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立下保護律例雖重要,但興許支持女子立業,才是真正能幫到女子的方法。”阮邢的確不反對,隻不過在針對女子地位一事上,他這幾年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與考量,“臣妻是戍守邊疆的將軍,這些年來臣妻也將不少偏遠之地的見聞告知於臣,而臣幾次前往邊疆時,也看到了許多過去被臣忽略的問題。這些年陛下一直讓臣等極力打擊對女子的拐賣,臣也一直在思考,拐賣屢禁不滅,而拐賣多是針對女子與孩童,這其實已經能夠反映出部分問題。”


    “什麽問題?”楚嶽峙剛看了一半鍾清衡的議案,聽得阮邢此言,順勢便是一問。


    “女子與孩童相較於男子,力氣小反抗起來極易壓製,在路上也更好控製,而孩童若是男孩多半會被販賣為奴,女子卻多是被賣去青樓或是被賣去做妾,這其中反映出的,是勞動力的問題。”阮邢分析道,“大蘅國長久以來一直以農耕為重,故而勞動力於尋常百姓而言極為重要,士農工商四民地位也是因此而成為階級之定。而女子長久以來得不到重視,被認為需依附男子而活,更有在家從父出嫁出夫、夫為妻綱以及男耕女織等定式觀念,也是因世人普遍認為女子勞動力不足之故。”


    原本一直落在議案上的雙眸微動,楚嶽峙抬起眼皮看阮邢,麵上看不出讚同與否,隻是目光中帶著一點對阮邢的審視,說道:“繼續說。”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提及:《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阮邢明白這其實就是楚嶽峙將他的話聽進去的意思,因此不再保守,大膽道:“臣以為此言另一個重點便是四民各司其職,因此,陛下若想要讓女子地位得到提高,其實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那便是讓女子也有可做之事,給女子可以憑借自己的雙手、自己的能力謀生求富的機會。女子並非無才無能,也絕非必須依附男子方能活,關於這點,臣相信,已故的皇後娘娘和仍在邊疆為將的臣妻都可證明。”


    楚嶽峙對於阮邢竟提出這樣的意見多少是有點意外的,隻是他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轉頭看司淵渟,問道:“司首輔,阮大人此言,你怎麽看?”


    “陛下,司馬遷的主張,臣一向極為認同,四民本該平等,隻因長久以來都以農耕為重,方有重農抑商的政策,甚至輕視商人。當初臣是受到司馬遷《史記》中所言的啟發與影響,故而當年為求令大蘅國國庫得到充盈,臣力主應當鼓勵經商並逐步開放海禁,以此刺激大蘅國經濟的發展。時至今日,大蘅國既已不再單以農耕為重,女子自也不該再因勞動力不足而遭到輕視。”司淵渟一直都非常推崇司馬遷的主張,現下阮邢提及,他自然也是認同的,“阮大人之言,想必也是因這些年來拐賣案件的受害女子獲救後的安置一直都是官府安排,凡不願迴家或是因其他而不被家人所接納的,都會送去皇家開設的繡房與織布坊等。阮大人是認為,其實尋常女子,也同樣可以靠自己謀生,至於如何謀生端看朝廷能為她們提供怎樣的機會,就像當年開設女子學堂,為女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是一個道理。”


    ————


    作者有話說:


    引用出處: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


    《史記》段翻譯:


    《周書》上說:“農民不生產出來糧食,食物就要匱乏,工匠不生產出器物,勞動與生活就要陷於困厄,商人不進行流通,那麽糧食、器物、財富就要斷絕,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缺少。”反過來,資源缺少,山澤也就不能重新得到開發。這四種行業,是人民衣著食物的源泉。源泉廣闊,就會富饒起來;源泉窄小,就會貧窮下去。它們對上可以使國家富強,對下可以使家族富有。貧富的形成,沒有人能給予他們,也沒有人能剝奪他們,隻是聰明的人能使財富有餘,愚蠢的人隻能使財物不足。


