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娘子和江六娘畫花卉最拿手,端看她們兩人了。」
有六七人嘰嘰喳喳地跟了出去。
林二娘子的娘親,定國公世子夫人便笑,「瞧她們輕狂的,絕世佳作那麽容易畫?」
張二太太笑應:「且由著她們樂嗬去吧,姑娘家也不過這幾年好日子,等出閣嫁了人,上要孝順舅姑,下要應付小姑,誰還有工夫寫寫畫畫。」
諸位有女兒的婦人都贊同地點點頭,「誰說不是?」
有人便問:「你們家阿珮可許了人家?」
「這不正挑著,」張二太太道:「倒是有幾家上門求親的,家世人品都不錯,可我就隻這一個姑娘,家裏老爺一直不肯鬆口,說最好能夠親上加親,人口清靜。」
不正說的是鎮國公府嗎?
張氏是親姑母,而楚家人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楚映又跟張珮合得來。
有心思轉得快的已經露出瞭然的笑。
秦老夫人隻作沒聽見,和藹地看向楊妧,「你們也玩去,浮翠閣景致最好,門前還有鞦韆架子,讓丫頭們搖著你們盪鞦韆。」
楊妧剛要走,餘新梅輕輕扯下她的衣袖,快言快語地說:「二姑娘先過去,阿妧陪我等等明家三娘子,她前兒才應了我要早點來。」
楊姮便招唿著四五個人出了門。
沒多大工夫,張夫人和楚映陪著位三十三四歲、打扮華麗滿頭珠翠的婦人和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進來。
婦人是兵部尚書明遠成的繼室明夫人,明夫人未有兒子,隻生養了一個女兒便是三娘子明心蘭。
餘新梅拉著楊妧「嗖」地躥過去,朝明夫人福了福,接著轉向明心蘭,「怎麽才來,我眼巴巴等了你半個時辰……快,我給你引見,這是楊四姑娘,叫楊妧。她就是明三娘,閨名叫心蘭。」
這串話說得跟蹦豆似的,又快又急。
周遭婦人都聽到了,有的麵帶善意地笑,有的則鄙夷地側過頭。
楊妧哭笑不得,先端端正正地明夫人行個福禮,「見過夫人」,又對明心蘭屈了膝,「見過姐姐。」
明夫人將發間一隻赤金鑲碧璽石的綠雪含芳簪拔下,替楊妧戴上,左右端詳番,笑道:「小姑娘家,不用那麽素淨,打扮得鮮亮點才好看。」
楊妧行禮道謝,「多謝夫人。」
趙氏隔著窗欞瞧見,心裏酸水直冒。
那粒碧璽石約莫蠶豆大小,光芒閃耀,至少得有二三十兩銀子。
楊姮那個夯貨,怎麽不能多等會兒?
明夫人頭上還有三支釵,肯定也備著楊姮的份兒了。現今楊姮不在,明夫人當然不會眼巴巴地遣人送過去。
唉,白白損失了二十多兩銀子。
可轉念一想,這趟花會楊姮收穫頗豐,單是玉鐲子就有四個,全是成色極好的佳品。
趙氏心裏又覺得安慰了些。
請帖上雖然隻寫著芍藥花開,請各位夫人姑娘前來賞花遊玩,可有心人都會多問一句,知道楚家是專程為三位楊姑娘辦的宴會。
所以,來人無一不帶著見麵禮。
隻可惜,楊婉不在,最終仍是讓三房得了便宜,兩個女兒什麽都是雙份的。
趙氏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惋惜,再定睛望過去,早不見了楊妧的身影。
楊妧和餘新梅、明心蘭正沿著石子小路緩步往煙霞閣走,春笑牽著楊嬋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銀鈴發出細碎悅耳的叮噹聲。
明心蘭瞧著楊妧的裙子問:「以往我隻知道裙子最底下鑲襴邊,還頭一次看見在裙子中間鑲這麽一道,挺別致的,是濟南府時興的樣子?」
「哪裏?我剛在京都做的,」楊妧盡職盡責地替真彩閣招徠人氣,「雙碾街有個真彩閣,是金陵範家開的綢緞鋪,可以在那裏買布,也可以帶了自己的布料過去做。你瞧見我二姐姐的裙子沒有,也是她家做的。」
餘新梅熱切地附和,「那個確實漂亮,能想出用綢布攢了花縫在裙子上,真一副玲瓏心竅。」
明心蘭蹙眉,「真彩閣……我怎麽沒聽過這個名號?」
「正月裏才開業,」楊妧笑著解釋,「鋪子是範二奶奶管的,你可知道我頭一次去,範二奶奶是如何打扮……她穿墨綠色襖子和真紫色馬麵裙。」
「啊!」明心蘭低唿一聲,「這能好看?真紫色最難穿了,連我娘都不喜歡那個顏色。」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範二奶奶穿得很漂亮,還有她戴耳墜,兩隻耳朵上的不一樣,一隻鑲藍寶,一隻鑲紅寶……真彩閣有本很厚的冊子,差不多一百來頁,上麵畫得全是衣裳樣式,什麽樣子都有,讓人嘆為觀止。」
「真的?」餘新梅也驚嘆,「哪天咱們一起去看看吧?阿妧,迴頭我給你寫信定日子,到時候來接你。」
楊妧爽快地答應,「行」,心裏多少存了些疑惑。
前世,是何文秀替她引見的餘新梅。
何文秀身為皇子妃,出門不方便,所以楊妧跟餘新梅往來更頻繁,很快就成為好友。
而現在,很明顯是餘新梅有意示好。
但她並非是自來相熟的人,總是要相處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敞開心扉。
今天為什麽這般看護她?
