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你們的事發了【二合一章】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作者:靈靈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大貴道:“大壯啊,你在碼頭幹活可能不知道,今天城裏不少人都在議論這事呢。”
“而且說得有頭有尾,多半假不了。”
胡大壯還是難以相信。
“我感覺,當今皇上對咱老百姓挺好的,應該不會讓咱們損失這麽大吧?”
胡大壯記得,當初前明官軍潰逃,有些跑到他們平康坊搶劫,就是崋軍及時趕到,捕殺潰軍,且對百姓秋毫無犯。
崋軍接管南京城後,更是日日以工代賑,救活了不少城外的饑民。
令他感觸最深的是,後來大崋官府整頓碼頭,嚴厲打擊那些罷占碼頭抽成、收保護費的江湖幫派。
又規定了苦力的最低薪資,讓他們這些扛活的日子一下子好過不少。
胡大壯打心眼裏是感激乾元皇帝、感激新朝廷的。
在街上給人淨麵的李二叔道:“大壯啊,這朝廷就跟人一樣,是會變的。”
“大崋朝廷前兩年對咱老百姓好,不代表會一直對咱好。”
“就像那前明,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麽差,而是一年年變的。”
“你看著大崋衙門比前明還多,養的官吏更多,每年給當官的發俸祿就得花多少錢?”
“朝廷錢不夠用了,自然得想辦法從咱老百姓手裏掏。就像當年崇禎爺缺錢打仗,先後弄出個三餉一樣。”
“唉,咱小老百姓啊,從來就是受苦的命!”
李二叔在街上淨麵,接觸的人不少,能說會道的。
這一番話聽著竟頗有道理。
胡大壯對大崋朝廷的信心動搖了,想到家裏的二十幾貫錢,便急問:“那咱們可怎麽辦?”
這時,王大貴壓低聲音道:“我聽一些人說,準備明天一起去衙門前抗議。”
“當今這位萬歲爺,到底是開國皇帝,以前對咱老百姓也好,肯定是個顧及名聲的。”
“隻要讓朝廷知道咱們的苦處,說不定禁止用前明銅錢的事兒就黃了。”
李二叔聽了狐疑地看來,問:“王大貴,你該不會要去吧?”
“為何不去?”王大貴道,“這事可關乎著咱家裏的錢還能不能用呢!”
李二叔用過來人的口吻道,“對抗官府,總歸不好。”
“怎麽能叫對抗官府呢?咱們這就跟告禦狀差不多,咱有理,怕什麽?”
王大貴說著看向胡大壯。
“大壯,你去不去?”
胡大壯長得倒是人如其名,挺壯實的,但對官府卻頗為敬畏,雖然擔心家裏的錢,但還是猶豫道:“我考慮考慮。”
“考慮好了,明天早飯後找我,咱們一起——人多這事兒才能成。”
“嗯。”
胡大壯迴到家,發現爹娘都愁眉苦臉的,顯然也聽聞了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事。
這讓胡大壯作出決定,明日跟王大貴一起去官府衙門前抗議。
然而吃晚飯的時候,忽然聽見外麵傳來敲鑼聲,以及熟悉的宣講聲。
“是坊裏的宣政員。”他爹胡有德道,“走,咱出去聽聽說什麽。”
自大崋朝廷建立後,城裏便分廂、坊、巷來治理。
如平康坊,便有坊正一名、坊副兩名,糾察員、宣政員、防疫員各一名。
他們老百姓平日裏最怕的是糾察員。
因為糾察員不僅負責處理小的鄰裏糾紛,還管衛生等事。
情況輕的就訓斥幾句,或罰幾文錢。
若是犯的事嚴重,卻夠不上去審判局,便可能被罰去做幾日的苦役。
至於大夥兒最親近的,則是宣政員、防疫員。
宣政員不僅給大夥兒講朝廷的各種政策、律令,閑暇時還會找人拉家常。
若哪家遇到困難了,宣政員甚至會想辦法幫忙解決。
至於防疫員,有點像大夫,可水平似乎還沒以前的遊方郎中、赤腳大夫高。
講的道理一套套的,大多跟放疫病有關。
比如說勤洗手、不喝生水之類的。
開始大夥兒都是緊著做,後來發現確實生病少了,對防疫員自然也就熱情了。
今天朝廷將禁用前朝銅錢的事傳得沸沸揚揚,大夥兒本就心裏慌,這時候聽見宣政員敲鑼要講些什麽,自然注意得很。
胡大壯跟著胡有德出來,便瞧見宣政員跟巷正站在巷子中間最寬敞的一塊空地上。
邊敲鑼邊大聲道,“咱要講新錢的事,鄉親們都來聽一聽,免得被亂七八糟的謠言哄騙了!”
