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開關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 作者:萌島伯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璋的命令,趙韙自然不會遵守。
趙韙第一時間召集了軍中諸將,將劉璋的命令告訴了大家。
大家也都十分震驚,並且都等著趙韙的反應,想要聽聽他怎麽說。
趙韙很快給這命令定了調:“此為亂命,定是有奸佞蠱惑了主公!”
見趙韙這樣說,龐樂、李異等將也都紛紛破口大罵。
“此等亂命不能聽從啊!”
“怎麽可以乖乖讓李昭入蜀!”
“趙司馬可冷,我給你披件衣服!”
……
營中的罵聲一片,趙韙也趁事情往著奇怪的方向發展,連忙製止道:“我等在此日罵夜罵,能罵死奸人乎?諸位可願一同隨我殺迴成都?”
“在下誓死相隨!”諸將異口同聲道。
“好,軍心可用,明日大軍就開拔!”趙韙道。
就在趙韙決定殺向成都之時,當晚就收到了王商的來信。
趙韙一聽王商的說法,若有所思。
次日,大軍正要開拔,趙韙卻突然改變了方向。
“聽我命令,全軍向北,拿下葭萌關!”趙韙道。
“司馬,不是向南迴成都嗎?”諸將問道。
“成都之事不急,先控製住各道關隘,防止李昭入關。”趙韙解釋道。
“司馬英明!”
劉璋的命令隻有高級將領才知道,底層的小兵根本不知,也沒有義務知道,趙韙不打算公開此事。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趙韙軍向北而行,來到了葭萌關下。
葭萌關守將劉璝一個頭大,今早突然有人將劉璋的命令射入關內。
劉璋讓他不要對李昭的軍隊抵抗,這種命令讓劉璝大吃一驚。
仔細比對了官印、細節,劉璝確認了這確實是益州牧的命令,雖有不甘,卻隻能接受。
但沒能等來李昭的軍隊,劉璝先等來了趙韙。
“劉璝,快開關門,放我軍過去。”趙韙喊話道。
“趙司馬,這是要做什麽?”劉璝見趙韙率大軍而來,來者不善啊。
“主公命令我北上支援漢中,抵禦李昭。”趙韙道。
這些命令劉璝當然知道,可你趙韙走的太慢,如今漢中已經沒了,甚至連劉璋都投降了,你還想幹嘛?
“趙司馬可得主公新命令?”劉璝問道,他以為趙韙還不知道。
趙韙卻麵色一變,道:“劉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也是益州人,難道要看著我益州落入李昭手中?”
劉璝這才知道,趙韙是知道劉璋的命令的。
可眼下趙韙逼關,劉璝不知該如何是好,總不能對著益州同袍動手吧。
思考再三,劉璝最終打開了葭萌關。
“劉璝願意跟隨趙司馬。”劉璝抱拳道。
“好!”趙韙接管了葭萌關,十分開心道。
“留些人在此地,其餘人跟我去白水關。”趙韙不做停歇道。
趙韙的行軍速度很快,但錦衣衛的速度更快。
劉璋發布命令的次日,便有雄鷹飛入白水關,隨後一道書信放到了楊懷、高沛的案頭。
“主公讓我們不抵抗,我們是否要聽命?”楊懷問道。
高沛默默不語,他也犯了難。
與葭萌關不同,高順、徐晃的大軍已經行至了白水關下,此刻正在城外耀武揚威。
“伯平,這白水關真會自己打開嗎?”徐晃不是很相信道。
“主公既然這樣吩咐,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等相信即可。”高順選擇了相信李昭的話。
李昭沒讓攻下漢中的他倆怎麽休整,便繼續南下,統共三萬五千人此刻擠在了白水關下。
“益州牧如今已是劉璋,其為主公從洛陽所放,想必早在那時便已經歸降了主公,此時怕是已經傳書各郡,讓各郡歸降了。兩位將軍不必擔憂,白水關守將會打開關門的。”徐晃的身邊的諸葛亮根據透露出的消息分析道,劉璋之事乃是李昭的機密,徐晃和高順還並不知道。
“孔明,這隻是你的猜測吧,劉璋就算是答應了主公,到了成都又怎麽會乖乖守信用。要是我,我到了成都就肯定翻臉了。”徐晃道。
“所以主公是不會放徐將軍去的。”諸葛亮笑道。
談笑之間,卻見白水關有了動靜。
楊懷和高沛思考了許久,最終決定聽劉璋的話。
他倆不是益州大族出身,放李昭入蜀對他們來說沒什麽不可,說不定還有獻關之功。
而且老大劉璋都這麽說了,他們這些做馬仔的還跟著唱反調幹嘛。
白水關的大門緩緩打開,高順和徐晃一個夾馬腹,快速帶領軍隊進入白水關。
“恭迎將軍!”楊懷、高沛迎接道。
“還真開門了。”徐晃喃喃道。
隨後徐晃又問楊懷、高沛道:“可是益州牧寫信讓你們開關的?”
