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成立皇家醫藥農林學院


    孫慎行被拖死狗一樣拖了下去,丁紹軾和朱延禧突然覺得自己老了,這朝局也愈發看不懂了。


    迴到文華殿,劉若愚就將太醫院院使傅懋光帶了進來,一眾大臣還在好奇傅懋光來此作甚,難道有人被這老頭醫死了?不應該啊,這傅老頭水平還可以啊。


    “給傅愛卿賜座。”朱由校說道。


    傅懋光道謝後坐下,剛坐下,劉若愚就在朱由校耳邊低咕一聲,朱由校點點頭,劉若愚就走了出去。一眾大臣滿是不解:皇帝又要鬧什麽幺蛾子?


    朱由校說道:“諸位愛卿稍安勿躁,朕還有幾位客人,對朕,對大明都很重要,甚至關乎百姓生死。”說完看了一眼武之望。


    武之望若有所思,精神抖擻。


    楊鶴、朱國禎莫名其妙的看著武之望,來的是你親戚?


    片刻之後,劉若愚帶著幾個老頭進入文華殿,傅懋光瞠目結合看著其中一人,武之望心中大定。


    “草民陳實功、王肯堂、吳有性、張景嶽、趙獻可、李中梓、沈之問拜見陛下。”


    “免禮,賜座。”


    “謝陛下。”


    七人成圓弧狀坐在朱由校對麵,傅懋光直勾勾的盯著陳實功。


    朱由校笑道:“看來這群人中有傅愛卿認識的人啊。”


    傅懋光收迴目光躬身道:“陛下,臣與陳實功相識。”


    “哈哈,如此,陳實功,就由你開始介紹下自己,著重說說的擅長什麽。”


    “是,草民。。。。”


    陳實功,江蘇南通人,外科學家,1617年編著《外科正宗》,對癰疽、疔瘡、流注、瘰鬁、癭瘤、腸癰、痔瘡、白癜風、燙傷、疥瘡等外、傷、皮膚、五官科疾病,“分門逐類,統以論,係以歌,淆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分析詳盡,論治精辟,治法得當,並附若幹醫案


    王肯堂,金壇(今屬江蘇)人,擅長傷寒、外科、眼科,著有《傷寒準繩》、《瘍醫證治準繩》、《證治準繩》。


    吳有性,江蘇吳縣人,是“溫疫學派”的創始人,要到崇禎末年的時候他成書的《溫疫論》才被後人熟知。


    張景嶽,浙江紹興人,在整個中醫理論發展史中,張景嶽的醫學思想體係居有重要地位,代表著中醫理論的新的發展階段。活用古方、長於溫補,著有《類經》,它是對《黃帝內經》進行全麵、係統的一次分類編述和注釋。並開始編撰《景嶽全書》。


    趙獻可浙江寧波人,屬於溫補學派。提出命門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門的水火即人的陰陽,代表著作有《醫貫》6卷。


    李中梓,上海浦東惠南鎮人,幼年時擅長文學、兵法,因屢試不第,加之體弱多病,乃棄仕途而學醫。—生對中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兼取眾家之長。其論述醫理,頗能深入淺出。所著諸書,多能通俗易懂,最為初學、登堂入室之捷徑,這在當時可稱是一套最完整的中醫教材。


    沈之問,其先祖沈怡梅、父沈艾軒抄存若幹治麻風之秘方。至之問於麻風一證,致力尤深。於麻風證之病因、辯證。治療,均有獨到見解,提出麻風證名三十六種,列風藥八十餘種,更善用大風子。其經驗均載於《解圍元藪》。


    總的來說,各有所長,但朱由校最看重是外科和瘟疫論。


    傅懋光皺眉問道:“陛下莫非是想將幾人納入太醫院?”他都想離開醫院的人,怎能看著同行入這個火坑。


    朱由校笑著擺手道:“傅愛卿多慮了,朕隻是想到天下百姓缺醫少藥,多少人因得不到救治就英年早逝,多少人纏綿病榻最終得不到醫治就痛苦離世,朕每每想來就心如刀絞,都是朕的子民,何以受如此煎熬。”


    朱由校說著已紅了眼,眼中蓄著熱淚。


    “陛下仁慈。”


    傅懋光茫然,那你要幹啥?


