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可知王珪有個很有名的綽號?」張居正笑道。
「三旨相公嘛。」嘉靖不由笑道:「這個誰不知道。」原來王珪從執政大臣到宰相,共柄國十六年,卻沒有任何立議倡明,一概奉承順從。當時人把他喚作『三旨相公』,說他他上殿進呈,對皇上說『臣來取聖旨』;皇上批示完可否如此,他便說『臣領聖旨』,絕不反駁;待到退下告訴稟告事情的人,便說『已得聖旨,照著去辦』。典型的傳聲筒,從不發表自己的主張。
再看他的諡號『文恭』,那個恭字表麵上是『不專己善、守正不移』,但用在王珪身上,多少有諷刺他遲緩暗弱,從不立議倡明,毫無建樹的意思。
再到後來,王珪又因在任時的某些事得罪,追貶萬安軍司戶參軍,削去贈官謐號,後來幾經反覆,在政和年間才又恢復。
無論如何,當時對王珪的評價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華夏這片神奇的熱土上,始終脫不離反道德論的桎梏,仿佛一個人的歷史評價高,那他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反之就一定是不對;尤其是兩者相遇時。人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支持前者。張居正反向利用這一規律,使自己有驚無險的順利過關,還讓嘉靖龍顏大悅,問他道:「這是你早就深思熟慮過的,還是為了應付責問,臨時胡謅的?」
「皇上明鑑,」張居正道:「微臣是湖廣江陵人,距離承天府不過百餘裏,向來引以為豪!能得以修撰《興都大誌》,自豪之情無以言表,早已暗下決心,嘔心瀝血也要將其修得盡善盡美,又怎會沒有預先考慮到這事兒呢。」
嘉靖一聽,哎呦,還是老鄉哩!信任感登時大增,又聽張居正道:「而其此事微臣也請示過總裁了,袁部堂也說是可以的。」
袁煒不得不點頭了,他慣會察言觀色,看嘉靖眉眼帶笑,便知道皇帝被撓到癢處,張居正定會得到莫大好處了。這時候該如何選擇,他當然不會犯糊塗了。便抬起頭來,對嘉靖很肯定道:「是的,皇上,這事兒微臣跟太嶽合計過,都覺著沒問題才用的。」
嘉靖聞言龍顏大悅,對張居正最後一絲懷疑也消失不見了,終於徹底露出笑臉道:「都起身吧。」
「謝皇上。」兩人齊聲應道,然後站起身來。張居正感覺背上涼颼颼的,這才發現已經滿是冷汗了。
張居正對於此事的解釋深得聖意,嘉靖不僅不再追究他的責任,還讓他和袁煒分別撰寫一篇這方麵的文章,以正視聽。兩人的政治覺悟都很強,立刻體會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是皇帝對大禮儀的最後定論,寫好它絕對會得到嘉靖豐厚的迴報。
但張居正卻出人意料的婉拒了,他對嘉靖道:「論及作文,臣不及袁部堂的十分之一,不敢班門弄斧,還是專心修撰《興都誌》吧。」
袁煒是大明朝的『一支筆』,論起寫文章來,嘉靖當然對他信心更大,心說看來這張居正還有些自知之明。聞言問袁煒道:「袁愛卿意下如何?」
袁煒滿腦子都是立功往上爬,便痛快的答應下來。這就是眼界上的差距,他光看到了寫這篇文章的好處,卻沒看到將來的壞處,嘉靖在時,當然不無裨益,可一旦嘉靖崩了。誰知道將來是個什麽風向?萬一新君否定先帝的所作所為,那這篇文章可就要了命了。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有時候失敗的命運,都是在早些時候種下的。
見他答應下來,嘉靖心情大好,對袁煒道:「你把《興都誌》總裁的擔子卸下,專心寫這篇文章,等寫好了,朕自有重用。」又對張居正道:「你接下袁大人的擔子,好好修撰《興都誌》,等圓滿完成了朕也有重用。」
兩人都高興的應下,準備告退時,卻得嘉靖留下用膳,吃了頓素齋才迴去。
※※※※
袁煒和張居正被叫去審問,不僅沒有被怪罪,還被留下吃飯的消息,很快傳了出來,各方勢力聞言無不驚詫莫名。
嚴世蕃自然氣炸了肺,他感覺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往年自己想要算計誰,哪有失手的時候?且被他認為是當世人傑的三人中,陸炳已經歸西。楊博在家丁憂,原本以為就剩自己一個高手,難免目無餘子,生出小看天下英雄之心。
誰知老天作弄,他幹不掉的對手竟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幾次算計均告無果而終。要說打不到徐階他也認了,畢竟是宦海沉浮三十年的老油條,在嚴嵩全盛時都能存活下來;就是收拾不了沈默,他也勉強習慣了,畢竟你來我往、明槍暗箭好多迴,他也知道那小子神的很。更兼有皇帝庇佑,誰也奈何不了了。
所以他今年的兩場反擊,全都避開了這兩人,選取相對弱小的對手作為突破口,心想這下總該沒問題了吧?誰知無論是吳時來、張翀、董傳策,還是張居正,他一個也沒拿下!
