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氏便問:「那人是誰?」
楊妧迴答:「大理寺左寺正,之前我拜託他幫忙找過房子。」
範二奶奶著實驚訝了下。
她還記得,當初她跟楊妧住在同一家客棧,應該是腳前腳後進京的。
這才半年時間。
楊妧結交餘新梅這樣的大家閨秀不奇怪,畢竟是住在國公府,碰麵的機會多。
可她竟然認識八竿子打不著的官員,這就讓人刮目相看了。
範真玉剛到京都那幾個月,天天在外麵晃,都是捧著豬頭找不到廟門,想送銀子都送不出去。
又想起,前兩天門口經常出現的高頭大馬和那些衣著簡單卻氣勢不俗的侍衛,範二奶奶默默地抿了抿唇。
吃過午飯,楊妧哄著楊嬋歇了個晌覺,剛睡醒,真彩閣送來布料。
除去她買的布匹之外,另有四匹細棉布,從邊角看確實褪了色,裏麵卻還鮮亮,摸上去非常舒服。
關氏也道:「好好的布料賣不出去,可惜了的。」
母女倆把洇過水的部分剪掉,打算洗幹淨了做袼褙,剩下的洗洗做棉襖裏子。
楊妧將那匹寶藍色的杭綢單獨挑出來,其餘的交給憶秋,「這幾天你辛苦些,每人做兩身衣裳,一身夾襖,一身棉襖,鬆花色的杭綢做比甲穿。要是忙不過來,讓念秋和問秋給你打下手。」
憶秋應道:「行,劉嫂子也能拿針,把吉慶的交給她來做,自己親娘做的,更舒服暖和。」
楊妧著意地看她兩眼。
倒是聰明會來事,既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又討了劉嫂子的好。
說不定劉嫂子正想親手給兒子做,可以多絮棉花。
楊妧把寶藍色杭綢給關氏,「我吃不準弟弟的尺寸,娘幫我裁一下,做件夾棉袍子,剩餘的布給繆先生和青劍各做件衫子,夠用吧?」
繆先生的束脩是每月一兩銀子。
範二奶奶每天供著點心,楊妧就想一年做四身衣裳,也算是弟子給先生的孝敬。
關氏仔細琢磨會兒,「青劍身量跟你爹差不多,繆先生要瘦小些,應該是足夠了……你光給別人忙活,自己要不要添衣裳?」
「我衣裳有得是,姨祖母老早把夾襖和棉裙做好了。小嬋的也不缺,我還收著幾匹上好的素緞,好生做幾件新衣裳給娘穿。」
關氏斜眼瞧著她,「這半年真是長了本事,花錢跟流水似的,買布花了十二兩,中午一頓飯又是一兩半……外頭還欠著債呢,兩年下來看你怎麽還?」
「該花的銀子要花,該省的我也會省,」楊妧親昵地抱著關氏腰身撒嬌,「娘盡管放心讓我當家,實在不行,您手裏不是還有銀子嗎?省吃儉用也夠一輩子花費了。」
關氏「哼」一聲,掰開楊妧的手,「多大了,還往身上黏,小嬋都沒像你這樣。」
楊妧理直氣壯地說:「我之前沒黏過娘,現在要補上。」
關氏不搭理她,卻在轉身時悄悄綻出一絲笑意。
她也是考慮到箱底的銀子,才沒有攔著楊妧亂花錢。以前虧欠長女太多,以後多縱著她便是。
接下來幾天,楊妧閉門不出給楊懷宣做衣服,趁機把前世的事情捋了捋。
她是年底跟何五爺對帳時見到範真玉的。
天氣已經很冷了,範真玉卻熱出滿頭大汗。
何五爺對他讚不絕口,說這人敢想敢幹,為人周全。
原本何五爺打算跟在朝廷的運糧車後麵往寧夏運一批糧米,由於收米耽擱了幾日,便沒趕上。
而範真玉謀求皇商無望,也想趁著過年把布料運到西北賺一筆銀子。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組支商隊。
範真玉又找販瓷器的客商和一位毛皮販子,雇了神威鏢局的鏢師沿途護送。
一路住店歇腳全是範真玉打點,途中還曾遇到馬匪,也是範真玉出麵跟馬匪頭子周全,最終有驚無險地迴來了。
他們四人都賺了個盆滿缽滿。
前世既然能做成,今生應該也可以吧?
