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油說道:「這就是玉黍米了。我們就在這裏下車吧。」


    遠處一群農夫正準備收穫,見到三人下車就迎了上來:「學士來了,還有扁罐郎君,不知道這位是……」


    蘇油說道:「老李這一年辛苦了,這位是傭哥兒,城中勛貴子弟,他家的地明年也該輪作了,家中長輩叫過來看看,能不能挑點高產的新糧食種。」


    老李也是當年西軍死人堆裏的扒拉出來的,手腳倒是都齊全,就是臉上挨過一箭,將左右臉射了個對穿,鬍鬚遮掩下像倆酒窩,反倒讓人變得有些喜慶。


    就是說話從此有些大舌頭。


    老李說道:「那我給小郎君推薦玉黍米,扁罐少爺說萬裏海外那些人畝產兩百斤,我看那是他們壓根不會種!」


    說完美滋滋地對蘇油問道:「學士,那就招唿兒郎們開工?」


    蘇油笑道:「那就開工吧,趕緊上人手,將這片地都收了,其它幾樣呢?」


    老李便招唿手下收割,然後說道:「在那邊呢,我帶學士過去看看?」


    蘇油說道:「馬鈴薯、甘薯、木薯,都看看。」


    馬鈴薯地和甘薯地上是一條條低矮的土壟,土壟上藤子已經開始枯萎的就是馬鈴薯,藤子尚在青綠的是紅薯。


    老李扛來幾把鋤頭:「這玩意兒也喜人,就是國公爺有交代不敢胡亂弄。」


    打發走老李,蘇油給趙煦和扁罐都分了一把鋤頭:「咱們隨機刨幾棵,估計下產量。」


    這個種植方法來自後世,最搞笑的是直到後世九十年代以後才推廣到川中。


    蘇油當年在地頭和老人們聊天的時候,老人們說以前川中種植薯類都是種在平地上,起壟的種法在福建沿海早有採用但是他們都不知道。


    起壟種植好處很多,平日裏溝裏可以走水,不怕淤積,收穫的時候推平土壟就能得到塊根和塊莖,不用挖坑,收穫比平地種多不說,也輕鬆很多。


    一棵馬鈴薯很快被趙煦起了出來,一共刨出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疙瘩,蘇油將之收集到籃子裏掂量了一下,也有兩斤多了。


    不過大的隻有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小土豆。


    三人隨機挑了十棵,每棵有多有少,加起來也有二十多斤。


    然後趙煦翻出本本來用鉛筆一算:「司徒!這畝產能達到七百斤!七百斤!」


    後世土豆畝產動輒兩三千斤,精耕細作的試驗田,萬斤都有過,七百斤產量蘇油也不是很吃驚。


    嗬嗬笑道:「莊子上都是改造的上田,豬糞肥也足,又是專家精耕細作,不是普通農家能比。」


    「換到次等的田地上粗作,產量能有四百斤就不錯了。」


    「那也了不得啊!」趙煦轉頭對扁罐說道:「扁罐哥,我要給你報功!」


    扁罐左右看了看,沒人,才尷尬地說道:「陛下,其實你該叫我蘇殿直,或者蘇都衛,要是被朝臣聽到陛下如此稱唿我,會劾我大不敬之罪的。」


    「哦。」趙煦這才想起來自己已經是皇帝了,也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今天是在莊子上嘛!」


    蘇油笑道:「發現作物的功勞,在扁罐上次迴到杭州時,就已經功過相抵,豈可再賞?」


    「如今要說有功,那就該歸於研究出這些作物的栽種之法,以及今後的推廣之人。」


    「而這個人不是扁罐,也不該是扁罐,臣認為……陛下你該身擔其責,為大宋子民解決溫飽,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嗯!」趙煦頓時點頭:「幾種作物,我都要帶迴宮去給皇祖母看看,這是天佑我大宋!」


    蘇油說道:「說起來還有個東勝州華夏餘裔的歸化問題,這裏邊也有他們的功勞,卻還在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還在相互屠殺,大興人祭。」


    「教化問題,也請擁哥留意。」


    趙煦點頭,然後想到一個問題:「吐綬雞有多少了?現在可以吃了吧?」


    蘇油哈哈大笑:「來到蘇家莊子,先得幹活,幹完才能吃飯!」


    趙煦現在隔日一朝,因此隻有一天時間,等著土地全部收完是不可能的,隻能隨機收穫稱量,然後根據麵積估算產量。


    幾人忙碌了一上午,跑了莊子上幾個地方,最終得到統計結果,馬鈴薯畝產七百斤,甘薯五百斤,木薯有些嚇人,能達到上千斤!


    但是木薯有個麻煩的地方,就是本身需要脫毒。


    脫毒的方法就是切成片丟到籮筐裏,放到溪水中沖刷兩日,或者磨成漿子,兌水沉澱幾次。


    因為脫毒過程中木薯自身會發酵產生酸味,最後還要加鹼中和。


    因此產量雖然大,卻必須加工才能食用,並不適合小農家庭。


    這個問題夏天收穫的涼薯同樣有,涼薯水分太多,產量雖然大,但是不易存儲,而且種子和藤蔓有毒,也容易造成誤食。


    作為糧食大麵積推廣不合適,當作對於大宋菜蔬的補充,倒是不錯。


    這些思考方式,在收穫和測量的過程中,蘇油順便也給趙煦詳細講解了一遍。


    這些其實是另一個層次的「何不食肉糜」,不能讓趙煦以後看到地方官畝產上萬斤的荒唐奏報就信以為真,產生國家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的錯覺。


    不過成果還是非常喜人。


    大宋如今已經有三分之一土地屬於官地,主要是得益與荊湖開發和南海寧夏的紅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