這是後生可畏,還是我變弱了?一種從沒有過的無力感,包圍了不可一世的小閣老,讓嚴世蕃變得無比沮喪,索性關起門來醉生夢死,不理外麵的鳥事……不過別人醉生夢死是消沉逃避,在於他來說,卻是靈感的源泉,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想出什麽好主意了。
※※※※
但在徐階那裏,卻叫一個老懷大慰啊,想想也是,既然是自己認定的繼承人選,怎能不經風霜砥礪呢?徐階暗道:『過去太嶽的光芒完全被沈默遮蓋,並不是他本身的實力問題,而是自己這個當老師的,以前把他護得太緊了,讓他都沒了施展的機會。』曾經一度,徐階對張居正的能力產生過懷疑,認為他將來不可能是沈默的對手,甚至有了改為培養沈默接位的想法……當然也隻是想想而已,如今的沈拙言雖然一時被閑置,但徐階這樣的皇帝近臣,清楚嘉靖打壓沈默,並不是對他有什麽不滿,而是怕他成長的過快,將來的皇帝還沒登基,就先變成權臣,這讓新皇帝如何掌握?
「三旨相公嘛。」嘉靖不由笑道:「這個誰不知道。」原來王珪從執政大臣到宰相,共柄國十六年,卻沒有任何立議倡明,一概奉承順從。當時人把他喚作『三旨相公』,說他他上殿進呈,對皇上說『臣來取聖旨』;皇上批示完可否如此,他便說『臣領聖旨』,絕不反駁;待到退下告訴稟告事情的人,便說『已得聖旨,照著去辦』。典型的傳聲筒,從不發表自己的主張。
再看他的諡號『文恭』,那個恭字表麵上是『不專己善、守正不移』,但用在王珪身上,多少有諷刺他遲緩暗弱,從不立議倡明,毫無建樹的意思。
再到後來,王珪又因在任時的某些事得罪,追貶萬安軍司戶參軍,削去贈官謐號,後來幾經反覆,在政和年間才又恢復。
無論如何,當時對王珪的評價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華夏這片神奇的熱土上,始終脫不離反道德論的桎梏,仿佛一個人的歷史評價高,那他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反之就一定是不對;尤其是兩者相遇時。人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支持前者。張居正反向利用這一規律,使自己有驚無險的順利過關,還讓嘉靖龍顏大悅,問他道:「這是你早就深思熟慮過的,還是為了應付責問,臨時胡謅的?」
「皇上明鑑,」張居正道:「微臣是湖廣江陵人,距離承天府不過百餘裏,向來引以為豪!能得以修撰《興都大誌》,自豪之情無以言表,早已暗下決心,嘔心瀝血也要將其修得盡善盡美,又怎會沒有預先考慮到這事兒呢。」
嘉靖一聽,哎呦,還是老鄉哩!信任感登時大增,又聽張居正道:「而其此事微臣也請示過總裁了,袁部堂也說是可以的。」
袁煒不得不點頭了,他慣會察言觀色,看嘉靖眉眼帶笑,便知道皇帝被撓到癢處,張居正定會得到莫大好處了。這時候該如何選擇,他當然不會犯糊塗了。便抬起頭來,對嘉靖很肯定道:「是的,皇上,這事兒微臣跟太嶽合計過,都覺著沒問題才用的。」
嘉靖聞言龍顏大悅,對張居正最後一絲懷疑也消失不見了,終於徹底露出笑臉道:「都起身吧。」
「謝皇上。」兩人齊聲應道,然後站起身來。張居正感覺背上涼颼颼的,這才發現已經滿是冷汗了。
張居正對於此事的解釋深得聖意,嘉靖不僅不再追究他的責任,還讓他和袁煒分別撰寫一篇這方麵的文章,以正視聽。兩人的政治覺悟都很強,立刻體會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是皇帝對大禮儀的最後定論,寫好它絕對會得到嘉靖豐厚的迴報。
