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妧躲開他的手,自己撐著地站起身。
楊溥無奈地搖搖頭,迴身給秦氏續上熱茶,又倒一盅遞在關氏手中,言語溫柔,「我另有些散碎銀子,迴頭給阿妧帶上。窮門富路,身上多帶點銀錢以備不時之需。」
竟是當著秦氏的麵兒都不避諱!
而秦氏神色淡淡的,仿佛沒有看見,又好似已經習以為常。
難不成她老早就知道他們暗中的勾當?
楊妧腦門「突突」地跳,腦子裏亂得好似糨糊一般,又不轉了。
秦氏再敲打楊妧幾句,打發他們離開。
出了正房院,關氏尋到楊嬋,領她迴偏院,楊溥頓住步子,「阿妧,我有話對你說。」
楊妧亦步亦趨地跟著,出了二門來到書房。
書房布置得非常整潔。
案頭擺隻樸拙的陶瓷花盆,裏麵種一株蕙蘭。蕙蘭已坐下了花骨朵,隱隱有香氣沁出。
楊溥坐在案後,抬手指著旁邊椅子示意楊妧就坐,溫聲道:「阿妧從小聰明,比你同齡的孩子更有主見,今天之事……」輕咳聲,斟酌了詞句才又開口,「首先,我喜歡你娘,很喜歡,是我假借關懷之名強迫你娘……」
他行為雖不堪,卻沒有完全把責任推脫到女人身上,沒有說是關氏勾引他,也還有點可取之處。
楊妧抿抿唇,沒吭聲,聽楊溥續道:「你祖母的意思,是要我一肩挑兩房,給三房留個香火……家裏幾個男孩子,年紀都大了,各有想法勉強不來。」
果然這事,秦氏知情,或許還是她一力促成的。
秦氏跟楊信章育有三個兒子,楊溥居長,楊妧的父親楊洛是幼子。
四年前楊溥與同窗吃酒,歸家途中不慎失足落水。
才下過暴雨,水流湍急,別人都不敢下河撈人,大伯母趙氏跪在地上求楊洛,祖母秦氏也哭鬧著罵楊洛不顧兄弟情意。
楊洛咬牙跳了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楊溥托舉上來,自己被卷進水中沒了蹤影。
三天後,屍體在下遊被發現。
當時關氏生下楊嬋剛兩個月,聞此噩耗便迴了奶。
楊妧尚不足八歲,見關氏每天以淚洗麵,想起娘親最愛吃酸果子,正好山裏李子熟,偷偷進山去摘,不當心從樹杈跌落下來,昏迷不醒。
有農戶經過,抱著她連滾帶爬地往楊家跑。
楊妧命大,迴家不久就醒過來,隻是說話顛三倒四沒頭沒腦。
眾人都以為是喪父之痛加上受到驚嚇,並未起疑,也沒人想到,楊妧已經是活過一世重生再來。
下葬那天,楊溥當著眾位親友在楊洛棺槨前發誓,要照顧關氏母女三人,將楊妧姐妹當成自己親閨女一般看待。
秦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攏共就三個兒子,哪個去了都是剜我的心……好在阿溥為官,能夠照料這一大家子。」
楊溥時任平原縣知縣,楊洛剛考過秀才。
言外之意,楊洛替楊溥死也是值當的。
楊洛學問並不差,誰說以後不能考中進士光耀門楣?