楊懷、高沛點點頭。
徐晃迴頭一看,隻見諸葛亮微笑不語,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樣子。
可惡,讓他裝到了。
但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白水關也是好事。
高順和徐晃立馬換下白水關的守軍,而後召集諸將議事。
“主公吩咐,拿下白水關之後,便再分一偏師。”高順說道,一個眼神,立馬有人拿出一幅地圖。
高順指著地圖上標注的一處小路道:“諸位請看,此為陰平小道,走此處便可繞開劍閣、葭萌等關隘。”
“劉璋不是已經投降,我等直接大軍開過去不就可以了嗎?”樊稠問道。
“劉璋雖投降,卻不是所有人會服從,前方的關隘或許會有了抵抗,而劉璋此刻也正是急需我等支援之時。若是晚了,我軍被人所阻,劉璋為益州大族所廢,則又需一城一池地攻克了。因此,需派一軍走陰平小道,去跟劉璋會合。”諸葛亮一通分析道。
高順點點頭,表示有個嘴替真好。
“陰平小道崎嶇難行,能走的軍隊不多。”高順道。
眾人的目光給到了徐晃。
“此事我在行!”徐晃當即道。
有子午穀在前,眾人對於徐晃的能力也都不敢質疑,此事也就落在了徐晃的身上。
“公明,可否把孔明留下。”高順看上了諸葛亮。
“不行,主公是讓他跟著我的。”徐晃直接拉走了諸葛亮,不給高順機會。
諸葛亮又被迫跟著徐晃來一場山地行軍。
趙韙第一時間召集了軍中諸將,將劉璋的命令告訴了大家。
大家也都十分震驚,並且都等著趙韙的反應,想要聽聽他怎麽說。
趙韙很快給這命令定了調:“此為亂命,定是有奸佞蠱惑了主公!”
見趙韙這樣說,龐樂、李異等將也都紛紛破口大罵。
“此等亂命不能聽從啊!”
“怎麽可以乖乖讓李昭入蜀!”
“趙司馬可冷,我給你披件衣服!”
……
營中的罵聲一片,趙韙也趁事情往著奇怪的方向發展,連忙製止道:“我等在此日罵夜罵,能罵死奸人乎?諸位可願一同隨我殺迴成都?”
“在下誓死相隨!”諸將異口同聲道。
“好,軍心可用,明日大軍就開拔!”趙韙道。
就在趙韙決定殺向成都之時,當晚就收到了王商的來信。
趙韙一聽王商的說法,若有所思。
次日,大軍正要開拔,趙韙卻突然改變了方向。
“聽我命令,全軍向北,拿下葭萌關!”趙韙道。
“司馬,不是向南迴成都嗎?”諸將問道。
“成都之事不急,先控製住各道關隘,防止李昭入關。”趙韙解釋道。
“司馬英明!”
劉璋的命令隻有高級將領才知道,底層的小兵根本不知,也沒有義務知道,趙韙不打算公開此事。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趙韙軍向北而行,來到了葭萌關下。
葭萌關守將劉璝一個頭大,今早突然有人將劉璋的命令射入關內。
劉璋讓他不要對李昭的軍隊抵抗,這種命令讓劉璝大吃一驚。
仔細比對了官印、細節,劉璝確認了這確實是益州牧的命令,雖有不甘,卻隻能接受。
但沒能等來李昭的軍隊,劉璝先等來了趙韙。
“劉璝,快開關門,放我軍過去。”趙韙喊話道。
“趙司馬,這是要做什麽?”劉璝見趙韙率大軍而來,來者不善啊。
“主公命令我北上支援漢中,抵禦李昭。”趙韙道。
這些命令劉璝當然知道,可你趙韙走的太慢,如今漢中已經沒了,甚至連劉璋都投降了,你還想幹嘛?