楊妧覺得可以試一試。
隻是這個季節有點晚了,籌集貨品至少需要七八天,再聯絡有相同意願的商家,十月初能啟程已經不錯了。
去西北,即便快馬加鞭也得二十多天,商隊走得慢,倘或遇到風雪,年底之前不可能趕迴來。
最好是八月底動身,冬月帶一批藥材、毛皮還有各種銀器、地氈迴來,正好臘月裏賣掉。
來年,她務必要早點打算這事,爭取在綢緞鋪或者糧米行參上一股。
不知不覺中九月過去了。
十月初一,楊妧去護國寺給何文雋點長明燈,正好關氏也想去上香,便將兩個小的託付給範家,讓青劍雇輛騾車一同前往。
原先從國公府去護國寺不到兩刻鍾,現在遠了許多,騾車又不太舒服,搖晃得楊妧快散了架子。
好容易到了護國寺門口,楊妧扶著清娘的手跳下馬車,才站穩,便聽到不遠處有少女清脆的喊聲,「哥,你別走那麽快,娘說讓你照看我。」
聲音很熟悉,是楚映!
她旁邊披著湖藍色緞麵鬥篷的是廖十四,而前麵昂首挺胸走得飛快的不是楚昕又是誰?
楊妧下意識地將鬥篷上的帽子往下壓了壓。
心裏油然升起一種說不清的滋味。
算起來,她已經半個月沒見到楚昕了,可她並不想在這個時候看見他……
楊妧迴答:「大理寺左寺正,之前我拜託他幫忙找過房子。」
範二奶奶著實驚訝了下。
她還記得,當初她跟楊妧住在同一家客棧,應該是腳前腳後進京的。
這才半年時間。
楊妧結交餘新梅這樣的大家閨秀不奇怪,畢竟是住在國公府,碰麵的機會多。
可她竟然認識八竿子打不著的官員,這就讓人刮目相看了。
範真玉剛到京都那幾個月,天天在外麵晃,都是捧著豬頭找不到廟門,想送銀子都送不出去。
又想起,前兩天門口經常出現的高頭大馬和那些衣著簡單卻氣勢不俗的侍衛,範二奶奶默默地抿了抿唇。
吃過午飯,楊妧哄著楊嬋歇了個晌覺,剛睡醒,真彩閣送來布料。
除去她買的布匹之外,另有四匹細棉布,從邊角看確實褪了色,裏麵卻還鮮亮,摸上去非常舒服。
關氏也道:「好好的布料賣不出去,可惜了的。」
母女倆把洇過水的部分剪掉,打算洗幹淨了做袼褙,剩下的洗洗做棉襖裏子。
楊妧將那匹寶藍色的杭綢單獨挑出來,其餘的交給憶秋,「這幾天你辛苦些,每人做兩身衣裳,一身夾襖,一身棉襖,鬆花色的杭綢做比甲穿。要是忙不過來,讓念秋和問秋給你打下手。」
憶秋應道:「行,劉嫂子也能拿針,把吉慶的交給她來做,自己親娘做的,更舒服暖和。」
楊妧著意地看她兩眼。
倒是聰明會來事,既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又討了劉嫂子的好。
說不定劉嫂子正想親手給兒子做,可以多絮棉花。
楊妧把寶藍色杭綢給關氏,「我吃不準弟弟的尺寸,娘幫我裁一下,做件夾棉袍子,剩餘的布給繆先生和青劍各做件衫子,夠用吧?」
繆先生的束脩是每月一兩銀子。
範二奶奶每天供著點心,楊妧就想一年做四身衣裳,也算是弟子給先生的孝敬。
關氏仔細琢磨會兒,「青劍身量跟你爹差不多,繆先生要瘦小些,應該是足夠了……你光給別人忙活,自己要不要添衣裳?」
