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七年上來,持續了近四個月的朝廷局勢,在年邊時節暫緩。
大半年沒進宮的信平侯夫人領著她嫁入尹府的女兒鍾元君——入了蘭房殿,給鄭皇後來請安。
“先前聽著娘娘心情不大好,所以不敢冒然拜訪,怕打攪到您,後來再想入宮,又因為……”信平侯夫人頓了頓,“又因為朝裏吵吵鬧鬧的,家中不方便,所以一直沒能過來。娘娘莫見怪。”
鄭皇後輕輕一笑,望向了鍾元君已經有點顯懷的肚子,“去年還吵著生育不得不想嫁。”她挑了挑眉,“如今這身子骨可是又恢複了?”
皇後身旁的儲妃就跟著一同望去,臉上是再和煦不過的微笑。
這樣就最好,起碼太康八年長寧侯一家子被趕出去之前,鍾元君也不會有精力來生事了。
被鄭皇後當眾戳破了謊言,信平侯夫人滿臉寫著尷尬,抿了抿唇,隻得生疏地圓起謊來,“之前那就是個騙錢的庸醫,險些害了我元君一輩子,錯過了益北王這麽好的郎婿,我們也痛惜了好幾日,迴頭定要找人給那庸醫速速打死!“
配合著她說一句就揚一下的手,以及那緊咬牙關——仿佛唱百戲般的語調,場麵還頗為有趣。
所幸鄭皇後也壓根沒想著為難她多久,許林君正得她意呢,劉子昭沒娶鍾元君也是一個好,免得日後關係更近了,隔三差五為一些瑣事找上門。
“有妊就別見血了,一點錢算是打發出去做善事罷。”鄭皇後悠悠地說著。
兩個老姐妹再聊了些別的,氣氛才總算是稍微活絡迴來,中間安靜了一會,各自吃了幾碗果漿。鍾元君抬眸注視上申容,說了今日入殿來的第一句話。“儲妃與太子恩愛,婚後定然受寵。”
申容聞聲迴視上去,聽了這前半句,就已是知道她要說什麽了,臉上的笑便維持得一如既往,靜靜聽她說。
“你可也有動靜了?”鍾元君莞爾一笑,還有些天真的,似乎並無惡意。
到底成了婚,性子也更穩重了,不如從前那樣還帶了些急躁,總能同她母親一樣的蹦出兩句不大好聽的話來。
“不比妹妹有福運。正吃著藥保——”申容話說到一半,又被她笑著搶了去,“那殿下屋內的田姐姐可有動靜了?”
說完輕笑兩聲,神情舉止實在說不得是故意為難,就仿佛還是小孩子一般的懵懂無知,隨口問出來的話。連一眨一眨的雙眼裏,都仿佛是在說:你要是生氣,那就有失儲妃的體麵了。
但這殿裏頭的人,算上坐著的貴人們和候著的宮奴,幾個還聽不出話裏頭的嘲諷?
是在說儲妃霸占著太子的寵愛,自己懷不上還不讓別人懷呢。
申容倒沒怎麽,鄭皇後當即臉色就沉了。不等張口,信平侯夫人立即反應上來,和她女兒搶儲妃話一樣的——搶了皇後的話,“儲妃和良娣年紀還小,不著急、不著急,這兩年確實不太平,等日後安穩些了,再就能生個壯實娃了。”說完不忘瞪了鍾元君一眼,示意她住嘴。
信平侯夫人如今總算是能說兩句中聽的話了,隻是還不算太圓滑,成帝還當政呢,就說不太平,要是傳出去,依著成帝現在的脾氣,也夠她一壺吃的了。
有了這麽一出刻意的鬧劇,鄭皇後後來也都懶懶的了,不迴信平侯夫人的話,由著她耍寶也不笑。再尷尬地坐了一小會,也就有送客的意思了,“節下還冷著,孤是坐不住了。你們自便罷。”
說完又對著申容招了招手,示意她跟上自己去後室。
都不能說是送客了,直接作趕客狀。
信平侯夫人拉著鍾元君在身後蹲身行了禮,瞧著人轉入後頭不見了身影,才猛地甩開了自己女兒的手。低聲怒罵,“你如今同那尹家郎也恩愛著,如何還要為之前的事過不去?得罪了她你有什麽好?”
“蠢貨!”