沒多大會兒,巷子裏的各家各戶當家人便幾乎都聚攏過來了。
大部分都是男的。
卻也有幾個家裏沒成丁的,是女人出麵。或拉著孩子,或跟家裏長輩一起,站在人群外圍。
大夥兒都很安靜地看著宣政員。
這是過去兩年養出來的好習慣。
平康坊的宣政員是坊裏的一個窮書生,叫許和,快三十歲了。
據說前明時連童生都沒考上,以前在街上給人代寫書信。
後來通過大崋官府組織的考試成為宣政員。
他這宣政員剛開始做得磕磕絆絆,這一年來倒是越發熟練和有模樣了。
平康坊的各家百姓許和如今都認識。
見各家人都來了,他便道:“我今日在街上也聽到些關於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謠言。”
“我就去找廂裏的宣政官問這事,恰好宣政官叫我們一起去縣衙開會,所以就迴來的晚了些。”
“縣衙開會說什麽呢?說的就是關於新錢、舊錢的事。”
許和以前跟家裏以外的人說話,挺喜歡帶點之乎者也,或書裏的雅致詞匯,跟鄉親們顯擺“學識”。
可自從當上宣政員後,這毛病就慢慢改掉了。
就如眼下,說的都是大白話。
寥寥幾句,就讓大夥兒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朝廷確實要發行新錢,有銀錢、銅錢兩種,銅錢肯定比前明的錢更好,這是事實。”
這話讓人群微微騷動。
因為跟“朝廷將禁用前明舊錢”說法前半段一樣。
但出於過去一兩年培養出的對許和的信任,他們並沒有立馬叫嚷。
許和接著道,“但是,今日市井中有人說朝廷將直接禁用前明官私銅錢,卻是在造謠生事!”
這時王大貴忍不住道,“朝廷既然發新錢,能不禁用舊錢?”
巷正瞪了王大貴一眼。
許和則直接看向王大貴,道:“王大哥,前明舊錢,不論官私,都以劣錢居多,用起來都是咱們小家小戶吃虧,肯定是要禁用的。”
“但朝廷絕不像謠言中說的,直接禁用,讓大夥兒家裏的錢變成廢銅爛鐵。”
“雖然上麵還沒發布告示,但根據今天縣衙開的會,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
“朝廷發行新錢後,會允許大夥兒用舊錢兌換新錢。”
王大貴又忍不住發聲了。
“嚇,許和,你莫不是把大夥兒當傻子吧?朝廷要允許舊錢換新錢,那不是要吃大虧?”
“王大貴!”巷正喝斥,“一次兩次,你真不講會議紀律是吧?!”
王大貴撇嘴,卻不再吭聲了。
許和這才道:“前明舊錢多劣質,朝廷就算想為大夥兒好,也確實不可能一比一的換——因為朝廷也沒那麽多錢。”
“但是,卻會給一個溢出少許的價格兌換。什麽叫溢出少許的價格呢?”
“比如說,五個劣錢實際值兩個新錢,那有關衙門可能會換給你三個新錢。”
“這樣一來,雖然數目上大夥兒吃了虧,但實際卻占了便宜。”
“畢竟,大夥兒若是用劣錢去買東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貫的,對不對?”
不少百姓聽得暗自點頭。
他們這些小民,其實日常生活中還是用銅錢居多。
雖然前明銅錢信譽崩塌,但他們沒得選擇。
若用銅錢去買東西,都會看銅錢成色論價,麻煩得很。
並且在這種交易中,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吃虧。
尋常老百姓為了避免吃虧,甚至都不願進那種大商鋪的門。
即便不得不去,也會顯得畏畏縮縮,小心警惕。
許和停了會兒,看多數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話,才繼續講。
“我跟大家說這些,就是告訴大家,不要輕信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謠言。”
“朝廷此番發行新錢,隻要大家配合,肯定不會太吃虧。”
“即便要禁用前朝舊錢,也是過相當一段時間,等大家講舊錢都拿去兌換了,才開始施行。”
“所以,大家隻需注意官府發布的相關告示,或者等著我來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譜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許和再三囑咐,之後又迴答了百姓們的幾個問題,這才前往下一條巷子。
胡家父子迴到屋裏。
胡大壯就問,“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議,您說我還去嗎?”
