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是邊境要事,不隻是武將,文臣處亦有人站出來推舉步山河。


    步山河很少迴京,一直都是在西北一帶任職,這些年年紀大了,就守在西北防線以內的各城池中。與西北軍而言,步山河就是他們的後盾。


    有的臣子沒見過步山河,也聽過他的名字。


    一步山一步川,趙國天下滿山河。


    不聞西北故人在,忠骨長留塵與土。


    有他,隻管往前沖。


    死了,還有步山河的兵於前線收拾屍骨帶迴故鄉。


    朝上大批臣子如此,幼帝便宣步山河即刻從青州出發去西北軍營。


    快馬出了皇城,一路接一路換馬,直至傳命官將旨意傳到青州步山河之手。


    **


    下朝前,幼帝以擔憂攝政王處理朝事繁忙,過於勞累,軍中諸事顧及不上為由,令他此後與裕華長公主一道處理上奏的摺子。


    此舉未免太明顯了。


    那陳淮汜,可是日日都將摺子處理完的。


    況且看他的樣子,又不像是太勞累。


    每日上朝就數他最輕鬆,不怎麽發言,就那麽立著。


    就是不知道這是陛下的意思,還是長公主的意思。


    轉而一想,裕華長公主位同皇太女,最得先帝寵愛,是明明白白寫在詔書裏的。她要看奏摺,並無不妥。


    而且攝政王大人沒有推卻,幹淨利落地應聲是,還謝過陛下。


    **


    趙杭一下朝,樂得去長公主府告訴趙棠這個好消息,卻撲了個空。


    寢殿隻有灑掃的侍女,沒有阿姐的身影。


    大總管王通聞聲而來,解釋道:「長公主殿下在府裏悶地慌,就命人套車出城走走。」


    趙杭拉著一張臉,又羨慕又失落。羨慕的是阿姐可以出皇城,不用上朝不用去宮學不用應對老師張培元,失落的是他一直想該怎麽跟陳淮汜開口讓他與趙棠一起看摺子,好不容易在朝上說了,陳淮汜也應了,趙棠卻沒個人影。


    喜悅無人分享,大概是世間最寂寞的事。


    一旁的王喜還提醒他:「陛下,今兒功課多,得早點迴宮了。」


    **


    趙棠一大早就醒了,天晴好,還有徐徐的風。


    皇城外她有兩座府邸,周圍都是她的封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新稻子都收割過一遍了,從車窗往外看去,隻剩下光禿禿的灰褐色稈子,時不時有鳥雀飛下來,啄食田地裏掉落的麥穗。


    封地有別與皇城的繁華熱鬧,倒是一派秋日田園好風光。馬車一路走,她們就一路看。


    淩太醫說沒傷著肺腑,夏竹就再也躺不下去了,她是個閑不住的,就又在趙棠跟前服侍。


    如今這天城外還是比城內涼,需要燒炭。春月伺候角落裏的炭火,夏竹就偷偷去看趙棠。


    隻見長公主無力地靠著長枕,頗有興致地瞧著外邊的風景。


    她上著胭脂紅短襦,下穿的是梅子青束身長裙,裙腰係月白絹帶,端的是美人如花隔雲端。最近長公主食量漸長,身段比剛醒來時多了幾分玲瓏有致,腰卻還是極細的。


    夏竹又止不住看向她纖長的脖子,想到那日在馬車上的所見。


    夏竹與王通在無極殿,是見過那位攝政王的。不敢多看,可確實不好忘記。


    關於攝政王殿下與長公主殿下的傳聞,她早就聽到過,以前都一笑而過。夏竹從來不信,一個琴奴會搖身一變成為權傾天下的大臣,當說書呢。趙國律令嚴苛,階級分明,一日為奴此生都是奴。


    何況是西北軍營那地方,尋常人多的是有命去沒命迴,每年徵兵,那些小兵的家人們都要求神仙告祖宗,好讓祖宗神仙顯靈不讓人落入西北軍營裏頭。被趕出的琴師長愈會跑到軍營受罪?


    攝政王這些年在城中,與公主府也沒甚往來。就是在殿上對視,二人也神色淡淡,不像是舊相識。


    可是,可是那日她卻見到攝政王在冒犯長公主殿下……


    長公主殿下昏迷著,什麽都不知道。


    所以攝政王算是……乘人之危?


    夏竹憂心忡忡,既想告訴趙棠,又怕自己多事,萬般糾結著,將手心的帕子都揉皺了。


    突然,外頭卻傳來一陣馬蹄聲。


    馬蹄聲由遠及近,隻見一個明顯刀疤臉的男子快馬至車外。


    這是匪?夏竹下意識就要關簾子,春月卻一把拉住她,讓她別怕:「這是魏侍衛長。」


    春月以為她是被嚇到了。畢竟蘇秋是武人,侍衛長也是武人,夏竹落下陰影不足為奇。


    魏崢目不斜視,倒是沒注意兩位侍女,而是看趙棠。


    可能是衣裙的緣故,長公主今兒比昨天氣色好多了。


    又來了又來了,春月一直覺得魏崢不對勁,不管是他臉上的疤還是他的目光。


    可長公主像是極信任他的樣子,並不顧及他失禮沒失禮。


    馬車適時停下,魏崢翻身下馬,跪身行禮:「見過殿下。」


    趙棠讓他起來:「今年的收成如何?」


    魏崢起身上馬,調轉馬頭,一齊往前走:「多虧殿下的那些農書,周圍莊子的讀書人願意跟此間的農夫一起試驗,這些年也培育了不少良種,幾乎年年都是增長增收。」


    這裏的田地之前很多都是開荒來的,有的分給莊子的農戶種,有的是侍衛們所種。此處開闊,土地保養得當,一直都是良田,養雞養鴨什麽的,隻要勤快不偷懶幹一年的活,除去上繳長公主府的,還能夠自家兩年米糧,平日嚼用,甚至也夠交三兩個孩子去學堂的束脩。因為條件好,周圍的農戶都願意來這裏幹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裕華長公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琥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琥央並收藏裕華長公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