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朔二年,上官儀授為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
這意味著,在中書令李義府不在的情況下。
他是實際的中書省的一把手。
權力等同宰相。
李治對上官儀此番出來,也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一時竟不知如何迴答。
沉默中,上官儀再次厲聲道:「郭行真能入宮,離不了韓國夫人、賀蘭敏之和武後的舉薦,而其中,韓國夫人和賀蘭氏,都是聽令於武後的,這難道不讓人懷疑嗎?
昨日,還聽說韓國夫人在宮中暴斃,是被人毒殺。
是否是殺人滅口?
還有,之前陛下身邊王伏勝,曾站出來指證武後,與郭行真串通,向太子行厭勝之事。
此乃鐵證。
因此,臣懇請陛下,遠離此惡毒女子。
請陛下,廢後。」
最後兩個字說出口,仿佛一個晴天霹靂般,震得所有人心頭嗡嗡作響。
或許有許多人暗中想過,但至今為止,隻有上官儀一人,敢真正在大朝會上,向著李治和武媚娘喊出這句話。
廢後!
「大膽!」
珠簾後,傳出李治發怒的聲音:「皇後與朕一心同體,怎麽會害自己嫡長子,此事休要再提。」
「陛下,太子漸漸長成,若太子健康,得傳大位,將置武後於何地?」
上官儀又加了一句。
這句話,就有點類似莫須有了。
太子還遠沒到繼承皇位的時候,李治身體雖然不好,但隻要不是馬上趴窩,怎麽也得再熬個幾年。
上官儀說這番話,看似毫無道理。
殿中蘇大為,卻是心中一震,嗅到了濃烈的危機。
表麵上,上官儀說的是太子,其實裏麵有幾層意思。
第一,太子如果健康,將會順利繼承皇位,所以武後不希望太子健康。
第二,武後為何怕太子繼承皇位?因為太子繼位後,武後就沒有理由,像現在這樣直接影響朝政了。
畢竟,就算太子以後身體不好,太子也會有皇後,不需要太後把持。
第三層意思,陛下你現在身子不好,是否也有武後暗中做手腳?
畢竟武後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放過呢。
蘇大為品出上官儀話裏的意思,背後頓時冷汗涔涔。
這種話,聽著毫無道理,也沒列什麽實證。
但人心是最經不起猜忌的。
隻要李治聽了有一絲的懷疑,上官儀就成功了大半。
「陛下!」
珠簾後,隱隱聽到武媚娘一聲喊。
顯然,上官儀這一下發難,簡直如古時的刺客荊柯,突然暴起,令武媚娘也心中震駭。
朝堂上再次響起嗡嗡的議論之聲。
聽出上官儀弦外之音的群臣,無法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紛紛鼓躁起來。
「肅靜!」
「各卿注意禮儀~」
掌管朝堂禮儀的太監,用手裏的玉如意敲擊著,發出金石之音。
混亂中,有數名年青的臣子從文武官員中站出,紛紛跪倒在殿上。
「陛下,武後素有賢名,豈會做那等大逆之事,西台侍郎所說,純屬臆測,願陛下察之。」
「西台侍郎身居高位,不思為陛下分憂,卻整日鑽研陰私,陛下,臣彈劾西台侍郎,挑撥天家親情。」
「臣彈劾西台侍郎。」
「臣附議!」
這些年輕的官員,員秩不高,都是中下層品秩,但人數卻不少。
粗略一看,有十幾人之多。
這或許就是武媚娘準備的後手了。
但是蘇大為看到他們此時的表現,心裏隻有一句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任何事都要看時機。
若在上官儀沒說出那番話之前,這些官員上奏,倒還好說。
可在上官儀站出來懟武媚娘,並拋出那番誅心之言後,這些官員出來替武媚娘辯解,不但不能消除李治的疑慮,隻怕會令李治心生警惕。
這是要壞事了。
「退朝!」
珠簾後,李治幾乎是鐵青著臉,從齒縫中蹦出兩字。
隆隆的鼓聲響起。
從顯慶年至麟德元年,李治隻有兩次,如此尷尬的退朝。
上一次,還是長孫無忌時代。
所有官員,不敢向李治上奏,在朝堂上,李治大發雷霆,然而依舊無濟於事。
他真正對長孫無忌動了殺機,便是在那個時候。
載著李治與武媚娘的軟轎,向後宮紫宸殿行去。
蘇大為站在退朝的人流中,望向李治和武媚娘的轎子,心中一點不祥之感,在迅速擴大。
武媚娘這次棋差一招。
她隻想著把朝堂上的水攪渾,根本沒想到,上官儀會是用這種打法。
不去辯駁邏輯和證物,隻用一句誅心之語,一劍封喉。
這還怎麽玩?
這屬於掀桌子的做法。
隻有洞悉人性,熟悉李治性情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精準的打擊。
李治信武媚娘嗎?