“去什麽?”胡有德瞪了兒子一眼,“沒聽宣政員說嗎,外麵傳的那些消息不靠譜。”
“況且,咱們小老百姓什麽時候跟官府幹能討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舊錢的事,就老老實實聽宣政員通知吧。”
“誒。”
胡大壯應了聲,露出笑容。
其實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麽抗議。
先前會有這種想法,純粹是因為擔心家裏的錢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熱水,道:“你明日下工後跟碼頭的工頭說聲,就說不幹了。”
“不幹了?”
胡大壯不解。
胡有德道:“你總在碼頭抗包不是個事兒,找媳婦都難。你七叔公的工隊擴大了,要招學徒,你去試一試,爭取學門兒磚瓦匠的手藝。”
胡大壯更不理解了,“當學徒哪有錢賺?再說,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嗎?”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隊如今常年給官府幹活兒,官府要求學徒也發薪酬,還不低。”
“又能學手藝,又有錢拿,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事兒。若不是你爹我托關係,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壯也瞪大了眼睛,卻是滿臉驚訝,“官府有那麽好,還管七叔公工隊的事?”
胡有德感歎道,“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確實強多了。”
···
德興樓。
南京城裏一座比較普通的酒樓。
隻因開在江寧縣衙百多步外,生意還不錯。
這一日。
汪恩文、楊德籌、趙智老早就過來,坐到二樓的一個臨街的包間裏。
讓店小二好酒好菜盡管上後,三人便準備看戲。
楊德籌看著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著過一會兒那些無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縣衙門口抗議的情景,不禁先笑起來,臉上的痦子都變得更黑了點。
“汪兄,你說待會兒這江寧知縣得知眾多百姓抗議,會是什麽神情?”
胖子趙智跟著笑道,“那還用想?肯定是又驚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卻道:“先別高興得太早——雖然事情咱們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發展成我們需要的場麵,還不好說。”
“場麵肯定不會小。”楊德籌道,“咱們花了那麽多銀子,請了那麽些人散播消息,沒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卻又謹慎地問了句,“你衙門裏的朋友今日沒傳什麽消息吧?”
“沒有,他說縣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來。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邊吃喝,一邊等待。
結果,等到他們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樣人來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見百姓往縣衙前聚集的樣子!
楊德籌最先忍不住,問:“汪兄,這是怎麽迴事,你找的那些人不會幹拿錢,不幹事兒吧?”
“沒幹活?”汪恩文皺眉,明顯對同夥的質疑不滿,“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小道消息,你們又不是沒聽到。”
“那怎麽衙門前一點動靜沒有?”
汪恩文也感覺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聽一下,看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因為三人在此“看戲”,會說一些比較忌諱的話,仆從都讓他們打發在包廂外麵站崗了。
所以,汪恩文說著就要起身出去。
誰知他剛起來,包間們就被推開了。
好幾個穿著幹練錦衣的人闖了進來。
“你們是什麽人?!”
三人又驚又怒,擺起了鄉紳的架子,大聲喝問。
為首一個高大漢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問:“汪恩文、楊德籌、趙智?”
汪恩文已經意識到不妙,靠近了窗戶。
楊德籌狐疑不言。
趙智反應最遲鈍,道:“老爺我就是趙智,怎麽了?”
“你們的事發了,跟我們走一趟吧。”
高大漢子說完,亮出腰牌。
上麵赫然刻著三個猩紅大字——繡衣衛!
“而且說得有頭有尾,多半假不了。”
胡大壯還是難以相信。
“我感覺,當今皇上對咱老百姓挺好的,應該不會讓咱們損失這麽大吧?”
