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卡文了
我要揍的勾踐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作者二三子行不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23章 卡文
金陵,
吳王宮,吳地並沒有在像以前那樣總是重複審批內閣和監國太子的審批奏折,而是一律在他隨意抽查一些以後,就搬走備案了。。這讓他的太子安大為振奮,以為父親終於認可了他的努力,一時間非常努力表現。
實際上他的位置是非常穩定的,因為唯一和他年紀相當的弟弟,都去了楚南擔任西吳太子,在國內的弟弟都還是穿開襠褲的小屁孩,對他毫無威脅。
吳地也沒注意,實際上他之所以不這樣,隻在於,上一次他花了小半年才弄好,差點把自己累個半死,於是他就給了監國太子更重的權利。反正隻要不違反他的既定國策,在這個體製框架之內,也出不了什麽大事。畢竟他委任的太子太傅可也是吳國赫赫有名的忠臣,能臣--被離,他的太師也是三朝元老公孫聖,作為吳國王孫宗親他還是吳國的大宗正,負責王室祭祀和王族成員管理。都是老臣。吳地之所以一直不讓他們輔佐自己,也不是看不起他們的能力,而是這群老臣,天然就是他改革吳國弊政的政敵。哪怕他們忠正剛直,也會成為他改革的麻煩。可是現在,從他公元前483年來到這個時代,並展開“農村包圍城市”“先地方後中央”的改革之路。前前後後也有了九年的艱辛努力。按照曆史上商鞅變法,十年計成,他基本上算是成功了,就是他現在死了,那群依靠這套體製成長起來的文武大臣,也根本動搖不了。因此這群有本事,又很忠誠但是思想老化老臣於是就有了作用。
實際上是,被離原本反對的改革,卻逐漸發現,由於改革,吳國逐漸迅速的恢複原本就強於越國的國力,並且持之以恆三年以後,把勾踐趕出會稽,再過三年,又成功吞並吳國南方宿敵楚國,並徹底殲滅了宿敵越軍,雖然幹這件事的是夫差完成的,顯然晚年的夫差痛定思痛以後,悔過很徹底,然後也沒給本就比他弱很多的勾踐任何機會。
但是這和東吳西吳總體實力不無關係。有這群闔閭稱霸時期的老臣班底,要知道,雖然孫武,伍子胥等大才,可沒有王孫雒,被離,公孫聖等人全力輔佐,那也是徒然。他們才是吳國的中堅。
而恢複國力的吳地,不得不重新啟用這群老臣。也算是對一些勢力的妥協。
而他看來,這群人能輔佐好闔閭,也能輔佐好太子安。至少,他迴吳國就沒發現這裏和他離開前有什麽不同,反而是老百姓更富有了。今年征稅也非常成功。原本隻依靠鹽鐵專賣等獲利的財政,雖然經曆戰事,可是也沒有破產。必須承認,這群人很厲害。他們的後勤搞得很好。
不增加稅收的時候,還能支持戰爭,還能賑濟楚國百姓。這絕對是一個大工程。
那麽吳國就這樣沒什麽事情了嗎。
說實話,原本他也以為是如此,可是,這群守舊老臣們又給他弄出很多麻煩事。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分封爭議”。所謂分封,就是把大帝國分成若幹塊,然後交給某個王子鎮守和治理。這位王子負責某一塊封地全部事情。這是華夏在某個時代由於生產力底下而造成的,比如落後的交通,比如通訊不暢的遙遠距離,比如邊疆叛亂的反應不及時,都會造成巨大威脅。
但是這些弊端都可以用分封製解決,封君坐鎮一方,自然會解決封地的事情,比如東周平王把秦侯封在西岐,最終有了如今牢牢壓製西岐各地蠻夷,或者說,秦國已經是西岐蠻夷最強的一個。還有西周就封在東北的燕國,也一直幫助中原抵抗草原蠻夷,並且著有成效。
