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二房院,沒想到楊遠橋下衙早,隔著洞開的窗欞正瞧見他一邊搖著折扇一邊翻看著炕桌上的書。
他已換下官服,穿了件玉帶白的圓領袍,束發的玉冠也摘了,用根竹簪別著,發梢披散下來垂在肩頭,被風吹著,輕輕地在耳畔拂動。
整個人清雅雋秀,宛如魏晉時期的水墨畫。
張氏胸口滯了滯,下意識地停下步子。
她喜歡這個男人,從掀開喜帕見到他深沉如夜空的雙眸那刻就喜歡了,所以才心甘情願地伏低做小侍奉他的雙親,忍讓他的子女。
一低頭就是十年。
這會兒,卻覺得滿心滿腹裏都是委屈。
張氏深吸口氣壓下眼眶幾欲滾出的淚,撩簾進屋,盡量平靜地問候道:「老爺下衙了,今兒可是早。」
聲音裏明顯帶著泣意。
楊遠橋卻根部沒聽出來,頭不抬眼不睜地「嗯」了聲。
聽到這漫不經心的迴應,張氏不覺心涼,失魂落魄地站了片刻,轉身往西次間書房研出一池墨,取了支中毫,再裁兩張宣紙,一並捧至炕桌上。
楊遠橋終於抬起頭,問道:「這是做什麽?」
張氏垂了首,「休書,老夫人覺得我上未能侍奉好雙親,下沒有教導好子女,所以讓老爺休妻,另尋溫順知禮的來侍候老爺……老爺這就動筆吧。」
楊遠橋眸間露絲笑,轉瞬掩去,低頭尋著她的眼,對牢了問道:「你什麽意思,想大歸?」
張氏側頭躲開他,「我怎麽想的有何用,老爺若想休我,我便是死纏爛打還能改了老爺心意不成?」
「你我夫妻,生共枕死同龕,有什麽想法盡管說出來,我能做到自是依你。」楊遠山溫聲道。
能不能還不是他的一念之詞?
張氏心酸地想,話語裏也帶著幾分賭氣,「半路夫妻,即便死了,陪你的也不是我。」
聲音雖小,楊遠橋卻聽清了,臉色沉了沉,「我不是你結發的男人嗎?」稍頓片刻,「你跟明容確實不同,她性格爽朗,跟母親大嫂相處極好,內宅也治理得井井有條。我在外奔波,她在內操持家事,絲毫不用我分心。我經常會想,假如我們不是夫妻,做兄弟也極好,而你……」
「老爺寫休書吧,」張氏打斷他的話,心裏苦澀到不行,與他原配發妻相比,自己既不能討了魏氏歡心,也不能贏得子女敬愛,簡直是天上地下雲泥之別。
「那便依你,」楊遠橋輕歎聲,迴身坐正,將宣紙鋪開,抬筆蘸了墨,不假思索地寫下「與妻書」三個大字,接著另起一列,換成小楷,「妻,張氏巧娘,時年二十有八,成親十一年另七月,未能奉迎公婆教養子女……」
張氏偷眼去瞧,隻看到此處便覺心似刀絞雙眼模糊一片,淚水再也止不住順著臉頰直往下滾。
楊遠橋瞟她一眼,筆鋒未停,繼續筆走龍蛇至寫完整篇才撂下筆,甩開折扇扇幹墨跡,塞進張氏手中,「拿去吧。」
張氏捧著紙,覺得像是捧著千鈞重物,雙手抖得如篩糠,雙腿軟得像麵條,似乎站不住似的。
楊遠山於心不忍,輕聲道:「看看吧,還有哪裏不對?」
這樣戳心窩子的話還需要看第二遍,忍受第二次的折磨?