胡大壯記得,當初前明官軍潰逃,有些跑到他們平康坊搶劫,就是崋軍及時趕到,捕殺潰軍,且對百姓秋毫無犯。
崋軍接管南京城後,更是日日以工代賑,救活了不少城外的饑民。
令他感觸最深的是,後來大崋官府整頓碼頭,嚴厲打擊那些罷占碼頭抽成、收保護費的江湖幫派。
又規定了苦力的最低薪資,讓他們這些扛活的日子一下子好過不少。
胡大壯打心眼裏是感激乾元皇帝、感激新朝廷的。
在街上給人淨麵的李二叔道:“大壯啊,這朝廷就跟人一樣,是會變的。”
“大崋朝廷前兩年對咱老百姓好,不代表會一直對咱好。”
“就像那前明,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麽差,而是一年年變的。”
“你看著大崋衙門比前明還多,養的官吏更多,每年給當官的發俸祿就得花多少錢?”
“朝廷錢不夠用了,自然得想辦法從咱老百姓手裏掏。就像當年崇禎爺缺錢打仗,先後弄出個三餉一樣。”
“唉,咱小老百姓啊,從來就是受苦的命!”
李二叔在街上淨麵,接觸的人不少,能說會道的。
這一番話聽著竟頗有道理。
胡大壯對大崋朝廷的信心動搖了,想到家裏的二十幾貫錢,便急問:“那咱們可怎麽辦?”
這時,王大貴壓低聲音道:“我聽一些人說,準備明天一起去衙門前抗議。”
“當今這位萬歲爺,到底是開國皇帝,以前對咱老百姓也好,肯定是個顧及名聲的。”
“隻要讓朝廷知道咱們的苦處,說不定禁止用前明銅錢的事兒就黃了。”
李二叔聽了狐疑地看來,問:“王大貴,你該不會要去吧?”
“為何不去?”王大貴道,“這事可關乎著咱家裏的錢還能不能用呢!”
李二叔用過來人的口吻道,“對抗官府,總歸不好。”
“怎麽能叫對抗官府呢?咱們這就跟告禦狀差不多,咱有理,怕什麽?”
王大貴說著看向胡大壯。
“大壯,你去不去?”
胡大壯長得倒是人如其名,挺壯實的,但對官府卻頗為敬畏,雖然擔心家裏的錢,但還是猶豫道:“我考慮考慮。”
“考慮好了,明天早飯後找我,咱們一起——人多這事兒才能成。”
“嗯。”
胡大壯迴到家,發現爹娘都愁眉苦臉的,顯然也聽聞了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事。
這讓胡大壯作出決定,明日跟王大貴一起去官府衙門前抗議。
然而吃晚飯的時候,忽然聽見外麵傳來敲鑼聲,以及熟悉的宣講聲。
“是坊裏的宣政員。”他爹胡有德道,“走,咱出去聽聽說什麽。”
自大崋朝廷建立後,城裏便分廂、坊、巷來治理。
如平康坊,便有坊正一名、坊副兩名,糾察員、宣政員、防疫員各一名。
他們老百姓平日裏最怕的是糾察員。
因為糾察員不僅負責處理小的鄰裏糾紛,還管衛生等事。
情況輕的就訓斥幾句,或罰幾文錢。
若是犯的事嚴重,卻夠不上去審判局,便可能被罰去做幾日的苦役。
至於大夥兒最親近的,則是宣政員、防疫員。
宣政員不僅給大夥兒講朝廷的各種政策、律令,閑暇時還會找人拉家常。
若哪家遇到困難了,宣政員甚至會想辦法幫忙解決。
至於防疫員,有點像大夫,可水平似乎還沒以前的遊方郎中、赤腳大夫高。
講的道理一套套的,大多跟放疫病有關。
比如說勤洗手、不喝生水之類的。
開始大夥兒都是緊著做,後來發現確實生病少了,對防疫員自然也就熱情了。
今天朝廷將禁用前朝銅錢的事傳得沸沸揚揚,大夥兒本就心裏慌,這時候聽見宣政員敲鑼要講些什麽,自然注意得很。
胡大壯跟著胡有德出來,便瞧見宣政員跟巷正站在巷子中間最寬敞的一塊空地上。
邊敲鑼邊大聲道,“咱要講新錢的事,鄉親們都來聽一聽,免得被亂七八糟的謠言哄騙了!”
