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卻已離開,楊妡正坐在院中石凳上跟楊姵頭挨著頭挑揀桂花。楊妡右肩吃力,便隻用左手,兩人笑語宴晏有商有量的,極其和睦。
青菱笑著將太醫留下的玉肌膏呈給張氏看,「說這個比化瘀膏管用,宮裏娘娘們也用的,另外也摸了骨頭,說沒事,將養兩天就好。」
張氏看楊妡氣色也不像有事的樣子,已是放了心,因想起還得讓太醫去看看楊峼,也不知太醫知不知道。
便簡短地囑咐青菱幾句,帶著素羅往外院去。
剛才哭過一場,張氏想得明白,歸家是不可能的。別說父兄容不容自己迴去,就是她也不忍心連累他們被人指指點點。
而且有個大歸的姑姑在,侄女們的親事怕是要艱難許多。
何況還有楊妡牽連著。
楊家的姑娘無論如何不會讓她帶著走。
再想想,歸家之後又能有什麽出路,即便再醮也不一定有個好去處。這楊府總算還和睦,錢氏待她一向寬厚友善,楊遠橋也是愈來愈黏著她,隻除了魏氏。
她既然打算仍要待,楊峼這事就必須得處置妥當了,正好趁機問問他的意思,免得又被魏氏挑理。
這次倒趕得巧,正碰上楊峼的小廝冬明送太醫出來。
太醫少不得又將楊妡並楊峼的症狀細細說明一遍,又再四叮囑切勿讓楊峼傷處沾了水,再就是結痂時不得抓撓。
張氏一一聽得認真,吩咐冬明牢牢記住。
楊峼已得知張氏過來,特特地站在院中相迎,見到張氏便是一揖,「我已經大好了,不敢勞母親拖步,母親且請進屋喝杯粗茶。」
轉身時,張氏瞧見他灰藍色道袍背後已然又沁出血來,顯然是剛才彎腰掙開的。
張氏不知心裏是何種滋味。
楊峼對她一向淡漠,但禮數上卻從來不差半分,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再挑不出失禮之處,這次也是,拚著掙開傷口也得出來行禮相迎。
豈不知,要是魏氏知曉,恨不能又得把她罵個狗血噴頭。
想起適才被魏氏的那通擠兌,還有那杯迎麵潑來的涼茶,張氏恨得牙根癢癢,沉著臉吩咐冬明,「趕緊伺候三少爺上藥,若被老夫人知道,別說你得不了好,便是我也跟著吃掛落。」
楊峼何等聰明,立馬聽出話音來,忙道:「母親且請寬坐,我換過衣裳再出來。」又吩咐小廝秋暉,「給太太沏壺毛尖,別太釅。」
秋暉應聲而去,少頃端過茶來。
素素淡淡一隻白瓷茶盅,麵上繪了疏影橫斜一枝梅,湯水澄碧裏麵立著七八根舒展開的茶葉。
張氏小口啜著,四下打量起廳堂的擺設。
中堂一幅潑墨山水畫,然後黑檀木的一桌四椅,博古架上養了盆文竹,再就是一套牧童橫笛的茶具。
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這還是張氏頭一次來竹韻軒,沒想到竟是這麽的簡單,還不如她娘家兄長的書房來得奢華。
沒多大工夫,冬明自內室出來,恭敬地道:「少爺剛上完藥不太方便走動,太太可否移步到裏頭說話?」
張氏點點頭,帶著素羅一並進去。
內室也是素淡,一座四扇的屏風將屋子隔成兩半,隱約可見裏麵掛著蟲草帳簾的木床。外間牆邊擺著書架,靠窗是座長案,案上整整齊齊地擺著筆墨紙硯,楊妡送得竹竿筆筒也在其中,林林總總插著十幾支筆。靠北牆則安著羅漢榻。
此時楊峼已換了件顏色略深的靛青色袍子,姿態別扭地坐在羅漢榻上。
張氏淡淡開口,「你屋子也太冷清了,迴頭我開了庫房讓人挑幾樣擺件送過來。」
「母親不必麻煩,」楊峼笑著拒絕,「我誌在讀書,玩件太多隻會讓人分心,現今我有湖筆端硯,相比許多同窗已經好太多了。」頓一下,又道:「我見父親用的折扇不錯,要是五妹妹那天出門,請她也幫我挑一把。」
張氏不由低笑,「你父親本是嫌棄扇麵畫得不好,礙於妡兒麵子不得不戴著,難得你能看上眼。」
楊峼笑道:「我覺得那畫極好,有種枯木逢春絕處逢生之感,要是五妹妹不介意,倒想跟父親討了來。」
說笑幾句,張氏思量番,斟酌著語氣道:「有件事是我耽誤了,其實原本不該這會兒提,差幾天你就下場考試,怕擾了你心思……可正趕上這個時機,就想問下你的意思。」
楊峼看出她的遲疑,笑道:「母親有話但說無妨,科考一來考學識也是考心性。再者,今年是恩科,明年才是正科,若不行明年再考就是。」
天啟帝登基兩年有餘,為廣羅人才,連設兩年恩科,第三年是正科,這就意味著連續三年都有科考。
張氏點點頭,「那我就直說了,你已年近十七,大少爺與二少爺在你這個年紀屋裏已經有人伺候,你想過沒有,想找個什麽相貌品行的?」
楊峼臉色驀地紅了,露出幾分不自然的羞色,少頃抬頭大大方方地說:「多謝母親想著,我心中已有了人……嗯,嗯,就是祖母屋裏的碧璽姑娘。」
張氏驚訝得差點跳起來。
碧璽長相不如瑪瑙漂亮,性情不如珍珠溫柔,平常也不怎麽在跟前伺候,什麽時候落了楊峼的眼?
