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賊寇每平,眾人競求金寶,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與之潛相申結,各致死力。
——《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
「從大唐草創,房玄齡就是替太宗收人才的,類似漢朝的蕭何,太宗登位後,也是房玄齡主持裁撤冗餘官員,剩下的那些人,都欠著他一份恩情。」
安文生緩緩點頭,細長的雙眼微眯:「此事我略有所聞,貞觀三年,太宗曾謂房玄齡和杜如晦:公為僕射,當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
房相在位二十餘年,一直在收羅人才。」
「房玄齡任左僕射二十餘年,而右僕射在不停的換人,杜如晦、李靖、高士廉等,其中最長的是高士廉,做了五年。」
蘇大為這番話,點到為止。
安文生卻是懂了。
二十年的時間,房玄齡掌握著大唐的人事大權,這要結多深的人脈,施下去多少恩情?
「而且房玄齡故去,繼任者,也都受過他的恩情,但房家在謀反案中,幾乎被長孫無忌給滅了,你想,長孫無忌還能安穩嗎?」
「呃,這事,長孫無忌怎麽……」
「他沒想到,或者說,他太驕傲了,沒想過陛下會成長得這麽快,也沒想過除掉房家人,對他會有那麽大的影響,特別是他與房玄齡本就有舊怨,這也算是陽謀。」
安文生微微皺眉,設身處地的想,如果自己在長孫無忌那個位置,一向乖巧的外甥皇帝,李治求上自己,而且是一樁謀反案,對象還是與自己有舊怨的房玄齡後人。
與公與私,這案子都會辦下去。
擴大一些打擊麵,也都是順手為之。
哪怕知道會得罪一些官員,在長孫無忌當時那個位置上,也根本不懼。
想到這裏,安文生心有餘悸的摸了摸自己的額頭。
「可是長孫無忌身居高位,必然也有死忠,怎麽會倒得那麽快?」
若說開始與蘇大為說時,安文生還有些不以為然。
現在他真的是放低身段,在向蘇大為求教。
人是會成長的。
蘇大為此時的眼光,見識,已經超過了他。
「長孫皇後的遺言你記得嗎?曾說過,房玄齡可以重用,無忌要慎用。
自貞觀二年,長孫無忌的右僕射就被轉成了開府儀同三司,後來又做了司徒、司空、遙領揚州都督,但一直沒掌實權。
這種局麵直到貞觀二十二年,長孫無忌被授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
在原中書令馬周死後,長孫無忌才得到掌三省的大權。
所以長孫是到貞觀末期才掌大權,根本沒機會培植太多親信。
他的優勢是首席顧命大臣,陛下的舅舅,他沒離開朝堂太遠,但也一直沒太近。
這種情況下,他動了房家,就是根基動搖。
隨後那些百官背離他,倒向陛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蘇大為說完這句,終於將那杯殘酒飲盡,將杯倒扣在地上。
「你覺得如何?」
「若是……若真是陛下在背後謀劃,這份心機手段,當真有鬼神莫測之機。」
安文生苦笑道。
他那張白臉,都透著一絲灰色,臉頰有些僵直。
厲害的人所做的事,並非一定有多神妙手段,多詭譎的布局。
隻看最終效果。
像李治這樣,舉重若輕,借力打力,將錯綜複雜的局麵變得對自己有利,這何嚐不是一種高明。
「我現在有些相信了。」
安文生琢磨了一下道:「房遺愛之事,打擊了宗室、大將、胡將,房家,甚至連長孫無忌,唯一得利者,隻有陛下和武後。」
停了一停,他看向蘇大為:「這事你覺得,有沒有武後在給陛下出主意?」
「這我怎麽知道?」
蘇大為掃了他一眼:「我說的這些,都是卷宗資料裏有的,寫的明明白白,稍加推敲,至於陛下後宮裏發生什麽,我又沒有開天眼。」
安文生輕拍大腿長嘆一聲:「我以前覺得你對朝政一竅不通,現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隻是信息不對稱罷了。」
蘇大為倒沒覺得有什麽值得誇耀:「在都察寺裏,收羅天下情報,隻要有心想查,都能比別人多知道一點。」
「什麽信……息?」
安文生摸了摸自己有些發僵的肥胖臉頰,大臉上現在恢復了幾分血色。
他眸光一閃:「剛才聽得太入神,你說了這麽多,和眼前的事有何關係?」
「關係大了……」
蘇大為黝黑的臉上,雙眼露出複雜的情緒。
「有了上次的事,你再看這次上官儀的案子,誰得利?」
「呃……陛下。」
上官儀被誅,跟著一大批門閥貴族被打壓。
世家剛剛露頭,想要死灰復燃,掌握朝堂中樞,又被李治給無情的打壓下去了。
至於武媚娘,雖然後位是保住了,但手下露頭的一些人,也被牽連給打掉。
李義府被誅。
武順死得莫名其妙。
賀蘭敏之也因此失勢。
武媚娘本人,也被打掉了氣焰,不得不放低姿態,收攏爪牙。
從這結果看,最大的好處,依然是屬於李治的。
「一件事,最後誰得利,誰就有最大的嫌疑。」
——《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
「從大唐草創,房玄齡就是替太宗收人才的,類似漢朝的蕭何,太宗登位後,也是房玄齡主持裁撤冗餘官員,剩下的那些人,都欠著他一份恩情。」
安文生緩緩點頭,細長的雙眼微眯:「此事我略有所聞,貞觀三年,太宗曾謂房玄齡和杜如晦:公為僕射,當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
房相在位二十餘年,一直在收羅人才。」
「房玄齡任左僕射二十餘年,而右僕射在不停的換人,杜如晦、李靖、高士廉等,其中最長的是高士廉,做了五年。」
蘇大為這番話,點到為止。
安文生卻是懂了。
二十年的時間,房玄齡掌握著大唐的人事大權,這要結多深的人脈,施下去多少恩情?
