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搞笑版清君側
挑戰曆史:在宋朝建設現代化國家 作者:昆工第一深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佶當上了代理皇帝,總感覺哪兒不對勁,又說不上來。
單憑三具無法辨認身份的焦屍,就妄下論斷,未免太過草率了。
趙佶雖然政治能力一般,但好歹也當過二十幾年皇帝,政治嗅覺相當敏銳,他隱約感受到將有大事發生。
其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趙桓,唯恐“玄武門之變”再度上演,兄弟互相殘殺。
趙桓的野心早在三年前就暴露出來了,他如果一意孤行爭奪皇位,必然會落得個身首異處。
為了保險起見,趙佶以太上皇的名義擬了一道聖旨宣趙桓覲見,想借機把他控製起來。
既是防止其作亂以致國家動蕩,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剛接到趙構的死訊時趙桓還半信半疑,直到三具焦屍被送迴他還是不敢完全相信,而現在,連那個倒黴老爹都召自己入京了,趙桓斷定趙構必死無疑。
現在,整個宗室之中除了自己誰還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呢?
趙桓膨脹了,密謀大事也不再躲在密室,直接把謀士們召集到大廳裏,扯開嗓門兒議事。
“對父皇召我入京一事,眾愛卿有何看法?”趙桓感覺皇位唾手可得,直接以帝王的語氣問話。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謀士們齊聲道。
趙桓不解地說:“太上皇召我進宮,必是要將皇位傳於我,有何不可?”
一位謀士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大名府到處都是趙構的死忠,您若是真的去了,一定會被囚禁起來,斷無出頭之日啊!”
“可我要是不去,那便是抗旨不遵,這又該如何是好?”趙桓很煩躁地問道。
“孤身前去不可,率大軍進京,奪下皇城,控製百官,則大事成矣!”
……
聽完眾謀士的分析,趙桓喜笑顏開,頓覺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軍政財三大權都被趙構牢牢掌握在手中,趙桓雖是開封府尹卻沒有調兵遣將之權,連軍營裏的一條狗都使喚不動。
可造反不是一股腦地衝,而是要學會借勢。
於是,趙桓先是在開封府大肆散布謠言,誣陷李綱“獨攬大權、謀殺皇帝”。
謠言在民間、軍中迅速發酵,傳到老百姓口中時已經變成了“李綱稱帝”這個版本。
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並不對的,謠言隻會止於以公權力為依托的公信力。
說白了,隻有官方認定的信息才是真相,這就是最終解釋權的可怕之處。
隻要朝廷一句話,鹿就是馬,鼠頭就是鴨脖,女的也可以是男的。
然而,由於這個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太慢,官方辟謠的效率往往跟不上謠言發展的速度。
當朝廷辟謠的官文還沒到達地方時,那些義憤填膺的地方軍民已經自發組織起來了,正準備進京討個說法。
見時機成熟,趙桓振臂一唿,打出了“誅李綱,清君側”的旗號。
有前任皇帝的光環加持,同時還兼具下一任皇帝的潛力,許多別有用心之人紛紛響應,雲集開封。
而這時,趙構已經悄然迴到皇宮,重掌大權。
趙構沒有阻止這場動亂,隻是靜觀其變,任由趙桓作死,正好借此機會掃清逆黨,把藏在暗處的反對勢力連根拔起。
趙構興科學、促商業、發展生產力等一係列舉動大大提升了綜合國力,同時也損害了舊地主、士紳階層的利益。
新興的分配製度、生產方式衝擊著舊秩序,“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統治架構早已分崩離析。
而趙桓就是守舊派的代表,在他眼裏,隻要自己能當皇帝,能夠讓江山千秋萬代地傳遞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什麽民族複興、國家興亡都不在乎。
第一次看到蒸汽耕地機時,趙桓曾這樣說:“這機器如此省力,豈不是會讓百姓懈怠?百姓一旦閑下來就會生是非,飽暖思淫欲,機器一轉,人心不古啊!”
