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收買人心,李夫子言【求追讀】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作者:靈靈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章 收買人心,李夫子言【求追讀】
在北街口自然形成的“人市”轉了轉,劉升很快又選中了三戶賣身的人家。
第一戶夫妻俱在,看著三十多歲的樣子,帶兩個男孩,但妻子及小兒子病重,男子欲與大兒子一起賣身為奴仆。
第二戶亦是夫妻俱在,要年輕些,帶著一個小女孩及一個老頭。小女孩、老頭皆病。女子賣身,男子是石匠,低價求雇。
第三戶是兄弟倆光棍,看著都三四十歲的樣子,帶著老父母。老母病重,老父也餓得奄奄一息。兄弟倆一人木匠,一人瓦匠。木匠求雇,瓦匠願賣身為奴仆。
這三戶人家不論是賣身還是求雇,都是一二兩銀子就能解決的事。
劉升帶著立契之人,先將前兩戶或買或雇,都全家打包,最後停在那兄弟倆麵前。
“這位木匠師傅怎麽稱唿?”
“柳大川。”
劉升拱了下手道:“剛才多虧柳師傅出言,那毛三爺才沒了敲詐我的機會,多謝了?”
柳大川忙拘謹地避開,道:“劉老爺不必謝,我們與那鄒氏母女是同鄉,方才不敢明著相助,也隻能暗中出聲提醒下了。”
劉升一笑道:“我想買下你兄弟,並長期雇傭你,隨我到山裏去做事,沒問題吧?”
山裏?
聽了這話,再看看劉升高大強壯的身軀,柳大川下意識便以為是要到山裏匪寨去。
早上三五年,即便落魄到賣身,兄弟倆也不會考慮投匪的。
可如今···想想南下以來一路見到的景象,再看看病餓到奄奄一息的老父母,柳大川與弟弟柳二河交流了下眼神,便一咬牙道:“隻要能讓一家人活命,我們願意隨劉老爺進山!”
打包了這三戶人家,又跟李香雲立了契,劉升便買了四兩板車,讓他們拉著病人、孩子,先去集鎮上的醫館看病。
經大夫診斷,五個病人中三個都是餓出來的,隻需喝幾副湯劑,慢慢調養幾日就能好。
唯有柳家兄弟的老母欒氏、李香蘭的母親鄒氏病情較重。劉升那大夫說了會兒,倒是覺得欒氏似乎得了肺炎,鄒氏則像是重感冒。
若是兩人後麵沒好轉,他或許可以拿出後世的藥物給她們吃試試。
在看病期間,劉升帶人去附近食鋪買了些粥讓眾人吃。
連買帶雇全家打包,給看病,給飯吃,一套操作下來,四戶人家十幾口基本都心懷感激,視劉升為恩人了。
等看完病、吃過飯,劉升便在集鎮上找了家“民宿”小院,帶著眾人歇了一夜。
次日一早,劉升又采買了些物資,買了第五輛板車,這才帶著眾人往天目山趕。
為了威懾路上的難民,及可能存在的宵小之徒,劉升給柳家兄弟和另外兩家的男人都配了一把砍刀,既能砍人,又能開路。
二十裏左右的路,劉升來時僅用了三個多小時。迴去走到天目山內小李村附近,卻用了七個多小時。
“停下來休息吧。”
劉升招唿了一聲,讓五輛板車都停了下來。
“到目的地還有五六裏的山路要走,興許還要開路,恐怕得好幾個時辰,今晚就在這小李村邊紮營吧。你們先歇著,我去村裏辦點事。”
劉升說了一句,就往村裏去了。
他並不怕這些人逃走。
一則每家都有人身契在他手裏捏著——大明朝廷本不允許蓄奴,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洪武朝之後,民間就多有以義子、義女之名蓄養奴仆的。
到了如今這禮崩樂壞的王朝末世,朝廷對地方掌控力更低,對蓄奴這種事自然管控更鬆,甚至有地方官府承認私有奴仆合法的。
所以,劉升手中的身契對幾家來講是具備一定威懾力的。
最後,即便有人逃跑,以劉升的本事也很容易追蹤到。
鄒潤娘看劉升離開,便從板車上支起虛弱的身子。
一旁李香雲見了,忙將她扶穩。
鄒潤娘的病相較柳家兄弟母親欒老太要輕一些,昨夜便清醒過來,到今天身體已經恢複了些。
得知女兒為救他賣身為奴,她既心痛又無奈,最後也隻能認命。
不過,如今見劉升一副要帶他們深入天目山中的樣子,她便又有了些疑慮。
“香雲,伱可知這劉老爺要帶我們進山做什麽?”
