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的氣候是多年來少有的。
雖說時光的車輪已經碾過了驚蟄,那春姑娘也正在翩翩起舞,用少女般的柔指,觸摸著僵硬的樹梢,房簷、瓦棱上的冰筍,以及廣袤田野上尚未消融的積雪和即將返青的禾苗,但料峭的春寒依然讓人難以忍受,畢竟上一年的冬天實在太漫長了。
號稱“東方金字塔”的漢陵,本來就是享譽中外的一大人文景觀。它矗立在北莽山上,南望巍巍挺拔的秦嶺,俯視滔滔東去的渭河,上依天時之勢,下占地理之優,雖然風吹雨打兩千多年卻尊嚴依舊,這著實為漢陵人帶來了莫大的榮光。要不,在那舉國上下大破四舊,橫批封資修的動亂年代裏,這裏從沒有一個人公開站出來為自己被斥作“封建帝王的守墓人”而懊喪,而都是暗暗地為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陵人而驕傲。他們從族譜和一代代先人的言傳中了解到,自己的家鄉在幾千年前,曾是聞名天下的第一大邑—漢陵邑。他們的祖先都是那個時候,從全國各地遷徙於此的,其中不是豪門,便是望族。所以,他們當中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王公貴族的後裔,他們的血脈裏流淌著貴族所特有的高貴的血液。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盡管歲月的風霜正像李太白所描述的那樣,已經消蝕了泱泱大邑昔日光彩奪目的磚石和瓦爍,吹落了往日樓閣櫛比、人喧馬嚷的繁華,盡管他們眼下的境遇已與兩千多年前老先人們的榮耀不能相比,但每當看見高懸在陵塚上的那輪太陽依舊朝起暮落時,他們便依然堅信,自己家鄉的風水不光在廢丘縣、秦陽市是最好的,就是在整個三秦省,在全天下都是頂好的,它一定會庇蔭自己的子孫前程似錦、榮華富貴。
“要變天了?”“真的要變天了。”當這些讓政治愚弄了十幾年的人們被組織起來,排著長隊,打著彩旗,敲著鑼鼓,喊著口號,在公社駐地沿街遊行,慶祝撥亂反正的偉大勝利時,他們已經隱約地感覺到一個動亂的時代正在結束,自己的生活將由此有一個新的轉機,會逐步重新迴到過去那樣有秩序的軌道上。先是高音喇叭那撕心裂肺的尖叫聲漸漸地少了,播放的歌曲也不全是口號和進行曲,旋律變得溫情柔和了許多。緊接著集合在生產隊飼養室裏念文件、讀報紙、學“最高指示”的時候也少了,原來無意中說錯一句話就被上綱上線,戴著木牌四處遊街的情況更離自己漸漸遠去。
少了煩惱和擔心,這些祖祖輩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便經常端上一碗像褲帶一樣寬的粘麵,蹲在村中的碾子或老井旁,用自己樸素的思想和少得可憐的知識,海闊天空般地談論著家事、村事、國事、天下事。什麽隊上那匹馬懷駒了,誰家的孩子有出息了,“四人幫”如何反黨了,國家的政策可能要大變了,土地可能要包產到戶了,美國人怎麽把尼克鬆給推翻了,阿爾巴尼亞、越南、還有朝鮮好像跟中國的關係沒有原來那樣密切了,等等五花八門的事情。
就在上一年的冬天,幾乎全國每個學校升學方式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多年來銷聲匿跡的升學閉卷考試,突然冒了出來,代替了組織推薦。從上邊下來的紅頭文件指示,大凡學生要升級,必須通過閉卷考試,擇優錄取。方知春等一大批初二的畢業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了撥亂反正後的第一次高中升學考試。好在因為是恢複考試的第一年,而且考試的題目並不難,這些初中畢業生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如願以償地走進了當地最高的學府——漢陵高級中學。
當方知春和他的新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報完名,來到自己的新教室門前時,一股尿臊味撲鼻而來。教室大門被一把鐵鎖鎖著。
方知春透過少了玻璃的窗戶,驚奇地發現教室裏拴著一頭老母豬。那母豬耷拉著肚皮,動作懶洋洋的,毛發黑亮,看不見一根雜色,正帶著一群豬崽在吃著食。小豬崽活蹦亂跳,顯得有些興奮。
“怎麽這麽難聞?”
“是誰把豬拴在教室裏?”
“怎麽會這樣?”
“真是的。教室裏拴著豬讓我們怎麽上課?”
