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33)
33
鮑羅金諾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在鮑羅金諾和巴格拉基昂多麵堡之間一千俄丈[110]的地區。在這個地區以外,一邊有烏瓦羅夫俄國騎兵的佯攻,另一邊,在烏基察後邊,有波尼亞托夫斯基同杜契科夫進行的接觸,但這同中心戰場的戰鬥比起來隻是兩場小小的單獨戰鬥。在鮑羅金諾和尖頂堡之間的田野上,在樹林旁邊,這天的主要戰鬥發生在兩邊都看得見的曠地上,而且用的是最簡單樸素的方式。
雙方各用幾百門炮互相轟擊,展開戰鬥。
後來,整個戰場硝煙彌漫,在硝煙中,德賽和孔朋的兩個師就從右邊(從法軍方麵看)向尖頂堡移動,而副王的部隊則從左邊向鮑羅金諾進攻。
這些尖頂堡離拿破侖所在的舍瓦爾季諾多麵堡隻有一俄裏,但離鮑羅金諾有兩俄裏以上,因此拿破侖看不到那裏發生的事,再加上硝煙混合著迷霧,把整個地區都遮蔽了。德賽師的士兵直到走下尖頂堡前的峽穀才能被人看見。他們一到峽穀,尖頂堡上槍炮的硝煙十分濃密,遮蔽了峽穀那邊的整個山坡。硝煙中有時掠過一些黑魆魆的影子,大概是人,有時則掠過刺刀的閃光。但他們是在行動還是站在那裏,是法國人還是俄國人,從舍瓦爾季諾多麵堡都看不清。
太陽燦爛地升起,陽光斜射在拿破侖臉上,拿破侖手搭涼棚眺望尖頂堡。尖頂堡前硝煙擴散開來,一會兒好像是硝煙在動,一會兒好像是軍隊在動。有時在槍炮的射擊聲間歇中可以聽見人的呐喊,但不能判斷他們在那裏做什麽。
拿破侖站在土崗上,用單筒望遠鏡了望著。他從望遠鏡的小筒裏看見煙和人,有時是自己人,有時是俄國人;但當他再用肉眼看時,他不知道剛才看見的東西在哪裏。
他走下土崗,在土崗前來迴踱步。
不僅從下麵他站立的地方,不僅從他的將軍們現在站立的土崗上,而且從尖頂堡上也看不清這裏所發生的事。在尖頂堡上,俄國兵,法國兵,陣亡的,負傷的,活著的,受驚的,發瘋的,輪流出現,混成一片。一連幾小時,在這個地方,在連續不斷的槍炮聲中,時而出現俄國兵,時而出現法國兵,時而出現步兵,時而出現騎兵;他們出現,倒下,射擊,搏鬥,呐喊,後退,不知該拿對方怎麽辦。
拿破侖派出的副官和他那些元帥的傳令官騎馬跑來向他報告軍情,但所有這些報告都是靠不住的,因為在激戰中無法說清當時的情況,因為許多副官根本沒有跑到戰鬥現場,而隻是轉告從別人口裏聽來的消息,還因為副官們跑了兩三俄裏來到拿破侖那裏,情況已發生了變化,他們帶來的消息已過時了。例如一個副官從副王那裏騎馬跑來,報告鮑羅金諾已被占領,柯洛察河上的橋已落到法軍手裏。副官問拿破侖要不要命令軍隊過橋,拿破侖下令軍隊在對岸列隊待命,其實不僅在拿破侖發這道命令的時候,甚至在副官剛離開鮑羅金諾的時候,也就是在皮埃爾於會戰開始時參加的那場搏鬥中,橋已被俄軍奪迴,並且被燒掉了。