    “當今之世,缺醫少藥,朕意,由內帑出錢建皇家醫藥農林學院,專門研習醫術、教書育人,為大明百姓培養更多治病救人的大夫。”


    朱由校在一片錯愕的目光中,目光灼灼的看著傅懋光、陳實功等人道:“而你們八位,就是學院首任教授!”


    不管怎麽說,皇帝這是為了萬民,他們當官的也能得到好處,於是全部跪下:“陛下聖明。”


    “起來吧。”


    傅懋光激動的直打擺子,自堯舜以來,如此重視醫家的皇帝,隻有陛下了吧。這武之望肯定知道什麽!難怪他剛才精神抖擻!這老不死的,同為醫家,你就不能透露下!


    武之望沒起來,他記得那日與陛下說得事,於是主動說道:“陛下,臣也算半個大夫,臣在家鄉行醫多年,發現女子礙於禮法大多得不到有效醫治,臣家中尚且如此,何況尋常百姓家?且如今擅於婦科的大夫渺渺無幾,然天下女子何其多,大明立國至今僅有景泰年間談允賢一位女醫。”


    武之望直身握著笏板肅然道:“請陛下憐憫天下女子,在醫藥農林學院中專門設立女子學院,以解女子疾病之憂!”


    陳實功、王肯堂、吳有性、張景嶽、趙獻可、李中梓、沈之問和傅懋光又激動的跪了下去,秦良玉更是不要膝蓋似的噗通跪下,眼淚滴落店內金磚上。


    出乎朱由校意料的是,在他印象中相對固執的丁紹軾、朱延禧也沒有任何猶豫跪下。


    朱由校感慨:看來大家都深有感觸啊,在這個年代活著已是不易,再有疾病的話,簡直生不如死啊。


    “武愛卿所言不錯,朕也有此意。如此,專設皇家女子醫藥學院,就挨著皇家醫藥農林學院。眾卿平身吧。”


    “謝陛下。”


    “學院是學習的地方,是為國為民的地方,不分貴賤,不是攀附權貴的地方,也不是欺辱貧苦者的地方,一經發現學業不正,隻為阿諛奉承,或存在欺辱同窗者,賠禮道歉後,留校察看一次,再犯者,逐出學院。”


    “陛下聖明。”


    待眾人坐好,徐光啟問道:“陛下,若臣等沒有聽錯,您說的是皇家醫藥農林學院,不知這農林二字?”


    朱由校收拾下心情笑道:“聽聞徐愛卿也精於農政,看來所傳不虛。”


    一眾大臣豎起耳朵看著朱由校,朱由校繼續說道:“農政關乎一國安危,諸位都是博學之人,想必也知道不同時代五穀所指的糧食並不一樣。”


    朱國禎道:“陛下所言甚是,《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鄭玄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趙歧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楚辭·大招》:“五穀六仞。”王逸注:“五穀,稻、稷、麥、豆、麻也。”《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王冰注:“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可見一班。”


    朱由校點頭道:“朱愛卿所言非虛,前些時日任命幾位屯田官,讓他們推廣西洋而來的麥米、番薯和馬鈴薯,可見糧食種類並不是固定,西洋或許還有許多我朝沒有見過的糧食。”“而稻這一作物,隨著曆朝曆代的發展,畝產也不斷提高,可見通過百姓的勤勞培育,畝產也會變化的。”


    “朕的意思是,讓專門的人培育農作物,研究新的糧食,為大明不斷提供優質和新的糧種,一來增加畝產,二來增加新的糧食種類,若哪一日因幹旱、洪澇等天災導致小麥、稻米減產,其他糧食也可補足不足,也可豐富大明百姓的餐桌。”


    徐光啟讚道:“陛下深謀遠慮,大明百姓之福也。不知陛下所說的林是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漢家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山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山一笑並收藏大明:漢家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