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第四路涇原路劉昌祚,率蕃兵、漢兵共五萬,在頭上也被加了一個“婆婆”——受第五路統帥高遵裕節製,因此,高遵裕和劉昌祚實際共為一路,分為兩條戰線。兩人都是從慶州出兵,向西北進發。
十月十三日,第四路劉昌祚引兵出葫蘆川,至磨齊隘(寧夏海原境內),遇西夏三萬兵扼守隘口。一時難以攻入。諸將建議放棄磨齊隘,向東奔韋州(寧夏同心縣東),和高遵裕的部隊匯合。
劉昌祚道:“遇賊不擊,彎路保全自己,我們做將領的有何臉麵?如今之計,在於速戰速決!”
劉昌祚傳令,立功者受平時三倍賞賜,將士歡騰,響徹山穀。
劉昌祚命盾牌手在前,神臂弓隨後,弓弩手在第三排,騎兵在最後壓陣。然後親自提兩麵盾牌在前登山衝鋒,眾將見主將拚命,士氣大振,從上午殺到下午,西夏兵終於略微鬆勁退卻,宋軍乘勢猛攻,夏軍大敗。
劉昌祚率軍追擊二十裏,斬殺西夏軍大首領沒囉臥沙、都監梁格嵬等十五人,俘獲小首領二十二人,斬首二千四百多人,由此打開了大軍的通道。劉昌祚接著攻入鳴沙川,在此繳獲了許多西夏的糧草,大軍乘勢進逼,很快抵達靈州城下,五路軍中,劉昌祚的部隊是第一支到達靈州的部隊。
第五路高遵裕所部也很順利,長驅直入,很快抵達清遠軍(寧夏同心),經過作戰,擊敗了西夏守軍,收複了清遠軍。然後率軍向靈州挺進。
十月三十日,劉昌祚已經抵達靈州,因哨騎報告,靈州城門未關,西夏軍似乎沒有料到宋軍的行軍速度如此之迅速,劉昌祚當機立斷,未等高遵裕的後續大軍,立即發動猛攻,眼看城門要被攻破,高遵裕卻派使者對劉昌祚下達命令停止進攻,並說已經派人進城招安了。原來高遵裕嫉妒劉昌祚將獲得頭功,不顧大局,阻止劉昌祚進攻,導致喪失良機。
劉昌祚接到命令,不敢違抗,隻得按甲休兵,等高遵裕大軍一同攻城。十一月三日,高遵裕率軍抵達靈州,卻先將劉昌祚繳獲的糧食並吞了,引得涇原軍忿躁不安。
第二天,大軍開始攻靈州城,因喪失先前的戰機,西夏軍有了充足準備,接連十八天不能攻破。此時天寒地凍,糧草又少,西夏掘開黃河,用黃河水倒灌宋軍大營,宋軍被溺死者無數,加上又凍又餓,高遵裕隻得撤軍迴師,兩路共計十三萬七千軍,僅剩下一萬三千人。
西夏軍出城追擊,宋軍依賴劉昌祚殿後死戰,才保住這可憐的一萬多宋軍退迴渭州(甘肅平涼)。看到這裏,我們後人能不扼腕痛惜?這個高遵裕,豈不該死?
高遵裕、劉昌祚圍攻靈州時,另外三路軍哪去了,當時說好的五路軍共同會師靈武的啊?我們一一道來。
第一路“熙河路”李憲,取得了蘭州後,醉心於修建蘭州的大帥府,窩在蘭州不動了,趙頊深恐高遵裕、劉昌祚孤軍深入靈州,急命李憲親率重兵、押運糧草從蘭州趕往靈州增援。李憲無法,勉強出征,卻懵懂地走錯了方向,折道天都山(寧夏中衛境內),焚燒了西夏的南牟內殿和所有館庫,擒獲了西夏統軍仁多唆丁,雖然取得勝利,但趕到葫蘆河流域時,靈州傳來戰報,高遵裕敗退了,李憲便班師迴到了蘭州。李憲這一路,沒有到達蘭州,但是卻完整地保留了部隊的實力。
第三路河東路王中正,好不容易走到宥州,糧食就吃得差不多了,在宥州搶了西夏百姓的牛馬充軍糧,但杯水車薪,隻得出城往西,走到奈王井(陝西靖邊西) 糧食基本吃光了,餓死軍士兩萬多人,靈州隻有幾步之遙,卻可望不可及,隻得打道迴府!王中正部隊,算是挨到了靈州邊緣。
第二路種諤占領了空城夏州,糧食補給困難,移駐索家平(夏州西)等候後勤部隊糧草。
左班殿直劉歸仁,難忍饑餓,竟率眾向南逃奔,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部隊潰散。加上天降大雪,凍死者不計其數,種諤見無法進軍,打算用糧運不繼的名義,歸罪於轉運使李稷。朝廷詔令種諤撤迴軍隊。種諤所率九萬三千人,返迴大宋境內隻有三萬人。前麵戰功基本全打了水漂!