肯定是信任的,不然不會讓她做皇後,而且這麽多年,一直信賴有加。
兩人還生了那麽多子女。
這些年李治身體不好,許多朝政和奏摺,都讓武媚娘替自己分擔。
這就是莫大的信任。
這意味著,在中書令李義府不在的情況下。
他是實際的中書省的一把手。
權力等同宰相。
李治對上官儀此番出來,也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一時竟不知如何迴答。
沉默中,上官儀再次厲聲道:「郭行真能入宮,離不了韓國夫人、賀蘭敏之和武後的舉薦,而其中,韓國夫人和賀蘭氏,都是聽令於武後的,這難道不讓人懷疑嗎?
昨日,還聽說韓國夫人在宮中暴斃,是被人毒殺。
是否是殺人滅口?
還有,之前陛下身邊王伏勝,曾站出來指證武後,與郭行真串通,向太子行厭勝之事。
此乃鐵證。
因此,臣懇請陛下,遠離此惡毒女子。
請陛下,廢後。」
最後兩個字說出口,仿佛一個晴天霹靂般,震得所有人心頭嗡嗡作響。
或許有許多人暗中想過,但至今為止,隻有上官儀一人,敢真正在大朝會上,向著李治和武媚娘喊出這句話。
廢後!
「大膽!」
珠簾後,傳出李治發怒的聲音:「皇後與朕一心同體,怎麽會害自己嫡長子,此事休要再提。」
「陛下,太子漸漸長成,若太子健康,得傳大位,將置武後於何地?」
上官儀又加了一句。
這句話,就有點類似莫須有了。
太子還遠沒到繼承皇位的時候,李治身體雖然不好,但隻要不是馬上趴窩,怎麽也得再熬個幾年。
上官儀說這番話,看似毫無道理。
殿中蘇大為,卻是心中一震,嗅到了濃烈的危機。
表麵上,上官儀說的是太子,其實裏麵有幾層意思。
第一,太子如果健康,將會順利繼承皇位,所以武後不希望太子健康。
第二,武後為何怕太子繼承皇位?因為太子繼位後,武後就沒有理由,像現在這樣直接影響朝政了。
畢竟,就算太子以後身體不好,太子也會有皇後,不需要太後把持。
第三層意思,陛下你現在身子不好,是否也有武後暗中做手腳?
畢竟武後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放過呢。
蘇大為品出上官儀話裏的意思,背後頓時冷汗涔涔。
這種話,聽著毫無道理,也沒列什麽實證。
但人心是最經不起猜忌的。
隻要李治聽了有一絲的懷疑,上官儀就成功了大半。
「陛下!」
珠簾後,隱隱聽到武媚娘一聲喊。
顯然,上官儀這一下發難,簡直如古時的刺客荊柯,突然暴起,令武媚娘也心中震駭。
朝堂上再次響起嗡嗡的議論之聲。
聽出上官儀弦外之音的群臣,無法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紛紛鼓躁起來。
「肅靜!」
「各卿注意禮儀~」
掌管朝堂禮儀的太監,用手裏的玉如意敲擊著,發出金石之音。
混亂中,有數名年青的臣子從文武官員中站出,紛紛跪倒在殿上。
「陛下,武後素有賢名,豈會做那等大逆之事,西台侍郎所說,純屬臆測,願陛下察之。」
「西台侍郎身居高位,不思為陛下分憂,卻整日鑽研陰私,陛下,臣彈劾西台侍郎,挑撥天家親情。」
「臣彈劾西台侍郎。」
「臣附議!」
這些年輕的官員,員秩不高,都是中下層品秩,但人數卻不少。
粗略一看,有十幾人之多。
這或許就是武媚娘準備的後手了。
但是蘇大為看到他們此時的表現,心裏隻有一句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任何事都要看時機。
若在上官儀沒說出那番話之前,這些官員上奏,倒還好說。
可在上官儀站出來懟武媚娘,並拋出那番誅心之言後,這些官員出來替武媚娘辯解,不但不能消除李治的疑慮,隻怕會令李治心生警惕。
這是要壞事了。
「退朝!」
珠簾後,李治幾乎是鐵青著臉,從齒縫中蹦出兩字。
隆隆的鼓聲響起。
從顯慶年至麟德元年,李治隻有兩次,如此尷尬的退朝。
上一次,還是長孫無忌時代。
所有官員,不敢向李治上奏,在朝堂上,李治大發雷霆,然而依舊無濟於事。
他真正對長孫無忌動了殺機,便是在那個時候。
載著李治與武媚娘的軟轎,向後宮紫宸殿行去。
蘇大為站在退朝的人流中,望向李治和武媚娘的轎子,心中一點不祥之感,在迅速擴大。
武媚娘這次棋差一招。
她隻想著把朝堂上的水攪渾,根本沒想到,上官儀會是用這種打法。
不去辯駁邏輯和證物,隻用一句誅心之語,一劍封喉。
這還怎麽玩?
這屬於掀桌子的做法。
隻有洞悉人性,熟悉李治性情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精準的打擊。
李治信武媚娘嗎?
肯定是信任的,不然不會讓她做皇後,而且這麽多年,一直信賴有加。
兩人還生了那麽多子女。
這些年李治身體不好,許多朝政和奏摺,都讓武媚娘替自己分擔。
這就是莫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