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的一天的太陽,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時候,方知春披著絢麗的晨曦,在物資局人事科殷科長的帶領下,與胡成萬一道來到了自己的新單位。
他要上班的單位叫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位於市區東郊,是一家以經營木材等建築材料為主的國營企業,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
在計劃經濟那陣,這裏的物品基本是靠國家來計劃調撥和供應的,上級計劃部門每年給公司下達供應和銷售指標,公司隻需要每年從外邊按計劃把材料調運迴來,然後再按計劃賣出去就行。
粉碎“四人幫”後,國家開始實行經濟體製改革,原來單一的計劃經濟體製被打破。伴隨著布票、糧票、棉花票、油票、肉票、糖票等票證的取消,除了一部分重要物品繼續由上級計劃控製按平價銷售外,相當一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則由企業麵向市場,自主采購,議價賣出。在那個年代,不管是單位或個人,誰要是想蓋房,做門窗、家具,都得到這裏來,或尋情鑽眼,搞一些計劃內指標,或托人、找關係,選擇既價廉又物美的材料。於是,這個遠離市區中心的角落,卻一度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成為秦陽市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裏的人因此也好像站在奧林匹斯山上一樣,一下子牛皮了很多。
在好多人看來,方知春能調到這個單位,已經算是給老天爺燒了碗口粗的高香了。
“小方呀,這裏可不是學校,裏邊人員組成比較複雜,職工的素質參差不齊,你得好好熟悉一陣。”引薦他的市物資局人事科殷科長是胡成萬的朋友。他一邊走,一邊給方知春叮嚀著。
隨行的胡成萬點了點頭:“是的,這裏的環境與你過去的相差很大,職工文化素質低,整體素質比你原來的學校差得多,你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幹事留點神,少說話,多觀察,要讓別人摸不清你城府的深淺。”
“謝謝!我會時時牢記你們的囑咐的。”方知春誠懇地接受了他們的提醒。
他們一起上了辦公樓,來到了經理室。
寒暄了幾句後,殷科長說明了來意。
經理順手拿起一枝筆,在物資局開的介紹信上簽了字,然後給公司政保科長打了個電話。
不一會,公司政保科長來到了經理室,與殷科長和胡成萬一一握了手。
“這是新來報到的方知春同誌。他很年輕,又是大學生,你先把他安排到儲運科,讓他在那鍛煉鍛煉。”經理一邊指示著,一邊把介紹信交給了政保科長。
“好,我馬上安排。方知春同誌,請你先跟我一起去儲運科報個到吧。”政保科長拿著介紹信把他領到了儲運科。
誠如殷科長所介紹的那樣,這兒與其說是一個公司,倒不如說是一個奇怪的部落,其人員組成相當的複雜。不僅有幹部身份做著工人活的,也有工人身份在幹部崗位的。其中的老職工,大多是公司成立初期從農村招的工,他們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工齡。年齡小的,多數是物資係統的職工子弟,他們的父輩大都在物資上幹了大半輩子。那些老人們為了能給自己的兒女安排好工作,集體找物資局領導,物資局便與市勞人局磋商,網開一麵,辦了個物資技校,把這些子女集中培訓了兩年,然後在市上搞到招工指標,做了內部消化。因此,好多家庭的兩代人,同在一個部門或一個辦公室工作。如此一老一小的裙帶團體,占了公司的多半人頭。還有一小部分是市裏有關領導的兒女、親戚和熟人朋友,這些人都是衝著單位紅火,從外縣或市內其他企業調來的,與上邊那些老職工的子女一樣,總體文化程度偏低。盡管他們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卻絲毫不缺少優越感。他們已經滿足於拿著米尺和劃碼本,日複一日地重複著發發收收這樣簡單的作業,也免不了時不時三個一團五個一堆地聚集在一起,炫耀著自己的出身和擁有的靠山,編織著日後投機發達的美夢。剩餘的一小部分人則是每年分配的院校畢業生和部隊軍轉幹部,這些人幾乎沒有什麽背景,之所以能進來主要靠的是政策。在外人看來,整個公司如同一泓湖水,平日裏風平浪靜,可在平靜的水麵下,卻不時湧動著兩股暗流,他們相互排斥著,鬥爭著,誰也不想給對方低頭,誰也不想被對方征服。尤其是那些物資係統的子弟和憑關係調來的年輕人,好像公司是他們自家的一樣,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裏。
“小方呀,在這工作,你的書生氣不要太重,要時時提防,處處小心,防止鑽進別人的圈套,讓人當炮灰使,千萬不要明目張膽地偏向一方,而得罪另一方。”殷科長臨別時語重心長地對方知春囑咐著。方知春點著頭。
這是作為老師的方知春,離開講台,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所聆聽的第一堂課。這一堂課,主講不是老師,而是行政幹部,講的內容不是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和李清照,而是看似簡單卻十分複雜的社會知識。
麵對眼前嶄新的人群、嶄新的環境、嶄新的業務,方知春如同一個傻子夢遊一般,雖一時難以適應,卻不能不努力應對。為了生存,他隻能仰光蹈晦。
其實,他也不是沒有一點優勢,細究起來,他的最大優勢,就是有著不同於其他人的特殊的身份。盡管他是有文化的院校生,但卻不是直接分配來的,而是托人走後門調進來的,與兩股勢力多多少少都能沾上點邊,也都沾不上邊。正是這個雙重的身份,拯救了他,使他跳出三界,逃離了是非的圈子,如同一根與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直線,他不偏不倚地在這個奇特的部落夾縫中,小心翼翼地應付著,與任何一方都不相交。漸漸地,他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和尊重。