再者,他既是相中碧璽,又去勾搭楊娥屋裏的丫鬟算怎麽迴事?
一個兩個都出在鬆鶴院,魏氏知道必然又得發怒。
楊峼看出張氏的為難,笑道:「此事不勞母親費心,等秋試之後我自己跟祖母討人……倘或母親問起,您就說我心裏有了主張。」
張氏怔怔地看過去,麵前這張臉跟楊遠橋還真是像,修眉俊目清雅斯文,唯他因年幼之過,眸光不若楊遠橋那般深,卻已是超出年紀的老成。
想起昨夜他挺直脊背一聲不吭地捱了十幾下時候的倔強與孤傲,張氏油然升起憐惜之情,歎道:「你既凡事有成算,就如昨日那般情形,在你父親跟前低下頭認個錯又如何,何苦生生捱那些責打?」
楊峼默一默,低聲道:「母親,我覺得自己沒錯……」
從竹韻軒出來,張氏整個人都是懵的,明明挺聰明智慧一孩子卻很是執拗,絕口不提自己有錯,卻又覺得這頓揍挨得對。
教人猜不透他到底是怎麽想的。
青菱笑著將太醫留下的玉肌膏呈給張氏看,「說這個比化瘀膏管用,宮裏娘娘們也用的,另外也摸了骨頭,說沒事,將養兩天就好。」
張氏看楊妡氣色也不像有事的樣子,已是放了心,因想起還得讓太醫去看看楊峼,也不知太醫知不知道。
便簡短地囑咐青菱幾句,帶著素羅往外院去。
剛才哭過一場,張氏想得明白,歸家是不可能的。別說父兄容不容自己迴去,就是她也不忍心連累他們被人指指點點。
而且有個大歸的姑姑在,侄女們的親事怕是要艱難許多。
何況還有楊妡牽連著。
楊家的姑娘無論如何不會讓她帶著走。
再想想,歸家之後又能有什麽出路,即便再醮也不一定有個好去處。這楊府總算還和睦,錢氏待她一向寬厚友善,楊遠橋也是愈來愈黏著她,隻除了魏氏。
她既然打算仍要待,楊峼這事就必須得處置妥當了,正好趁機問問他的意思,免得又被魏氏挑理。
這次倒趕得巧,正碰上楊峼的小廝冬明送太醫出來。
太醫少不得又將楊妡並楊峼的症狀細細說明一遍,又再四叮囑切勿讓楊峼傷處沾了水,再就是結痂時不得抓撓。
張氏一一聽得認真,吩咐冬明牢牢記住。
楊峼已得知張氏過來,特特地站在院中相迎,見到張氏便是一揖,「我已經大好了,不敢勞母親拖步,母親且請進屋喝杯粗茶。」
轉身時,張氏瞧見他灰藍色道袍背後已然又沁出血來,顯然是剛才彎腰掙開的。
張氏不知心裏是何種滋味。
楊峼對她一向淡漠,但禮數上卻從來不差半分,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再挑不出失禮之處,這次也是,拚著掙開傷口也得出來行禮相迎。
豈不知,要是魏氏知曉,恨不能又得把她罵個狗血噴頭。
想起適才被魏氏的那通擠兌,還有那杯迎麵潑來的涼茶,張氏恨得牙根癢癢,沉著臉吩咐冬明,「趕緊伺候三少爺上藥,若被老夫人知道,別說你得不了好,便是我也跟著吃掛落。」
楊峼何等聰明,立馬聽出話音來,忙道:「母親且請寬坐,我換過衣裳再出來。」又吩咐小廝秋暉,「給太太沏壺毛尖,別太釅。」
秋暉應聲而去,少頃端過茶來。
素素淡淡一隻白瓷茶盅,麵上繪了疏影橫斜一枝梅,湯水澄碧裏麵立著七八根舒展開的茶葉。
張氏小口啜著,四下打量起廳堂的擺設。
中堂一幅潑墨山水畫,然後黑檀木的一桌四椅,博古架上養了盆文竹,再就是一套牧童橫笛的茶具。
