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免不了說教,整一通大道理。這其中有對有錯,互相矛盾,趙桓並不反駁,默默聽著。
隻是落在他身上的視線,似乎多地過分。
再出去時,已是半個時辰以後的事了。
馬兒已經伺候好了,侍從就等趙桓:「爺,老王爺又吩咐什麽事?」
等待趙桓的時候,侍從已經腹誹過了:晉老王爺那麽多兒子孫子不使喚,怎麽總使喚四王爺?都以為四王爺是好地沒脾氣了嗎?
趙桓上了馬,慢慢然:「不過是怕死了沒人摔盆子。」
摔盆子呸呸呸不吉利!等等,這是……晉老王爺要不好了?侍從想著老王爺的年紀,又染了風寒,是挺危險的。不過他多得是兒子,怎麽跟四王爺說?莫不是……侍從難過道:「爺,晉老王爺的家事可亂了,奴婢擔心您吃力不討好。」
趙桓望著遠處的皇宮,那地方是極巍峨極高聳的一處,讓人無法忽視。
「來福,你知道你為何叫來福嗎?」
「奴婢不知,」來福搖頭,猜測道,「莫不是奴婢生的討喜?」
討喜?來福力氣大,但長得跟瘦猴似的。旁人甚至笑話他四王府日子不好過,苛待了近身的侍從。趙桓沒看出他哪裏長得討喜,長相還是得看爹媽,他隻看到他疑惑的表情有些滑稽。
「既在宗務司辦差,總得有盼頭,」進了宗務司,才發現宗室跟泥潭子一樣,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趙桓都麻木了,「叫著你的名,我就有指望,知道好福氣好運氣都會來。」
爺竟信起福氣運氣來了,來福想起這麽多年跟著趙桓身邊吃的苦,不由道:「爺,總會過去的。」
來福的話有八=九分真心,趙桓低頭去看自己受傷的手。
被水洗過,臨走前,那秋夕還給他塗了些趙棠的藥。
已經不疼了。
他那一摔,都是有技巧的。
不知道他的好妹妹,有沒有看到他的真心。
今兒看到她微微轉頭看向他時,他是激動的,但都按捺下來。
他等她告訴他,一直等等等等等,都沒見她吐露分毫。
他的心受傷了。
第16章 忠骨 經驗
翌日上朝,有臣子提到西北軍中線將軍一職空缺,得盡快有人替補上去。
張培元提出可派趙漱前往。趙漱為宗室旁支子弟,父親乃先帝堂弟承川郡王。趙漱年幼失父,由寡母李氏撫養成人。李氏是將門之後,趙漱受其母影響十三就從軍,在西南軍中參與過幾次勝仗。雖現在還不是大將軍、驃騎將軍,但也是鎮軍將軍的職位。
張培元出身書香世家,李家卻是他的遠親,張李兩家一直有往來。李氏曾幾次試探,可否讓趙漱承襲承川郡王的爵位,張培元一直沒有給準確的答覆。因近年一直在收緊宗室及非宗室的爵位,像承川郡王的爵位默認一代,不會世襲。李氏想要趙漱承爵,那他必須得拿出響噹噹的戰功來。
張培元以為這次西北軍營的空缺,倒是可以讓趙漱一試。西線北線是兩位大將軍,早年都是跟陳淮汜一樣在楚王殿下手裏練出來的,極有經驗。趙漱若擔任中線將軍,得了勝仗,那承襲順理成章,其他宗室旁支也不會鬧。畢竟西北軍嚴苛,被嬌生慣養的宗室弟子都敬而遠之。趙漱多虧是幼時有嚴母在一旁耳提麵命,還能吃些苦。
張培元這邊剛提,李康鎮二話不說就上前否決。說起來他跟李氏才是本家,還更親近些。趙漱這孩子刻苦,跟尋常那些驕縱的宗室子弟不一樣,李康鎮也挺喜歡他的。
可西北不是西南,趙漱早年進西南軍,李家還走了點門路,讓人帶著他護著他,才使他步步高升。在李康鎮看來,有這樣的背景,趙漱還不能獨當一麵。如此貿貿然領著聖意前往西北軍擔中線將軍,下邊的將士不會服氣不說,若是真跟那些匈奴賊子對上,穆徐二位不是自顧不暇就是鬥的跟烏眼雞似的,誰能顧得上趙漱?