副官嚇得麵無人色,從尖頂堡騎馬跑來向拿破侖報告說,他們的進攻已被打退,孔朋負傷,達武陣亡,然而就在副官得知法軍被打退的時候,尖頂堡已被另一部分法軍占領,達武並沒有死,隻是受了點兒輕傷。拿破侖就憑這些極不可靠的報告發布命令。這些命令不是在發出之前已被執行,就是根本無法執行,因此也就沒有被執行。
離戰場較近的元帥們和將軍們,像拿破侖一樣,也沒有直接參加戰鬥,隻偶爾來到步槍射程之內,不請示拿破侖,擅自做出部署,命令從哪裏往哪裏射擊,騎兵往哪裏跑,步兵往哪裏衝。但就連他們的命令也像拿破侖的命令一樣,難得被執行,而且執行得很差。發生的情況多半同他們的命令相反。奉命前進的士兵,一遇到霰彈就往迴跑;奉命堅守陣地的士兵,突然發現前麵有俄國人,有時向後跑,有時往前衝,而騎兵沒有等到命令就去追擊逃跑的俄國人。這樣,兩個騎兵團跑過謝苗諾夫峽穀,剛要上山,就撥轉馬頭全速往迴跑。步兵也這樣行動,有時他們完全違反命令,任意亂跑。大炮何時移動,向何處移動,步兵何時出動射擊,騎兵何時追逐俄國步兵,一切命令都是由就近的部隊長官擅自做出的,不僅不請示拿破侖,甚至不請示奈伊、達武和繆拉。他們並不害怕不執行命令或擅自發布命令,因為在戰鬥中關係最重大的是人的生命,有時覺得往後跑安全,有時覺得往前跑安全,而處身在戰鬥中心的人就根據自己的心情行動。其實這種前進或後退並不能減輕或改變部隊的情況。他們相互追逐和衝突不會造成什麽損害,而造成損害、死亡和殘廢的,卻是他們在曠野上奔跑時遇到的子彈和炮彈。這些人一離開炮彈和子彈橫飛的曠野,站在後麵的指揮官立刻把他們整編,整頓他們的紀律,並依靠紀律把他們趕迴火線,而到了火線,他們在死的恐懼下又喪失紀律,憑著一時的衝動東奔西跑。
33
鮑羅金諾會戰的主要戰鬥發生在鮑羅金諾和巴格拉基昂多麵堡之間一千俄丈[110]的地區。在這個地區以外,一邊有烏瓦羅夫俄國騎兵的佯攻,另一邊,在烏基察後邊,有波尼亞托夫斯基同杜契科夫進行的接觸,但這同中心戰場的戰鬥比起來隻是兩場小小的單獨戰鬥。在鮑羅金諾和尖頂堡之間的田野上,在樹林旁邊,這天的主要戰鬥發生在兩邊都看得見的曠地上,而且用的是最簡單樸素的方式。
雙方各用幾百門炮互相轟擊,展開戰鬥。
後來,整個戰場硝煙彌漫,在硝煙中,德賽和孔朋的兩個師就從右邊(從法軍方麵看)向尖頂堡移動,而副王的部隊則從左邊向鮑羅金諾進攻。
這些尖頂堡離拿破侖所在的舍瓦爾季諾多麵堡隻有一俄裏,但離鮑羅金諾有兩俄裏以上,因此拿破侖看不到那裏發生的事,再加上硝煙混合著迷霧,把整個地區都遮蔽了。德賽師的士兵直到走下尖頂堡前的峽穀才能被人看見。他們一到峽穀,尖頂堡上槍炮的硝煙十分濃密,遮蔽了峽穀那邊的整個山坡。硝煙中有時掠過一些黑魆魆的影子,大概是人,有時則掠過刺刀的閃光。但他們是在行動還是站在那裏,是法國人還是俄國人,從舍瓦爾季諾多麵堡都看不清。
太陽燦爛地升起,陽光斜射在拿破侖臉上,拿破侖手搭涼棚眺望尖頂堡。尖頂堡前硝煙擴散開來,一會兒好像是硝煙在動,一會兒好像是軍隊在動。有時在槍炮的射擊聲間歇中可以聽見人的呐喊,但不能判斷他們在那裏做什麽。
拿破侖站在土崗上,用單筒望遠鏡了望著。他從望遠鏡的小筒裏看見煙和人,有時是自己人,有時是俄國人;但當他再用肉眼看時,他不知道剛才看見的東西在哪裏。