這年頭,改革的天空是日新月異的。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從中央到地方,徹底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走向市場經濟的唿聲不絕於耳,國家的經濟政策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幾個字,高頻率地見諸於各級下發的文件和各類媒體上。國營企業,這個計劃經濟的產物,猶如一個長期在大傘庇護下不見陽光和風雨的老者,由於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免疫力低下,在遭遇突然而至的環境變化後,正在麵臨著虛脫的危險。
輸液!輸液!好多企業的領導和員工都向上級、向社會發出了求救的呐喊,夢想著救世主的出現。然而,改革大潮波濤洶湧、浩浩蕩蕩。從上而下的一個個紅頭文件,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們的美夢擊得粉碎。
“把企業推向市場,實行承包經營,自負盈虧”。一時間成為各級決策者的口頭禪,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話題。隨之而來的是,個體經濟等各種不同形式的經濟實體如雨後春筍,國營企業計劃經營、獨霸天下的經營方式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衝擊。
這不,伴隨著經濟體製改革,一場以砸掉鐵飯碗、鐵交椅和鐵工資為主要內容的“砸三鐵”活動,正在秦陽市的各級國營企業分期分批全麵展開。
有著40多年曆史的秦陽建築物資公司,被選定為秦陽市“砸三鐵”的首批試點企業。
這天,在市委經濟工作部、市計劃委員會、市經濟委員會、市體製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市物資局聯合工作組的組織下,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召開了公司黨政工班子成員、中層幹部和職工代表“砸三鐵”座談會。
首先,市委常委、市委經濟工作部部長代表聯合工作組開宗明義,闡明了開展“砸三鐵”活動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工作步驟和基本要求。接著,公司經理作了動員講話。
“同誌們,國營企業的改革已經進入關鍵的時期,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告別計劃經濟,最終轉入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什麽,說簡單一點,就是競爭;說白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掙錢。前些年,國家在沿海地區進行了國營企業的改革試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近,中央和省市相繼出台了一些國營企業改革的文件,這說明國營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勢在必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主動應對,決不能消極應付,等待觀望。企業要發展,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未雨綢繆,超前思維,勇於改革,清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障礙。眼下的承包經營,自負盈虧,隻是國營企業改革這萬裏長征的第一步,這次“砸三鐵”,正是走好這第一步,轉而走向第二步、第三步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礎。我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們公司的實際,各抒己見,獻言獻策,幫助公司拿出 “砸三鐵”的實施方案來。”
會場裏鴉雀無聲,大家表情嚴肅,像是說了話就要丟了自己飯碗似的,誰也不想第一個開口。
“別這樣沒精打采的,還沒上戰場就拉稀了。原來的那個勁頭哪裏去了?”經理的眼光掃射了一周。
“好,我說點。”公司財務科長率先站了起來。“這次‘砸三鐵’,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我認為應該本著從易到難的步驟,把各種困難排個隊,先選擇好突破口。”
經理辦主任接過話茬。“是要選擇好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用人製度和分配製度,尤其是用人製度,我看首先要砸的應該是鐵交椅。”
政保科長站了起來:“我認為主任說的不太符合實際。眼下的人事管理上級有嚴格的政策規定,公司人員進出由局裏掌握,幹部的職務任免,由上級決定,我們自己自主的東西很少,隻有在職工人的崗位調整這一小塊。所以,我認為‘砸三鐵’應該先從分配上入手,具體講,是應從獎金上下手。”
經營科長說:“‘砸三鐵’是好事,既然要砸,我認為應當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把利益向一線傾斜,向成績突出的人傾斜,讓這些同誌得到更多的實惠。”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會場的氣氛十分活躍。
