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蘇大為身上的氣息越發幽暗和低沉。
「房遺愛的謀反案,是永徽三年發的,而陛下曾在案發前,去探望過高陽公主……」
永徽三年,冬十月戊戌,幸同安大長公主第,又幸高陽長公主第,即日還宮。
——《舊唐書高宗本紀》
謀反案發作前,李治跑去見高陽,是為了什麽?
同安公主是李淵的妹妹,李治去拜見一下奶奶,還算說得過去。
但去高陽那裏做什麽?
李治沒去看新婚不久的新城公主,或者另一個親妹妹城陽公主,反而跑去看高陽,還很巧,隨後謀反案就出來了。
高陽公主是導火索,如果沒有高陽公主狀告房遺直,這謀反案至少沒這麽快被掀出來。
那麽,狀告房遺直的想法,是高陽自己突發奇想,還是有人指點?
需要說明的是,房遺直當時是在隰州做刺史,本人不在長安。
高陽要告房遺直非禮,隻能等上元節房遺直迴來過年,這短暫的時間窗口。
錯過這個時間,就要再等一年。
斷案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李治去見高陽時,說了某些話,比如:你想個辦法去告房遺直,我把爵位判給你,放心,我們是兄妹,我幫親不幫理,我啥為人,你還不知道嗎?
否則,高陽公主瘋了,用自己的名節,去告房遺直?
除非中了降頭,否則正常人沒這麽失智吧。
第九十二章 舉重若輕
這些東西,若是幾年前,便是讓蘇大為知道,也不會想到這麽多。
可現在他執掌都察寺,對大唐官製機構運作,了解日益增加。
也清楚更多內情和細節。
明白高陽公主告房遺直,這是多麽小概率的事件。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因而更加能確定,這後麵,是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推動。
安文生聽著蘇大為說的話,沉默片刻,遲疑道:「就算如你所說,陛下有……就算高陽這麽做了,可當時掌握朝政大權的是長孫無忌,這麽做,對陛下並無好處,反而令長孫將朝堂功臣和宗室一掃而空。」
「你說得不錯,表麵上看,確實助長了長孫無忌的威勢,但是有一個問題……」
蘇大為語音平靜,顯然深思熟慮已極。
「當初『廢王立武』,朝堂除了關隴門閥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幾乎沒有別的阻力,你覺得正常嗎?」
「呃?」安文生細長的眼眸一下子瞪大,裏麵爆發出異樣的光芒。
「廢後這麽大的事,照理說,宗室應該會過問吧,但整個事件裏,皇親宗室幾乎失語,這是為何?」
「……」
「宗室還活著的名將裏,戰功最多者是太常卿李道宗、高祖兒子中最長者司徒李元景、太宗兒子中最長者是司空李恪,這三人是宗室裏最有權力和最具威望的三個。
本來陛下要『廢王立武』,他們三人才是最激動的。
有他們三位,再加太尉長孫無忌,大唐最高官職司空、司徒、太尉齊聚,立武之事斷不可能。」
安文生喉結微微蠕動了一下,說不出話來。
廢王皇後,立武媚娘這種天翻地覆的事,最大的阻力本來應該是宗室。
但三位宗室在謀反案裏全被長孫無忌給幹掉了。
這麽一想……
要說其中沒有貓膩,誰能信?
好處是李治得了,鍋是長孫無忌背了。
若按高陽那事的邏輯,會不會,也有李治在後麵,拉著長孫無忌的手深情的說:「舅舅……幫幫雉奴。」
「除了宗室,武將裏最厲害的當時是誰?」
蘇大為問。
安文生愣了一下道:「太宗晚年曾說,當世名將,唯李勣、江夏王道宗、萬徹而已。」
「對,很對。」
蘇大為頷首。
安文生,感覺自己的嗓子再一次堵住了。
除了很早就表示支持李治的李勣,另外兩個同樣被長孫無忌在謀反案給滅了。
再想深一點,除了唐將,那歸化胡將呢?
左戲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並坐與房遺愛交通,流嶺南。
一個謀反案,將宗室和大將中,最有可能威脅到李治的人,都給剷除了。
那麽文臣呢?
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中書舍人李義府、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寺正侯善業,此六人得到封賞。
這些人裏,看似官不大不小,屬於中上層官階。
其中有些隻差一兩步就能做到宰相位。
永徽六年十月,百官上表請立中宮,即立武媚娘為後。
「為什麽會這樣?」
安文生沉默良久,憋出一句。
他很疑惑:「當時中樞由長孫無忌一手把持,可謂權勢滔天,為何除去了宗室和名將後,文臣都上表請立武後?」
「因為文臣當時與長孫無忌離心離德。」
蘇大為笑了笑,笑容裏卻有些冷意。
「別說是你,我也是近幾日才想明白……」
他伸手,將麵前的殘酒握在手裏,抬起欲飲,到嘴邊又放下。
「你知道房玄齡對大唐來說意味著什麽嗎?」
「房相?」
「房遺愛的謀反案,是永徽三年發的,而陛下曾在案發前,去探望過高陽公主……」
永徽三年,冬十月戊戌,幸同安大長公主第,又幸高陽長公主第,即日還宮。
——《舊唐書高宗本紀》
謀反案發作前,李治跑去見高陽,是為了什麽?