越來越多的人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加入到新興的工業生產當中去,那些曾經依靠地主過活的佃農也都紛紛改行做了工人。
佃農出逃,糧價下跌,地主們又不得不花高價聘請幫自己種地,收入比以前大大縮水,地位也大不如前。
……
“清君側”的號令非常好使,不到一個月時間,開封府就聚集了十五萬人,其中以地主、士紳階層的家丁為主。
這不像軍隊,更像是流寇,無組織、無紀律、連製服都沒統一。雖然聲勢浩大,卻沒什麽戰鬥力。
大名府有足足十萬精銳禁軍,還配備了威力強大的火器,絕不是這群烏合之眾能碰瓷的。
最初,趙桓是想要策反地方軍隊,但他低估了趙構對軍隊的控製力,沒有皇帝的命令,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
而且,這哪裏是清君側,這分明是造反!將領們都不是傻子,沒人願意被當槍使。
要不是趙桓有皇室成員的身份加持,開封守將早就以誅殺叛逆的名義把他給幹掉了。
還有一點,北宋時期的皇子,隻有皇位繼承人才會被任命為開封府尹,雖然都城已經遷到了大名府,但誰也不敢保證趙桓不能登基。
沒有朝廷的命令,開封守將也不敢輕舉妄動,隻能作壁上觀,任由趙桓搞事。
如果單靠這麽一群烏合之眾去奪皇位,估計剛出開封城就被團滅了。
趙桓自封為“威武討賊大元帥”,帶著十五萬人出城慢悠悠北上。
沒有後勤,也沒有統一的指揮,隊伍跟乞丐一樣,餓了就在田裏挖兩個土豆烤著吃,渴了就在田間的灌溉渠裏捧口水喝。
把開封附近的田地糟蹋壞了不少。
到達開德府城下時,開德府守將隨便開幾炮,就把趙桓嚇破了膽。
跟謀士們一商量,覺得準備不夠充分,正麵肯定剛不過,於是又率眾原路返迴。
新鮮勁兒一過,那些一股腦加入的平民在返迴的途中各迴各家;發現趙桓難成大器,士紳大族也率眾離去;就連謀士們也被他的愚蠢無能所折服了,連夜卷鋪蓋跑路。
最初的十五萬人,在返迴開封時隻剩下了不到五萬。
這些人想多半是當從龍之臣想瘋了,沒有一個無辜。
單憑三具無法辨認身份的焦屍,就妄下論斷,未免太過草率了。
趙佶雖然政治能力一般,但好歹也當過二十幾年皇帝,政治嗅覺相當敏銳,他隱約感受到將有大事發生。
其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趙桓,唯恐“玄武門之變”再度上演,兄弟互相殘殺。
趙桓的野心早在三年前就暴露出來了,他如果一意孤行爭奪皇位,必然會落得個身首異處。
為了保險起見,趙佶以太上皇的名義擬了一道聖旨宣趙桓覲見,想借機把他控製起來。
既是防止其作亂以致國家動蕩,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剛接到趙構的死訊時趙桓還半信半疑,直到三具焦屍被送迴他還是不敢完全相信,而現在,連那個倒黴老爹都召自己入京了,趙桓斷定趙構必死無疑。
現在,整個宗室之中除了自己誰還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呢?
趙桓膨脹了,密謀大事也不再躲在密室,直接把謀士們召集到大廳裏,扯開嗓門兒議事。
“對父皇召我入京一事,眾愛卿有何看法?”趙桓感覺皇位唾手可得,直接以帝王的語氣問話。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謀士們齊聲道。
趙桓不解地說:“太上皇召我進宮,必是要將皇位傳於我,有何不可?”
一位謀士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大名府到處都是趙構的死忠,您若是真的去了,一定會被囚禁起來,斷無出頭之日啊!”
“可我要是不去,那便是抗旨不遵,這又該如何是好?”趙桓很煩躁地問道。
“孤身前去不可,率大軍進京,奪下皇城,控製百官,則大事成矣!”
