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最後還是落到楚貴妃手裏,連帶著林二娘和高五娘都連二連三地被傳喚進宮。


    楚貴妃問明當時情況,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分別禁足半年,自尋傷藥,林二娘和高五娘各禁足一個月。


    楚映原本存著氣,說好跟楊妧一起逛廟會,結果走散了,害得她找半天都沒找到那家羊肉館子在那裏。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慶幸不已,「還好我沒去,說不定也跟著受連累……你跟餘大娘子不是在場嗎,她們為什麽打起來了?」


    楊妧淡淡地說:「我們去的早,走得時候兩人還沒開始打呢。」


    張夫人暗自為張珮擔心,秦老夫人卻很高興,吩咐廚房加了兩道菜。


    七月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八月初,楊妧接連收到了三封信。


    一封是關氏寫的、一封是楊溥寫的,還有一封是何文秀寄來的……


    第65章 避開


    何文秀給她寫信少, 這才是她進京來的第二封。


    十有八九是給她報喪的。


    楊妧先看關氏的,信上說家已經分了,二房那邊解脫得幹淨利落, 家產一文不要,隻每年送一百兩銀子供給秦氏穿用。


    楊溥行事倒也磊落,既然老家的祖產都是大房的, 便將家中三百兩現銀都給了關氏, 並說現有財物任由關氏挑。


    關氏能挑什麽?


    房子是租賃的,剩下的不過是家具衣物鍋碗瓢盆,難道還能搬出去換錢不成?一家子人都還用著。


    索性什麽都沒要。


    秦氏存著兩千兩銀子的私房,原打算給四個孫子科考舉業用,既然二房的兩個用不著她, 秦氏便留下五百兩養老, 其餘的平均分給了大房兩個孫子和楊懷宣。


    這次分家,關氏共分得八百兩銀子。


    不能說不公平。


    但秦氏確實也偏心, 大堂兄今年秋試, 二堂兄明年考童生試, 可以說都快學出來了, 而楊懷宣還沒起步, 花銀子的地方多得很。


    隻是, 她的嫁妝銀子, 無論怎麽分配, 別人都沒法指摘。


    關氏要跟楊妧商議的是,以後他們是在濟南府賃一處小院子住還是迴老家過活?


    老家有祖宅和田地, 吃住花費少,可以把銀子省下來留著三個孩子嫁娶所用。


    在濟南府是因為習慣了,不願意挪動地方。


    這兩個選擇都不好。


    老家窮鄉僻壤, 民風固然淳樸,但也有自私自利的刁民。他們一家四口不是婦孺就是病幼,楊溥又隔得遠,被人欺負了找誰說理去?


    而濟南府沒有謀生的路子,總不能攥著八百兩銀子坐吃山空。


    楊妧把信放下,接著看楊溥的信。


    楊溥沒提分家雞毛蒜皮的事兒,筆墨著重在楊懷宣身上,說他小小年紀能從曹縣走到濟南府,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倔強,在家養病期間,知恩懂禮頗有分寸。


    又見他目光清正,覺得是可造之材,這才起意收養。


    楊懷宣在曹縣已經開過蒙,以後讀書的花費,楊溥願意一力承擔。


    信末又提一句,關氏屬意迴老家居住,他認為不可取,希望楊妧勸關氏留在濟南,他可以囑託舊交照拂一二。


    卻不提讓關氏一道進京。


    想必是秦氏不願,趙氏自然就更不樂意了。


    可楊懷宣心性好,這就是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


    楊妧不想苛責大伯父,又拿起何文秀的信。


    果然,信上說何文雋上個月過世了,因為家中辦喪事太過忙亂,到現在才有精力給她寫信。


    又寫何夫人中年喪子,悲痛難抑以至於神思恍惚,家裏把跟何文雋有關的東西全鎖起來了,清娘和青劍也不讓隨意走動。


    告訴楊妧不必迴信,怕何夫人看到傷情。


    楊妧放下信,無謂地撇了撇嘴。


    她才不相信何夫人會「悲痛難抑」,她進出靜深院三年,從沒見過何夫人探望何文雋一次。


    而清娘原本就不在內宅走動,又怎會礙著何夫人?


    何文秀是在告訴她,讓她不要打擾何家,所謂的「義女」到此為止,慢慢涼了就好。


    楊妧本也沒打算攀附何家,斷不斷親無關緊要。


    隻是覺得遺憾,前世何文秀幫她那麽多,她還不曾迴報她……


    因為被靜雅和張珮的事情鬧得,楚貴妃費心又費神,今年菊花會的請帖便發得晚,直到八月六號才發下來。


    張家、林家和高家都沒拿到請帖。


    鎮國公府卻意外地收到了兩張,是楚貴妃特地指派方姑姑送來的,說讓家裏幾個女孩子去玩玩。


    秦老夫人大手一揮,吩咐給姑娘們添置衣裳。


    正好衣錦坊關張轉讓,鋪子裏餘下一百多匹布,張夫人捨不得賠本賣,全都讓拉了迴來。其中不少顏色鮮亮的杭綢、府綢和各式緞麵。


    秦老夫人給楊妧她們每人送了八匹。


    張夫人心疼得幾乎要滴血,卻隻能忍著,既然沒法往娘家送,而綢布放久了顏色發黃,花色也不時興了,真不如現在裁成衣裳穿。


    比張夫人更煎熬的是張大太太。


    今年張珺滿十三,按例是能拿到請帖的,即便不能,張瑤也會帶著張珺進去。


    可是因為張珮鬧這一出,請帖是不用指望了。


    而張瑤的日子也非常不好過。


    靜雅縣主是小姑子,張珮是娘家堂妹,她被婆婆罵了個狗血噴頭,不得已跑迴娘家,可張二太太緊跟著過來又指桑罵槐地說她不照顧堂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子爺寵妻無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世子爺寵妻無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