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之後,北宋和北邊遼國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而大宋西北邊,卻並不安寧。李繼遷之子李德明,被大宋封為“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戶”,官爵名稱很拗口,總而言之,李德明是“西北王”。在夏銀綏宥靜等州地盤上,實際是李德明說了算。
朝廷為了穩住他,每年還有大量真金白銀的賞賜,李德明也不好幹拿,時常進貢一點馬匹、駱駝表示謝恩。
公元1011年,李德明進位中書令,第二年又加“太保”。大宋和契丹是兄弟之國,李德明兩邊交好,兩邊都不得罪。相比之下,遼國更加舍得血本,公元1021年,直接冊封李德明尚書令、大夏國王。
可能是見遼國更大方,李德明對大宋不滿意了,公元1022年初進攻慶州(甘肅慶陽)柔遠砦。當年,仁宗即位,也加封李德明尚書令。
公元1028年,李德明派兒子李元昊攻占甘州(甘肅張掖),甘州屬於少數民族迴鶻地盤,大宋也不好幹涉。事成之後,李德明立李元昊為繼承人。公元1032年十月,李德明卒,李元昊繼位。
李元昊於公元1003年五月初五日出生在靈州(寧夏靈武),母親為衛慕氏。小字嵬理。李元昊性格雄毅,謀略遠大,善於繪畫。他中等身材,圓臉鷹鼻,額頭高聳,目光炯炯,英氣逼人。
李元昊喜穿紅色長袖衣,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帶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遝,耀武揚威。
李元昊也喜讀兵書,對當時流行的兵書《野戰歌》、《太乙金鑒訣》等,手不釋卷,專心研讀,精於其蘊理。
同時李元昊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所以說,稱李元昊文武全才,並不為過。
李德明死後,遼國興宗耶律宗真派宣徽南院使、朔方節度使蕭從順、潘州觀察使鄭文囿到興州,繼封李元昊為西夏王。
宋朝也不怠慢,於當年十一月派工部郎中楊告、禮賓副使朱允中為正副旌節官告使,授封李元昊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爵位西平王,將李德明的封號原封不動、一股腦兒轉賜給了李元昊。
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李元昊對宋、遼的封爵都不感興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事奉,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後來雖然勉強接受詔書,卻環顧左右大臣憤憤不平地道:“先王大錯特錯,有夏國如此,何必臣拜於他人?”
實際上,李德明在世時,李元昊就有微詞,多次勸他父親不要臣服大宋。李德明教訓他道:“我用兵時間長久,疲憊了。我們三十年能穿華麗的絲綢,都是大宋的恩賜,不能辜負啊!”
李元昊則不屑一顧地迴答道:“我們黨項族習俗是衣皮毛,事畜牧。大丈夫立於人世,當為英雄,做帝王,穿絲綢有何用?”
因此,李元昊繼位後,開始改弦易轍。申明號令,用兵法約束各部。他自己開始改穿白色窄衫,戴紅色氈帽,帽後垂紅纓(可能日後李自成的裝束就是學李元昊的)。
李元昊為了增強黨項族的民族意識,還強行發布“禿發令”,並以身作則,自己先把腦袋頂上一圈頭發剃光(有點像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士),三日為限,不從者“許眾殺之”。禿發之舉,完全是李元昊驗證自己統治能力和明晰民族識別的一種手段。
李元昊還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自號嵬名氏,親族皆以此為姓。
接著,李元昊模仿大宋設置文武班,有中書、樞密、三司、禦史台、開封府等等,依次克隆,讓黨項族和漢人分別擔任,並且規定,每月逢六、九日見官屬。儼然皇帝做派了!
在衣著方麵,李元昊也做了詳細的規定,官服方麵:文官戴襆頭(類似烏紗帽),著靴子,拿笏板,穿紫衣、紅衣;武官戴金貼起雲鏤冠、銀貼間金鏤冠、黑漆冠三種;穿紫長袍,紮鑲金銀腰帶,佩戴裝滿錘子、短刀、弓箭的皮袋子,乘鯢皮鞍馬,垂紅纓。
便服方麵:文武官員都穿紫色、黑色的繡有各色花紋圖案的長衫或袍,係腰帶。民間百姓隻能著青色、綠色,用以區別貴賤。
每次舉兵前,一定率各族酋長圍獵,有所獲取,則下馬圍坐宴飲,當場切割鮮物而食,詢問各酋長在圍獵中的表現,從而挑選優秀著從征。宋朝於公元1032年改元“明道”,李元昊為了避父李德明的諱,在西夏國內改用“顯道”紀年。
種種跡象表明,李元昊不願再給宋仁宗打工,而是想和趙禎平分秋色、平起平坐了。
佐料:李元昊才十多歲時,有次李德明手下用馬換漢人的物品,但不如李德明所願,李德明大怒,要殺這位部下。李元昊勸諫道:“我們是戎族,以鞍馬為習俗,用馬和鄰國交易非急需用品,已經是失策,又因為這件事殺人,更加會喪失部眾之心!”李德明很欣賞。
邊帥曹瑋聽說這件事後,對李元昊的見識很讚賞,認為他必然是個人物。
然而,宋朝邊將中,對李元昊的外貌、器度都有不同說法。曹瑋也想一睹李元昊風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蹤。
曹瑋聽說李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潛到市場去等候,以期會麵,但總不能如願。
後來曹瑋派人暗中偷畫了李元昊的圖影,見其相貌後,曹瑋不禁驚歎道:“真英雄也!”
