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著手治理黃河


    朱由校說道:“諸位可知為何自漢唐之後,少有將京城定於長安、洛陽者?”


    刑部尚書黃克纘說道:“陛下,臣以為,一是長安和洛陽都是四戰之地,多兵戈;二是因為經過安史之亂後,大量人口南遷,南方逐漸成為賦稅重地。”


    朱由校點頭,問道:“可還有哪位愛卿補充?”


    李從心猶豫下說道:“陛下,自隋唐後,黃河泛濫不絕,河床逐年抬高,洛陽受阿黃河威脅,不宜再做都城。”


    朱由校笑著問道:“那愛卿可知黃河為何泛濫?”


    “這自然是。。。。。”李從心本想說是天災,但剛才說到“林”後,陛下沒有直說,而是問了他們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


    朱延禧皺眉道:“陛下的意思是也有人禍?”


    一眾朝臣都覺得天方夜譚,誰有這麽大能力引黃河泛濫?


    朱由校說道:“劉若愚,去把朕吩咐你們做的模型拿過來,放在殿外吧。”


    “奴婢遵旨。”劉若愚隨即走向殿外吩咐一番。


    “沈愛卿可讀過《詩經》?”朱由校看著沈儆炌問道。


    沈儆炌心裏暗道:你看不起誰?要不咱倆比比?嘴上老實說道:“陛下,臣自然讀過。”


    “那愛卿定然知道《詩經》中描寫今陝西一帶的詩篇,其中不乏讚歎陝西林木茂密,山穀悠悠的詩句,而如今陝西除了關中之地,餘地還有多少林木?”


    “自堯舜至隋唐乃至晉之八王之亂,中原,或者說黃河流經範圍內,都是我漢民主要生活棲息的地方,無數漢民生於斯長於斯,更是取之於斯,戰國時秦、魏、韓、趙宮室、百姓所需之木材皆取於陝西等地;至漢朝陝西林木一是不足用,二是不夠粗壯,始從四川、湖廣等地運往關中,然百姓依舊取薪炭於陝西林中,乃至隋唐、五代依舊如此,隻是民取之而不報之,竭澤而漁,至陝西荒蕪無有林木,旱澇日漸多矣。”


    眾人點點頭,以前沒注意,現在皇帝這麽一說,還真是這樣。


    朱由校看向李起元說道:“李卿身為戶部尚書,查閱曆年陝西賦稅,想必也知道,陝西賦稅比之漢唐如何?”


    李起元躬身道:“陛下,陝西不光比漢唐有不足,比之本朝太祖年間,也少了不少。”


    這是,劉若愚進殿奏道:“陛下,沙盤已經搬來,就在殿外。”


    朱由校起身道:“走吧,諸位愛卿隨朕出去看看,就明白了。”


    殿外,有兩個沙盤,一個種了花草,一個光禿禿的,就是一堆泥土。


    眾人圍著沙盤,朱由校點點頭,劉若愚帶著苗得寶,一人提著一個奇怪的水壺。


    隻見兩人稍微往上一提,那個圓圓的,帶著許多小孔的地方就流出清水,朱國禎、楊鶴、李起元等人一時嘖嘖稱奇。


    “諸位愛卿好好看沙盤。”朱由校看到他們放飛自我,出聲提醒道。


    隨著水澆在兩個沙盤上,兩個沙盤底部有明顯的變化,種了花草的水依舊清澈,沒種花草的水已變渾濁。


    沈儆炌、徐光啟臉色變得有些凝重,李從心也在地方上興修過水利,越看越吃驚。


    片刻後,兩壺水已交往,劉若愚和苗得寶退到一旁。


    “李河督、沈愛卿和徐光啟看來是看出些門道來了。”朱由校欣慰的看著三人,不管怎麽說,這些官員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李從心斟酌道:“陛下的意思是,這沒種花草的沙盤就如同現今的陝西,雨水落在上麵,就會把泥沙帶入黃河中,隨著水流減緩,泥沙淤積,河床越來越高?”


    朱由校拍拍手笑道::“不愧是河道總督,已經看明白了,不錯,結果你們都看到了,確如李卿所言。”


    孫承宗喃喃道:“黃河泛濫是因為河床抬高,高於村莊田地,而導致河床抬高是因為泥沙淤積,而泥沙淤積是因為黃河流經的地方林木不存!”


    這一刻,困擾華夏曆朝曆代的黃河泛濫之謎終於被解開!


    孫承宗。武之望、徐光啟等朝臣都想罵娘!三觀都碎了好嗎?!


    朱由校又補了一記重拳:“耕種需要土壤,雨水侵蝕之下,土壤隨雨水流失,適合耕種的土壤不斷減少,這也是陝西畝產不斷減少的原因。”


    李起元、沈儆炌和徐光啟差點沒噴出一口老血。


    丁紹軾臉上掛著兩行淚歎道:“如今弄清黃河泛濫和陝西畝產減少的原因不知道算是我等之福?”