可事情過去那麽久,再提此事已經沒有意義。
大伯父楊溥跟二伯父楊沛都做官,他們各有兩個兒子,年紀最幼的四少爺也已經十一歲,早就開蒙讀書了。
他們都不願意過繼到已故的楊洛名下。
或許正因如此,秦氏才想要關氏自己生一個,以承繼三房香火。
楊妧「哼」一聲,「如果我娘再懷一胎還是個女兒呢?」
「像你這般冰雪聰明的女兒也極好,家裏並非養不起……總之我不會讓你娘難做。」
楊溥邊說邊從抽屜取出隻石青色的荷包。
裏麵有兩張五十兩的銀票,還有幾個銀元寶和銀錠子。
楊溥官階為從五品,每月薪俸祿米二十三石,折算成紋銀不足二十兩,而且俸祿是要交給趙氏掌管。
能攢下這些銀錢著實不易。
楊妧盯著荷包看了看,還給他,「伯父,我不想去京都。」
楊溥手指輕輕叩著案麵,目光落在她臉上,帶幾分探詢,「如果是因為你娘跟小嬋,阿妧大可放心。如果不是,你到底是如何想法?」
楊妧開門見山地問:咱們跟楚家到底是什麽關係,姨祖母平白無故地為什麽接我們進京?」
楊溥展眉微笑,「遇到事情多考慮幾分是對的,不過這些是大人的事,阿妧放心,伯父總不會害你們。」
卻原來,秦氏跟鎮國公府老夫人是堂姐妹。
秦氏閨名秦芷,是姐姐;國公府老夫人閨名秦蓉,是妹妹。
兩人隻相差半歲,從小就明爭暗鬥互相不對付,無論是衣裳首飾還是吃的玩的都想要壓對方半頭。
十五歲那年,兩人都看中了祖父的學生,新科進士楊信章。
秦蓉性子靦腆,羞答答地不知道要不要開口,秦芷先一步稟明祖母與楊信章訂下親事,半年後結成夫妻,恩愛有加。
秦蓉則賭氣嫁給比她大十七歲的鎮國公楚平為續弦。
兩人從此交惡,再不往來。
楚平的原配留下一子一女。
秦蓉跟繼女楚鈺不太相合,時常為著雞毛蒜皮的瑣事較勁。
後來楚鈺進宮,秦蓉生下楚釗,日子才慢慢安生。
楚釗八歲,楚平跟嫡長子雙雙戰死在雁門關,爵位便落在楚釗頭上,楚鈺也擢升為貴妃,飽受恩寵。
楊溥無奈地搖搖頭,迴身給秦氏續上熱茶,又倒一盅遞在關氏手中,言語溫柔,「我另有些散碎銀子,迴頭給阿妧帶上。窮門富路,身上多帶點銀錢以備不時之需。」
竟是當著秦氏的麵兒都不避諱!
而秦氏神色淡淡的,仿佛沒有看見,又好似已經習以為常。
難不成她老早就知道他們暗中的勾當?
楊妧腦門「突突」地跳,腦子裏亂得好似糨糊一般,又不轉了。
秦氏再敲打楊妧幾句,打發他們離開。
出了正房院,關氏尋到楊嬋,領她迴偏院,楊溥頓住步子,「阿妧,我有話對你說。」
楊妧亦步亦趨地跟著,出了二門來到書房。
書房布置得非常整潔。
案頭擺隻樸拙的陶瓷花盆,裏麵種一株蕙蘭。蕙蘭已坐下了花骨朵,隱隱有香氣沁出。
楊溥坐在案後,抬手指著旁邊椅子示意楊妧就坐,溫聲道:「阿妧從小聰明,比你同齡的孩子更有主見,今天之事……」輕咳聲,斟酌了詞句才又開口,「首先,我喜歡你娘,很喜歡,是我假借關懷之名強迫你娘……」
他行為雖不堪,卻沒有完全把責任推脫到女人身上,沒有說是關氏勾引他,也還有點可取之處。
楊妧抿抿唇,沒吭聲,聽楊溥續道:「你祖母的意思,是要我一肩挑兩房,給三房留個香火……家裏幾個男孩子,年紀都大了,各有想法勉強不來。」
果然這事,秦氏知情,或許還是她一力促成的。
秦氏跟楊信章育有三個兒子,楊溥居長,楊妧的父親楊洛是幼子。
四年前楊溥與同窗吃酒,歸家途中不慎失足落水。