公元1082年正月,五路伐夏除李憲占據蘭州外,大軍基本撤迴,大宋損失軍隊達二十萬,無論是軍隊和錢財,讓王安石變法積攢的一點家底,敗落了幾成,讓人扼腕歎息,戰爭的結果僅僅得到蘭州和米脂,遠不如王韶在熙河取得的成就。
五路無疑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也是多方麵的,主要原因還是後勤補給跟不上。
五路伐夏失敗後,高遵裕被貶為郢州團練副使;劉昌祚貶為永興軍鈐轄;王中正代理鄜延巡邊,王中正自愧難當,請求罷免,改為金州觀察使;李憲收複蘭州,靈州誤期,功過相抵,從熙河路兼任涇原路安撫使;隻有種諤,把運糧不力的責任推給李稷反而升遷為鳳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佐料:劉昌祚字子京,真定(河北正定)人,氣雄貌偉,精通兵法,尤善騎射,有百步穿楊之能。西夏人得到把他的箭作為神物,拿迴去供奉在家裏。
劉昌祚的父親劉賀,與西夏定川之戰中犧牲,劉昌祚被朝廷錄為右班殿直,在秦州威遠寨主事。青唐各族聚兵守鹽井,多年不散,劉昌祚奉帥命去處理。各族酋長問劉昌祚道:“大漢天子要占領我們的鹽井嗎?”
劉昌祚道:“國家富有四海,至於和你們爭這點東西?”然後犒賞各族酋長,各族歡然而去。
後來奉命出使遼國,迴朝後,趙頊親自考試其馳射,百發百中。趙頊很高興,當即授其通事舍人。
西夏兵入侵劉溝堡,劉昌祚率騎兩千出援,敵人在黑山騎兵萬餘埋伏,先以小隊詐敗,誘劉昌祚深入,結果劉昌祚他們被重軍圍困,黃昏時分,夏兵大首領騎馬前衝,企圖活捉劉昌祚,劉昌祚抽出箭支,一箭射去,正中敵帥咽喉,跌馬而亡。夏兵紛紛潰逃。戰後,宋軍主帥李師中向朝廷上報道:“西邊戰事以來,以少勝多的戰例,沒有超過劉昌祚的!”劉昌祚因功逐漸升為涇原路都副總管。
伐靈州時,劉昌祚受高遵裕節製,受盡刁難和委屈,甚至差點被高遵裕斬殺,第二年升為知延州。最後升為殿前副都指揮使,冀州觀察使,武康軍節度使。公元1089年卒,享年六十八歲。
十月十三日,第四路劉昌祚引兵出葫蘆川,至磨齊隘(寧夏海原境內),遇西夏三萬兵扼守隘口。一時難以攻入。諸將建議放棄磨齊隘,向東奔韋州(寧夏同心縣東),和高遵裕的部隊匯合。
劉昌祚道:“遇賊不擊,彎路保全自己,我們做將領的有何臉麵?如今之計,在於速戰速決!”
劉昌祚傳令,立功者受平時三倍賞賜,將士歡騰,響徹山穀。
劉昌祚命盾牌手在前,神臂弓隨後,弓弩手在第三排,騎兵在最後壓陣。然後親自提兩麵盾牌在前登山衝鋒,眾將見主將拚命,士氣大振,從上午殺到下午,西夏兵終於略微鬆勁退卻,宋軍乘勢猛攻,夏軍大敗。
劉昌祚率軍追擊二十裏,斬殺西夏軍大首領沒囉臥沙、都監梁格嵬等十五人,俘獲小首領二十二人,斬首二千四百多人,由此打開了大軍的通道。劉昌祚接著攻入鳴沙川,在此繳獲了許多西夏的糧草,大軍乘勢進逼,很快抵達靈州城下,五路軍中,劉昌祚的部隊是第一支到達靈州的部隊。
第五路高遵裕所部也很順利,長驅直入,很快抵達清遠軍(寧夏同心),經過作戰,擊敗了西夏守軍,收複了清遠軍。然後率軍向靈州挺進。
十月三十日,劉昌祚已經抵達靈州,因哨騎報告,靈州城門未關,西夏軍似乎沒有料到宋軍的行軍速度如此之迅速,劉昌祚當機立斷,未等高遵裕的後續大軍,立即發動猛攻,眼看城門要被攻破,高遵裕卻派使者對劉昌祚下達命令停止進攻,並說已經派人進城招安了。原來高遵裕嫉妒劉昌祚將獲得頭功,不顧大局,阻止劉昌祚進攻,導致喪失良機。
劉昌祚接到命令,不敢違抗,隻得按甲休兵,等高遵裕大軍一同攻城。十一月三日,高遵裕率軍抵達靈州,卻先將劉昌祚繳獲的糧食並吞了,引得涇原軍忿躁不安。
第二天,大軍開始攻靈州城,因喪失先前的戰機,西夏軍有了充足準備,接連十八天不能攻破。此時天寒地凍,糧草又少,西夏掘開黃河,用黃河水倒灌宋軍大營,宋軍被溺死者無數,加上又凍又餓,高遵裕隻得撤軍迴師,兩路共計十三萬七千軍,僅剩下一萬三千人。
西夏軍出城追擊,宋軍依賴劉昌祚殿後死戰,才保住這可憐的一萬多宋軍退迴渭州(甘肅平涼)。看到這裏,我們後人能不扼腕痛惜?這個高遵裕,豈不該死?