這算是成功按例,可是也有齊國,晉國,鄭國等封國強大以後的反客為主。吳地並不痛恨分封製,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這反而是周朝迅速從中原擴張到整個長江流域的關鍵。吳地知道,如果首都定在南京,那麽遙遠的嶺南,巴蜀,來迴一兩月的路途,壓根不合適控製,一旦造反,叛亂什麽的。根本反應不過來,一場戰爭往往隻需要幾天,等朝廷反應過來,整個邊疆估計都丟光了。
但是也絕對不能像東周那樣縱容封國的發展,崛起,然後反製朝廷。這種情況,曆朝曆代都有,甚至到了明朝,有的靖難之役的大造反。因此,他不反對封國,但絕對不應該是他已經建立統治的地區。秦朝滅亡在於生產力不足的時候強行全國進行郡縣製,可最終土崩瓦解。漢朝的七國之亂等,又是分封製的必然結果。
他一直在謀劃,分封製必須有,但必須限製著自己能力控製不到的邊疆地區。像曆史上秦始皇派兵五十萬占據嶺南,並鎮守,造成國內空虛,這絕對不允許。這是郡縣製的額弊端。那麽如果秦始皇直接讓扶蘇鎮守南越,建立一個隸屬秦帝國的南越藩國列,嗬嗬,估計秦朝崩潰,南越都會自然而然派兵救援,不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樣反而不是牽製了中央主力,而是牽製項羽等反軍的一大助力。
吳地對著吳國最新繪製的擁有18郡的吳國地圖,自然也包括西吳七郡在內。東西吳如今統治著整個長江流域,如果西吳兼並人口不少的蜀國,總人口就會突破百萬,加上總人口已經達到三百萬的吳國,那就是四百萬。雖然比起中原還很孫色,但是中原卻是分裂的,南方卻是統一的。吳地拿出筆,沿著地圖畫了一條線,很粗的一條線。最後扔掉筆,按照夏禹分九州,東南15郡大部分就屬於揚州版圖,自然北方淮南淮北屬於豫州,自然還有汝南。除此外還有位於長江北岸的徐州,主要都在江蘇省,部分在山東東南,比如吳國的琅琊郡。
吳地想了想,叫來了禦史大夫法正。
法正急忙趕來,然後就看見吳地在繪畫,在一張已經刊行發布的最新“吳王地七年版吳國地理地圖”
雖說是地理圖,實際上還是把吳國的行政圖自然而然放在了裏麵,隻是由於用來教育各地學生,各地官僚,普及地理知識需要發行,比起軍用地圖和朝廷運用的地理地圖嚴密性差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古代皇帝為了防止地方造反或者官僚對著地圖,看著看著就有了莫名的野心,於是長時間禁止民間百姓看地圖。自然吳地卻沒這個障礙。也沒那麽愚昧。反而是他上位以後前後八年,不斷刊行地圖越來越大的吳國地圖,從夫差14年,公元前482年,也就是夫差從極盛神壇跌下來的那一年的地圖開始,實際上這一年六月的額黃池會盟,隨後的泗水之戰。都是對吳國變更影響重大的事情。也是夫差最後一年統治整個吳國,雖然在西吳,任然繼續沿用,可是第二年開始吳國就開始用吳地年號。
也是黃帝紀年全麵開始的一年。
法正很聰明,看著看著,他熟知夏禹一來的額九州劃分。很快就明白了。
但是他沒有多說,等待吳地的決定。
果然丟了毛筆的吳地很快就道“愛卿以為,孤想說什麽”。
法正道“但憑陛下訓示”。
吳地也不多裝逼,於是道“夏禹九州,劃分已經近兩千年,分分合合,也該合一了,最近有人不斷奏報,請求重開分封,寡人考慮再三,覺得,這個九州以內,不合適。”法正大喜,他就是堅決反對分裂的“郡縣派”也可以說是集權派。
隨後就聽到“可是那些太過於遙遠的地方,我們控製起來,非常費力,就可以繼續沿用封國製度。你明白麽”。法正道“九州以內設郡縣,九州以外列封國”。吳地點點頭。
然後拿出一張軍方地圖和一張行政地圖,最後又拿來一張古典九州傳統地圖,道“軍方按照應對敵人把18郡分為五個都督府,五個軍區,這很好,也不宜再更改。但是這就影響到了古代的額九州劃分。因此寡人決定重新進行九州劃分。以防備禦史台設置九州監察刺史府,你覺得列”