不知不覺已走到煙霞閣。
芍藥園不算小,種了約莫百餘株芍藥,有些種在盆裏,大多卻栽在土中。
有六七人嘰嘰喳喳地跟了出去。
林二娘子的娘親,定國公世子夫人便笑,「瞧她們輕狂的,絕世佳作那麽容易畫?」
張二太太笑應:「且由著她們樂嗬去吧,姑娘家也不過這幾年好日子,等出閣嫁了人,上要孝順舅姑,下要應付小姑,誰還有工夫寫寫畫畫。」
諸位有女兒的婦人都贊同地點點頭,「誰說不是?」
有人便問:「你們家阿珮可許了人家?」
「這不正挑著,」張二太太道:「倒是有幾家上門求親的,家世人品都不錯,可我就隻這一個姑娘,家裏老爺一直不肯鬆口,說最好能夠親上加親,人口清靜。」
不正說的是鎮國公府嗎?
張氏是親姑母,而楚家人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楚映又跟張珮合得來。
有心思轉得快的已經露出瞭然的笑。
秦老夫人隻作沒聽見,和藹地看向楊妧,「你們也玩去,浮翠閣景致最好,門前還有鞦韆架子,讓丫頭們搖著你們盪鞦韆。」
楊妧剛要走,餘新梅輕輕扯下她的衣袖,快言快語地說:「二姑娘先過去,阿妧陪我等等明家三娘子,她前兒才應了我要早點來。」
楊姮便招唿著四五個人出了門。
沒多大工夫,張夫人和楚映陪著位三十三四歲、打扮華麗滿頭珠翠的婦人和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進來。
婦人是兵部尚書明遠成的繼室明夫人,明夫人未有兒子,隻生養了一個女兒便是三娘子明心蘭。
餘新梅拉著楊妧「嗖」地躥過去,朝明夫人福了福,接著轉向明心蘭,「怎麽才來,我眼巴巴等了你半個時辰……快,我給你引見,這是楊四姑娘,叫楊妧。她就是明三娘,閨名叫心蘭。」
這串話說得跟蹦豆似的,又快又急。
周遭婦人都聽到了,有的麵帶善意地笑,有的則鄙夷地側過頭。
楊妧哭笑不得,先端端正正地明夫人行個福禮,「見過夫人」,又對明心蘭屈了膝,「見過姐姐。」
明夫人將發間一隻赤金鑲碧璽石的綠雪含芳簪拔下,替楊妧戴上,左右端詳番,笑道:「小姑娘家,不用那麽素淨,打扮得鮮亮點才好看。」
楊妧行禮道謝,「多謝夫人。」
趙氏隔著窗欞瞧見,心裏酸水直冒。
那粒碧璽石約莫蠶豆大小,光芒閃耀,至少得有二三十兩銀子。
楊姮那個夯貨,怎麽不能多等會兒?
明夫人頭上還有三支釵,肯定也備著楊姮的份兒了。現今楊姮不在,明夫人當然不會眼巴巴地遣人送過去。
唉,白白損失了二十多兩銀子。
可轉念一想,這趟花會楊姮收穫頗豐,單是玉鐲子就有四個,全是成色極好的佳品。
趙氏心裏又覺得安慰了些。
請帖上雖然隻寫著芍藥花開,請各位夫人姑娘前來賞花遊玩,可有心人都會多問一句,知道楚家是專程為三位楊姑娘辦的宴會。
所以,來人無一不帶著見麵禮。
隻可惜,楊婉不在,最終仍是讓三房得了便宜,兩個女兒什麽都是雙份的。
趙氏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惋惜,再定睛望過去,早不見了楊妧的身影。
楊妧和餘新梅、明心蘭正沿著石子小路緩步往煙霞閣走,春笑牽著楊嬋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銀鈴發出細碎悅耳的叮噹聲。
明心蘭瞧著楊妧的裙子問:「以往我隻知道裙子最底下鑲襴邊,還頭一次看見在裙子中間鑲這麽一道,挺別致的,是濟南府時興的樣子?」
「哪裏?我剛在京都做的,」楊妧盡職盡責地替真彩閣招徠人氣,「雙碾街有個真彩閣,是金陵範家開的綢緞鋪,可以在那裏買布,也可以帶了自己的布料過去做。你瞧見我二姐姐的裙子沒有,也是她家做的。」
餘新梅熱切地附和,「那個確實漂亮,能想出用綢布攢了花縫在裙子上,真一副玲瓏心竅。」
明心蘭蹙眉,「真彩閣……我怎麽沒聽過這個名號?」
「正月裏才開業,」楊妧笑著解釋,「鋪子是範二奶奶管的,你可知道我頭一次去,範二奶奶是如何打扮……她穿墨綠色襖子和真紫色馬麵裙。」
「啊!」明心蘭低唿一聲,「這能好看?真紫色最難穿了,連我娘都不喜歡那個顏色。」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範二奶奶穿得很漂亮,還有她戴耳墜,兩隻耳朵上的不一樣,一隻鑲藍寶,一隻鑲紅寶……真彩閣有本很厚的冊子,差不多一百來頁,上麵畫得全是衣裳樣式,什麽樣子都有,讓人嘆為觀止。」
「真的?」餘新梅也驚嘆,「哪天咱們一起去看看吧?阿妧,迴頭我給你寫信定日子,到時候來接你。」
楊妧爽快地答應,「行」,心裏多少存了些疑惑。
前世,是何文秀替她引見的餘新梅。
何文秀身為皇子妃,出門不方便,所以楊妧跟餘新梅往來更頻繁,很快就成為好友。
而現在,很明顯是餘新梅有意示好。
但她並非是自來相熟的人,總是要相處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敞開心扉。
今天為什麽這般看護她?
不知不覺已走到煙霞閣。
芍藥園不算小,種了約莫百餘株芍藥,有些種在盆裏,大多卻栽在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