    朱延禧剛要反駁,隨即不語,是啊,若漢唐時候就意識到這個問題該多好,於後世子孫而言倒是好事,於當代而言,卻是太耗費國力。


    孫承宗整理一番衣冠,肅然躬身朝朱由校施禮:“臣代天下百姓謝陛下。”


    一眾大臣也跟著整理衣冠向朱由校施禮,為什麽施禮,謝什麽,大家都沒說,但已經說了。


    朱由校心中感歎的同時也暗自感謝後世的科學家、植樹人的辛苦付出和總結出的經驗。


    禮畢,朱由校說道:“藥材、糧食、林木本質上不分家,故朕把它們安排在一起,要治理好黃河,也不能一味的種樹,在黃河及其支流一定範圍內植樹即可,該保留的農田還是要保留,不然都叫陝西的百姓喝西北風嗎?”


    李起元說道:“陛下所言有理。”眾人都點頭認同。


    “大明疆域遼闊,四時不同,黃河不知流經多少裏,山東、南直錄的作物在甘肅不一定能成活,同理,適合黃河下遊的林木不一定適合上遊,故朕設立林科,不僅對黃河流域的林木研究,也要對全國各地的林木進行研究。傅院使下來與陳愛卿他們好好研究下,看看黃河流經的地方都適合種什麽藥材,藥材在雨季的時候固土,收獲的季節又能給百姓帶來一份收入,也能增加藥材用量,三全其美。”


    “臣遵旨。”


    “李愛卿現在河道總督了,也要開始帶人沿著黃河仔細調查,看每一處地方適合種什麽樣的樹木,果樹亦可,內閣這邊就行文告訴各地的官府配合河道總督衙門,把固土算作他們一項政績,但!”


    朱由校斜著眼說道:“不要強迫百姓置換田地和遷移,要先讓他們知曉其中的好處再以利誘之,朕會派錦衣衛暗查,若有官員胡來,就等著去李愛卿手下當個種樹的勞役!”


    武之望肅然道:“臣遵旨。”


    “還有,朕知道那些官員的尿性,在置換土地的時候極有可能與當地士紳勾結以次田置換百姓良田,甚至直接侵占百姓田地的勾當!劉若愚,告訴錦衣衛和東廠下去的人,但凡有這麽幹的官員憂慮就地拿下抄家論罪,士紳與官員同罪!”


    劉若愚躬身道:“奴婢遵旨。”


    本來還有人想請皇帝下手溫柔點,但想到與黃河泛濫相比,你們算個鳥!都懶得開口。


    “黃河治理不能急於一時,恐怕要耗費百年之功,慢慢來。”


    “臣明白。”李從心有種改天換地的豪氣。以往河道總督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職位,弄不好還要進大牢,可今後就是能名垂青史的職位了!


    李起元皺眉說道:“陛下,臣知道治理黃河乃是千秋功業,可如今朝廷財賦無力支撐,今年夏稅還沒收上來,還欠著官員俸祿,以往的窟窿還沒補上,就是沒錢!”


    說完眼巴巴的看著朱由校,大家可都知道皇帝抄了好些大臣的家,小金庫的銀子多著呢!


    朱由校無視那些灼灼目光說道:“待會再說錢的問題,治理黃河還需要河道總督府河工部一起勘察一番,還花不了多少錢。先把黃河的事情說清楚。”


    李起元悻悻收迴目光,本來想敲下竹竿,沒想到被皇帝輕易化解了。


    朱由校接著說道:“要誘導民眾積極參與到種樹固土的行動中,除了告訴他們種樹的好處外,朝堂、官府也要起到表率作用。


    “驚蟄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之意,朕的想法,將驚蟄定為植樹節,朕,包括朕之後的每位天子都在驚蟄這天親身前往北京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植樹,各地官員無論大小,都前往合適的地方植樹,為百姓之表率。”


    沈儆炌讚道:“陛下真乃曆朝天子表率也。”


    孫承宗跟著讚了一句後說道:“陛下,此舉雖好,但恐地方擾民。”


    朱由校笑道:“大明的官員若都如孫閣老這般為百姓著想,大明百姓富足安平矣!大明萬世可傳也。”


    “臣慚愧,臣隻是盡臣子本份。”


    朱由校歎道:“多少臣子不知道臣子本份啊,罷了不多說了,孫愛卿所言不無道理,就由內閣和吏部下文吧,約束地方,都察院和錦衣衛暗中監督。”


    武之望、崔景榮和江秉謙躬身應了。


    “不過有些地方驚蟄這天可能還在下雪,就等化雪後再進行吧。”


    “陝西林木匱乏,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沈卿派人到陝西、甘肅等地看看,有沒有石炭,也好解百姓和官府柴炭緊張之急。”


    “臣遵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漢家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山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山一笑並收藏大明:漢家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