張氏掏帕子擦了淚,搖頭道:「不用了,我這便去收拾東西。」將紙胡亂團了塞進懷裏,舉步往裏間走,打開衣櫃對著滿滿當當的衣裳發呆。
左邊兩隻格子是楊遠橋的,右邊兩隻格子是她的,底下抽屜裏是襪子、腰帶及香囊,擺放得疊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
張氏怔一下,抽出條藍底包袱鋪開,將自己的衣裳放上去。
楊遠橋跟在後頭進來,見狀把左邊他的衣裳也放了上去,與她的擺在一處,「你真想讓我當個倒插門的女婿?」
張氏驚愕地望向他。
楊遠橋低歎,自她懷裏掏出那張紙,展平了捧到她麵前,「你不顧及我的麵子就罷了,可不能不顧及嶽父與兩位舅兄。」
張氏瞪大了眼細讀,在先前文字下麵,緊接著寫的是,「然種種不足皆有其因,餘認為她既不曾犯口舌之罪,又無盜竊淫汙之行,更兼性情溫婉仁慈良善,餘心悅之久矣……」接下來卻是表了決心,「我是絕不會休棄她的,如果她執意要離開,那麽我就跟著去當個倒插門的女婿。」
楊遠橋輕聲道:「不是我不肯上門,一來是舍不得孩子,二來怕舅兄麵子上過不去。」
張氏呆呆地看著他,忽地扔了紙撲到他懷裏,孩子般嗚嗚咽咽地抽泣起來。
「巧娘,」楊遠橋擁住她,輕輕拍著她的背,低聲道:「委屈你了,我知道母親遷怒於你,我不會休你,你也別提歸不歸家的話。」
張氏不做聲,隻肩頭聳動得愈加激烈。
楊遠橋又道:「母親年紀大了,你暫且忍耐著,要是不忿就衝我來不必憋在心裏委屈自己……小娥很快就及笄,過不了兩年就出閣了,阿峼我想讓他外出遊學幾年,等二十歲上成親也使得……你要心裏不自在,就在屋裏歇幾天,我跟母親那邊提一提。」
張氏沉默著,良久點了點頭。
有了楊遠橋在前頭頂著,張氏足足五天沒往鬆鶴院去,楊妡要侍疾也沒去,肩傷一養好,就被張氏迫著練習針線活兒。
第六天頭上,魏府送了帖子請楊家闔府聽戲。
魏家這陣子可沒安生,闔家壯年男子一並千裏迢迢去了山東祖籍將魏劍聲的兩個孩子寫進,又重新排定序齒。
京都這頭就是魏玹為長,魏璟為次,再就是魏珞、魏琤與魏瑜。
上次請楊家人過府隻是親戚間先認識一下,這次則是大張旗鼓地向京都人介紹魏家二房,但凡交情不錯的人家都請到了。
張氏借口生病懶了五天,不好聽到請客就痊愈,所以仍以生病為由推了,楊妡卻不好推,是一定要去的。
宴客那天一早,楊妡梳妝完先到二房院給張氏過目。
她穿件嫩粉色素麵杭綢襖子,豆綠色水波紋湘裙,頭發挽成圓纂盤在腦後,戴隻鑲了瑪瑙石的珍珠花冠,並兩隻珠簪,耳墜也用了珍珠,小小的兩粒貼服在白淨的耳垂上。
打扮簡單卻清麗,像是酷暑裏的一陣微風,看了讓人無比得舒服。
張氏隻覺眼前一亮,讚道:「好看,就是不能把新打的首飾全部顯擺出去。」這幾天楊遠橋給母女倆都添置了頭麵,張氏是套赤金紅寶石的,楊妡則是珍珠鑲著瑪瑙石的。
他已換下官服,穿了件玉帶白的圓領袍,束發的玉冠也摘了,用根竹簪別著,發梢披散下來垂在肩頭,被風吹著,輕輕地在耳畔拂動。
整個人清雅雋秀,宛如魏晉時期的水墨畫。
張氏胸口滯了滯,下意識地停下步子。
她喜歡這個男人,從掀開喜帕見到他深沉如夜空的雙眸那刻就喜歡了,所以才心甘情願地伏低做小侍奉他的雙親,忍讓他的子女。
一低頭就是十年。
這會兒,卻覺得滿心滿腹裏都是委屈。
張氏深吸口氣壓下眼眶幾欲滾出的淚,撩簾進屋,盡量平靜地問候道:「老爺下衙了,今兒可是早。」
聲音裏明顯帶著泣意。
楊遠橋卻根部沒聽出來,頭不抬眼不睜地「嗯」了聲。
聽到這漫不經心的迴應,張氏不覺心涼,失魂落魄地站了片刻,轉身往西次間書房研出一池墨,取了支中毫,再裁兩張宣紙,一並捧至炕桌上。
楊遠橋終於抬起頭,問道:「這是做什麽?」
張氏垂了首,「休書,老夫人覺得我上未能侍奉好雙親,下沒有教導好子女,所以讓老爺休妻,另尋溫順知禮的來侍候老爺……老爺這就動筆吧。」
楊遠橋眸間露絲笑,轉瞬掩去,低頭尋著她的眼,對牢了問道:「你什麽意思,想大歸?」
張氏側頭躲開他,「我怎麽想的有何用,老爺若想休我,我便是死纏爛打還能改了老爺心意不成?」
「你我夫妻,生共枕死同龕,有什麽想法盡管說出來,我能做到自是依你。」楊遠山溫聲道。
能不能還不是他的一念之詞?
