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完成後,迴國的第一時間,趙明遠就帶著人飛奔到了莫家村。


    莫蒔看到風塵仆仆的趙明遠一行人時,愣了好一會兒。


    直到趙明遠把手伸到她麵前,“藥呢?”


    莫蒔迴過神來,看到趙明遠手指上、指縫間的一個個小水泡,有些被抓破了,開始紅腫潰爛,她這才明白過來。


    原來趙明遠要的藥,是治療皮膚炎症的藥。


    她早準備好了,當初特意提了一句,就是為了今天,但她沒想到趙明遠這麽快就會需要。


    莫蒔從藥房裏搬了一個小箱子出來,“趙隊長,這一箱是五十小瓶。夠用了吧?


    這藥還沒正式投產,這箱子裏的就是全部的了……”


    趙明遠打開箱子,拿了一小瓶,快速挖了一些黃白色的藥膏塗在了手上。


    涼涼的,破潰處也沒有刺痛感,暫時還看不出藥效。


    “這藥多久見效?”趙明遠晃晃自己的手,問道。


    莫蒔把幾瓶藥膏扔給趙明遠身後幾人,笑著迴答,“止癢的話,一個小時左右,大概兩三天,水泡就會消下去,破潰處三五天就愈合了。”


    如果是這樣,效果確實不錯,趙明遠點點頭,跟凰嶺藥廠下了訂單。


    “一箱不夠,盡快再生產一些,每月至少五箱,到時候和十步金瘡一起發貨給我。


    對了,這藥叫什麽名字?”


    莫蒔早就想好了藥名,她臉上帶著止不住的笑意,不假思索地迴了一句,“凰嶺皮炎王!”


    趙明遠看著莫蒔的笑臉,突然心裏一動,莫蒔當初是故意在他麵前提這藥的?


    “你猜到了我們會去南邊?故意跟我提這藥的?”


    莫蒔被抓包,再也笑不出來了,她輕咳了一聲,“咳,猜到了一點點,想著你們可能會需要這藥……”


    趙明遠並沒生氣,他隻是有點好奇,“你是怎麽猜到的。”


    屋子裏除了莫蒔和王熙和,就隻有趙明遠和他的幾個手下,莫蒔直接實話實說,“朝鮮戰爭結束後,華國的邊境線上,現在隻有南越和北越打得正厲害。


    美國人支持南越,咱們華國雖然沒直接出兵,但也一直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裏擠出物資,支援北越。


    華國大軍不動,但趙隊長你們特種大隊,我猜著可能會執行一些特殊任務……”


    趙明遠聽完這話,心底對莫蒔的讚賞又多了一些。


    莫蒔自然從趙明遠的眼神裏,看出了欣賞的意味,她立刻抓住時機自賣自誇。


    “趙隊,從凰嶺金瘡、十步金瘡和皮炎王這些藥,你也可以看出來,我們凰嶺藥廠是有些能力的。


    如果你們有什麽用藥需要,可以直接和我們說,我們凰嶺藥廠一定竭盡全力……”


    趙明遠把莫蒔的話聽了進去,他們還真有這方麵的需要,“你們有什麽急救藥嗎?”


    莫蒔眉心微動,“成品暫時還沒有,但是我們最近確實在研究急救方麵的藥,進展很大,趙隊放心,一旦投產我肯定會第一時間通知你。”


    她和王熙和師父嚐試在紫雪丹、至寶丹、速效救心丸的基礎上,新製了一款急救丸藥,已經快大功告成了。


    “好,我等你們的好消息!”


    趙明遠隊裏還有事兒,也不再跟莫蒔多說,讓人抱上一箱皮炎王,幾人快步走了。


    王熙和抬頭看向晃動的門簾,不禁感歎一句,“真是來去如風啊!”


    莫蒔笑笑,坐到王熙和對麵,“師父,咱們在研究研究,我總覺得現在的丸藥顏色不太對……是哪裏出錯了嗎?”


    王熙和眉頭皺了起來,“顏色確實不太對,按說應該是朱紅色才對,現在的顏色發烏,我在想想……”


    七月中旬,莫蒔他們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經過反複試驗,最終成功研製出了一款中醫特效急救藥,效果堪比西藥腎上腺素。


    王熙和把它命名為鳳凰丸,一是其色朱紅如火,二是取其研發於鳳凰嶺之意。


    莫蒔第一時間把樣品寄到了趙明遠那裏,很快,不單趙明遠那邊下了訂單,還惹得軍辦廠的辛飛又來了一趟。


    辛飛想要買斷鳳凰丸的藥方,但這次無論他開出什麽條件,凰嶺藥廠這邊都不鬆口。


    當初受限於藥材采購渠道,才把凰嶺金瘡的藥方限製性的賣出,但現在再讓他們賣藥方,不可能的。


    辛飛磨破了嘴皮子,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凰嶺藥廠以十步金瘡、皮炎王和鳳凰丸作為王牌,很快打出了名氣,從此開啟了飛速發展。


    第二年,莫家村的廠址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生產要求,鳳凰公社特批了一百畝荒地,凰嶺藥廠新建了分廠。


    莫家村的老廠則徹底變為了研發基地。


    幾年時光轉瞬即逝,莫家村已經大變樣了。


    一排排青磚小院整齊有序地分布在鳳凰嶺腳下,凰嶺藥廠作為莫家村的村產,每一個村民都享有分紅的權利。


    村裏統一規劃,新建了住房、小學、托兒所、衛生所、福利所,原本的土路也都被洋灰路取代,莫家村成了北垣縣第一示範村。


    集體經濟性質、以中成藥為主打的凰嶺藥廠,甚至引起了中央部門的關注。


    凰嶺藥廠旁的小小診所,已經變為了兩層小樓的中醫館,正式掛牌為凰嶺醫館,由蘇慎擔任館長。


    山上的中醫學堂,學習了六年的第一屆優秀學生,根據個人意願選拔了二十名,成為了醫館的實習中醫。


    而其他人都進入了凰嶺藥廠工作。


    於成德仍舊負責中醫學堂,隻不過,外村求學的多了,中醫學堂從山上搬到了山下。


    去年國家宣布恢複高考,舉國歡騰,但這一消息在莫家村卻並沒引起太大震動。


    比起上四年大學再重新分配工作,莫家村的年輕人基本都進了藥廠工作,孩子們也都有書可讀。


    相對興奮的可能隻有近兩年新來莫家村的知青們了,考上的迴城了,沒考上的仍在準備複讀,其中就有趙惠芬。


    而莫蒔和木森,他們前年出師,跟著蘇慎坐診了一段時日,已經可以獨立行醫了。


    78年改革開放的聲音傳來,凰嶺藥廠計劃在京城開一間中藥店兼中醫館,由莫蒔和木森負責。


    過完年,莫蒔她們就要去京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知青我為中醫扛大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某某阿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某某阿誰並收藏七零知青我為中醫扛大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