    第158章 根治之法


    聽完司淵渟的話後,楚嶽峙並未多說什麽。


    他隻是沉默地將手上的議案看完,然後將議案合起慢放到案桌上。


    其實有些問題存在已非一兩日,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很多提出來的解決之法大多都隻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因此無論提出多少迂迴的法子,最後都成效甚微。


    在女子一事上,便是如此。


    他當年在第一次提出要立法卻未能成功後,司淵渟也曾問過他,認為女子無法主動提出休夫的根本原因為何。他當時迴答是禮教之故,然司淵渟卻與他說,根本原因應當是女子沒有切實可依的謀生手段。從那時候起他才意識到,所謂的勞動力問題。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尤其是以種田為生的普通人家,生女不如生子的最根本原因便是,下地耕種這樣的力氣活,必然是男子來承擔更為合適;而若是以手工活為生的人家,為何也偏向傳男不傳女,也是因為大多數的手工活同樣需要力氣,尤其是打鐵鍛造這樣的作坊,便絕不會要女子;於是,女子除了出嫁時能收聘禮,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並沒有其他可做的事,女子最重要的便是傳宗接代,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的既定思想,更是所有女子都會麵臨的困境,若不從父從夫,若不教子持家,她們又能做什麽?又能依靠什麽來養活自己?


    這樣的環境之下,哪怕是遭到夫家虐待的女子,莫說是休夫了,便是連被休都是不願的,一是被休對女子而言是為恥辱會被街坊鄰裏嘲笑謾罵淪為談資再也沒法見人,二則是她們根本就不知道離開夫家之後自己該怎麽辦,該如何活下去。


    “阮大人這些年,因為皇甫將軍,去邊疆的次數也不少了,朕想知道,如今十三省外,百姓的生活如何?”楚嶽峙問道,這些年他已經再沒有去往邊疆的機會,除了偶爾會與司淵渟一同微服出巡,他離宮最久的一次,便是三年前的南巡。


    他一直以來能夠了解到的百姓生活,基本也都是分散各地的暗探傳遞迴來,雖說暗探也是依照他的旨意去查探,但非他自己親眼所見,一些他真正在意的細節之處難免有遺漏。並且,十三省之外百姓的生活狀況,也一直都是他憂心的問題。


    現有的製度是不可能突然之間進行大改,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現行的統治製度由開國太祖皇帝定下,是極為森嚴的等級製,從百姓戶籍上便將百姓分為三類,分別是民戶、軍戶和匠戶。並且,匠戶不可更改自己的身份,換而言之,若父親是手工匠人如鐵匠,那麽其子孫後代也必須代代為鐵匠。另外百姓不得四處流動,若要離開居住地則必須有路引。這也使得富則極富,窮則極窮,製度不改階級鴻溝永遠都無法跨越。


    因此,所有的財富與物資全都匯聚到京城與十三省,而十三省外的百姓,他們的生活卻始終難以得到真正的改善。


    若非當年軍事上因他出征邊疆,司淵渟更為楚嶽磊出謀劃策,他們在當時一起對過冗且毫無效率的軍事體製進行了整改,大蘅國的軍事也會一直衰弱下去,直到最終積重難返。還有其實會拖垮大蘅國經濟將國庫掏空的藩王製度,也是司淵渟與他藉由慶王之罪發難,這才終於尋到機會對長久以來的分封就藩製進行修改。


    分封就藩製必須要改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土地兼並的問題,一旦宗室權貴將百姓的土地搶走,便相當於白銀也都悉數流入到宗室權貴手中,並且,得到土地之後也需要更多百姓為他們耕種幹活,他們一邊蓄養農奴一邊卻為了少交稅,而禁止農奴們上戶籍逼著這些百姓都成為了黑戶。


    這些年來,他們不斷推出新政一點一點地對製度進行改革,包括如今已經實行十多年的賦稅改革,都是為了能將這些因太祖皇帝定下的統治製度而產生的問題逐個解決。


    軍事、官學科考、賦稅再到分封就藩製與女子學堂,但這些新政改革,大多都隻能在京城與十三省內真正落實,十三省之外,即便有傅行雲對傳信的官驛道進行整改,一旦出了十三省政令難免還是會出現推行困難的情況。


