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西人知道,如果脫離土地,就隻有經商,而最好的商機,就如註定一般,出現在他們身邊!
當時為了防禦蒙古,朝廷立九邊,駐大軍於宣大一線,大軍耗費糧米巨大,運輸費用巨大,朝廷負擔不起,便採用『開中之法』,允許商人們向邊鎮軍隊提供糧米、布匹,以及各種所需,作為對價,可以換取鹽引,到指定鹽場支鹽和販運鹽斤。至少在一定時期內,朝廷通過這一辦法的實施,既解決了北方邊鎮軍餉,又收到了鹽稅,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興起。
在走西口的過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晉大戶,他們培養子弟讀書,官商結合,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以至於近年的揚州鹽商,原籍幾乎全是山西——將其餘競爭對手擠出揚州,可不是僅靠商業手段能做到的,而晉商們所依靠的,正是他們自己培養出來的讀書人。
多少年來,山西商幫出身的官員,已經在朝堂深深紮根,枝繁葉茂,抱團打天下!比如老的有兵部尚書楊博,中年的有這為王崇古、年輕的還有張四維,老中青三代結合,其戰鬥力不容小覷。
更讓沈默感興趣的是,這幫人十分的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幾乎在所有的爭端中保持中立,仿佛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那日益龐大的晉商集團的利益……
究竟什麽樣的利益,能讓這些『高貴』的官員心甘情願為帶著銅臭味的商人服務呢?
深諳此道的若菡給沈默算過一筆帳……西邊那塊她不摸底,僅就眼前的揚州說,山西鹽商的資本在三千萬兩,每年可獲利九百萬兩,這些利潤用在輸帑稅銀上一百萬兩;施捨給僧道丐貧、建造橋樑樓宇、捐資助學、以及疏通打點等方麵大概是三百萬兩……這當然不是腦子進水,而是精明的山西商人,明白樹大招風,錢多惹人眼紅的道理,他們固定花出這筆巨款,一方麵培養傾向自己的讀書人,另一方麵也是在給自己積攢人品,博取老百姓的好感,再通過賄賂結交上下官員,三管齊下之下,地位無比穩固,無人可以撼動。
而且就算一年花三百萬兩,還剩五百萬兩的純利潤——僅僅一個揚州,一群山西鹽商的純收入,便跟大明朝的歲入相當!若再加上宣大、張家口的那些駐邊晉商,他們每年的總利潤是多少?
若菡說,應該不下於七百萬兩。
請注意,是每年。
也就不難理解,王崇古們的意趣為何迥異於同僚了。
第四零六章 投獻成風
雖然現在雙方有意接觸,但無論是沈默,還是晉商集團,無疑都是無比謹慎的。
於晉商集團來說,他們雖然富可敵國,但保守的個性,以及對現狀的滿足,使他們不願冒著開罪閩浙海商的風險,貿然投機於一個尚未顯露雛形,更是前途未卜的通商項目。
而對於沈默,說實在的,他其實對晉商沒什麽好感,因為他上輩子有一次坐火車,閑來無事看過這方麵的書籍,正是關於這群人的發家史——據說正是這幫人,為了攫取厚利,不顧國家的禁令,大肆向後金走私糧食、鹽鐵,讓朝廷的封鎖令變成一紙空文,使女真人可以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到了後期,更是變本加厲!女真人的全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都是這些唯利是圖、數典忘祖的東西提供的。
更為可惡的是,他們還向女真出賣各種情報——要知道,他們基本壟斷了明軍的軍需供給,對明軍狀況的了解,甚至比領兵的將領還透徹,再加之他們常年腐化拉攏中央、地方文武官員,對朝廷政令,軍隊東廂也是瞭若指掌,這樣的一群人吃裏爬外,明朝確實敗得不冤!
不過,現在是嘉靖三十六年,努爾哈赤他爹都還沒結婚呢,此等罪名當然不能加諸於晉商之身,可惡感總在心間,讓沈默久久不能釋懷。
如果由著性子的話,他甚至願意和王直把酒言歡,也不願意跟這些人產生半點瓜葛。
但事實上,既然立誌要改變些什麽,他就必須將個人的好惡永埋心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甚至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死後一定會下十九層地獄,且永世不得翻身的徐海,如果可以為我所用,他也會同樣給予支持,讓他變成中國的德雷克……話說英國那位海上魔王德雷克船長還不到二十歲,如果有可能,沈默希望他被稱為……不列顛的徐海魔王。雖然這個希望比較渺茫,但他還是希望可以嚐試一下。
沒有善惡,隻有對錯。這就是沈默為自己這輩子定下的行為準則。
所以他不可能放過將晉商拖下水的希望,隻是處於對這些人的不信任,他提醒自己必須保持謹慎,不要被賣了還給人家點錢。
當天夜裏,他就留宿在知府衙門,第二天一早,正與王崇古吃早點的時候,外麵一個幕僚匆匆進來,伏在王崇古的耳邊,悄聲嘀咕幾句。
王崇古聞言點點頭,輕聲吩咐那幕僚幾句,便讓他退下了。沉吟半晌,才緩緩道:「陸家的人到鬆江了。」
正在喝粥的沈默,動作明顯頓了一下,但旋即恢復平靜,問道:「什麽時候到的?」
「昨天夜裏。」王崇古道:「下榻在華亭驛站裏的。」
「看來確實是有高手啊。」沈默笑笑道:「我一動,對方就猜出我的意圖來了。」昨天夜裏,他已經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算細緻的講給王崇古聽了。
當時為了防禦蒙古,朝廷立九邊,駐大軍於宣大一線,大軍耗費糧米巨大,運輸費用巨大,朝廷負擔不起,便採用『開中之法』,允許商人們向邊鎮軍隊提供糧米、布匹,以及各種所需,作為對價,可以換取鹽引,到指定鹽場支鹽和販運鹽斤。至少在一定時期內,朝廷通過這一辦法的實施,既解決了北方邊鎮軍餉,又收到了鹽稅,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興起。
在走西口的過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晉大戶,他們培養子弟讀書,官商結合,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以至於近年的揚州鹽商,原籍幾乎全是山西——將其餘競爭對手擠出揚州,可不是僅靠商業手段能做到的,而晉商們所依靠的,正是他們自己培養出來的讀書人。
多少年來,山西商幫出身的官員,已經在朝堂深深紮根,枝繁葉茂,抱團打天下!比如老的有兵部尚書楊博,中年的有這為王崇古、年輕的還有張四維,老中青三代結合,其戰鬥力不容小覷。
更讓沈默感興趣的是,這幫人十分的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幾乎在所有的爭端中保持中立,仿佛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那日益龐大的晉商集團的利益……
究竟什麽樣的利益,能讓這些『高貴』的官員心甘情願為帶著銅臭味的商人服務呢?
