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太太看不過眼,冷著臉道:「你有這個能耐朝阿瑤撒氣,怎麽不好好管教一下阿珮?上次阿珮在國公府作妖,連累得我們也不能上楚家的門,這次阿珮又招惹縣主,我們阿珺跟著吃多少掛落?」


    張二太太可不是善茬,雙手往腰間一叉,「阿珮年紀小,確實調皮了些,可親家老夫人生氣都是因為你們。內官監送的古籍是大哥親手接的,昭哥兒童生試考三次不過,是你求著小姑要往宣府送……怎麽怪到我頭上了?阿珺嫁不出去更怪不到我,她長得十足像了你,誰願意娶個整天愁眉苦臉的兒媳婦,看起來一副短命相?」


    張大太太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本是枯黃的臉色愈加難看,手指顫巍巍地點著張二太太,「有你這麽咒自己侄女的?阿珺剛十三,還沒開始說親,哪裏就嫁不出去了?倒是阿珮一肚子壞水,更是得預防著點兒。」


    兩人妯娌二十多年,對彼此家裏的事情門兒清,吵了一個時辰架,把對方家裏的醃臢事扒了個底兒掉,包括長房張繼文公器私用收受賄賂,二房張承文豢養外室,生了個私生兒子的事情全都抖摟出來。


    張二太太驚呆了,她從來不知道自家相公在外麵還有個私生子,當下顧不得吵架,帶上身邊的丫鬟婆子氣勢洶洶地衝到國子監將張承文揍了一頓,問出來外室的地址之後,又衝到外室家中。


    外室母子倆過得可比張二太太舒坦多了,獨門獨戶的兩進小院子,炕上鋪著綾羅被,桌上擺著青花瓷,瑪瑙碟子裏盛著還沒上市的秋梨,六七個丫鬟在旁邊伺候著。


    張二太太氣盛,外室也不是善茬,兩幫人撕扯在一起,讓左鄰右舍看了好一場大戲。


    短短七八天,大戲就落了幕,張承文因為私德有虧,被國子監開除教職,外室則被接入家中納為姨娘,私生子入了族譜,堂堂正正地成了張家人。


    張二太太看著私生子,恨不能一刀把他砍了,可私生子已經年又十二,身量比張珮高,心眼也比張珮多,張二太太根本奈何不了他。


    聽到娘家這些事,張夫人大張著嘴巴,半天合不上。


    她總算明白為什麽整天接濟娘家,張二太太還是哭窮,合著那些銀錢都用來養外室了。


    想想自己送迴去的三萬兩,張夫人羞愧得沒臉見人,假借秋燥躲在正房院好幾天,總算緩過勁來。


    相較而言,趙氏卻興頭極了。


    這次分家終於甩掉了三房這塊牛皮糖,還額外分得秦氏的一千兩銀子。


    更令人激動得是,她跟楊姮還可以參加菊花會。


    據說元煦帝也要去。


    那就是說,她很可能目睹聖顏,這可真是天大的榮耀。


    趙氏來迴走路都帶著風,親自帶了兩塊上好的緞麵去真彩閣做衣裳。


    範二奶奶指著旁邊一摞布料,無奈地說:「原本太太的活兒,我無論如何都要接,但實在趕不出來,繡娘們已經忙了大半個月,菊花會之前還有二十多件……那邊一摞是月初送來的,都還沒開始做呢。如果接,恐怕要九月底才能交活兒。」


    九月底,黃花菜都涼了。


    趙氏悻悻然地迴府請針線房的人做。


    好在楚映和楊妧都有現成的新衣裳,不必趕著做,針線房痛快地接下了趙氏和楊姮的布料。


    接連落了兩場雨,天一下子涼起來了,清晨跟晚上都要披著披風才成。石榴樹結了拳頭大小的果子,紅燈籠般掛在枝頭。


    春笑打下來兩個嚐了嚐,又酸又澀,根本無法入口。


    門前那片黃櫨樹枝葉開始泛黃,遠遠望過去,金燦燦一片,煞是好看。


    自打上次跟楚昕在竹林裏談過話,楊妧為了避開他,早晚都是從小花園裏穿,有時候甚至藉口散步,特意繞個大圈子。


    若是在瑞萱堂遇見,楊妧便敷衍地行禮問候一聲,多餘的話半句都不說。


    楚昕許是忙,每次都待不久,匆匆給秦老夫人請個安就離開。


    倒是相安無事。


    中秋節過去沒幾天,就到了月底。


    這天楊妧牽著楊嬋剛走出霜醉居不遠,聽到有人喚她,「四姑娘,有件事想跟你商議。」


    楊妧側頭,見是楚昕站在黃櫨樹下。


    傍晚時分已經薄有涼意,他卻隻穿了件鴉青色道袍,身形修長而挺拔,發梢垂在肩頭,被風吹動著四散飛揚。


    跟以前一樣,俊美中帶著少年人獨有的驕矜不羈。


    楊妧不太想過去,可身邊站著青菱、春笑和綠荷,不遠處還有個蕙蘭。


    當著一眾下人的麵,楊妧不可能給楚昕沒臉,遂掛出親切的笑,「表哥有事請講。」


    楚昕挑眉,「四姑娘請借一步說話。」


    楊妧提起裙角慢慢走過去。


    旁邊這麽多下人,她不信楚昕還敢動手拉扯她……


    第66章 怪異


    楚昕笑容暄和地看著她一步步走近, 略側了側身體擋住秋風,「你把披風攏一攏,這會兒起風了。」


    「還好, 不冷,」楊妧注意到他站在上風口,心頭浮起一股暖意, 溫聲問道:「什麽事兒?」


    楚昕眸底閃著光亮, 「我們把茂昌行砸了。」


    楊妧低唿一聲,「幾時砸的?」


    「差不多未初時分,吃完午飯,顧老三說去燈草胡同聽曲兒……千家班在那裏搭著草台子,不唱戲的時候可以點曲兒聽, 就隻聽曲兒, 沒別的。」楚昕解釋一句接著道:「經過茂昌行,正看到有個老漢去兌米, 說家裏婆子快不行了, 臨去前給她吃頓新糧。說好的是一鬥半陳米換一鬥新米, 老漢扛著半袋子陳米, 隻換迴一小布袋新米。老漢不願意, 說不換了, 還是將就著陳米, 給老婆子多買幾兩肉吃, 可再往迴換,半袋米少了足有三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子爺寵妻無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世子爺寵妻無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