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這還是張氏頭一次來竹韻軒,沒想到竟是這麽的簡單,還不如她娘家兄長的書房來得奢華。
沒多大工夫,冬明自內室出來,恭敬地道:「少爺剛上完藥不太方便走動,太太可否移步到裏頭說話?」
張氏點點頭,帶著素羅一並進去。
內室也是素淡,一座四扇的屏風將屋子隔成兩半,隱約可見裏麵掛著蟲草帳簾的木床。外間牆邊擺著書架,靠窗是座長案,案上整整齊齊地擺著筆墨紙硯,楊妡送得竹竿筆筒也在其中,林林總總插著十幾支筆。靠北牆則安著羅漢榻。
此時楊峼已換了件顏色略深的靛青色袍子,姿態別扭地坐在羅漢榻上。
張氏淡淡開口,「你屋子也太冷清了,迴頭我開了庫房讓人挑幾樣擺件送過來。」
「母親不必麻煩,」楊峼笑著拒絕,「我誌在讀書,玩件太多隻會讓人分心,現今我有湖筆端硯,相比許多同窗已經好太多了。」頓一下,又道:「我見父親用的折扇不錯,要是五妹妹那天出門,請她也幫我挑一把。」
張氏不由低笑,「你父親本是嫌棄扇麵畫得不好,礙於妡兒麵子不得不戴著,難得你能看上眼。」
楊峼笑道:「我覺得那畫極好,有種枯木逢春絕處逢生之感,要是五妹妹不介意,倒想跟父親討了來。」
說笑幾句,張氏思量番,斟酌著語氣道:「有件事是我耽誤了,其實原本不該這會兒提,差幾天你就下場考試,怕擾了你心思……可正趕上這個時機,就想問下你的意思。」
楊峼看出她的遲疑,笑道:「母親有話但說無妨,科考一來考學識也是考心性。再者,今年是恩科,明年才是正科,若不行明年再考就是。」
天啟帝登基兩年有餘,為廣羅人才,連設兩年恩科,第三年是正科,這就意味著連續三年都有科考。
張氏點點頭,「那我就直說了,你已年近十七,大少爺與二少爺在你這個年紀屋裏已經有人伺候,你想過沒有,想找個什麽相貌品行的?」
楊峼臉色驀地紅了,露出幾分不自然的羞色,少頃抬頭大大方方地說:「多謝母親想著,我心中已有了人……嗯,嗯,就是祖母屋裏的碧璽姑娘。」
張氏驚訝得差點跳起來。
碧璽長相不如瑪瑙漂亮,性情不如珍珠溫柔,平常也不怎麽在跟前伺候,什麽時候落了楊峼的眼?
再者,他既是相中碧璽,又去勾搭楊娥屋裏的丫鬟算怎麽迴事?
一個兩個都出在鬆鶴院,魏氏知道必然又得發怒。
楊峼看出張氏的為難,笑道:「此事不勞母親費心,等秋試之後我自己跟祖母討人……倘或母親問起,您就說我心裏有了主張。」
張氏怔怔地看過去,麵前這張臉跟楊遠橋還真是像,修眉俊目清雅斯文,唯他因年幼之過,眸光不若楊遠橋那般深,卻已是超出年紀的老成。
想起昨夜他挺直脊背一聲不吭地捱了十幾下時候的倔強與孤傲,張氏油然升起憐惜之情,歎道:「你既凡事有成算,就如昨日那般情形,在你父親跟前低下頭認個錯又如何,何苦生生捱那些責打?」
楊峼默一默,低聲道:「母親,我覺得自己沒錯……」
從竹韻軒出來,張氏整個人都是懵的,明明挺聰明智慧一孩子卻很是執拗,絕口不提自己有錯,卻又覺得這頓揍挨得對。
教人猜不透他到底是怎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