說完用力一拂袖,自己先出了蘭房殿。
鍾元君神色倒一直未變,落了諷刺的笑後,還頗有些大仇得報的意思,唯有一陣長久未再感受到的快感。事到如今,她也看得明白了,她確實不是非太子不可,尤其尹伯旬待她實打實的好,二人性子也合得來。
可是昔日種種——從蘭房殿哭到壽昌宮,又從壽昌宮哭到蘭房殿,求著給人做妾奴還不同意,這裏頭所有的屈辱,叫她怎麽能忘?
申家女兒若是生來就高她一等的身份也就罷了,偏她身份卑微,黔首出生。從小泥巴堆裏長大的野丫頭,緣何就能一步登天?還丁點罪都沒受,自入宮起,皇後娘娘疼她,太子愛她,皇帝也誇她,連著幾年才來一趟長安的徐太後也喜歡她。
她並不覺得申家女那般好,好到人人都喜歡。
不過這恨如今總算是消了,好在申氏遲遲未有孕,今後隻怕是不能生。
鍾元君忽而又是一笑,感慨上蒼總是公平的。
前堂裏的人清了空,後室裏頭婆媳倆細細碎碎的聲音才響起。黃門先在牆角暖爐裏添置上新碳,兩個小侍女就將後室朝南的窗子開了一點透氣。
屋中一邊冷一邊熱的,人也能冷靜下來。
申容心裏還不至於惱火,更多的還是感慨自己這一世處處逢源,竟唯獨和鍾元君反目成了仇。
又不禁想,她為何會對自己這樣大的仇恨?難道這一世就真愛劉郢至此了?
叔衣此時將兩個小皇子抱了上來,鄭皇後就先抱著阿權,又逗了逗阿思,待看得情緒好了些,才安慰起申容來,“她啊,不過是小女兒心性,起初見你與太子恩愛,不免憧憬。如今自己嫁了人,才能感受到裏頭真正的情愛。”
“你也莫與她多計較。”
申容就跟著上手逗了逗小皇子,女兒家粉白的臉上依舊是那樣知禮數的笑,“是,母後。我不計較的。”
口舌紛爭她並不在意,真要計較也早計較完了,隻盼著太康八年長寧侯府那一大家子人被趕出長安城時,鍾元君已經順利生產完了,不然大著肚子奔赴遠地,舟車勞頓的,倒是受罪。
大半年沒進宮的信平侯夫人領著她嫁入尹府的女兒鍾元君——入了蘭房殿,給鄭皇後來請安。
“先前聽著娘娘心情不大好,所以不敢冒然拜訪,怕打攪到您,後來再想入宮,又因為……”信平侯夫人頓了頓,“又因為朝裏吵吵鬧鬧的,家中不方便,所以一直沒能過來。娘娘莫見怪。”
鄭皇後輕輕一笑,望向了鍾元君已經有點顯懷的肚子,“去年還吵著生育不得不想嫁。”她挑了挑眉,“如今這身子骨可是又恢複了?”
皇後身旁的儲妃就跟著一同望去,臉上是再和煦不過的微笑。
這樣就最好,起碼太康八年長寧侯一家子被趕出去之前,鍾元君也不會有精力來生事了。
被鄭皇後當眾戳破了謊言,信平侯夫人滿臉寫著尷尬,抿了抿唇,隻得生疏地圓起謊來,“之前那就是個騙錢的庸醫,險些害了我元君一輩子,錯過了益北王這麽好的郎婿,我們也痛惜了好幾日,迴頭定要找人給那庸醫速速打死!“
配合著她說一句就揚一下的手,以及那緊咬牙關——仿佛唱百戲般的語調,場麵還頗為有趣。
所幸鄭皇後也壓根沒想著為難她多久,許林君正得她意呢,劉子昭沒娶鍾元君也是一個好,免得日後關係更近了,隔三差五為一些瑣事找上門。
“有妊就別見血了,一點錢算是打發出去做善事罷。”鄭皇後悠悠地說著。
兩個老姐妹再聊了些別的,氣氛才總算是稍微活絡迴來,中間安靜了一會,各自吃了幾碗果漿。鍾元君抬眸注視上申容,說了今日入殿來的第一句話。“儲妃與太子恩愛,婚後定然受寵。”
申容聞聲迴視上去,聽了這前半句,就已是知道她要說什麽了,臉上的笑便維持得一如既往,靜靜聽她說。
“你可也有動靜了?”鍾元君莞爾一笑,還有些天真的,似乎並無惡意。
到底成了婚,性子也更穩重了,不如從前那樣還帶了些急躁,總能同她母親一樣的蹦出兩句不大好聽的話來。
“不比妹妹有福運。正吃著藥保——”申容話說到一半,又被她笑著搶了去,“那殿下屋內的田姐姐可有動靜了?”