才下過暴雨,水流湍急,別人都不敢下河撈人,大伯母趙氏跪在地上求楊洛,祖母秦氏也哭鬧著罵楊洛不顧兄弟情意。
楊洛咬牙跳了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楊溥托舉上來,自己被卷進水中沒了蹤影。
三天後,屍體在下遊被發現。
當時關氏生下楊嬋剛兩個月,聞此噩耗便迴了奶。
楊妧尚不足八歲,見關氏每天以淚洗麵,想起娘親最愛吃酸果子,正好山裏李子熟,偷偷進山去摘,不當心從樹杈跌落下來,昏迷不醒。
有農戶經過,抱著她連滾帶爬地往楊家跑。
楊妧命大,迴家不久就醒過來,隻是說話顛三倒四沒頭沒腦。
眾人都以為是喪父之痛加上受到驚嚇,並未起疑,也沒人想到,楊妧已經是活過一世重生再來。
下葬那天,楊溥當著眾位親友在楊洛棺槨前發誓,要照顧關氏母女三人,將楊妧姐妹當成自己親閨女一般看待。
秦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攏共就三個兒子,哪個去了都是剜我的心……好在阿溥為官,能夠照料這一大家子。」
楊溥時任平原縣知縣,楊洛剛考過秀才。
言外之意,楊洛替楊溥死也是值當的。
楊洛學問並不差,誰說以後不能考中進士光耀門楣?
可事情過去那麽久,再提此事已經沒有意義。
大伯父楊溥跟二伯父楊沛都做官,他們各有兩個兒子,年紀最幼的四少爺也已經十一歲,早就開蒙讀書了。
他們都不願意過繼到已故的楊洛名下。
或許正因如此,秦氏才想要關氏自己生一個,以承繼三房香火。
楊妧「哼」一聲,「如果我娘再懷一胎還是個女兒呢?」
「像你這般冰雪聰明的女兒也極好,家裏並非養不起……總之我不會讓你娘難做。」
楊溥邊說邊從抽屜取出隻石青色的荷包。
裏麵有兩張五十兩的銀票,還有幾個銀元寶和銀錠子。
楊溥官階為從五品,每月薪俸祿米二十三石,折算成紋銀不足二十兩,而且俸祿是要交給趙氏掌管。
能攢下這些銀錢著實不易。
楊妧盯著荷包看了看,還給他,「伯父,我不想去京都。」
楊溥手指輕輕叩著案麵,目光落在她臉上,帶幾分探詢,「如果是因為你娘跟小嬋,阿妧大可放心。如果不是,你到底是如何想法?」
楊妧開門見山地問:咱們跟楚家到底是什麽關係,姨祖母平白無故地為什麽接我們進京?」
楊溥展眉微笑,「遇到事情多考慮幾分是對的,不過這些是大人的事,阿妧放心,伯父總不會害你們。」
卻原來,秦氏跟鎮國公府老夫人是堂姐妹。
秦氏閨名秦芷,是姐姐;國公府老夫人閨名秦蓉,是妹妹。
兩人隻相差半歲,從小就明爭暗鬥互相不對付,無論是衣裳首飾還是吃的玩的都想要壓對方半頭。
十五歲那年,兩人都看中了祖父的學生,新科進士楊信章。
秦蓉性子靦腆,羞答答地不知道要不要開口,秦芷先一步稟明祖母與楊信章訂下親事,半年後結成夫妻,恩愛有加。
秦蓉則賭氣嫁給比她大十七歲的鎮國公楚平為續弦。
兩人從此交惡,再不往來。
楚平的原配留下一子一女。
秦蓉跟繼女楚鈺不太相合,時常為著雞毛蒜皮的瑣事較勁。
後來楚鈺進宮,秦蓉生下楚釗,日子才慢慢安生。
楚釗八歲,楚平跟嫡長子雙雙戰死在雁門關,爵位便落在楚釗頭上,楚鈺也擢升為貴妃,飽受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