市上參加會議的各部門領導,認真地聽著大家的發言。
經理不時用鋼筆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請在一線工作的同誌也談談想法吧。誰先說?”經理再掃視了會場一圈。
大家誰也沒有開口。
方知春低著頭,畏縮在牆角,生怕經理看見自己,他不想在眾人麵前出這個風頭。
“哦,方知春,你是個秀才,你先說說。”經理點了方知春的名。
把目光投向了坐在牆角的方知春。
方知春紅著臉,站了起來,顫顫悠悠地說:“這——,經理,還是讓其他師傅說吧,我還沒有考慮成熟。”
“都是站過講台的人,怎麽還這麽緊張?沒考慮成熟不要緊,想了多少,就說多少。”
方知春眼看著被經理擠到牆角,無法脫身,便隻好硬著頭皮,用一聲咳嗽給自己壯了壯膽:“我初來乍到,對企業的情況了解不很清楚。這裏的所有師傅都是我的老師。我本不應該說什麽,既然經理點名要我說,我就鬥膽隨便說點,說錯了,請各位領導和師傅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經理對國家關於國營企業改革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我最近翻閱了一些資料,從掌握的信息來看,承包經營,自負盈虧,這隻是國營企業改革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按價值規律辦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據有關媒體報道,我國法學界目前正在醞釀《公司法》。一旦《公司法》出台,就為民間資本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最後,還可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國家會退出投入在企業的資本,民營企業就會投入資金,作為股東進軍國營企業,到那時,國家或許會抓大放小,除了保護那些對國計民生影響巨大的特大型企業之外,其他中小國營企業將會全部推向市場,《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法》等法律將會被新的《公司法》等法律所代替,“國營企業”這幾個字便將有可能逐漸從有關詞典上消失。也許有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與我們社會主義製度格格不入,可這也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我這樣說,並不是誇大其辭,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將來要麵對的現實。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的崛起,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支撐點就在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上。最近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對這種改革政策已經作了充分肯定。就說這次‘砸三鐵’吧,從眼下看,是給我們的企業出了個難題,可這也是上級在多種經濟成分共存情況下,給我們企業開的一副提高免疫力的良藥。如何煎熬,如何服用,如何能取得應有的療效,全在我們自己掌握。我認為,眼下公司有幾件事好像是當務之急,應該馬上要做。
一是要盡快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對照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公司的實際,製定出一個《實施方案》來。這個方案,既要立足於當前,又要著眼於長遠;既要保住國有資產不減值,又要兼顧職工利益不受損害;既要充分發揮國營企業的優勢,又要借鑒其他所有製形式企業的長處。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像治病一樣,先消炎,等炎症消失後,再做手術。
二是選擇突破口。從改革人事勞動製度、分配製度入手,先設立崗位,再確定目標,在公司有權管理的中層和各工作崗位上實行競爭上崗,建立起一種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勞動用工新機製,激勵全體幹部職工,創先爭優,進行新的創業。然後,從現有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與獎金捆在一起,按崗位、工種和效益分開檔次,實行績效掛鉤,真正做到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好與幹壞不一樣,幹多與幹少不一樣。這樣以來,鐵交椅和鐵工資的問題就解決了。隻要公司再出台一些諸如簽訂勞動合同,和允許職工停薪留職等一些政策,鐵飯碗的問題最終一定會得到解決。”
他的話音剛落,市上參加會議的各部門領導帶頭鼓起了掌。
看來這小子並非等閑之輩,出腳雖然不是很狠,但都踢在要緊處。
經理和公司其他與會者都朝他射出驚訝的目光。
沒過幾天,方知春被臨時借調到公司經理辦,參與起草了《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關於“砸三鐵”的實施方案》。
此後,他被破格任命為公司儲運科副科長。
這一年,他整整二十八歲。