深諳此道的若菡給沈默算過一筆帳……西邊那塊她不摸底,僅就眼前的揚州說,山西鹽商的資本在三千萬兩,每年可獲利九百萬兩,這些利潤用在輸帑稅銀上一百萬兩;施捨給僧道丐貧、建造橋樑樓宇、捐資助學、以及疏通打點等方麵大概是三百萬兩……這當然不是腦子進水,而是精明的山西商人,明白樹大招風,錢多惹人眼紅的道理,他們固定花出這筆巨款,一方麵培養傾向自己的讀書人,另一方麵也是在給自己積攢人品,博取老百姓的好感,再通過賄賂結交上下官員,三管齊下之下,地位無比穩固,無人可以撼動。
而且就算一年花三百萬兩,還剩五百萬兩的純利潤——僅僅一個揚州,一群山西鹽商的純收入,便跟大明朝的歲入相當!若再加上宣大、張家口的那些駐邊晉商,他們每年的總利潤是多少?
若菡說,應該不下於七百萬兩。
請注意,是每年。
也就不難理解,王崇古們的意趣為何迥異於同僚了。
第四零六章 投獻成風
雖然現在雙方有意接觸,但無論是沈默,還是晉商集團,無疑都是無比謹慎的。
於晉商集團來說,他們雖然富可敵國,但保守的個性,以及對現狀的滿足,使他們不願冒著開罪閩浙海商的風險,貿然投機於一個尚未顯露雛形,更是前途未卜的通商項目。
而對於沈默,說實在的,他其實對晉商沒什麽好感,因為他上輩子有一次坐火車,閑來無事看過這方麵的書籍,正是關於這群人的發家史——據說正是這幫人,為了攫取厚利,不顧國家的禁令,大肆向後金走私糧食、鹽鐵,讓朝廷的封鎖令變成一紙空文,使女真人可以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到了後期,更是變本加厲!女真人的全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都是這些唯利是圖、數典忘祖的東西提供的。
更為可惡的是,他們還向女真出賣各種情報——要知道,他們基本壟斷了明軍的軍需供給,對明軍狀況的了解,甚至比領兵的將領還透徹,再加之他們常年腐化拉攏中央、地方文武官員,對朝廷政令,軍隊東廂也是瞭若指掌,這樣的一群人吃裏爬外,明朝確實敗得不冤!
不過,現在是嘉靖三十六年,努爾哈赤他爹都還沒結婚呢,此等罪名當然不能加諸於晉商之身,可惡感總在心間,讓沈默久久不能釋懷。
如果由著性子的話,他甚至願意和王直把酒言歡,也不願意跟這些人產生半點瓜葛。
但事實上,既然立誌要改變些什麽,他就必須將個人的好惡永埋心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甚至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死後一定會下十九層地獄,且永世不得翻身的徐海,如果可以為我所用,他也會同樣給予支持,讓他變成中國的德雷克……話說英國那位海上魔王德雷克船長還不到二十歲,如果有可能,沈默希望他被稱為……不列顛的徐海魔王。雖然這個希望比較渺茫,但他還是希望可以嚐試一下。
沒有善惡,隻有對錯。這就是沈默為自己這輩子定下的行為準則。
所以他不可能放過將晉商拖下水的希望,隻是處於對這些人的不信任,他提醒自己必須保持謹慎,不要被賣了還給人家點錢。
當天夜裏,他就留宿在知府衙門,第二天一早,正與王崇古吃早點的時候,外麵一個幕僚匆匆進來,伏在王崇古的耳邊,悄聲嘀咕幾句。
王崇古聞言點點頭,輕聲吩咐那幕僚幾句,便讓他退下了。沉吟半晌,才緩緩道:「陸家的人到鬆江了。」
正在喝粥的沈默,動作明顯頓了一下,但旋即恢復平靜,問道:「什麽時候到的?」
「昨天夜裏。」王崇古道:「下榻在華亭驛站裏的。」
「看來確實是有高手啊。」沈默笑笑道:「我一動,對方就猜出我的意圖來了。」昨天夜裏,他已經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算細緻的講給王崇古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