紛紛而來的同學目睹了眼前這個狀況後,低聲議論著。
這有什麽奇怪的。在剛剛結束的那個所謂又紅又專的年代裏,全國教育係統都沉浸在狂熱的政治浪潮之中,一會兒“批林批孔、砸爛孔家店”,一會兒“反擊右傾翻案風”,一會兒“評水滸,批宋江”,一會兒學習朝陽農學院,隻要“最高指示”、“最新指示”一發表,馬上就有“梁效”等人的理論文章出籠。隨之而來的就是自上而下、一個口徑、一個規定動作地大學習、大批判,誰要是稍有不慎喊出雜音,輕者被當作“白專道路”的典型,遭到口誅筆伐;重者則被當作反革命,不僅要遭到群起而攻之,甚至還要被國家機器鎮壓。當時,幾乎所有學校,不管是大學,還是中小學,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工、學農的偉大實踐之中。以漢陵中學為例,學校就以自然班為單位,成立了衛生班、文藝班、養豬班、養羊班、農技班、沼氣班、鐵工廠等十幾個學工學農組織,學生們整天都泡在自己的實踐項目上。想來,從這個教室剛剛走出的應該是原來的養豬班的學生。
風唿唿地刮著,搖動著校園裏的樹枝,也搖動著教室門窗。那一片片安裝得不很結實的玻璃,在寒風的蹂躪下“嘩、嘩”作響。
不大一會兒,一個四十出頭的人走了過來。他個頭不算太高,身穿一件藍色的滌卡中山裝,頭戴一頂灰色的鴨舌帽,鼻梁上架著一副黑色框的近視眼鏡。他走到教室門前時,先是微笑地向聚集新同學們點了點頭,然後,開門見山地說:“各位同學,我是你們的班主任,姓王。大家是從不同的學校初到這裏,彼此間還有些生疏,為了方便聯係和管理,有那位同學自願出來臨時負責?”
門外原來吵雜的聲音嘎然而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吭聲。
“報告老師,我叫方知春,讓我來試試看。”方知春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哦,你就是方知春,原來漢陵初級中學的團委副書記?”
“是!老師。”
僅僅隻有兩句話,不到20個字,王老師就用麵帶微笑的點頭,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新學生的認可。“這小子這麽幹練!怪不得他在漢陵初中得到那麽多老師的好評和學生的擁戴呢。”他仿佛又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便鄭重其事地把教室門的鑰匙交給了方知春。
“好,方知春,今天由你負責帶領同學把豬牽到操場西南角新砌的豬圈裏,然後打掃教室內外衛生,擺好桌凳。”
“是!”方知春脆聲答道。
方知春接過鑰匙,打開教室門,然後以他所擅長的組織能力,把這些陌生麵孔的同學集中起來,分成三組:一組牽走豬,並整理豬圈;一組打掃內外衛生;另一組擺放桌凳。自己第一個找到鐵鍁和掃帚,打開窗戶,頂著撲鼻的臭氣,清理被豬糞便汙染的教室。
這是這些剛剛從全公社各初中來的學生,踏入自己夢寐以求的高級中學後,所上的第一節課。盡管他們的年齡還小,隻有十六七歲,但畢竟搞了多年學工、學農義務勞動,這些活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小菜一碟。不到半晌,各組都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等候著真正開課時候的到來。
這是他們參加學工、學農活動的最後一課。此後不久,那頭老母豬和豬崽和原來學校所喂養的雞、鵝、羊、牛等禽畜,連同鐵工廠和幾個農場被相繼賣掉,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逐步轉向正常。
由於在這第一節課中的出色組織和帶頭實幹,方知春贏得了班主任王老師的信任和同學們的擁戴。在開學不久的班團幹部選舉中,他以高票當選為班級的團支部書記,並被推舉為學校團委副書記。
沒了養豬的牽掛和不停歇的運動的騷擾,方知春和他的夥伴們便少了許多煩心事。他們靜下心來,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了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學習之中。
楊柳綠了,他們在明媚的晨曦下朗誦著課文。
菜花黃了,他們沐浴陽光,演算著各式各類題目。
柿子紅了,他們一邊聞著果香,一邊抒發著收獲的情感。