“趙司馬可得主公新命令?”劉璝問道,他以為趙韙還不知道。
趙韙卻麵色一變,道:“劉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也是益州人,難道要看著我益州落入李昭手中?”
劉璝這才知道,趙韙是知道劉璋的命令的。
可眼下趙韙逼關,劉璝不知該如何是好,總不能對著益州同袍動手吧。
思考再三,劉璝最終打開了葭萌關。
“劉璝願意跟隨趙司馬。”劉璝抱拳道。
“好!”趙韙接管了葭萌關,十分開心道。
“留些人在此地,其餘人跟我去白水關。”趙韙不做停歇道。
趙韙的行軍速度很快,但錦衣衛的速度更快。
劉璋發布命令的次日,便有雄鷹飛入白水關,隨後一道書信放到了楊懷、高沛的案頭。
“主公讓我們不抵抗,我們是否要聽命?”楊懷問道。
高沛默默不語,他也犯了難。
與葭萌關不同,高順、徐晃的大軍已經行至了白水關下,此刻正在城外耀武揚威。
“伯平,這白水關真會自己打開嗎?”徐晃不是很相信道。
“主公既然這樣吩咐,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等相信即可。”高順選擇了相信李昭的話。
李昭沒讓攻下漢中的他倆怎麽休整,便繼續南下,統共三萬五千人此刻擠在了白水關下。
“益州牧如今已是劉璋,其為主公從洛陽所放,想必早在那時便已經歸降了主公,此時怕是已經傳書各郡,讓各郡歸降了。兩位將軍不必擔憂,白水關守將會打開關門的。”徐晃的身邊的諸葛亮根據透露出的消息分析道,劉璋之事乃是李昭的機密,徐晃和高順還並不知道。
“孔明,這隻是你的猜測吧,劉璋就算是答應了主公,到了成都又怎麽會乖乖守信用。要是我,我到了成都就肯定翻臉了。”徐晃道。
“所以主公是不會放徐將軍去的。”諸葛亮笑道。
談笑之間,卻見白水關有了動靜。
楊懷和高沛思考了許久,最終決定聽劉璋的話。
他倆不是益州大族出身,放李昭入蜀對他們來說沒什麽不可,說不定還有獻關之功。
而且老大劉璋都這麽說了,他們這些做馬仔的還跟著唱反調幹嘛。
白水關的大門緩緩打開,高順和徐晃一個夾馬腹,快速帶領軍隊進入白水關。
“恭迎將軍!”楊懷、高沛迎接道。
“還真開門了。”徐晃喃喃道。
隨後徐晃又問楊懷、高沛道:“可是益州牧寫信讓你們開關的?”
楊懷、高沛點點頭。
徐晃迴頭一看,隻見諸葛亮微笑不語,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樣子。
可惡,讓他裝到了。
但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白水關也是好事。
高順和徐晃立馬換下白水關的守軍,而後召集諸將議事。
“主公吩咐,拿下白水關之後,便再分一偏師。”高順說道,一個眼神,立馬有人拿出一幅地圖。
高順指著地圖上標注的一處小路道:“諸位請看,此為陰平小道,走此處便可繞開劍閣、葭萌等關隘。”
“劉璋不是已經投降,我等直接大軍開過去不就可以了嗎?”樊稠問道。
“劉璋雖投降,卻不是所有人會服從,前方的關隘或許會有了抵抗,而劉璋此刻也正是急需我等支援之時。若是晚了,我軍被人所阻,劉璋為益州大族所廢,則又需一城一池地攻克了。因此,需派一軍走陰平小道,去跟劉璋會合。”諸葛亮一通分析道。
高順點點頭,表示有個嘴替真好。
“陰平小道崎嶇難行,能走的軍隊不多。”高順道。
眾人的目光給到了徐晃。
“此事我在行!”徐晃當即道。
有子午穀在前,眾人對於徐晃的能力也都不敢質疑,此事也就落在了徐晃的身上。
“公明,可否把孔明留下。”高順看上了諸葛亮。
“不行,主公是讓他跟著我的。”徐晃直接拉走了諸葛亮,不給高順機會。
諸葛亮又被迫跟著徐晃來一場山地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