沒多大會兒,巷子裏的各家各戶當家人便幾乎都聚攏過來了。
大部分都是男的。
卻也有幾個家裏沒成丁的,是女人出麵。或拉著孩子,或跟家裏長輩一起,站在人群外圍。
大夥兒都很安靜地看著宣政員。
這是過去兩年養出來的好習慣。
平康坊的宣政員是坊裏的一個窮書生,叫許和,快三十歲了。
據說前明時連童生都沒考上,以前在街上給人代寫書信。
後來通過大崋官府組織的考試成為宣政員。
他這宣政員剛開始做得磕磕絆絆,這一年來倒是越發熟練和有模樣了。
平康坊的各家百姓許和如今都認識。
見各家人都來了,他便道:“我今日在街上也聽到些關於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謠言。”
“我就去找廂裏的宣政官問這事,恰好宣政官叫我們一起去縣衙開會,所以就迴來的晚了些。”
“縣衙開會說什麽呢?說的就是關於新錢、舊錢的事。”
許和以前跟家裏以外的人說話,挺喜歡帶點之乎者也,或書裏的雅致詞匯,跟鄉親們顯擺“學識”。
可自從當上宣政員後,這毛病就慢慢改掉了。
就如眼下,說的都是大白話。
寥寥幾句,就讓大夥兒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朝廷確實要發行新錢,有銀錢、銅錢兩種,銅錢肯定比前明的錢更好,這是事實。”
這話讓人群微微騷動。
因為跟“朝廷將禁用前明舊錢”說法前半段一樣。
但出於過去一兩年培養出的對許和的信任,他們並沒有立馬叫嚷。
許和接著道,“但是,今日市井中有人說朝廷將直接禁用前明官私銅錢,卻是在造謠生事!”
這時王大貴忍不住道,“朝廷既然發新錢,能不禁用舊錢?”
巷正瞪了王大貴一眼。
許和則直接看向王大貴,道:“王大哥,前明舊錢,不論官私,都以劣錢居多,用起來都是咱們小家小戶吃虧,肯定是要禁用的。”
“但朝廷絕不像謠言中說的,直接禁用,讓大夥兒家裏的錢變成廢銅爛鐵。”
“雖然上麵還沒發布告示,但根據今天縣衙開的會,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
“朝廷發行新錢後,會允許大夥兒用舊錢兌換新錢。”
王大貴又忍不住發聲了。
“嚇,許和,你莫不是把大夥兒當傻子吧?朝廷要允許舊錢換新錢,那不是要吃大虧?”
“王大貴!”巷正喝斥,“一次兩次,你真不講會議紀律是吧?!”
王大貴撇嘴,卻不再吭聲了。
許和這才道:“前明舊錢多劣質,朝廷就算想為大夥兒好,也確實不可能一比一的換——因為朝廷也沒那麽多錢。”
“但是,卻會給一個溢出少許的價格兌換。什麽叫溢出少許的價格呢?”
“比如說,五個劣錢實際值兩個新錢,那有關衙門可能會換給你三個新錢。”
“這樣一來,雖然數目上大夥兒吃了虧,但實際卻占了便宜。”
“畢竟,大夥兒若是用劣錢去買東西,人家也是要一千多文才算一貫的,對不對?”
不少百姓聽得暗自點頭。
他們這些小民,其實日常生活中還是用銅錢居多。
雖然前明銅錢信譽崩塌,但他們沒得選擇。
若用銅錢去買東西,都會看銅錢成色論價,麻煩得很。
並且在這種交易中,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吃虧。
尋常老百姓為了避免吃虧,甚至都不願進那種大商鋪的門。
即便不得不去,也會顯得畏畏縮縮,小心警惕。
許和停了會兒,看多數百姓貌似理解了他的話,才繼續講。
“我跟大家說這些,就是告訴大家,不要輕信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謠言。”
“朝廷此番發行新錢,隻要大家配合,肯定不會太吃虧。”
“即便要禁用前朝舊錢,也是過相當一段時間,等大家講舊錢都拿去兌換了,才開始施行。”
“所以,大家隻需注意官府發布的相關告示,或者等著我來通知就是,那些不靠譜的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許和再三囑咐,之後又迴答了百姓們的幾個問題,這才前往下一條巷子。
胡家父子迴到屋裏。
胡大壯就問,“爹,王大哥邀我明日去官衙前抗議,您說我還去嗎?”
