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慈善基金決意撥給專款,不費朝廷歲入,由司徒提舉,在汴京西邊六十裏的中牟,營建京師大學堂!


    這個地方是蘇油選定的,汴京城的花花世界太過誘人,隻看太學學宮文廟周邊幾條街就知道,全是娼館,不是什麽搞學術的正經氛圍。


    而且京師大學堂搞起來之後,很多課題是國密級的,放到稍微偏僻,人流量少點的地方比較好。


    而且中牟如今是汴京的蔬菜肉類基地,通鐵路和漕運,離鄭州一百四十裏,離汴京六十裏,都不遠。


    既方便和鄭州工業基地搞產學研一條龍,乘坐火車入京也就一個小時。


    ……


    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


    一列從汴京駛出的火車,在中牟短暫停留之後,又繼續向洛陽駛去。


    扁罐早就等在這裏,對車上下來的兩人施禮:「傭哥兒,父親。」


    蘇油對扁罐說道:「走吧,去莊上,帶傭哥兒出來一次可不容易,我們抓緊。」


    上了馬車,蘇油給趙煦介紹中牟的大體情形:「尉氏、中牟、東明的發展,最初是響應當年先帝增設三畿四輔,解決汴京城人口過度集中擁擠問題的旨意。」


    「蘇家當時在三處都購了莊子,其中尉氏和東明的陛下都已經去過了,中牟卻還是第一次來。」


    「東明的發展主要靠博彩,那裏森林繁茂,是權貴們的獵莊集中地,主要馴養高級賽馬、獵犬、獵鷹,定期舉辦賽馬,馬球,圍獵等活動,陛下也參與過兩次。」


    趙煦點頭:「嗯,皇家慈善基金每年要舉行兩次錦標賽,我代表皇家出席過。國夫人還帶我去森林裏打過獵!」


    嗯?!我怎麽不知道?


    蘇油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因此每次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獵莊都是石薇帶著,他是能躲就躲,東明那邊都沒去過幾次。


    算了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蘇油接著說道:「尉氏則是冬蔬菜基地,那裏利用溫泉,魔芋膠薄膜大棚,發展起來冬蔬菜種植業,水產業,並且依託司農寺,四通商號農業司,進行新型農作物研究栽培,觀賞魚培育。」


    這個趙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跟生母朱賢妃至今還在親自參與從尉氏農莊領到的一個項目,而且還有了科研成果。


    如今他的青鱂魚已經培育出了兩個品種——朱鳳與紅白。


    朱鳳顏色鮮紅,魚鰭也變得比普通白化青鱂更長。


    紅白則是紅底白花,趙煦的生母朱賢妃非常喜歡。


    蘇油繼續說道:「中牟就是普通的糧油蔬菜禽蛋肉奶基地了,主要就是供應汴京城百姓生活所需要農副產品,因為有了鐵路之便利,發展極快,如今已經成為了人戶八萬的大城鎮,它路很多上州的戶口都趕不上它。」


    趙煦說道:「這就是當年移出汴京的那些人?」


    蘇油點頭:「對,當年從汴京移出的人,包括了廂軍,內八作工坊軍,上四軍中的養老軍,以及京郊五等戶與赤貧戶。」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


    「移民費用主要來自開封北麵鹽鹼地開發,城中原二十八作工坊用地拍賣,沒有額外增加朝廷負擔。」


    「而這些人移出來之後,降低了工坊生產成本,生計開始主要是修造三畿新增建築,洛汴渠,陳留渠,陳汴鐵路,形成了幾支專業的施工隊伍。」


    「除了工坊和營造,剩下的大多務農。」


    「陛下,汴京城菜價不便宜,中牟一畝地的蔬菜,收益就能夠養活一家五口,鐵路開通之後,這裏種菜養豬的人更多了。」


    趙煦問道:「種菜養豬的人多了,那種糧食的人不就少了?這樣國家的糧食夠吃嗎?」


    蘇油微笑道:「陛下真是聰明,沒有隻看到一家一戶的小收益,首先想到的就是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給國家帶來的大問題。」


    「的確,中牟本地耕種糧食的土地麵積,自鐵路開通以來在減少,而種植棉花、油菜、蔬菜的麵積在明顯增加,不過從統計發現,中牟的糧食並未減產,甚至還有增加。」


    趙煦一鼓手掌:「山長的萊山一號!」


    蘇油笑道:「萊山一號固然功不可沒,此外還有套種方法的改良,水利設施的持續改善,新型家庭式立體農業的推廣。」


    「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肉蛋油的攝入,讓人體對糧食的直接需求降了下來。」


    「還有就是儲藏方式和加工方式的改良,讓糧食儲藏期變得更長,糜爛浪費減少,讓人對糧食的營養吸收率增加等,都應該算進去。」


    「三大豐一小豐,這四年國家的糧食儲備激增,百姓生活明顯改善,來得太不容易了。」


    「今天臣之所以請陛下來中牟,太後也之所以同意,是因為臣要請陛下看看我們試種的那些東勝州作物。」


    「陛下,如今我大宋作物,最頂級的上田,一年可收四石,其餘的平均畝收兩石就很好了,很多坡旱地,貧瘠地,畝種兩鬥年收一石的也比比皆是。」


    趙煦有些小興奮:「那就是東勝州作物產量大大超過預期?」


    蘇油笑道:「有幾樣,實在是……一會兒陛下見了之後,親自測量吧。」


    馬車很快轉到一條小路上,道邊房屋漸漸變少,耕地越來越多。


    很快,道邊出現了一種高大的作物,已經變得枯黃,每棵作物上還有一個個小筍一樣的結實,分列在作物粗壯杆子的兩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