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的李治沉默數息後道:「蘇大為審此案,是朕親口特許,他提供的結果,隻要與人證、物證和案情對得上,就可以用。」


    如果換別人像蘇大為這樣查案,李治自然會起疑。


    但蘇大為本身就是都察寺寺卿,這些隱秘之事,正是他的職權所在。


    有許多見不得光,不需要讓人知曉的手段,正是都察寺的日常。


    雖然李治已命蘇大為撤下都察寺卿位置,並有意將都察寺的職權一分為三。


    但很顯然,行政命令到了,具體的內部權力劃分,還需要一定時間。


    以李治的聰明,自然不會去糾結這些細微末結。


    他要的是結果。


    蘇大為呈上來的這份卷宗,說的這個故事,是能將一切邏輯給連上,並說得通的。


    而且也有充足的證物和證據。


    還有郭行真和李義府分別簽字畫押的證詞,可以算得上是鐵案。


    這個時候禦史台再彈劾蘇大為的辦案手段,李治早已無心去追究。


    「方才蘇大為呈上的卷宗,朕已經看了,案情清楚,不用再議,念在李義府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削職為民,流放嶺南,其府宅家產充公。」


    李治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來,隱隱帶著一絲疲憊。


    這個結果,顯然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李義府藏甲、望氣、擅用先帝禦用之物,判個斬立決並不為過。


    甚至碰上狠辣一點的帝王,來個誅九族也不稀奇。


    但李治隻判了流放,家財充公。


    這比起謀逆之罪,何止高抬貴手,簡直是皇昂浩蕩。


    滿朝文武議論紛紛,都對李治的旨意,感到不可思議。


    隻有蘇大為清楚其中的門道。


    李義府找術士,睡先帝的金寶神枕,這些都是確定的。


    但府中藏甲,乃是被人設計陷害。


    李治對李義府已經失望,要放棄這枚棋子。


    但又不忿幕後那些門閥貴族,不想令其太得意,而且念在這些年李義府做他的白手套,背負不少罵名。


    所以才高抬輕放。


    「至於郭行真,此人罪不如赦,著令斬立決,死後由秘閣郎中李淳風,將其屍骨以符印鎮之。」


    李治的話音剛落,朝臣中又有臣子站出,大聲疾唿:「陛下,郭行真的巫蠱案,不可如此草率結束。」


    眾人抬眼看去,隻見說話者,乃吏部侍郎周攸之。


    六部皆在尚書省之下,受尚書左右僕射掌握。


    而現在吏部的人卻跳出來,明顯如今的尚書右僕射許敬宗,並不能完全掌握六部。


    或者說,關隴貴族和山東世族,隱隱有聯合起來的跡象。


    不知在珠簾後的李治和武媚娘是如何想,蘇大為在一旁,隻覺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朝堂上,遠比戰場兇險。


    看似平和之下,有看不見的激流洶湧。


    殺氣四溢。


    「前次郭行真之案,東台侍郎和西台侍郎都曾彈劾,郭行真並非一人做案,其人上下打點,有無數人為之配合,不可疏忽,而放跑了真正兇手。」


    周攸之話音剛落,工部侍郎吳孟起站出來道:「陛下,臣不同意周侍郎的看法,郭行真之案,先前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已經言明,其人身懷異術,借太子治病的機會,潛入宮中。


    因此,治此人之罪即可,不可無辜誅連,大興牢獄。」


    「吳侍郎此言大謬,想郭行真初入長安,若無人舉薦如何認識韓國夫人,如何得賀蘭氏舉薦入宮,又是何人將他推薦給陛下,又是何人令他給太子治病。


    太子如今身體欠安,究竟何人為此負責?」


    第八十六章 反轉


    「此言何意,你是在影射?」


    話音剛落,殿上又有一臣站出。


    乃是諫議大夫曹行德。


    「陛下,兩位侍郎,在下以為,此案疑點眾多,當令大理寺、刑部、秘閣繼續深挖,將來龍去脈弄清楚,隻殺郭行真一人,隻怕無法堵悠悠眾口。」


    「陛下,臣覺得諫議大夫此話有謬。」


    短短時間內,十幾位朝臣站出來,就郭行真之案,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蘇大為已經嗅到了陰謀的氣息。


    這些人說來說去,其最終意圖,仍是把武後牽扯出來。


    「郭行真之案,容後再議,今日諸臣還有事啟奏嗎?若沒有,朕乏了。」


    珠簾後,傳出李治伴著咳嗽的聲音。


    隔著珠簾,沒人看得清李治的臉,不知他此時是一副怎樣的表情。


    更不知道,在李治身旁的武後,此時會是什麽樣的麵色。


    眼看著李治想要退朝,就在此時,朝臣中有一人厲聲道:「陛下,臣有本啟奏。」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過去。


    隻見西台侍郎上官儀,從朝臣前列站了出來,手持笏板,挺直腰杆,在朝堂中擲地有聲的道:「臣要彈劾武皇後。」


    這句話,在大殿中迴蕩,嗡嗡作響。


    先前議論紛紛,帶著火藥味的大殿,一下子變得死寂。


    以上官儀的身份,說出這番話,實在太過剛烈。


    也將李治逼到必須麵對此問題的死角。


    上官儀早年曾出家為僧,後以進士及第,歷任弘文館直學士、秘書郎、起居郎、秘書少監、太子中舍人,常為李治起草詔書,並開創「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不良人(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新並收藏大唐不良人(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