李香雲低聲道:“我聽柳家大叔說,多半是要在天目山當匪。”
聽此,鄒潤娘眉頭緊皺,氣道:“香雲,你糊塗啊。李家是世代耕讀的清白人家,你爹更是考中舉人,為一縣之丞,與流寇戰死,你怎能從匪?”
李香雲雖然不過豆蔻年華,可從河南府盧氏一路逃難到南陽桐柏的經曆,卻讓她成熟很多,變得頗有主見。
聞言,她道:“娘,昨日遭遇女兒都說過了,那般情況,若非劉老爺,女兒不是被賣進窯子裏,便是隻能看著您病死。
你掛記著我李家的清白家世,念著父親的忠良秉性,可朝廷不僅不撫恤,反而給父親定了失城之罪。朝廷如此對待我家,我便是從匪又如何?
何況女兒瞧著,劉老爺進山未必就是要當匪。
他若是要當匪,流民那麽多,擄掠一些便是,何必花錢買人雇人?”
聽了這番話,鄒潤娘想起朝廷作為,確實失望透頂。
她想了想,道:“這劉老爺看著確實不像惡人,但他帶著我們深入這天目山做什麽?”
李香雲往往其他板車,道:“他今天買了許多種田的物事,看樣子像是準備在這山裏種田。”
“在天目山裏種田?”鄒潤娘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
···
李長根在家門口第三次見到劉升,終於不再像前兩次那麽害怕。
“不知好漢爺這次來是有什麽事?”
劉升道:“什麽好漢爺,這稱唿不好聽。我姓劉,名升,升官發財的升,以後就叫我劉先生吧。”
李長根聽了不禁再次上下打量劉升,見寬大的道袍都無法遮掩劉升那高大魁梧的身材,隻覺得實在無法將眼前人和“先生”一詞相聯係。
劉升接著道:“我這次來,是想雇傭你們村裏人幫個忙。你介紹個在村裏有威望、說話算話的人,我跟他談。”
李長根想了下,道:“俺們小李村有三十三戶人家,大多數都姓李,要說有威望,自然是我李氏宗老和村老。
這宗老李老爺貪財,還喜歡斤斤計較,不太好說話。
村老李夫子卻是個讀書人,有學問,人也和善,村裏人更喜歡聽他的。”
劉升笑道:“這好辦,我兩個都拜訪就是了。”
隨即讓李長根帶路,先去拜訪村東頭的李夫子。
因為疏通關係一般都是先易後難——把容易搞定的人搞定,再讓其牽線搭橋,後麵的人也就沒那麽難搞定了。
李夫子家是村裏屈指可數的磚瓦房之一,足有三大間,還用青磚圍建了個小院子,且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間廂房。
隻是房屋、圍牆、院門看年頭都有些久了,略顯破敗。
李長根過來敲了敲門,便喊道:“李夫子,有個客人想見你!”
“來了。”
有人應了聲,院門很快被打開,一個穿著短打、光著腳、小腿上還有泥的中年人就出現在劉升麵前。
這人麵相略顯斯文,卻皮膚粗糙偏黑,再加上這副打扮,跟劉升想象中的李夫子形象差距很大。
李長根明顯習以為常,介紹道:“李夫子,這位就是那位用餅換我衣裳的好···劉先生,他說想從俺們村子雇人做些事。”
劉升跟著一拱手道:“在下劉升,李夫子有禮。”
李夫子好奇地打量了劉生一番後,拱手迴禮,“劉朋友有禮,在下李長文。”
卻是李長文聽到李長根對劉升的稱唿,再看劉升穿著道袍,便以為他是個讀書人,這才以朋友稱之。
劉升也不解釋,直接道:“如今外麵太亂,我想在這山裏開荒種田,前麵需要些人手幫工。
這周邊數裏以小李村最近,就想從貴村雇幾個人,不知李夫子可否做個中人?”
“在天目山中開荒種田?”李夫子聽了眉頭微皺,“劉朋友難道沒到山中查看?這天目山土層淺,多裸露岩石,本就地力稀薄。
地勢多為險山深穀——有少許溪河穀地,卻早就為各村寨占據,劉朋友進山又哪裏能尋到合適地方呢?