高遵裕、劉昌祚圍攻靈州時,另外三路軍哪去了,當時說好的五路軍共同會師靈武的啊?我們一一道來。
第一路“熙河路”李憲,取得了蘭州後,醉心於修建蘭州的大帥府,窩在蘭州不動了,趙頊深恐高遵裕、劉昌祚孤軍深入靈州,急命李憲親率重兵、押運糧草從蘭州趕往靈州增援。李憲無法,勉強出征,卻懵懂地走錯了方向,折道天都山(寧夏中衛境內),焚燒了西夏的南牟內殿和所有館庫,擒獲了西夏統軍仁多唆丁,雖然取得勝利,但趕到葫蘆河流域時,靈州傳來戰報,高遵裕敗退了,李憲便班師迴到了蘭州。李憲這一路,沒有到達蘭州,但是卻完整地保留了部隊的實力。
第三路河東路王中正,好不容易走到宥州,糧食就吃得差不多了,在宥州搶了西夏百姓的牛馬充軍糧,但杯水車薪,隻得出城往西,走到奈王井(陝西靖邊西) 糧食基本吃光了,餓死軍士兩萬多人,靈州隻有幾步之遙,卻可望不可及,隻得打道迴府!王中正部隊,算是挨到了靈州邊緣。
第二路種諤占領了空城夏州,糧食補給困難,移駐索家平(夏州西)等候後勤部隊糧草。
左班殿直劉歸仁,難忍饑餓,竟率眾向南逃奔,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部隊潰散。加上天降大雪,凍死者不計其數,種諤見無法進軍,打算用糧運不繼的名義,歸罪於轉運使李稷。朝廷詔令種諤撤迴軍隊。種諤所率九萬三千人,返迴大宋境內隻有三萬人。前麵戰功基本全打了水漂!
公元1082年正月,五路伐夏除李憲占據蘭州外,大軍基本撤迴,大宋損失軍隊達二十萬,無論是軍隊和錢財,讓王安石變法積攢的一點家底,敗落了幾成,讓人扼腕歎息,戰爭的結果僅僅得到蘭州和米脂,遠不如王韶在熙河取得的成就。
五路無疑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也是多方麵的,主要原因還是後勤補給跟不上。
五路伐夏失敗後,高遵裕被貶為郢州團練副使;劉昌祚貶為永興軍鈐轄;王中正代理鄜延巡邊,王中正自愧難當,請求罷免,改為金州觀察使;李憲收複蘭州,靈州誤期,功過相抵,從熙河路兼任涇原路安撫使;隻有種諤,把運糧不力的責任推給李稷反而升遷為鳳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佐料:劉昌祚字子京,真定(河北正定)人,氣雄貌偉,精通兵法,尤善騎射,有百步穿楊之能。西夏人得到把他的箭作為神物,拿迴去供奉在家裏。
劉昌祚的父親劉賀,與西夏定川之戰中犧牲,劉昌祚被朝廷錄為右班殿直,在秦州威遠寨主事。青唐各族聚兵守鹽井,多年不散,劉昌祚奉帥命去處理。各族酋長問劉昌祚道:“大漢天子要占領我們的鹽井嗎?”
劉昌祚道:“國家富有四海,至於和你們爭這點東西?”然後犒賞各族酋長,各族歡然而去。
後來奉命出使遼國,迴朝後,趙頊親自考試其馳射,百發百中。趙頊很高興,當即授其通事舍人。
西夏兵入侵劉溝堡,劉昌祚率騎兩千出援,敵人在黑山騎兵萬餘埋伏,先以小隊詐敗,誘劉昌祚深入,結果劉昌祚他們被重軍圍困,黃昏時分,夏兵大首領騎馬前衝,企圖活捉劉昌祚,劉昌祚抽出箭支,一箭射去,正中敵帥咽喉,跌馬而亡。夏兵紛紛潰逃。戰後,宋軍主帥李師中向朝廷上報道:“西邊戰事以來,以少勝多的戰例,沒有超過劉昌祚的!”劉昌祚因功逐漸升為涇原路都副總管。
伐靈州時,劉昌祚受高遵裕節製,受盡刁難和委屈,甚至差點被高遵裕斬殺,第二年升為知延州。最後升為殿前副都指揮使,冀州觀察使,武康軍節度使。公元1089年卒,享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