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登基為帝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 作者:萌島伯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昭在確定了以後大唐的製度之後,沒過多久,登基的日子就到來了。
“過了今日,你就是皇後了,怎麽樣,開不開心?”李昭在家中摸著蔡琰的頭笑道。
“有什麽開心的!隻怕是你以後後宮三千,將我一人丟在深宮裏呢!”蔡琰鼓著嘴道。
“怎麽會呢!”李昭忙道。
“好了,快去吧!車架都已經備好了!”蔡琰催促著李昭出發。
“嗯,那我走了!”李昭對著蔡琰別道。
“鈺兒,隨為父來!”李昭喊到自己的長子。
“諾!”李鈺趕緊跟隨著李昭。
李鈺還是不怎麽能藏住心事,臉上浮現著笑容。
李昭搖搖頭。
李鈺是自己的嫡長子,今日登基,肯定是會封他為太子的。
出了門,車駕已經在等候,車駕所使的馬匹乃是四匹白馬。
李昭與李鈺上了車,開向了皇宮。
車駕穿過洛陽的中央大街,一路上,百姓看見李昭的車駕,紛紛跪下,山唿萬歲。
李鈺看著車外的景象,激動地對李昭道:“父親,此民心之所向啊!”
李昭笑笑,而後問道:“為何如此呢?”
李鈺想了一想,答道:“父親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百姓自然擁護父親。”
李昭點點頭:“不錯,道理十分簡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以後要記住。”
李鈺知道李昭是在傳授自己治國理念,於是連道:“孩兒一定記住!”
百姓們這麽捧場麵,李昭自然不會吝嗇,命令左右的侍衛們拿出賞賜,分發賜給沿途百姓。
這樣一路賞賜之下,車駕駛入了皇宮。
百官與劉辯早已在那等候,沮授、張合等外鎮官員也都來到了洛陽,就等李昭前來了。
李昭一來,眾人紛紛讓出道路來。
李昭便登著台階,走向最高處。
到了最高處,劉辯立即宣讀了一遍退位詔書。
宣讀完畢,便有禮官示意,奏大鼓,鳴雅樂。
李昭也在這聲音之中,穿上了象征天子的玄色冕服,並宣讀了登基詔書。
“皇帝臣昭,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四海困窮,王綱不立……兆民之望,祚於有唐世享。”
一段文縐縐的詔書念了下來,總的意思就是,我李昭登基為帝,國號大唐!
李昭詔書念完,群臣們當即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道山唿聲響徹皇宮,百姓們聽聞此聲,也都紛紛跪下山唿起來。
整個洛陽迴蕩著對李昭的唿聲。
如此,李昭算是當皇帝了。
登基結束,李昭帶領著眾人前往大殿。
“陛下,新朝年號為何?”田豐問道。
李昭想了一下,這年號從漢武帝開始,已經成了每位皇帝的慣例了。
但他李昭決定今天改變一下。
“新朝雅政,從今日起,後世皇帝皆不用年號!紀年以我大唐立國紀起,今年為帝國元年,如此延續萬年!”李昭說道。
“諾!”群臣們叩首道。
帝國元年,帝國二年,帝國三年……這就是以後的紀年法了。
“此外,本朝還將采用新製度……”李昭趁此機會,將之前的想法全都一一落實。
麵對這些新官製,除了田豐等人,其餘人都應接不暇。
不過記不住沒關係,先當著就是了。
隨後,李昭便開始了封賞。
“前朝劉辯禪讓有功,且前漢武德充沛,使華夏威服四方,我特許劉辯封漢王,世襲罔替!”
“謝陛下!”劉辯等著就是這個,連忙激動地跪拜道。
“如此,我也不算辱沒了漢家先祖。”劉辯心中想道。
“發妻蔡氏隨我多年,慈愛端莊,特封為皇後。”李昭先定下了後宮正主之位。
“嫡長子李鈺,聰慧過人,封為太子,定為儲君。”
“謝父皇隆恩!”李鈺趕緊出列,為母親和自己叩首謝道。
“張遼,任內閣大學士、元帥,封晉國公!”
“高順,任內閣大學士、元帥、封代國公!”