梅花開了,他們麵對冬雪,做著“下雪不冷消雪冷”的實驗。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為了迎接即將重新開始的全國高等院校統一考試,他們隻能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學習,誰讓那可惡的動亂耽擱了他們那麽多時光呢。
雖說時光的車輪已經碾過了驚蟄,那春姑娘也正在翩翩起舞,用少女般的柔指,觸摸著僵硬的樹梢,房簷、瓦棱上的冰筍,以及廣袤田野上尚未消融的積雪和即將返青的禾苗,但料峭的春寒依然讓人難以忍受,畢竟上一年的冬天實在太漫長了。
號稱“東方金字塔”的漢陵,本來就是享譽中外的一大人文景觀。它矗立在北莽山上,南望巍巍挺拔的秦嶺,俯視滔滔東去的渭河,上依天時之勢,下占地理之優,雖然風吹雨打兩千多年卻尊嚴依舊,這著實為漢陵人帶來了莫大的榮光。要不,在那舉國上下大破四舊,橫批封資修的動亂年代裏,這裏從沒有一個人公開站出來為自己被斥作“封建帝王的守墓人”而懊喪,而都是暗暗地為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陵人而驕傲。他們從族譜和一代代先人的言傳中了解到,自己的家鄉在幾千年前,曾是聞名天下的第一大邑—漢陵邑。他們的祖先都是那個時候,從全國各地遷徙於此的,其中不是豪門,便是望族。所以,他們當中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王公貴族的後裔,他們的血脈裏流淌著貴族所特有的高貴的血液。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盡管歲月的風霜正像李太白所描述的那樣,已經消蝕了泱泱大邑昔日光彩奪目的磚石和瓦爍,吹落了往日樓閣櫛比、人喧馬嚷的繁華,盡管他們眼下的境遇已與兩千多年前老先人們的榮耀不能相比,但每當看見高懸在陵塚上的那輪太陽依舊朝起暮落時,他們便依然堅信,自己家鄉的風水不光在廢丘縣、秦陽市是最好的,就是在整個三秦省,在全天下都是頂好的,它一定會庇蔭自己的子孫前程似錦、榮華富貴。
“要變天了?”“真的要變天了。”當這些讓政治愚弄了十幾年的人們被組織起來,排著長隊,打著彩旗,敲著鑼鼓,喊著口號,在公社駐地沿街遊行,慶祝撥亂反正的偉大勝利時,他們已經隱約地感覺到一個動亂的時代正在結束,自己的生活將由此有一個新的轉機,會逐步重新迴到過去那樣有秩序的軌道上。先是高音喇叭那撕心裂肺的尖叫聲漸漸地少了,播放的歌曲也不全是口號和進行曲,旋律變得溫情柔和了許多。緊接著集合在生產隊飼養室裏念文件、讀報紙、學“最高指示”的時候也少了,原來無意中說錯一句話就被上綱上線,戴著木牌四處遊街的情況更離自己漸漸遠去。
少了煩惱和擔心,這些祖祖輩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便經常端上一碗像褲帶一樣寬的粘麵,蹲在村中的碾子或老井旁,用自己樸素的思想和少得可憐的知識,海闊天空般地談論著家事、村事、國事、天下事。什麽隊上那匹馬懷駒了,誰家的孩子有出息了,“四人幫”如何反黨了,國家的政策可能要大變了,土地可能要包產到戶了,美國人怎麽把尼克鬆給推翻了,阿爾巴尼亞、越南、還有朝鮮好像跟中國的關係沒有原來那樣密切了,等等五花八門的事情。
就在上一年的冬天,幾乎全國每個學校升學方式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多年來銷聲匿跡的升學閉卷考試,突然冒了出來,代替了組織推薦。從上邊下來的紅頭文件指示,大凡學生要升級,必須通過閉卷考試,擇優錄取。方知春等一大批初二的畢業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了撥亂反正後的第一次高中升學考試。好在因為是恢複考試的第一年,而且考試的題目並不難,這些初中畢業生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如願以償地走進了當地最高的學府——漢陵高級中學。
當方知春和他的新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報完名,來到自己的新教室門前時,一股尿臊味撲鼻而來。教室大門被一把鐵鎖鎖著。
方知春透過少了玻璃的窗戶,驚奇地發現教室裏拴著一頭老母豬。那母豬耷拉著肚皮,動作懶洋洋的,毛發黑亮,看不見一根雜色,正帶著一群豬崽在吃著食。小豬崽活蹦亂跳,顯得有些興奮。
“怎麽這麽難聞?”
“是誰把豬拴在教室裏?”
“怎麽會這樣?”
“真是的。教室裏拴著豬讓我們怎麽上課?”