    十三省之外的地區長久以來的貧困落後,一直都是他和司淵渟極為重視又難尋到真正解決之法的問題。


    “十三省之外的百姓……”阮邢停頓了一下,隱約有些明白楚嶽峙提起此事的原因,說道:“雖較陛下登基前已有所改善,但,若說已經變好,卻實在談不上。事實上,賣女之風最為盛行之處,便是十三省外的地區。”


    養不起,再加上女兒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因此隻能將女兒賣給人*,換取一點糧食與物資。


    “阮邢,你所提出的建議確有可行之處,你今日迴去後,詳細擬一份議案交上來。”楚嶽峙對於阮邢所提出的女子立業之說心中讚同,這些年其他方麵的改製也已經為此做好了鋪墊,這些問題本來也是環環相扣,阮邢如今能提出來也說明這些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至於十三省之外的問題……


    “另外,十三省之外地區的賣女問題,即便是嚴懲人*也不是根治之法,你身為大理寺卿……”楚嶽峙本想再針對這個問題與阮邢談談為女子立保護法,但思及對於十三省外的百姓而言,這從來就不是最重要,說了一半的話便就此截住,隻擺擺手說道:“罷了,先這樣吧。”


    “臣,領旨。”而阮邢自也不會再自討苦吃,隻低頭領了擬定議案的旨意。


    將鍾清衡的呈上來的議案又再拿起然後遞給司淵渟,楚嶽峙先示意讓司淵渟也好好看看鍾清衡的議案,然後這才從蜜餞盒子裏揀一顆蜜餞含入口中,甜而不膩的味道在口中化開,似也將他的疲乏驅散了少許。


    年紀上來後最大的感受便是精力下降,初登基的時候他能下了早朝還跟朝臣議事一整天再接著批奏折,可如今卻是不行了,跟朝臣議事,時間若是久了他便要稍微歇一下,若是勉強自己像從前那樣議政,之後襲來的疲勞感也會更重,甚至直接影響到他第二日的精神,再加上林亦一向是不建議他過度操勞,故而他現在也會在跟朝臣議事時,在談完一件事後便適當的讓自己放鬆斯須,或是像現在這般,吃點甜食緩解一下。


    司淵渟在一旁很快便將鍾清衡呈給楚嶽峙的議案看完了,鍾清衡的議案主要針對現有的和離律例,首先是關於“義絕”的認定做出修改,若按現有的認定顯然是對女子傷害性更大,因此鍾清衡提出將夫妻雙方各自認定標準進行中和,對本人及其親屬有任何故意傷害行為,一旦造成實質性傷害,便可判為“義絕”;此外,若為夫者若強迫其妻與其他男子通奸,抑或為夫者外出三年未歸,婦女前往官府裏請求和離,一旦官府判定符合和離條件,此和離將不必經過夫君或是夫家同意;再有一點,凡被拐賣被迫嫁入夫家為妾,一旦情況屬實,此夫妻關係將不予以承認,並且賣的錢應當全數歸於受害女子。


    鍾清衡提出的修改很謹慎,並非大改,隻是對已經存在兩條律例進行部分改動,然後再針對拐賣這樣的沉屙提出一條新的,總共隻有三條,但都能對女子起到一定的保護。


    “陛下,臣以為鍾大人的這份議案雖隻對現有律例進行小改,但都改在關鍵點之上,便是讓臣來進行修改,也不會比鍾大人改得更好。”司淵渟說道,其實楚嶽峙看完之後沒有多說什麽就讓他看,便是覺得沒有什麽大問題,鍾清衡這些年已經在朝堂上磨練得足夠沉穩,辦事妥當細致,大多數時候都能準確領悟聖意,這次也是一樣。


    楚嶽峙微微頷首,這才看向一直垂手而立的鍾清衡,對他說道:“你在這議案裏倒是將修改的依據都寫得明白,隻不過朕還是想問問你,你對自己的這份修改議案,有幾成把握?”