但張居正卻出人意料的婉拒了,他對嘉靖道:「論及作文,臣不及袁部堂的十分之一,不敢班門弄斧,還是專心修撰《興都誌》吧。」
袁煒是大明朝的『一支筆』,論起寫文章來,嘉靖當然對他信心更大,心說看來這張居正還有些自知之明。聞言問袁煒道:「袁愛卿意下如何?」
袁煒滿腦子都是立功往上爬,便痛快的答應下來。這就是眼界上的差距,他光看到了寫這篇文章的好處,卻沒看到將來的壞處,嘉靖在時,當然不無裨益,可一旦嘉靖崩了。誰知道將來是個什麽風向?萬一新君否定先帝的所作所為,那這篇文章可就要了命了。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有時候失敗的命運,都是在早些時候種下的。
見他答應下來,嘉靖心情大好,對袁煒道:「你把《興都誌》總裁的擔子卸下,專心寫這篇文章,等寫好了,朕自有重用。」又對張居正道:「你接下袁大人的擔子,好好修撰《興都誌》,等圓滿完成了朕也有重用。」
兩人都高興的應下,準備告退時,卻得嘉靖留下用膳,吃了頓素齋才迴去。
※※※※
袁煒和張居正被叫去審問,不僅沒有被怪罪,還被留下吃飯的消息,很快傳了出來,各方勢力聞言無不驚詫莫名。
嚴世蕃自然氣炸了肺,他感覺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往年自己想要算計誰,哪有失手的時候?且被他認為是當世人傑的三人中,陸炳已經歸西。楊博在家丁憂,原本以為就剩自己一個高手,難免目無餘子,生出小看天下英雄之心。
誰知老天作弄,他幹不掉的對手竟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幾次算計均告無果而終。要說打不到徐階他也認了,畢竟是宦海沉浮三十年的老油條,在嚴嵩全盛時都能存活下來;就是收拾不了沈默,他也勉強習慣了,畢竟你來我往、明槍暗箭好多迴,他也知道那小子神的很。更兼有皇帝庇佑,誰也奈何不了了。
所以他今年的兩場反擊,全都避開了這兩人,選取相對弱小的對手作為突破口,心想這下總該沒問題了吧?誰知無論是吳時來、張翀、董傳策,還是張居正,他一個也沒拿下!
這是後生可畏,還是我變弱了?一種從沒有過的無力感,包圍了不可一世的小閣老,讓嚴世蕃變得無比沮喪,索性關起門來醉生夢死,不理外麵的鳥事……不過別人醉生夢死是消沉逃避,在於他來說,卻是靈感的源泉,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想出什麽好主意了。
※※※※
但在徐階那裏,卻叫一個老懷大慰啊,想想也是,既然是自己認定的繼承人選,怎能不經風霜砥礪呢?徐階暗道:『過去太嶽的光芒完全被沈默遮蓋,並不是他本身的實力問題,而是自己這個當老師的,以前把他護得太緊了,讓他都沒了施展的機會。』曾經一度,徐階對張居正的能力產生過懷疑,認為他將來不可能是沈默的對手,甚至有了改為培養沈默接位的想法……當然也隻是想想而已,如今的沈拙言雖然一時被閑置,但徐階這樣的皇帝近臣,清楚嘉靖打壓沈默,並不是對他有什麽不滿,而是怕他成長的過快,將來的皇帝還沒登基,就先變成權臣,這讓新皇帝如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