芹交談。
上麵說過,宗學本是一座極古老的大宅院。不但如此,舊日相傳它還是北京有名的「四大兇宅」之一!和雪芹、敦誠他們正同時的紀曉嵐曾描寫過這所房子,說:「裘文達公賜第在宣武門內石虎胡同,文達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駙府,吳額駙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又窱■閎深,故不免時有變怪,然不為害也。廳事西、小房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賓客地;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僕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者。」這種迷信的說法,我們當然不會相信,但是他寫下了當日那院子的情況和氣氛,卻可以供我們想像。——這所老宅院,到今天還有一株非常古老的大棗樹,沒有二百年的年齡絕長不到這麽巨大,這棵老樹應該是「見過」曹雪芹的。宅內也有過一區花木山石,早已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