那若是丟了命,隻有獨子的李氏又當如何?
於情於理,李康鎮都不想讓趙漱去:「陛下,青州總兵步山河將軍才是斬殺邊境賊子的英勇武將,這些年從無敗績。而趙漱隻是個鎮軍將軍,雖也算是年輕有為,但一直在西南密林,與西北環境截然不同,到底經驗不足,尚需歷練。而西北地勢複雜多變,步山河大人也在西北任過職,他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李康鎮擔心趙漱那條小命,便示意與他同上朝的那些武將們幫幫忙。武將們也是知道李家的情形,所以在李康鎮說完後,他們都齊齊請命,推薦青州總兵步山河為中線將軍。
朝上這些事,張培元總是敗多勝少。幼帝不敢看張培元,隻好心裏嘆氣,看向那依舊沉默的攝政王:「愛卿,你怎麽說?」
「匈奴不及冬日就來勢洶洶,」陳淮汜迴道,「隻有步山河大人聯合西北二線將軍,方可抵擋。」
這話其實蘊含著信息,眼下甚至還不到中秋,聽聞匈奴王庭多了位王,名金日升,早年一直如遊民般混跡在波斯一代,後來與匈奴王單於必認了親,似乎是單於必的表弟。一個不知是哪個角落冒出的表弟做了王,不知是自願還是受脅迫。可有一點卻是確定的,金日升此人極不簡單。在這樣的時候匈奴來擾邊境,必是有所圖。
既是有所圖,那就更不能讓他們如願,西北軍隻能勝。這麽多武將,步山河大將軍無疑是眾望所歸。
隻是落在他身上的視線,似乎多地過分。
再出去時,已是半個時辰以後的事了。
馬兒已經伺候好了,侍從就等趙桓:「爺,老王爺又吩咐什麽事?」
等待趙桓的時候,侍從已經腹誹過了:晉老王爺那麽多兒子孫子不使喚,怎麽總使喚四王爺?都以為四王爺是好地沒脾氣了嗎?
趙桓上了馬,慢慢然:「不過是怕死了沒人摔盆子。」
摔盆子呸呸呸不吉利!等等,這是……晉老王爺要不好了?侍從想著老王爺的年紀,又染了風寒,是挺危險的。不過他多得是兒子,怎麽跟四王爺說?莫不是……侍從難過道:「爺,晉老王爺的家事可亂了,奴婢擔心您吃力不討好。」
趙桓望著遠處的皇宮,那地方是極巍峨極高聳的一處,讓人無法忽視。
「來福,你知道你為何叫來福嗎?」
「奴婢不知,」來福搖頭,猜測道,「莫不是奴婢生的討喜?」
討喜?來福力氣大,但長得跟瘦猴似的。旁人甚至笑話他四王府日子不好過,苛待了近身的侍從。趙桓沒看出他哪裏長得討喜,長相還是得看爹媽,他隻看到他疑惑的表情有些滑稽。
「既在宗務司辦差,總得有盼頭,」進了宗務司,才發現宗室跟泥潭子一樣,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趙桓都麻木了,「叫著你的名,我就有指望,知道好福氣好運氣都會來。」
爺竟信起福氣運氣來了,來福想起這麽多年跟著趙桓身邊吃的苦,不由道:「爺,總會過去的。」
來福的話有八=九分真心,趙桓低頭去看自己受傷的手。
被水洗過,臨走前,那秋夕還給他塗了些趙棠的藥。
已經不疼了。
他那一摔,都是有技巧的。
不知道他的好妹妹,有沒有看到他的真心。
今兒看到她微微轉頭看向他時,他是激動的,但都按捺下來。
他等她告訴他,一直等等等等等,都沒見她吐露分毫。