“去什麽?”胡有德瞪了兒子一眼,“沒聽宣政員說嗎,外麵傳的那些消息不靠譜。”
“況且,咱們小老百姓什麽時候跟官府幹能討得了好?咱也相信乾元皇帝。新舊錢的事,就老老實實聽宣政員通知吧。”
“誒。”
胡大壯應了聲,露出笑容。
其實他也不想去官衙前搞什麽抗議。
先前會有這種想法,純粹是因為擔心家裏的錢不能用了。
胡有德喝了口熱水,道:“你明日下工後跟碼頭的工頭說聲,就說不幹了。”
“不幹了?”
胡大壯不解。
胡有德道:“你總在碼頭抗包不是個事兒,找媳婦都難。你七叔公的工隊擴大了,要招學徒,你去試一試,爭取學門兒磚瓦匠的手藝。”
胡大壯更不理解了,“當學徒哪有錢賺?再說,我都十九了。”
“爹能害你嗎?”胡有德又瞪眼,“你七叔公的工隊如今常年給官府幹活兒,官府要求學徒也發薪酬,還不低。”
“又能學手藝,又有錢拿,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事兒。若不是你爹我托關係,你七叔公都不一定要你!”
“真的?”胡大壯也瞪大了眼睛,卻是滿臉驚訝,“官府有那麽好,還管七叔公工隊的事?”
胡有德感歎道,“這大崋的官府比大明的確實強多了。”
···
德興樓。
南京城裏一座比較普通的酒樓。
隻因開在江寧縣衙百多步外,生意還不錯。
這一日。
汪恩文、楊德籌、趙智老早就過來,坐到二樓的一個臨街的包間裏。
讓店小二好酒好菜盡管上後,三人便準備看戲。
楊德籌看著街上息壤的人群,想象著過一會兒那些無知小民、泥腿子聚集在縣衙門口抗議的情景,不禁先笑起來,臉上的痦子都變得更黑了點。
“汪兄,你說待會兒這江寧知縣得知眾多百姓抗議,會是什麽神情?”
胖子趙智跟著笑道,“那還用想?肯定是又驚又怒。”
精瘦中年汪恩文也笑,口中卻道:“先別高興得太早——雖然事情咱們都安排好了,但今日能否發展成我們需要的場麵,還不好說。”
“場麵肯定不會小。”楊德籌道,“咱們花了那麽多銀子,請了那麽些人散播消息,沒理由不成功!”
汪恩文自得的笑了笑,卻又謹慎地問了句,“你衙門裏的朋友今日沒傳什麽消息吧?”
“沒有,他說縣衙一切如常。”
“那便好。”
汪恩文放下心來。
恰好店小二上了酒和菜。
三人便一邊吃喝,一邊等待。
結果,等到他們快吃完,大街上仍如以往那樣人來人往,一片祥和。
完全瞧不見百姓往縣衙前聚集的樣子!
楊德籌最先忍不住,問:“汪兄,這是怎麽迴事,你找的那些人不會幹拿錢,不幹事兒吧?”
“沒幹活?”汪恩文皺眉,明顯對同夥的質疑不滿,“昨日大街小巷都是朝廷將禁用前明銅錢的小道消息,你們又不是沒聽到。”
“那怎麽衙門前一點動靜沒有?”
汪恩文也感覺奇怪,便道:“我叫人去打聽一下,看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因為三人在此“看戲”,會說一些比較忌諱的話,仆從都讓他們打發在包廂外麵站崗了。
所以,汪恩文說著就要起身出去。
誰知他剛起來,包間們就被推開了。
好幾個穿著幹練錦衣的人闖了進來。
“你們是什麽人?!”
三人又驚又怒,擺起了鄉紳的架子,大聲喝問。
為首一個高大漢子神情冰冷,到了三人一眼,反問:“汪恩文、楊德籌、趙智?”
汪恩文已經意識到不妙,靠近了窗戶。
楊德籌狐疑不言。
趙智反應最遲鈍,道:“老爺我就是趙智,怎麽了?”
“你們的事發了,跟我們走一趟吧。”
高大漢子說完,亮出腰牌。
上麵赫然刻著三個猩紅大字——繡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