張氏心酸地想,話語裏也帶著幾分賭氣,「半路夫妻,即便死了,陪你的也不是我。」
聲音雖小,楊遠橋卻聽清了,臉色沉了沉,「我不是你結發的男人嗎?」稍頓片刻,「你跟明容確實不同,她性格爽朗,跟母親大嫂相處極好,內宅也治理得井井有條。我在外奔波,她在內操持家事,絲毫不用我分心。我經常會想,假如我們不是夫妻,做兄弟也極好,而你……」
「老爺寫休書吧,」張氏打斷他的話,心裏苦澀到不行,與他原配發妻相比,自己既不能討了魏氏歡心,也不能贏得子女敬愛,簡直是天上地下雲泥之別。
「那便依你,」楊遠橋輕歎聲,迴身坐正,將宣紙鋪開,抬筆蘸了墨,不假思索地寫下「與妻書」三個大字,接著另起一列,換成小楷,「妻,張氏巧娘,時年二十有八,成親十一年另七月,未能奉迎公婆教養子女……」
張氏偷眼去瞧,隻看到此處便覺心似刀絞雙眼模糊一片,淚水再也止不住順著臉頰直往下滾。
楊遠橋瞟她一眼,筆鋒未停,繼續筆走龍蛇至寫完整篇才撂下筆,甩開折扇扇幹墨跡,塞進張氏手中,「拿去吧。」
張氏捧著紙,覺得像是捧著千鈞重物,雙手抖得如篩糠,雙腿軟得像麵條,似乎站不住似的。
楊遠山於心不忍,輕聲道:「看看吧,還有哪裏不對?」
這樣戳心窩子的話還需要看第二遍,忍受第二次的折磨?
張氏掏帕子擦了淚,搖頭道:「不用了,我這便去收拾東西。」將紙胡亂團了塞進懷裏,舉步往裏間走,打開衣櫃對著滿滿當當的衣裳發呆。
左邊兩隻格子是楊遠橋的,右邊兩隻格子是她的,底下抽屜裏是襪子、腰帶及香囊,擺放得疊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
張氏怔一下,抽出條藍底包袱鋪開,將自己的衣裳放上去。
楊遠橋跟在後頭進來,見狀把左邊他的衣裳也放了上去,與她的擺在一處,「你真想讓我當個倒插門的女婿?」
張氏驚愕地望向他。
楊遠橋低歎,自她懷裏掏出那張紙,展平了捧到她麵前,「你不顧及我的麵子就罷了,可不能不顧及嶽父與兩位舅兄。」
張氏瞪大了眼細讀,在先前文字下麵,緊接著寫的是,「然種種不足皆有其因,餘認為她既不曾犯口舌之罪,又無盜竊淫汙之行,更兼性情溫婉仁慈良善,餘心悅之久矣……」接下來卻是表了決心,「我是絕不會休棄她的,如果她執意要離開,那麽我就跟著去當個倒插門的女婿。」
楊遠橋輕聲道:「不是我不肯上門,一來是舍不得孩子,二來怕舅兄麵子上過不去。」
張氏呆呆地看著他,忽地扔了紙撲到他懷裏,孩子般嗚嗚咽咽地抽泣起來。
「巧娘,」楊遠橋擁住她,輕輕拍著她的背,低聲道:「委屈你了,我知道母親遷怒於你,我不會休你,你也別提歸不歸家的話。」
張氏不做聲,隻肩頭聳動得愈加激烈。
楊遠橋又道:「母親年紀大了,你暫且忍耐著,要是不忿就衝我來不必憋在心裏委屈自己……小娥很快就及笄,過不了兩年就出閣了,阿峼我想讓他外出遊學幾年,等二十歲上成親也使得……你要心裏不自在,就在屋裏歇幾天,我跟母親那邊提一提。」
張氏沉默著,良久點了點頭。
有了楊遠橋在前頭頂著,張氏足足五天沒往鬆鶴院去,楊妡要侍疾也沒去,肩傷一養好,就被張氏迫著練習針線活兒。
第六天頭上,魏府送了帖子請楊家闔府聽戲。
魏家這陣子可沒安生,闔家壯年男子一並千裏迢迢去了山東祖籍將魏劍聲的兩個孩子寫進,又重新排定序齒。
京都這頭就是魏玹為長,魏璟為次,再就是魏珞、魏琤與魏瑜。
上次請楊家人過府隻是親戚間先認識一下,這次則是大張旗鼓地向京都人介紹魏家二房,但凡交情不錯的人家都請到了。
張氏借口生病懶了五天,不好聽到請客就痊愈,所以仍以生病為由推了,楊妡卻不好推,是一定要去的。
宴客那天一早,楊妡梳妝完先到二房院給張氏過目。
她穿件嫩粉色素麵杭綢襖子,豆綠色水波紋湘裙,頭發挽成圓纂盤在腦後,戴隻鑲了瑪瑙石的珍珠花冠,並兩隻珠簪,耳墜也用了珍珠,小小的兩粒貼服在白淨的耳垂上。
打扮簡單卻清麗,像是酷暑裏的一陣微風,看了讓人無比得舒服。
張氏隻覺眼前一亮,讚道:「好看,就是不能把新打的首飾全部顯擺出去。」這幾天楊遠橋給母女倆都添置了頭麵,張氏是套赤金紅寶石的,楊妡則是珍珠鑲著瑪瑙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