同安公主是李淵的妹妹,李治去拜見一下奶奶,還算說得過去。
但去高陽那裏做什麽?
李治沒去看新婚不久的新城公主,或者另一個親妹妹城陽公主,反而跑去看高陽,還很巧,隨後謀反案就出來了。
高陽公主是導火索,如果沒有高陽公主狀告房遺直,這謀反案至少沒這麽快被掀出來。
那麽,狀告房遺直的想法,是高陽自己突發奇想,還是有人指點?
需要說明的是,房遺直當時是在隰州做刺史,本人不在長安。
高陽要告房遺直非禮,隻能等上元節房遺直迴來過年,這短暫的時間窗口。
錯過這個時間,就要再等一年。
斷案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李治去見高陽時,說了某些話,比如:你想個辦法去告房遺直,我把爵位判給你,放心,我們是兄妹,我幫親不幫理,我啥為人,你還不知道嗎?
否則,高陽公主瘋了,用自己的名節,去告房遺直?
除非中了降頭,否則正常人沒這麽失智吧。
第九十二章 舉重若輕
這些東西,若是幾年前,便是讓蘇大為知道,也不會想到這麽多。
可現在他執掌都察寺,對大唐官製機構運作,了解日益增加。
也清楚更多內情和細節。
明白高陽公主告房遺直,這是多麽小概率的事件。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因而更加能確定,這後麵,是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推動。
安文生聽著蘇大為說的話,沉默片刻,遲疑道:「就算如你所說,陛下有……就算高陽這麽做了,可當時掌握朝政大權的是長孫無忌,這麽做,對陛下並無好處,反而令長孫將朝堂功臣和宗室一掃而空。」
「你說得不錯,表麵上看,確實助長了長孫無忌的威勢,但是有一個問題……」
蘇大為語音平靜,顯然深思熟慮已極。
「當初『廢王立武』,朝堂除了關隴門閥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幾乎沒有別的阻力,你覺得正常嗎?」
「呃?」安文生細長的眼眸一下子瞪大,裏麵爆發出異樣的光芒。
「廢後這麽大的事,照理說,宗室應該會過問吧,但整個事件裏,皇親宗室幾乎失語,這是為何?」
「……」
「宗室還活著的名將裏,戰功最多者是太常卿李道宗、高祖兒子中最長者司徒李元景、太宗兒子中最長者是司空李恪,這三人是宗室裏最有權力和最具威望的三個。
本來陛下要『廢王立武』,他們三人才是最激動的。
有他們三位,再加太尉長孫無忌,大唐最高官職司空、司徒、太尉齊聚,立武之事斷不可能。」
安文生喉結微微蠕動了一下,說不出話來。
廢王皇後,立武媚娘這種天翻地覆的事,最大的阻力本來應該是宗室。
但三位宗室在謀反案裏全被長孫無忌給幹掉了。
這麽一想……
要說其中沒有貓膩,誰能信?
好處是李治得了,鍋是長孫無忌背了。
若按高陽那事的邏輯,會不會,也有李治在後麵,拉著長孫無忌的手深情的說:「舅舅……幫幫雉奴。」
「除了宗室,武將裏最厲害的當時是誰?」
蘇大為問。
安文生愣了一下道:「太宗晚年曾說,當世名將,唯李勣、江夏王道宗、萬徹而已。」
「對,很對。」
蘇大為頷首。
安文生,感覺自己的嗓子再一次堵住了。
除了很早就表示支持李治的李勣,另外兩個同樣被長孫無忌在謀反案給滅了。
再想深一點,除了唐將,那歸化胡將呢?
左戲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並坐與房遺愛交通,流嶺南。
一個謀反案,將宗室和大將中,最有可能威脅到李治的人,都給剷除了。
那麽文臣呢?
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中書舍人李義府、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寺正侯善業,此六人得到封賞。
這些人裏,看似官不大不小,屬於中上層官階。
其中有些隻差一兩步就能做到宰相位。
永徽六年十月,百官上表請立中宮,即立武媚娘為後。
「為什麽會這樣?」
安文生沉默良久,憋出一句。
他很疑惑:「當時中樞由長孫無忌一手把持,可謂權勢滔天,為何除去了宗室和名將後,文臣都上表請立武後?」
「因為文臣當時與長孫無忌離心離德。」
蘇大為笑了笑,笑容裏卻有些冷意。
「別說是你,我也是近幾日才想明白……」
他伸手,將麵前的殘酒握在手裏,抬起欲飲,到嘴邊又放下。
「你知道房玄齡對大唐來說意味著什麽嗎?」
「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