百官內,李昭最先封賞了最早追隨自己的張遼、高順。
但張遼、高順,乃至田豐、戲誌才、郭嘉等人具是一懵。
內閣大學士?我?真的假的?
張遼、高順心中疑惑道,這不該是個文官職嗎,怎麽封給了他倆。
田豐、戲誌才等人也是疑惑此處。
李昭看著眾人疑惑的樣子,笑著解釋道:“內閣也需參議軍機大事,故而其中兩位需為軍中之人,為朕參謀軍事。”
張遼、高順這才明白過來。
但如此說來,張遼、高順成了李昭的軍事顧問,卻少了帶兵打仗的機會。
張遼、高順雖然不舍,但考慮到以後也沒多少仗了,少了就少了吧。
“謝陛下!”張遼、高順叩首道。
群臣們都賀喜著張遼、高順,徐晃更是眼紅著看著張遼。
“果然資曆早就是好,怎麽當年不是我先遇上主公呢?”徐晃心中悔恨道。
但張遼、高順任內閣大學士讓大家小震驚了一下之外,他們的封爵倒是讓眾人眼前一驚。
前漢是沒有國公這個爵位的,甚至公爵這一爵位隻有王莽有過,如今李昭起手就是國公,著實讓眾人們有了期望。
既然按照資曆,那張遼、高順之後,便是徐晃了。
“徐晃,任中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楊國公!”
這中部軍區就是京畿與中原了,徐晃既能統領一軍,又任司令,是將中部的防務全都交給了他。
至於楊國公,徐晃出身河東楊縣,古時為楊國,所以封其為楊國公。
徐晃一聽可以領兵,頓時喜笑顏開,上前叩首謝恩。
張遼不禁有些羨慕地看著徐晃,他倒想跟徐晃換一換。
“黃忠,任南方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鄂國公!”
“趙雲,任西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趙國公!”
“張合,任東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鄚國公!”
“公孫瓚,任北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薊國公!”
“典韋,任禦林軍軍長,上將,封陳國公!”
“太史慈,總領水師、任元帥,封萊國公!”
李昭一口氣說完,將大唐境內的總防務安排了一遍。
這幾人跟隨最早,所以皆封為國公。
“過了今日,你就是皇後了,怎麽樣,開不開心?”李昭在家中摸著蔡琰的頭笑道。
“有什麽開心的!隻怕是你以後後宮三千,將我一人丟在深宮裏呢!”蔡琰鼓著嘴道。
“怎麽會呢!”李昭忙道。
“好了,快去吧!車架都已經備好了!”蔡琰催促著李昭出發。
“嗯,那我走了!”李昭對著蔡琰別道。
“鈺兒,隨為父來!”李昭喊到自己的長子。
“諾!”李鈺趕緊跟隨著李昭。
李鈺還是不怎麽能藏住心事,臉上浮現著笑容。
李昭搖搖頭。
李鈺是自己的嫡長子,今日登基,肯定是會封他為太子的。
出了門,車駕已經在等候,車駕所使的馬匹乃是四匹白馬。
李昭與李鈺上了車,開向了皇宮。
車駕穿過洛陽的中央大街,一路上,百姓看見李昭的車駕,紛紛跪下,山唿萬歲。
李鈺看著車外的景象,激動地對李昭道:“父親,此民心之所向啊!”
李昭笑笑,而後問道:“為何如此呢?”
李鈺想了一想,答道:“父親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百姓自然擁護父親。”
李昭點點頭:“不錯,道理十分簡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以後要記住。”
李鈺知道李昭是在傳授自己治國理念,於是連道:“孩兒一定記住!”
百姓們這麽捧場麵,李昭自然不會吝嗇,命令左右的侍衛們拿出賞賜,分發賜給沿途百姓。
這樣一路賞賜之下,車駕駛入了皇宮。
百官與劉辯早已在那等候,沮授、張合等外鎮官員也都來到了洛陽,就等李昭前來了。
李昭一來,眾人紛紛讓出道路來。
李昭便登著台階,走向最高處。
到了最高處,劉辯立即宣讀了一遍退位詔書。
宣讀完畢,便有禮官示意,奏大鼓,鳴雅樂。
李昭也在這聲音之中,穿上了象征天子的玄色冕服,並宣讀了登基詔書。
“皇帝臣昭,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四海困窮,王綱不立……兆民之望,祚於有唐世享。”
一段文縐縐的詔書念了下來,總的意思就是,我李昭登基為帝,國號大唐!