不久,在秦陽師範學院的一次調房中,李英蓮分到了房子。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地拿到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房門鑰匙。
他要上班的單位叫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位於市區東郊,是一家以經營木材等建築材料為主的國營企業,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
在計劃經濟那陣,這裏的物品基本是靠國家來計劃調撥和供應的,上級計劃部門每年給公司下達供應和銷售指標,公司隻需要每年從外邊按計劃把材料調運迴來,然後再按計劃賣出去就行。
粉碎“四人幫”後,國家開始實行經濟體製改革,原來單一的計劃經濟體製被打破。伴隨著布票、糧票、棉花票、油票、肉票、糖票等票證的取消,除了一部分重要物品繼續由上級計劃控製按平價銷售外,相當一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則由企業麵向市場,自主采購,議價賣出。在那個年代,不管是單位或個人,誰要是想蓋房,做門窗、家具,都得到這裏來,或尋情鑽眼,搞一些計劃內指標,或托人、找關係,選擇既價廉又物美的材料。於是,這個遠離市區中心的角落,卻一度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成為秦陽市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裏的人因此也好像站在奧林匹斯山上一樣,一下子牛皮了很多。
在好多人看來,方知春能調到這個單位,已經算是給老天爺燒了碗口粗的高香了。
“小方呀,這裏可不是學校,裏邊人員組成比較複雜,職工的素質參差不齊,你得好好熟悉一陣。”引薦他的市物資局人事科殷科長是胡成萬的朋友。他一邊走,一邊給方知春叮嚀著。
隨行的胡成萬點了點頭:“是的,這裏的環境與你過去的相差很大,職工文化素質低,整體素質比你原來的學校差得多,你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幹事留點神,少說話,多觀察,要讓別人摸不清你城府的深淺。”
“謝謝!我會時時牢記你們的囑咐的。”方知春誠懇地接受了他們的提醒。
他們一起上了辦公樓,來到了經理室。
寒暄了幾句後,殷科長說明了來意。
經理順手拿起一枝筆,在物資局開的介紹信上簽了字,然後給公司政保科長打了個電話。
不一會,公司政保科長來到了經理室,與殷科長和胡成萬一一握了手。
“這是新來報到的方知春同誌。他很年輕,又是大學生,你先把他安排到儲運科,讓他在那鍛煉鍛煉。”經理一邊指示著,一邊把介紹信交給了政保科長。
“好,我馬上安排。方知春同誌,請你先跟我一起去儲運科報個到吧。”政保科長拿著介紹信把他領到了儲運科。
誠如殷科長所介紹的那樣,這兒與其說是一個公司,倒不如說是一個奇怪的部落,其人員組成相當的複雜。不僅有幹部身份做著工人活的,也有工人身份在幹部崗位的。其中的老職工,大多是公司成立初期從農村招的工,他們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工齡。年齡小的,多數是物資係統的職工子弟,他們的父輩大都在物資上幹了大半輩子。那些老人們為了能給自己的兒女安排好工作,集體找物資局領導,物資局便與市勞人局磋商,網開一麵,辦了個物資技校,把這些子女集中培訓了兩年,然後在市上搞到招工指標,做了內部消化。因此,好多家庭的兩代人,同在一個部門或一個辦公室工作。如此一老一小的裙帶團體,占了公司的多半人頭。還有一小部分是市裏有關領導的兒女、親戚和熟人朋友,這些人都是衝著單位紅火,從外縣或市內其他企業調來的,與上邊那些老職工的子女一樣,總體文化程度偏低。盡管他們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卻絲毫不缺少優越感。他們已經滿足於拿著米尺和劃碼本,日複一日地重複著發發收收這樣簡單的作業,也免不了時不時三個一團五個一堆地聚集在一起,炫耀著自己的出身和擁有的靠山,編織著日後投機發達的美夢。剩餘的一小部分人則是每年分配的院校畢業生和部隊軍轉幹部,這些人幾乎沒有什麽背景,之所以能進來主要靠的是政策。在外人看來,整個公司如同一泓湖水,平日裏風平浪靜,可在平靜的水麵下,卻不時湧動著兩股暗流,他們相互排斥著,鬥爭著,誰也不想給對方低頭,誰也不想被對方征服。尤其是那些物資係統的子弟和憑關係調來的年輕人,好像公司是他們自家的一樣,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裏。
“小方呀,在這工作,你的書生氣不要太重,要時時提防,處處小心,防止鑽進別人的圈套,讓人當炮灰使,千萬不要明目張膽地偏向一方,而得罪另一方。”殷科長臨別時語重心長地對方知春囑咐著。方知春點著頭。
這是作為老師的方知春,離開講台,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所聆聽的第一堂課。這一堂課,主講不是老師,而是行政幹部,講的內容不是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和李清照,而是看似簡單卻十分複雜的社會知識。
麵對眼前嶄新的人群、嶄新的環境、嶄新的業務,方知春如同一個傻子夢遊一般,雖一時難以適應,卻不能不努力應對。為了生存,他隻能仰光蹈晦。
其實,他也不是沒有一點優勢,細究起來,他的最大優勢,就是有著不同於其他人的特殊的身份。盡管他是有文化的院校生,但卻不是直接分配來的,而是托人走後門調進來的,與兩股勢力多多少少都能沾上點邊,也都沾不上邊。正是這個雙重的身份,拯救了他,使他跳出三界,逃離了是非的圈子,如同一根與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直線,他不偏不倚地在這個奇特的部落夾縫中,小心翼翼地應付著,與任何一方都不相交。漸漸地,他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和尊重。