曹瑋還曾經專門提醒好友王鬷道:“李元昊狀貌異常,他日必為邊疆之患!”,王鬷不以為然,後來王鬷做樞密使,仁宗幾次問西邊事,王鬷不能對答,因此被罷免樞密使職務。
而大宋西北邊,卻並不安寧。李繼遷之子李德明,被大宋封為“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戶”,官爵名稱很拗口,總而言之,李德明是“西北王”。在夏銀綏宥靜等州地盤上,實際是李德明說了算。
朝廷為了穩住他,每年還有大量真金白銀的賞賜,李德明也不好幹拿,時常進貢一點馬匹、駱駝表示謝恩。
公元1011年,李德明進位中書令,第二年又加“太保”。大宋和契丹是兄弟之國,李德明兩邊交好,兩邊都不得罪。相比之下,遼國更加舍得血本,公元1021年,直接冊封李德明尚書令、大夏國王。
可能是見遼國更大方,李德明對大宋不滿意了,公元1022年初進攻慶州(甘肅慶陽)柔遠砦。當年,仁宗即位,也加封李德明尚書令。
公元1028年,李德明派兒子李元昊攻占甘州(甘肅張掖),甘州屬於少數民族迴鶻地盤,大宋也不好幹涉。事成之後,李德明立李元昊為繼承人。公元1032年十月,李德明卒,李元昊繼位。
李元昊於公元1003年五月初五日出生在靈州(寧夏靈武),母親為衛慕氏。小字嵬理。李元昊性格雄毅,謀略遠大,善於繪畫。他中等身材,圓臉鷹鼻,額頭高聳,目光炯炯,英氣逼人。
李元昊喜穿紅色長袖衣,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帶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遝,耀武揚威。
李元昊也喜讀兵書,對當時流行的兵書《野戰歌》、《太乙金鑒訣》等,手不釋卷,專心研讀,精於其蘊理。
同時李元昊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所以說,稱李元昊文武全才,並不為過。
李德明死後,遼國興宗耶律宗真派宣徽南院使、朔方節度使蕭從順、潘州觀察使鄭文囿到興州,繼封李元昊為西夏王。
宋朝也不怠慢,於當年十一月派工部郎中楊告、禮賓副使朱允中為正副旌節官告使,授封李元昊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爵位西平王,將李德明的封號原封不動、一股腦兒轉賜給了李元昊。
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李元昊對宋、遼的封爵都不感興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事奉,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後來雖然勉強接受詔書,卻環顧左右大臣憤憤不平地道:“先王大錯特錯,有夏國如此,何必臣拜於他人?”
實際上,李德明在世時,李元昊就有微詞,多次勸他父親不要臣服大宋。李德明教訓他道:“我用兵時間長久,疲憊了。我們三十年能穿華麗的絲綢,都是大宋的恩賜,不能辜負啊!”
李元昊則不屑一顧地迴答道:“我們黨項族習俗是衣皮毛,事畜牧。大丈夫立於人世,當為英雄,做帝王,穿絲綢有何用?”
因此,李元昊繼位後,開始改弦易轍。申明號令,用兵法約束各部。他自己開始改穿白色窄衫,戴紅色氈帽,帽後垂紅纓(可能日後李自成的裝束就是學李元昊的)。
李元昊為了增強黨項族的民族意識,還強行發布“禿發令”,並以身作則,自己先把腦袋頂上一圈頭發剃光(有點像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士),三日為限,不從者“許眾殺之”。禿發之舉,完全是李元昊驗證自己統治能力和明晰民族識別的一種手段。
李元昊還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自號嵬名氏,親族皆以此為姓。
接著,李元昊模仿大宋設置文武班,有中書、樞密、三司、禦史台、開封府等等,依次克隆,讓黨項族和漢人分別擔任,並且規定,每月逢六、九日見官屬。儼然皇帝做派了!
在衣著方麵,李元昊也做了詳細的規定,官服方麵:文官戴襆頭(類似烏紗帽),著靴子,拿笏板,穿紫衣、紅衣;武官戴金貼起雲鏤冠、銀貼間金鏤冠、黑漆冠三種;穿紫長袍,紮鑲金銀腰帶,佩戴裝滿錘子、短刀、弓箭的皮袋子,乘鯢皮鞍馬,垂紅纓。
便服方麵:文武官員都穿紫色、黑色的繡有各色花紋圖案的長衫或袍,係腰帶。民間百姓隻能著青色、綠色,用以區別貴賤。
每次舉兵前,一定率各族酋長圍獵,有所獲取,則下馬圍坐宴飲,當場切割鮮物而食,詢問各酋長在圍獵中的表現,從而挑選優秀著從征。宋朝於公元1032年改元“明道”,李元昊為了避父李德明的諱,在西夏國內改用“顯道”紀年。
種種跡象表明,李元昊不願再給宋仁宗打工,而是想和趙禎平分秋色、平起平坐了。
佐料:李元昊才十多歲時,有次李德明手下用馬換漢人的物品,但不如李德明所願,李德明大怒,要殺這位部下。李元昊勸諫道:“我們是戎族,以鞍馬為習俗,用馬和鄰國交易非急需用品,已經是失策,又因為這件事殺人,更加會喪失部眾之心!”李德明很欣賞。
邊帥曹瑋聽說這件事後,對李元昊的見識很讚賞,認為他必然是個人物。
然而,宋朝邊將中,對李元昊的外貌、器度都有不同說法。曹瑋也想一睹李元昊風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蹤。
曹瑋聽說李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潛到市場去等候,以期會麵,但總不能如願。
後來曹瑋派人暗中偷畫了李元昊的圖影,見其相貌後,曹瑋不禁驚歎道:“真英雄也!”
曹瑋還曾經專門提醒好友王鬷道:“李元昊狀貌異常,他日必為邊疆之患!”,王鬷不以為然,後來王鬷做樞密使,仁宗幾次問西邊事,王鬷不能對答,因此被罷免樞密使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