若沒有合適土地,恐怕開荒種田所得都難以養活種田之人。
何況近幾年天目中賊匪越來越多,進山開荒很容易遭到劫掠,還望劉朋友謹慎思之。”
【求追讀!】
在北街口自然形成的“人市”轉了轉,劉升很快又選中了三戶賣身的人家。
第一戶夫妻俱在,看著三十多歲的樣子,帶兩個男孩,但妻子及小兒子病重,男子欲與大兒子一起賣身為奴仆。
第二戶亦是夫妻俱在,要年輕些,帶著一個小女孩及一個老頭。小女孩、老頭皆病。女子賣身,男子是石匠,低價求雇。
第三戶是兄弟倆光棍,看著都三四十歲的樣子,帶著老父母。老母病重,老父也餓得奄奄一息。兄弟倆一人木匠,一人瓦匠。木匠求雇,瓦匠願賣身為奴仆。
這三戶人家不論是賣身還是求雇,都是一二兩銀子就能解決的事。
劉升帶著立契之人,先將前兩戶或買或雇,都全家打包,最後停在那兄弟倆麵前。
“這位木匠師傅怎麽稱唿?”
“柳大川。”
劉升拱了下手道:“剛才多虧柳師傅出言,那毛三爺才沒了敲詐我的機會,多謝了?”
柳大川忙拘謹地避開,道:“劉老爺不必謝,我們與那鄒氏母女是同鄉,方才不敢明著相助,也隻能暗中出聲提醒下了。”
劉升一笑道:“我想買下你兄弟,並長期雇傭你,隨我到山裏去做事,沒問題吧?”
山裏?
聽了這話,再看看劉升高大強壯的身軀,柳大川下意識便以為是要到山裏匪寨去。
早上三五年,即便落魄到賣身,兄弟倆也不會考慮投匪的。
可如今···想想南下以來一路見到的景象,再看看病餓到奄奄一息的老父母,柳大川與弟弟柳二河交流了下眼神,便一咬牙道:“隻要能讓一家人活命,我們願意隨劉老爺進山!”
打包了這三戶人家,又跟李香雲立了契,劉升便買了四兩板車,讓他們拉著病人、孩子,先去集鎮上的醫館看病。
經大夫診斷,五個病人中三個都是餓出來的,隻需喝幾副湯劑,慢慢調養幾日就能好。
唯有柳家兄弟的老母欒氏、李香蘭的母親鄒氏病情較重。劉升那大夫說了會兒,倒是覺得欒氏似乎得了肺炎,鄒氏則像是重感冒。
若是兩人後麵沒好轉,他或許可以拿出後世的藥物給她們吃試試。
在看病期間,劉升帶人去附近食鋪買了些粥讓眾人吃。
連買帶雇全家打包,給看病,給飯吃,一套操作下來,四戶人家十幾口基本都心懷感激,視劉升為恩人了。
等看完病、吃過飯,劉升便在集鎮上找了家“民宿”小院,帶著眾人歇了一夜。
次日一早,劉升又采買了些物資,買了第五輛板車,這才帶著眾人往天目山趕。
為了威懾路上的難民,及可能存在的宵小之徒,劉升給柳家兄弟和另外兩家的男人都配了一把砍刀,既能砍人,又能開路。
二十裏左右的路,劉升來時僅用了三個多小時。迴去走到天目山內小李村附近,卻用了七個多小時。
“停下來休息吧。”
劉升招唿了一聲,讓五輛板車都停了下來。
“到目的地還有五六裏的山路要走,興許還要開路,恐怕得好幾個時辰,今晚就在這小李村邊紮營吧。你們先歇著,我去村裏辦點事。”
劉升說了一句,就往村裏去了。
他並不怕這些人逃走。
一則每家都有人身契在他手裏捏著——大明朝廷本不允許蓄奴,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洪武朝之後,民間就多有以義子、義女之名蓄養奴仆的。
到了如今這禮崩樂壞的王朝末世,朝廷對地方掌控力更低,對蓄奴這種事自然管控更鬆,甚至有地方官府承認私有奴仆合法的。
所以,劉升手中的身契對幾家來講是具備一定威懾力的。
最後,即便有人逃跑,以劉升的本事也很容易追蹤到。
鄒潤娘看劉升離開,便從板車上支起虛弱的身子。
一旁李香雲見了,忙將她扶穩。
鄒潤娘的病相較柳家兄弟母親欒老太要輕一些,昨夜便清醒過來,到今天身體已經恢複了些。
得知女兒為救他賣身為奴,她既心痛又無奈,最後也隻能認命。
不過,如今見劉升一副要帶他們深入天目山中的樣子,她便又有了些疑慮。
“香雲,伱可知這劉老爺要帶我們進山做什麽?”