這年頭,改革的天空是日新月異的。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從中央到地方,徹底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走向市場經濟的唿聲不絕於耳,國家的經濟政策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幾個字,高頻率地見諸於各級下發的文件和各類媒體上。國營企業,這個計劃經濟的產物,猶如一個長期在大傘庇護下不見陽光和風雨的老者,由於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免疫力低下,在遭遇突然而至的環境變化後,正在麵臨著虛脫的危險。
輸液!輸液!好多企業的領導和員工都向上級、向社會發出了求救的呐喊,夢想著救世主的出現。然而,改革大潮波濤洶湧、浩浩蕩蕩。從上而下的一個個紅頭文件,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們的美夢擊得粉碎。
“把企業推向市場,實行承包經營,自負盈虧”。一時間成為各級決策者的口頭禪,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話題。隨之而來的是,個體經濟等各種不同形式的經濟實體如雨後春筍,國營企業計劃經營、獨霸天下的經營方式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衝擊。
這不,伴隨著經濟體製改革,一場以砸掉鐵飯碗、鐵交椅和鐵工資為主要內容的“砸三鐵”活動,正在秦陽市的各級國營企業分期分批全麵展開。
有著40多年曆史的秦陽建築物資公司,被選定為秦陽市“砸三鐵”的首批試點企業。
這天,在市委經濟工作部、市計劃委員會、市經濟委員會、市體製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市物資局聯合工作組的組織下,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召開了公司黨政工班子成員、中層幹部和職工代表“砸三鐵”座談會。
首先,市委常委、市委經濟工作部部長代表聯合工作組開宗明義,闡明了開展“砸三鐵”活動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工作步驟和基本要求。接著,公司經理作了動員講話。
“同誌們,國營企業的改革已經進入關鍵的時期,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告別計劃經濟,最終轉入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什麽,說簡單一點,就是競爭;說白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掙錢。前些年,國家在沿海地區進行了國營企業的改革試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近,中央和省市相繼出台了一些國營企業改革的文件,這說明國營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勢在必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主動應對,決不能消極應付,等待觀望。企業要發展,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未雨綢繆,超前思維,勇於改革,清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障礙。眼下的承包經營,自負盈虧,隻是國營企業改革這萬裏長征的第一步,這次“砸三鐵”,正是走好這第一步,轉而走向第二步、第三步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礎。我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們公司的實際,各抒己見,獻言獻策,幫助公司拿出 “砸三鐵”的實施方案來。”
會場裏鴉雀無聲,大家表情嚴肅,像是說了話就要丟了自己飯碗似的,誰也不想第一個開口。
“別這樣沒精打采的,還沒上戰場就拉稀了。原來的那個勁頭哪裏去了?”經理的眼光掃射了一周。
“好,我說點。”公司財務科長率先站了起來。“這次‘砸三鐵’,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我認為應該本著從易到難的步驟,把各種困難排個隊,先選擇好突破口。”
經理辦主任接過話茬。“是要選擇好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用人製度和分配製度,尤其是用人製度,我看首先要砸的應該是鐵交椅。”
政保科長站了起來:“我認為主任說的不太符合實際。眼下的人事管理上級有嚴格的政策規定,公司人員進出由局裏掌握,幹部的職務任免,由上級決定,我們自己自主的東西很少,隻有在職工人的崗位調整這一小塊。所以,我認為‘砸三鐵’應該先從分配上入手,具體講,是應從獎金上下手。”
經營科長說:“‘砸三鐵’是好事,既然要砸,我認為應當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把利益向一線傾斜,向成績突出的人傾斜,讓這些同誌得到更多的實惠。”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會場的氣氛十分活躍。
市上參加會議的各部門領導,認真地聽著大家的發言。