「而且房玄齡故去,繼任者,也都受過他的恩情,但房家在謀反案中,幾乎被長孫無忌給滅了,你想,長孫無忌還能安穩嗎?」
「呃,這事,長孫無忌怎麽……」
「他沒想到,或者說,他太驕傲了,沒想過陛下會成長得這麽快,也沒想過除掉房家人,對他會有那麽大的影響,特別是他與房玄齡本就有舊怨,這也算是陽謀。」
安文生微微皺眉,設身處地的想,如果自己在長孫無忌那個位置,一向乖巧的外甥皇帝,李治求上自己,而且是一樁謀反案,對象還是與自己有舊怨的房玄齡後人。
與公與私,這案子都會辦下去。
擴大一些打擊麵,也都是順手為之。
哪怕知道會得罪一些官員,在長孫無忌當時那個位置上,也根本不懼。
想到這裏,安文生心有餘悸的摸了摸自己的額頭。
「可是長孫無忌身居高位,必然也有死忠,怎麽會倒得那麽快?」
若說開始與蘇大為說時,安文生還有些不以為然。
現在他真的是放低身段,在向蘇大為求教。
人是會成長的。
蘇大為此時的眼光,見識,已經超過了他。
「長孫皇後的遺言你記得嗎?曾說過,房玄齡可以重用,無忌要慎用。
自貞觀二年,長孫無忌的右僕射就被轉成了開府儀同三司,後來又做了司徒、司空、遙領揚州都督,但一直沒掌實權。
這種局麵直到貞觀二十二年,長孫無忌被授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
在原中書令馬周死後,長孫無忌才得到掌三省的大權。
所以長孫是到貞觀末期才掌大權,根本沒機會培植太多親信。
他的優勢是首席顧命大臣,陛下的舅舅,他沒離開朝堂太遠,但也一直沒太近。
這種情況下,他動了房家,就是根基動搖。
隨後那些百官背離他,倒向陛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蘇大為說完這句,終於將那杯殘酒飲盡,將杯倒扣在地上。
「你覺得如何?」
「若是……若真是陛下在背後謀劃,這份心機手段,當真有鬼神莫測之機。」
安文生苦笑道。
他那張白臉,都透著一絲灰色,臉頰有些僵直。
厲害的人所做的事,並非一定有多神妙手段,多詭譎的布局。
隻看最終效果。
像李治這樣,舉重若輕,借力打力,將錯綜複雜的局麵變得對自己有利,這何嚐不是一種高明。
「我現在有些相信了。」
安文生琢磨了一下道:「房遺愛之事,打擊了宗室、大將、胡將,房家,甚至連長孫無忌,唯一得利者,隻有陛下和武後。」
停了一停,他看向蘇大為:「這事你覺得,有沒有武後在給陛下出主意?」
「這我怎麽知道?」
蘇大為掃了他一眼:「我說的這些,都是卷宗資料裏有的,寫的明明白白,稍加推敲,至於陛下後宮裏發生什麽,我又沒有開天眼。」
安文生輕拍大腿長嘆一聲:「我以前覺得你對朝政一竅不通,現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隻是信息不對稱罷了。」
蘇大為倒沒覺得有什麽值得誇耀:「在都察寺裏,收羅天下情報,隻要有心想查,都能比別人多知道一點。」
「什麽信……息?」
安文生摸了摸自己有些發僵的肥胖臉頰,大臉上現在恢復了幾分血色。
他眸光一閃:「剛才聽得太入神,你說了這麽多,和眼前的事有何關係?」
「關係大了……」
蘇大為黝黑的臉上,雙眼露出複雜的情緒。
「有了上次的事,你再看這次上官儀的案子,誰得利?」
「呃……陛下。」
上官儀被誅,跟著一大批門閥貴族被打壓。
世家剛剛露頭,想要死灰復燃,掌握朝堂中樞,又被李治給無情的打壓下去了。
至於武媚娘,雖然後位是保住了,但手下露頭的一些人,也被牽連給打掉。
李義府被誅。
武順死得莫名其妙。
賀蘭敏之也因此失勢。
武媚娘本人,也被打掉了氣焰,不得不放低姿態,收攏爪牙。
從這結果看,最大的好處,依然是屬於李治的。
「一件事,最後誰得利,誰就有最大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