李香雲低聲道:“我聽柳家大叔說,多半是要在天目山當匪。”
聽此,鄒潤娘眉頭緊皺,氣道:“香雲,你糊塗啊。李家是世代耕讀的清白人家,你爹更是考中舉人,為一縣之丞,與流寇戰死,你怎能從匪?”
李香雲雖然不過豆蔻年華,可從河南府盧氏一路逃難到南陽桐柏的經曆,卻讓她成熟很多,變得頗有主見。
聞言,她道:“娘,昨日遭遇女兒都說過了,那般情況,若非劉老爺,女兒不是被賣進窯子裏,便是隻能看著您病死。
你掛記著我李家的清白家世,念著父親的忠良秉性,可朝廷不僅不撫恤,反而給父親定了失城之罪。朝廷如此對待我家,我便是從匪又如何?
何況女兒瞧著,劉老爺進山未必就是要當匪。
他若是要當匪,流民那麽多,擄掠一些便是,何必花錢買人雇人?”
聽了這番話,鄒潤娘想起朝廷作為,確實失望透頂。
她想了想,道:“這劉老爺看著確實不像惡人,但他帶著我們深入這天目山做什麽?”
李香雲往往其他板車,道:“他今天買了許多種田的物事,看樣子像是準備在這山裏種田。”
“在天目山裏種田?”鄒潤娘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
···
李長根在家門口第三次見到劉升,終於不再像前兩次那麽害怕。
“不知好漢爺這次來是有什麽事?”
劉升道:“什麽好漢爺,這稱唿不好聽。我姓劉,名升,升官發財的升,以後就叫我劉先生吧。”
李長根聽了不禁再次上下打量劉升,見寬大的道袍都無法遮掩劉升那高大魁梧的身材,隻覺得實在無法將眼前人和“先生”一詞相聯係。
劉升接著道:“我這次來,是想雇傭你們村裏人幫個忙。你介紹個在村裏有威望、說話算話的人,我跟他談。”
李長根想了下,道:“俺們小李村有三十三戶人家,大多數都姓李,要說有威望,自然是我李氏宗老和村老。
這宗老李老爺貪財,還喜歡斤斤計較,不太好說話。
村老李夫子卻是個讀書人,有學問,人也和善,村裏人更喜歡聽他的。”
劉升笑道:“這好辦,我兩個都拜訪就是了。”
隨即讓李長根帶路,先去拜訪村東頭的李夫子。
因為疏通關係一般都是先易後難——把容易搞定的人搞定,再讓其牽線搭橋,後麵的人也就沒那麽難搞定了。
李夫子家是村裏屈指可數的磚瓦房之一,足有三大間,還用青磚圍建了個小院子,且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間廂房。
隻是房屋、圍牆、院門看年頭都有些久了,略顯破敗。
李長根過來敲了敲門,便喊道:“李夫子,有個客人想見你!”
“來了。”
有人應了聲,院門很快被打開,一個穿著短打、光著腳、小腿上還有泥的中年人就出現在劉升麵前。
這人麵相略顯斯文,卻皮膚粗糙偏黑,再加上這副打扮,跟劉升想象中的李夫子形象差距很大。
李長根明顯習以為常,介紹道:“李夫子,這位就是那位用餅換我衣裳的好···劉先生,他說想從俺們村子雇人做些事。”
劉升跟著一拱手道:“在下劉升,李夫子有禮。”
李夫子好奇地打量了劉生一番後,拱手迴禮,“劉朋友有禮,在下李長文。”
卻是李長文聽到李長根對劉升的稱唿,再看劉升穿著道袍,便以為他是個讀書人,這才以朋友稱之。
劉升也不解釋,直接道:“如今外麵太亂,我想在這山裏開荒種田,前麵需要些人手幫工。
這周邊數裏以小李村最近,就想從貴村雇幾個人,不知李夫子可否做個中人?”
“在天目山中開荒種田?”李夫子聽了眉頭微皺,“劉朋友難道沒到山中查看?這天目山土層淺,多裸露岩石,本就地力稀薄。
地勢多為險山深穀——有少許溪河穀地,卻早就為各村寨占據,劉朋友進山又哪裏能尋到合適地方呢?
若沒有合適土地,恐怕開荒種田所得都難以養活種田之人。
何況近幾年天目中賊匪越來越多,進山開荒很容易遭到劫掠,還望劉朋友謹慎思之。”
【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