經理不時用鋼筆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請在一線工作的同誌也談談想法吧。誰先說?”經理再掃視了會場一圈。
大家誰也沒有開口。
方知春低著頭,畏縮在牆角,生怕經理看見自己,他不想在眾人麵前出這個風頭。
“哦,方知春,你是個秀才,你先說說。”經理點了方知春的名。
把目光投向了坐在牆角的方知春。
方知春紅著臉,站了起來,顫顫悠悠地說:“這——,經理,還是讓其他師傅說吧,我還沒有考慮成熟。”
“都是站過講台的人,怎麽還這麽緊張?沒考慮成熟不要緊,想了多少,就說多少。”
方知春眼看著被經理擠到牆角,無法脫身,便隻好硬著頭皮,用一聲咳嗽給自己壯了壯膽:“我初來乍到,對企業的情況了解不很清楚。這裏的所有師傅都是我的老師。我本不應該說什麽,既然經理點名要我說,我就鬥膽隨便說點,說錯了,請各位領導和師傅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經理對國家關於國營企業改革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我最近翻閱了一些資料,從掌握的信息來看,承包經營,自負盈虧,這隻是國營企業改革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按價值規律辦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據有關媒體報道,我國法學界目前正在醞釀《公司法》。一旦《公司法》出台,就為民間資本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最後,還可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國家會退出投入在企業的資本,民營企業就會投入資金,作為股東進軍國營企業,到那時,國家或許會抓大放小,除了保護那些對國計民生影響巨大的特大型企業之外,其他中小國營企業將會全部推向市場,《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法》等法律將會被新的《公司法》等法律所代替,“國營企業”這幾個字便將有可能逐漸從有關詞典上消失。也許有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與我們社會主義製度格格不入,可這也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我這樣說,並不是誇大其辭,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將來要麵對的現實。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的崛起,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支撐點就在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上。最近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對這種改革政策已經作了充分肯定。就說這次‘砸三鐵’吧,從眼下看,是給我們的企業出了個難題,可這也是上級在多種經濟成分共存情況下,給我們企業開的一副提高免疫力的良藥。如何煎熬,如何服用,如何能取得應有的療效,全在我們自己掌握。我認為,眼下公司有幾件事好像是當務之急,應該馬上要做。
一是要盡快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對照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公司的實際,製定出一個《實施方案》來。這個方案,既要立足於當前,又要著眼於長遠;既要保住國有資產不減值,又要兼顧職工利益不受損害;既要充分發揮國營企業的優勢,又要借鑒其他所有製形式企業的長處。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像治病一樣,先消炎,等炎症消失後,再做手術。
二是選擇突破口。從改革人事勞動製度、分配製度入手,先設立崗位,再確定目標,在公司有權管理的中層和各工作崗位上實行競爭上崗,建立起一種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勞動用工新機製,激勵全體幹部職工,創先爭優,進行新的創業。然後,從現有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與獎金捆在一起,按崗位、工種和效益分開檔次,實行績效掛鉤,真正做到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好與幹壞不一樣,幹多與幹少不一樣。這樣以來,鐵交椅和鐵工資的問題就解決了。隻要公司再出台一些諸如簽訂勞動合同,和允許職工停薪留職等一些政策,鐵飯碗的問題最終一定會得到解決。”
他的話音剛落,市上參加會議的各部門領導帶頭鼓起了掌。
看來這小子並非等閑之輩,出腳雖然不是很狠,但都踢在要緊處。
經理和公司其他與會者都朝他射出驚訝的目光。
沒過幾天,方知春被臨時借調到公司經理辦,參與起草了《秦陽市建築物資公司關於“砸三鐵”的實施方案》。
此後,他被破格任命為公司儲運科副科長。
這一年,他整整二十八歲。
不久,在秦陽師範學院的一次調房中,李英蓮分到了房子。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地拿到了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房門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