他的心受傷了。
第16章 忠骨 經驗
翌日上朝,有臣子提到西北軍中線將軍一職空缺,得盡快有人替補上去。
張培元提出可派趙漱前往。趙漱為宗室旁支子弟,父親乃先帝堂弟承川郡王。趙漱年幼失父,由寡母李氏撫養成人。李氏是將門之後,趙漱受其母影響十三就從軍,在西南軍中參與過幾次勝仗。雖現在還不是大將軍、驃騎將軍,但也是鎮軍將軍的職位。
張培元出身書香世家,李家卻是他的遠親,張李兩家一直有往來。李氏曾幾次試探,可否讓趙漱承襲承川郡王的爵位,張培元一直沒有給準確的答覆。因近年一直在收緊宗室及非宗室的爵位,像承川郡王的爵位默認一代,不會世襲。李氏想要趙漱承爵,那他必須得拿出響噹噹的戰功來。
張培元以為這次西北軍營的空缺,倒是可以讓趙漱一試。西線北線是兩位大將軍,早年都是跟陳淮汜一樣在楚王殿下手裏練出來的,極有經驗。趙漱若擔任中線將軍,得了勝仗,那承襲順理成章,其他宗室旁支也不會鬧。畢竟西北軍嚴苛,被嬌生慣養的宗室弟子都敬而遠之。趙漱多虧是幼時有嚴母在一旁耳提麵命,還能吃些苦。
張培元這邊剛提,李康鎮二話不說就上前否決。說起來他跟李氏才是本家,還更親近些。趙漱這孩子刻苦,跟尋常那些驕縱的宗室子弟不一樣,李康鎮也挺喜歡他的。
可西北不是西南,趙漱早年進西南軍,李家還走了點門路,讓人帶著他護著他,才使他步步高升。在李康鎮看來,有這樣的背景,趙漱還不能獨當一麵。如此貿貿然領著聖意前往西北軍擔中線將軍,下邊的將士不會服氣不說,若是真跟那些匈奴賊子對上,穆徐二位不是自顧不暇就是鬥的跟烏眼雞似的,誰能顧得上趙漱?
那若是丟了命,隻有獨子的李氏又當如何?
於情於理,李康鎮都不想讓趙漱去:「陛下,青州總兵步山河將軍才是斬殺邊境賊子的英勇武將,這些年從無敗績。而趙漱隻是個鎮軍將軍,雖也算是年輕有為,但一直在西南密林,與西北環境截然不同,到底經驗不足,尚需歷練。而西北地勢複雜多變,步山河大人也在西北任過職,他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李康鎮擔心趙漱那條小命,便示意與他同上朝的那些武將們幫幫忙。武將們也是知道李家的情形,所以在李康鎮說完後,他們都齊齊請命,推薦青州總兵步山河為中線將軍。
朝上這些事,張培元總是敗多勝少。幼帝不敢看張培元,隻好心裏嘆氣,看向那依舊沉默的攝政王:「愛卿,你怎麽說?」
「匈奴不及冬日就來勢洶洶,」陳淮汜迴道,「隻有步山河大人聯合西北二線將軍,方可抵擋。」
這話其實蘊含著信息,眼下甚至還不到中秋,聽聞匈奴王庭多了位王,名金日升,早年一直如遊民般混跡在波斯一代,後來與匈奴王單於必認了親,似乎是單於必的表弟。一個不知是哪個角落冒出的表弟做了王,不知是自願還是受脅迫。可有一點卻是確定的,金日升此人極不簡單。在這樣的時候匈奴來擾邊境,必是有所圖。
既是有所圖,那就更不能讓他們如願,西北軍隻能勝。這麽多武將,步山河大將軍無疑是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