紛紛而來的同學目睹了眼前這個狀況後,低聲議論著。
這有什麽奇怪的。在剛剛結束的那個所謂又紅又專的年代裏,全國教育係統都沉浸在狂熱的政治浪潮之中,一會兒“批林批孔、砸爛孔家店”,一會兒“反擊右傾翻案風”,一會兒“評水滸,批宋江”,一會兒學習朝陽農學院,隻要“最高指示”、“最新指示”一發表,馬上就有“梁效”等人的理論文章出籠。隨之而來的就是自上而下、一個口徑、一個規定動作地大學習、大批判,誰要是稍有不慎喊出雜音,輕者被當作“白專道路”的典型,遭到口誅筆伐;重者則被當作反革命,不僅要遭到群起而攻之,甚至還要被國家機器鎮壓。當時,幾乎所有學校,不管是大學,還是中小學,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工、學農的偉大實踐之中。以漢陵中學為例,學校就以自然班為單位,成立了衛生班、文藝班、養豬班、養羊班、農技班、沼氣班、鐵工廠等十幾個學工學農組織,學生們整天都泡在自己的實踐項目上。想來,從這個教室剛剛走出的應該是原來的養豬班的學生。
風唿唿地刮著,搖動著校園裏的樹枝,也搖動著教室門窗。那一片片安裝得不很結實的玻璃,在寒風的蹂躪下“嘩、嘩”作響。
不大一會兒,一個四十出頭的人走了過來。他個頭不算太高,身穿一件藍色的滌卡中山裝,頭戴一頂灰色的鴨舌帽,鼻梁上架著一副黑色框的近視眼鏡。他走到教室門前時,先是微笑地向聚集新同學們點了點頭,然後,開門見山地說:“各位同學,我是你們的班主任,姓王。大家是從不同的學校初到這裏,彼此間還有些生疏,為了方便聯係和管理,有那位同學自願出來臨時負責?”
門外原來吵雜的聲音嘎然而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吭聲。
“報告老師,我叫方知春,讓我來試試看。”方知春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哦,你就是方知春,原來漢陵初級中學的團委副書記?”
“是!老師。”
僅僅隻有兩句話,不到20個字,王老師就用麵帶微笑的點頭,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新學生的認可。“這小子這麽幹練!怪不得他在漢陵初中得到那麽多老師的好評和學生的擁戴呢。”他仿佛又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便鄭重其事地把教室門的鑰匙交給了方知春。
“好,方知春,今天由你負責帶領同學把豬牽到操場西南角新砌的豬圈裏,然後打掃教室內外衛生,擺好桌凳。”
“是!”方知春脆聲答道。
方知春接過鑰匙,打開教室門,然後以他所擅長的組織能力,把這些陌生麵孔的同學集中起來,分成三組:一組牽走豬,並整理豬圈;一組打掃內外衛生;另一組擺放桌凳。自己第一個找到鐵鍁和掃帚,打開窗戶,頂著撲鼻的臭氣,清理被豬糞便汙染的教室。
這是這些剛剛從全公社各初中來的學生,踏入自己夢寐以求的高級中學後,所上的第一節課。盡管他們的年齡還小,隻有十六七歲,但畢竟搞了多年學工、學農義務勞動,這些活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小菜一碟。不到半晌,各組都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等候著真正開課時候的到來。
這是他們參加學工、學農活動的最後一課。此後不久,那頭老母豬和豬崽和原來學校所喂養的雞、鵝、羊、牛等禽畜,連同鐵工廠和幾個農場被相繼賣掉,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逐步轉向正常。
由於在這第一節課中的出色組織和帶頭實幹,方知春贏得了班主任王老師的信任和同學們的擁戴。在開學不久的班團幹部選舉中,他以高票當選為班級的團支部書記,並被推舉為學校團委副書記。
沒了養豬的牽掛和不停歇的運動的騷擾,方知春和他的夥伴們便少了許多煩心事。他們靜下心來,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了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學習之中。
楊柳綠了,他們在明媚的晨曦下朗誦著課文。
菜花黃了,他們沐浴陽光,演算著各式各類題目。
柿子紅了,他們一邊聞著果香,一邊抒發著收獲的情感。
梅花開了,他們麵對冬雪,做著“下雪不冷消雪冷”的實驗。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為了迎接即將重新開始的全國高等院校統一考試,他們隻能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學習,誰讓那可惡的動亂耽擱了他們那麽多時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