李昭詔書念完,群臣們當即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道山唿聲響徹皇宮,百姓們聽聞此聲,也都紛紛跪下山唿起來。
整個洛陽迴蕩著對李昭的唿聲。
如此,李昭算是當皇帝了。
登基結束,李昭帶領著眾人前往大殿。
“陛下,新朝年號為何?”田豐問道。
李昭想了一下,這年號從漢武帝開始,已經成了每位皇帝的慣例了。
但他李昭決定今天改變一下。
“新朝雅政,從今日起,後世皇帝皆不用年號!紀年以我大唐立國紀起,今年為帝國元年,如此延續萬年!”李昭說道。
“諾!”群臣們叩首道。
帝國元年,帝國二年,帝國三年……這就是以後的紀年法了。
“此外,本朝還將采用新製度……”李昭趁此機會,將之前的想法全都一一落實。
麵對這些新官製,除了田豐等人,其餘人都應接不暇。
不過記不住沒關係,先當著就是了。
隨後,李昭便開始了封賞。
“前朝劉辯禪讓有功,且前漢武德充沛,使華夏威服四方,我特許劉辯封漢王,世襲罔替!”
“謝陛下!”劉辯等著就是這個,連忙激動地跪拜道。
“如此,我也不算辱沒了漢家先祖。”劉辯心中想道。
“發妻蔡氏隨我多年,慈愛端莊,特封為皇後。”李昭先定下了後宮正主之位。
“嫡長子李鈺,聰慧過人,封為太子,定為儲君。”
“謝父皇隆恩!”李鈺趕緊出列,為母親和自己叩首謝道。
“張遼,任內閣大學士、元帥,封晉國公!”
“高順,任內閣大學士、元帥、封代國公!”
百官內,李昭最先封賞了最早追隨自己的張遼、高順。
但張遼、高順,乃至田豐、戲誌才、郭嘉等人具是一懵。
內閣大學士?我?真的假的?
張遼、高順心中疑惑道,這不該是個文官職嗎,怎麽封給了他倆。
田豐、戲誌才等人也是疑惑此處。
李昭看著眾人疑惑的樣子,笑著解釋道:“內閣也需參議軍機大事,故而其中兩位需為軍中之人,為朕參謀軍事。”
張遼、高順這才明白過來。
但如此說來,張遼、高順成了李昭的軍事顧問,卻少了帶兵打仗的機會。
張遼、高順雖然不舍,但考慮到以後也沒多少仗了,少了就少了吧。
“謝陛下!”張遼、高順叩首道。
群臣們都賀喜著張遼、高順,徐晃更是眼紅著看著張遼。
“果然資曆早就是好,怎麽當年不是我先遇上主公呢?”徐晃心中悔恨道。
但張遼、高順任內閣大學士讓大家小震驚了一下之外,他們的封爵倒是讓眾人眼前一驚。
前漢是沒有國公這個爵位的,甚至公爵這一爵位隻有王莽有過,如今李昭起手就是國公,著實讓眾人們有了期望。
既然按照資曆,那張遼、高順之後,便是徐晃了。
“徐晃,任中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楊國公!”
這中部軍區就是京畿與中原了,徐晃既能統領一軍,又任司令,是將中部的防務全都交給了他。
至於楊國公,徐晃出身河東楊縣,古時為楊國,所以封其為楊國公。
徐晃一聽可以領兵,頓時喜笑顏開,上前叩首謝恩。
張遼不禁有些羨慕地看著徐晃,他倒想跟徐晃換一換。
“黃忠,任南方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鄂國公!”
“趙雲,任西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趙國公!”
“張合,任東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鄚國公!”
“公孫瓚,任北部軍區司令、軍長,元帥,封薊國公!”
“典韋,任禦林軍軍長,上將,封陳國公!”
“太史慈,總領水師、任元帥,封萊國公!”
李昭一口氣說完,將大唐境內的總防務安排了一遍。
這幾人跟隨最早,所以皆封為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