「我衣裳有得是,姨祖母老早把夾襖和棉裙做好了。小嬋的也不缺,我還收著幾匹上好的素緞,好生做幾件新衣裳給娘穿。」
關氏斜眼瞧著她,「這半年真是長了本事,花錢跟流水似的,買布花了十二兩,中午一頓飯又是一兩半……外頭還欠著債呢,兩年下來看你怎麽還?」
「該花的銀子要花,該省的我也會省,」楊妧親昵地抱著關氏腰身撒嬌,「娘盡管放心讓我當家,實在不行,您手裏不是還有銀子嗎?省吃儉用也夠一輩子花費了。」
關氏「哼」一聲,掰開楊妧的手,「多大了,還往身上黏,小嬋都沒像你這樣。」
楊妧理直氣壯地說:「我之前沒黏過娘,現在要補上。」
關氏不搭理她,卻在轉身時悄悄綻出一絲笑意。
她也是考慮到箱底的銀子,才沒有攔著楊妧亂花錢。以前虧欠長女太多,以後多縱著她便是。
接下來幾天,楊妧閉門不出給楊懷宣做衣服,趁機把前世的事情捋了捋。
她是年底跟何五爺對帳時見到範真玉的。
天氣已經很冷了,範真玉卻熱出滿頭大汗。
何五爺對他讚不絕口,說這人敢想敢幹,為人周全。
原本何五爺打算跟在朝廷的運糧車後麵往寧夏運一批糧米,由於收米耽擱了幾日,便沒趕上。
而範真玉謀求皇商無望,也想趁著過年把布料運到西北賺一筆銀子。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組支商隊。
範真玉又找販瓷器的客商和一位毛皮販子,雇了神威鏢局的鏢師沿途護送。
一路住店歇腳全是範真玉打點,途中還曾遇到馬匪,也是範真玉出麵跟馬匪頭子周全,最終有驚無險地迴來了。
他們四人都賺了個盆滿缽滿。
前世既然能做成,今生應該也可以吧?
楊妧覺得可以試一試。
隻是這個季節有點晚了,籌集貨品至少需要七八天,再聯絡有相同意願的商家,十月初能啟程已經不錯了。
去西北,即便快馬加鞭也得二十多天,商隊走得慢,倘或遇到風雪,年底之前不可能趕迴來。
最好是八月底動身,冬月帶一批藥材、毛皮還有各種銀器、地氈迴來,正好臘月裏賣掉。
來年,她務必要早點打算這事,爭取在綢緞鋪或者糧米行參上一股。
不知不覺中九月過去了。
十月初一,楊妧去護國寺給何文雋點長明燈,正好關氏也想去上香,便將兩個小的託付給範家,讓青劍雇輛騾車一同前往。
原先從國公府去護國寺不到兩刻鍾,現在遠了許多,騾車又不太舒服,搖晃得楊妧快散了架子。
好容易到了護國寺門口,楊妧扶著清娘的手跳下馬車,才站穩,便聽到不遠處有少女清脆的喊聲,「哥,你別走那麽快,娘說讓你照看我。」
聲音很熟悉,是楚映!
她旁邊披著湖藍色緞麵鬥篷的是廖十四,而前麵昂首挺胸走得飛快的不是楚昕又是誰?
楊妧下意識地將鬥篷上的帽子往下壓了壓。
心裏油然升起一種說不清的滋味。
算起來,她已經半個月沒見到楚昕了,可她並不想在這個時候看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