……
聽完眾謀士的分析,趙桓喜笑顏開,頓覺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軍政財三大權都被趙構牢牢掌握在手中,趙桓雖是開封府尹卻沒有調兵遣將之權,連軍營裏的一條狗都使喚不動。
可造反不是一股腦地衝,而是要學會借勢。
於是,趙桓先是在開封府大肆散布謠言,誣陷李綱“獨攬大權、謀殺皇帝”。
謠言在民間、軍中迅速發酵,傳到老百姓口中時已經變成了“李綱稱帝”這個版本。
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並不對的,謠言隻會止於以公權力為依托的公信力。
說白了,隻有官方認定的信息才是真相,這就是最終解釋權的可怕之處。
隻要朝廷一句話,鹿就是馬,鼠頭就是鴨脖,女的也可以是男的。
然而,由於這個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太慢,官方辟謠的效率往往跟不上謠言發展的速度。
當朝廷辟謠的官文還沒到達地方時,那些義憤填膺的地方軍民已經自發組織起來了,正準備進京討個說法。
見時機成熟,趙桓振臂一唿,打出了“誅李綱,清君側”的旗號。
有前任皇帝的光環加持,同時還兼具下一任皇帝的潛力,許多別有用心之人紛紛響應,雲集開封。
而這時,趙構已經悄然迴到皇宮,重掌大權。
趙構沒有阻止這場動亂,隻是靜觀其變,任由趙桓作死,正好借此機會掃清逆黨,把藏在暗處的反對勢力連根拔起。
趙構興科學、促商業、發展生產力等一係列舉動大大提升了綜合國力,同時也損害了舊地主、士紳階層的利益。
新興的分配製度、生產方式衝擊著舊秩序,“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統治架構早已分崩離析。
而趙桓就是守舊派的代表,在他眼裏,隻要自己能當皇帝,能夠讓江山千秋萬代地傳遞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什麽民族複興、國家興亡都不在乎。
第一次看到蒸汽耕地機時,趙桓曾這樣說:“這機器如此省力,豈不是會讓百姓懈怠?百姓一旦閑下來就會生是非,飽暖思淫欲,機器一轉,人心不古啊!”
越來越多的人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加入到新興的工業生產當中去,那些曾經依靠地主過活的佃農也都紛紛改行做了工人。
佃農出逃,糧價下跌,地主們又不得不花高價聘請幫自己種地,收入比以前大大縮水,地位也大不如前。
……
“清君側”的號令非常好使,不到一個月時間,開封府就聚集了十五萬人,其中以地主、士紳階層的家丁為主。
這不像軍隊,更像是流寇,無組織、無紀律、連製服都沒統一。雖然聲勢浩大,卻沒什麽戰鬥力。
大名府有足足十萬精銳禁軍,還配備了威力強大的火器,絕不是這群烏合之眾能碰瓷的。
最初,趙桓是想要策反地方軍隊,但他低估了趙構對軍隊的控製力,沒有皇帝的命令,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
而且,這哪裏是清君側,這分明是造反!將領們都不是傻子,沒人願意被當槍使。
要不是趙桓有皇室成員的身份加持,開封守將早就以誅殺叛逆的名義把他給幹掉了。
還有一點,北宋時期的皇子,隻有皇位繼承人才會被任命為開封府尹,雖然都城已經遷到了大名府,但誰也不敢保證趙桓不能登基。
沒有朝廷的命令,開封守將也不敢輕舉妄動,隻能作壁上觀,任由趙桓搞事。
如果單靠這麽一群烏合之眾去奪皇位,估計剛出開封城就被團滅了。
趙桓自封為“威武討賊大元帥”,帶著十五萬人出城慢悠悠北上。
沒有後勤,也沒有統一的指揮,隊伍跟乞丐一樣,餓了就在田裏挖兩個土豆烤著吃,渴了就在田間的灌溉渠裏捧口水喝。
把開封附近的田地糟蹋壞了不少。
到達開德府城下時,開德府守將隨便開幾炮,就把趙桓嚇破了膽。
跟謀士們一商量,覺得準備不夠充分,正麵肯定剛不過,於是又率眾原路返迴。
新鮮勁兒一過,那些一股腦加入的平民在返迴的途中各迴各家;發現趙桓難成大器,士紳大族也率眾離去;就連謀士們也被他的愚蠢無能所折服了,連夜卷鋪蓋跑路。
最初的十五萬人,在返迴開封時隻剩下了不到五萬。
這些人想多半是當從龍之臣想瘋了,沒有一個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