法正點頭,刺史府還有一個工作就是監視轄區軍方尤其是擁兵在手的將領,因此,必須盡可能的把他吻合在一起。“陛下英明”。
金陵,
吳王宮,吳地並沒有在像以前那樣總是重複審批內閣和監國太子的審批奏折,而是一律在他隨意抽查一些以後,就搬走備案了。。這讓他的太子安大為振奮,以為父親終於認可了他的努力,一時間非常努力表現。
實際上他的位置是非常穩定的,因為唯一和他年紀相當的弟弟,都去了楚南擔任西吳太子,在國內的弟弟都還是穿開襠褲的小屁孩,對他毫無威脅。
吳地也沒注意,實際上他之所以不這樣,隻在於,上一次他花了小半年才弄好,差點把自己累個半死,於是他就給了監國太子更重的權利。反正隻要不違反他的既定國策,在這個體製框架之內,也出不了什麽大事。畢竟他委任的太子太傅可也是吳國赫赫有名的忠臣,能臣--被離,他的太師也是三朝元老公孫聖,作為吳國王孫宗親他還是吳國的大宗正,負責王室祭祀和王族成員管理。都是老臣。吳地之所以一直不讓他們輔佐自己,也不是看不起他們的能力,而是這群老臣,天然就是他改革吳國弊政的政敵。哪怕他們忠正剛直,也會成為他改革的麻煩。可是現在,從他公元前483年來到這個時代,並展開“農村包圍城市”“先地方後中央”的改革之路。前前後後也有了九年的艱辛努力。按照曆史上商鞅變法,十年計成,他基本上算是成功了,就是他現在死了,那群依靠這套體製成長起來的文武大臣,也根本動搖不了。因此這群有本事,又很忠誠但是思想老化老臣於是就有了作用。
實際上是,被離原本反對的改革,卻逐漸發現,由於改革,吳國逐漸迅速的恢複原本就強於越國的國力,並且持之以恆三年以後,把勾踐趕出會稽,再過三年,又成功吞並吳國南方宿敵楚國,並徹底殲滅了宿敵越軍,雖然幹這件事的是夫差完成的,顯然晚年的夫差痛定思痛以後,悔過很徹底,然後也沒給本就比他弱很多的勾踐任何機會。
但是這和東吳西吳總體實力不無關係。有這群闔閭稱霸時期的老臣班底,要知道,雖然孫武,伍子胥等大才,可沒有王孫雒,被離,公孫聖等人全力輔佐,那也是徒然。他們才是吳國的中堅。
而恢複國力的吳地,不得不重新啟用這群老臣。也算是對一些勢力的妥協。
而他看來,這群人能輔佐好闔閭,也能輔佐好太子安。至少,他迴吳國就沒發現這裏和他離開前有什麽不同,反而是老百姓更富有了。今年征稅也非常成功。原本隻依靠鹽鐵專賣等獲利的財政,雖然經曆戰事,可是也沒有破產。必須承認,這群人很厲害。他們的後勤搞得很好。
不增加稅收的時候,還能支持戰爭,還能賑濟楚國百姓。這絕對是一個大工程。
那麽吳國就這樣沒什麽事情了嗎。
說實話,原本他也以為是如此,可是,這群守舊老臣們又給他弄出很多麻煩事。
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分封爭議”。所謂分封,就是把大帝國分成若幹塊,然後交給某個王子鎮守和治理。這位王子負責某一塊封地全部事情。這是華夏在某個時代由於生產力底下而造成的,比如落後的交通,比如通訊不暢的遙遠距離,比如邊疆叛亂的反應不及時,都會造成巨大威脅。
但是這些弊端都可以用分封製解決,封君坐鎮一方,自然會解決封地的事情,比如東周平王把秦侯封在西岐,最終有了如今牢牢壓製西岐各地蠻夷,或者說,秦國已經是西岐蠻夷最強的一個。還有西周就封在東北的燕國,也一直幫助中原抵抗草原蠻夷,並且著有成效。
這算是成功按例,可是也有齊國,晉國,鄭國等封國強大以後的反客為主。吳地並不痛恨分封製,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這反而是周朝迅速從中原擴張到整個長江流域的關鍵。吳地知道,如果首都定在南京,那麽遙遠的嶺南,巴蜀,來迴一兩月的路途,壓根不合適控製,一旦造反,叛亂什麽的。根本反應不過來,一場戰爭往往隻需要幾天,等朝廷反應過來,整個邊疆估計都丟光了。