說完輕笑兩聲,神情舉止實在說不得是故意為難,就仿佛還是小孩子一般的懵懂無知,隨口問出來的話。連一眨一眨的雙眼裏,都仿佛是在說:你要是生氣,那就有失儲妃的體麵了。
但這殿裏頭的人,算上坐著的貴人們和候著的宮奴,幾個還聽不出話裏頭的嘲諷?
是在說儲妃霸占著太子的寵愛,自己懷不上還不讓別人懷呢。
申容倒沒怎麽,鄭皇後當即臉色就沉了。不等張口,信平侯夫人立即反應上來,和她女兒搶儲妃話一樣的——搶了皇後的話,“儲妃和良娣年紀還小,不著急、不著急,這兩年確實不太平,等日後安穩些了,再就能生個壯實娃了。”說完不忘瞪了鍾元君一眼,示意她住嘴。
信平侯夫人如今總算是能說兩句中聽的話了,隻是還不算太圓滑,成帝還當政呢,就說不太平,要是傳出去,依著成帝現在的脾氣,也夠她一壺吃的了。
有了這麽一出刻意的鬧劇,鄭皇後後來也都懶懶的了,不迴信平侯夫人的話,由著她耍寶也不笑。再尷尬地坐了一小會,也就有送客的意思了,“節下還冷著,孤是坐不住了。你們自便罷。”
說完又對著申容招了招手,示意她跟上自己去後室。
都不能說是送客了,直接作趕客狀。
信平侯夫人拉著鍾元君在身後蹲身行了禮,瞧著人轉入後頭不見了身影,才猛地甩開了自己女兒的手。低聲怒罵,“你如今同那尹家郎也恩愛著,如何還要為之前的事過不去?得罪了她你有什麽好?”
“蠢貨!”
說完用力一拂袖,自己先出了蘭房殿。
鍾元君神色倒一直未變,落了諷刺的笑後,還頗有些大仇得報的意思,唯有一陣長久未再感受到的快感。事到如今,她也看得明白了,她確實不是非太子不可,尤其尹伯旬待她實打實的好,二人性子也合得來。
可是昔日種種——從蘭房殿哭到壽昌宮,又從壽昌宮哭到蘭房殿,求著給人做妾奴還不同意,這裏頭所有的屈辱,叫她怎麽能忘?
申家女兒若是生來就高她一等的身份也就罷了,偏她身份卑微,黔首出生。從小泥巴堆裏長大的野丫頭,緣何就能一步登天?還丁點罪都沒受,自入宮起,皇後娘娘疼她,太子愛她,皇帝也誇她,連著幾年才來一趟長安的徐太後也喜歡她。
她並不覺得申家女那般好,好到人人都喜歡。
不過這恨如今總算是消了,好在申氏遲遲未有孕,今後隻怕是不能生。
鍾元君忽而又是一笑,感慨上蒼總是公平的。
前堂裏的人清了空,後室裏頭婆媳倆細細碎碎的聲音才響起。黃門先在牆角暖爐裏添置上新碳,兩個小侍女就將後室朝南的窗子開了一點透氣。
屋中一邊冷一邊熱的,人也能冷靜下來。
申容心裏還不至於惱火,更多的還是感慨自己這一世處處逢源,竟唯獨和鍾元君反目成了仇。
又不禁想,她為何會對自己這樣大的仇恨?難道這一世就真愛劉郢至此了?
叔衣此時將兩個小皇子抱了上來,鄭皇後就先抱著阿權,又逗了逗阿思,待看得情緒好了些,才安慰起申容來,“她啊,不過是小女兒心性,起初見你與太子恩愛,不免憧憬。如今自己嫁了人,才能感受到裏頭真正的情愛。”
“你也莫與她多計較。”
申容就跟著上手逗了逗小皇子,女兒家粉白的臉上依舊是那樣知禮數的笑,“是,母後。我不計較的。”
口舌紛爭她並不在意,真要計較也早計較完了,隻盼著太康八年長寧侯府那一大家子人被趕出長安城時,鍾元君已經順利生產完了,不然大著肚子奔赴遠地,舟車勞頓的,倒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