他走下土崗,在土崗前來迴踱步。
不僅從下麵他站立的地方,不僅從他的將軍們現在站立的土崗上,而且從尖頂堡上也看不清這裏所發生的事。在尖頂堡上,俄國兵,法國兵,陣亡的,負傷的,活著的,受驚的,發瘋的,輪流出現,混成一片。一連幾小時,在這個地方,在連續不斷的槍炮聲中,時而出現俄國兵,時而出現法國兵,時而出現步兵,時而出現騎兵;他們出現,倒下,射擊,搏鬥,呐喊,後退,不知該拿對方怎麽辦。
拿破侖派出的副官和他那些元帥的傳令官騎馬跑來向他報告軍情,但所有這些報告都是靠不住的,因為在激戰中無法說清當時的情況,因為許多副官根本沒有跑到戰鬥現場,而隻是轉告從別人口裏聽來的消息,還因為副官們跑了兩三俄裏來到拿破侖那裏,情況已發生了變化,他們帶來的消息已過時了。例如一個副官從副王那裏騎馬跑來,報告鮑羅金諾已被占領,柯洛察河上的橋已落到法軍手裏。副官問拿破侖要不要命令軍隊過橋,拿破侖下令軍隊在對岸列隊待命,其實不僅在拿破侖發這道命令的時候,甚至在副官剛離開鮑羅金諾的時候,也就是在皮埃爾於會戰開始時參加的那場搏鬥中,橋已被俄軍奪迴,並且被燒掉了。
副官嚇得麵無人色,從尖頂堡騎馬跑來向拿破侖報告說,他們的進攻已被打退,孔朋負傷,達武陣亡,然而就在副官得知法軍被打退的時候,尖頂堡已被另一部分法軍占領,達武並沒有死,隻是受了點兒輕傷。拿破侖就憑這些極不可靠的報告發布命令。這些命令不是在發出之前已被執行,就是根本無法執行,因此也就沒有被執行。
離戰場較近的元帥們和將軍們,像拿破侖一樣,也沒有直接參加戰鬥,隻偶爾來到步槍射程之內,不請示拿破侖,擅自做出部署,命令從哪裏往哪裏射擊,騎兵往哪裏跑,步兵往哪裏衝。但就連他們的命令也像拿破侖的命令一樣,難得被執行,而且執行得很差。發生的情況多半同他們的命令相反。奉命前進的士兵,一遇到霰彈就往迴跑;奉命堅守陣地的士兵,突然發現前麵有俄國人,有時向後跑,有時往前衝,而騎兵沒有等到命令就去追擊逃跑的俄國人。這樣,兩個騎兵團跑過謝苗諾夫峽穀,剛要上山,就撥轉馬頭全速往迴跑。步兵也這樣行動,有時他們完全違反命令,任意亂跑。大炮何時移動,向何處移動,步兵何時出動射擊,騎兵何時追逐俄國步兵,一切命令都是由就近的部隊長官擅自做出的,不僅不請示拿破侖,甚至不請示奈伊、達武和繆拉。他們並不害怕不執行命令或擅自發布命令,因為在戰鬥中關係最重大的是人的生命,有時覺得往後跑安全,有時覺得往前跑安全,而處身在戰鬥中心的人就根據自己的心情行動。其實這種前進或後退並不能減輕或改變部隊的情況。他們相互追逐和衝突不會造成什麽損害,而造成損害、死亡和殘廢的,卻是他們在曠野上奔跑時遇到的子彈和炮彈。這些人一離開炮彈和子彈橫飛的曠野,站在後麵的指揮官立刻把他們整編,整頓他們的紀律,並依靠紀律把他們趕迴火線,而到了火線,他們在死的恐懼下又喪失紀律,憑著一時的衝動東奔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