但是也絕對不能像東周那樣縱容封國的發展,崛起,然後反製朝廷。這種情況,曆朝曆代都有,甚至到了明朝,有的靖難之役的大造反。因此,他不反對封國,但絕對不應該是他已經建立統治的地區。秦朝滅亡在於生產力不足的時候強行全國進行郡縣製,可最終土崩瓦解。漢朝的七國之亂等,又是分封製的必然結果。
他一直在謀劃,分封製必須有,但必須限製著自己能力控製不到的邊疆地區。像曆史上秦始皇派兵五十萬占據嶺南,並鎮守,造成國內空虛,這絕對不允許。這是郡縣製的額弊端。那麽如果秦始皇直接讓扶蘇鎮守南越,建立一個隸屬秦帝國的南越藩國列,嗬嗬,估計秦朝崩潰,南越都會自然而然派兵救援,不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樣反而不是牽製了中央主力,而是牽製項羽等反軍的一大助力。
吳地對著吳國最新繪製的擁有18郡的吳國地圖,自然也包括西吳七郡在內。東西吳如今統治著整個長江流域,如果西吳兼並人口不少的蜀國,總人口就會突破百萬,加上總人口已經達到三百萬的吳國,那就是四百萬。雖然比起中原還很孫色,但是中原卻是分裂的,南方卻是統一的。吳地拿出筆,沿著地圖畫了一條線,很粗的一條線。最後扔掉筆,按照夏禹分九州,東南15郡大部分就屬於揚州版圖,自然北方淮南淮北屬於豫州,自然還有汝南。除此外還有位於長江北岸的徐州,主要都在江蘇省,部分在山東東南,比如吳國的琅琊郡。
吳地想了想,叫來了禦史大夫法正。
法正急忙趕來,然後就看見吳地在繪畫,在一張已經刊行發布的最新“吳王地七年版吳國地理地圖”
雖說是地理圖,實際上還是把吳國的行政圖自然而然放在了裏麵,隻是由於用來教育各地學生,各地官僚,普及地理知識需要發行,比起軍用地圖和朝廷運用的地理地圖嚴密性差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古代皇帝為了防止地方造反或者官僚對著地圖,看著看著就有了莫名的野心,於是長時間禁止民間百姓看地圖。自然吳地卻沒這個障礙。也沒那麽愚昧。反而是他上位以後前後八年,不斷刊行地圖越來越大的吳國地圖,從夫差14年,公元前482年,也就是夫差從極盛神壇跌下來的那一年的地圖開始,實際上這一年六月的額黃池會盟,隨後的泗水之戰。都是對吳國變更影響重大的事情。也是夫差最後一年統治整個吳國,雖然在西吳,任然繼續沿用,可是第二年開始吳國就開始用吳地年號。
也是黃帝紀年全麵開始的一年。
法正很聰明,看著看著,他熟知夏禹一來的額九州劃分。很快就明白了。
但是他沒有多說,等待吳地的決定。
果然丟了毛筆的吳地很快就道“愛卿以為,孤想說什麽”。
法正道“但憑陛下訓示”。
吳地也不多裝逼,於是道“夏禹九州,劃分已經近兩千年,分分合合,也該合一了,最近有人不斷奏報,請求重開分封,寡人考慮再三,覺得,這個九州以內,不合適。”法正大喜,他就是堅決反對分裂的“郡縣派”也可以說是集權派。
隨後就聽到“可是那些太過於遙遠的地方,我們控製起來,非常費力,就可以繼續沿用封國製度。你明白麽”。法正道“九州以內設郡縣,九州以外列封國”。吳地點點頭。
然後拿出一張軍方地圖和一張行政地圖,最後又拿來一張古典九州傳統地圖,道“軍方按照應對敵人把18郡分為五個都督府,五個軍區,這很好,也不宜再更改。但是這就影響到了古代的額九州劃分。因此寡人決定重新進行九州劃分。以防備禦史台設置九州監察刺史府,你覺得列”
法正點頭,刺史府還有一個工作就是監視轄區軍方尤其是擁兵在手的將領,因此,必須盡可能的把他吻合在一起。“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