    “陛下,對律例的修改,尤其是與女子相關這樣容易遭到部分對禮教儒學極為堅持的朝臣大力反對,甚至可能遭到民間部分百姓抵製的律例,臣以為不宜大改。”鍾清衡說道,“要讓朝臣難以反駁,又令百姓易於接受,最好的辦法應當是在修改同時保證原有受益方的利益沒有明顯損害。”


    對於“義絕”的認定並沒有完全否定男方的權益,而是做出了平衡;至於和離的認定,最終是交給官府判定並非女方,那麽為夫者也不便再反對什麽。至於拐賣本就是違法之舉,一旦發現必然會被判刑,而將錢給受害女子是一種補償與保護,也是難以挑刺的提議。


    “臣敢言,對此議案無論是朝堂上提出還是將來推行,臣都有最少七成把握能成功,不教陛下失望。”鍾清衡對於此事的思量非一兩日,若無足夠的把握,他是不會貿然提出。


    “既然如此,那麽之後的庭辯,便交給鍾大人了。”楚嶽峙要的,也正是鍾清衡的這一句話。


    第159章 如芒刺背


    鍾清衡與阮邢退下後,楚嶽峙沒有再召見其他朝臣,反倒是讓王忠去東宮,傳太子楚慎獨來見。


    楚慎獨如今也是一樣要參與早朝,一些簡單的政務,楚嶽峙也會交給他去處理,若有什麽問題,便去問司淵渟,有司淵渟提點著便是偶爾處理得不算特別妥當,卻也不會出大的紕漏。


    雖然開始參政,但司淵渟給楚慎獨布置功課並未有任何減量,身為儲君,若是連這點平衡都做不到,日後又如何能處理那日日都能堆滿案頭的奏折政要,如何能將國家與百姓的利益平衡好。


    司淵渟對楚慎獨嚴格,楚嶽峙也從不插手,這幾年除了政務,他傳給楚慎獨的武功也教得七七八八,剩下的便是楚慎獨自己的修煉了。在武功上,楚慎獨的慧根與楚嶽峙比起來要差上一些,所幸勤能補拙,楚慎獨知道自己武學天賦不高,便也練得勤奮,並且在騎射方麵也不敢落下。


    楚慎獨騎射是司淵渟所教,楚慎獨在聽說了司淵渟出征山海關時一箭射殺敵方先鋒的事跡後,對司淵渟的崇拜變成了他勤練騎射的最大動力。此事被楚嶽峙知道後,楚嶽峙竟有些吃醋,很是不滿的表示自己身為統帥出征親自上陣殺敵的時候,又何止是一箭射殺敵方先鋒,徒手擲長槍這樣的事還發生過不止一次,怎的就不見楚慎獨崇拜他這個父皇?


    盡管楚慎獨一再表示,自己對父皇的仰慕遠勝其他所有人,最後還是司淵渟親自出馬才把楚嶽峙安撫好。


    楚慎獨到養心殿的時候,司淵渟和楚嶽峙已經從隔間迴到暖閣裏,楚嶽峙因為腰上的陳年舊疾總腰痛,司淵渟如今也不許他久坐,一般若是把楚慎獨召來養心殿又沒有其他臣子在,那多半就是在暖閣裏。


    楚嶽峙坐在座榻上,腰後還墊著靠枕,他就這麽靠著一手拿書卷另一手則放入坐在他旁邊的司淵渟掌心中,看書的同時還在與司淵渟閑聊,時不時便轉頭向司淵渟笑。


    不若楚嶽峙那般一心二用,司淵渟在楚嶽峙身邊坐著並未做其他事,隻眼神專注地看著他陪他聊天,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每次楚嶽峙朝他笑了,司淵渟便用空著的那隻手輕撫楚嶽峙的臉頰。


    這畫麵楚慎獨這些年見得多,早已見怪不怪,在他心中父皇和舅父恩愛幾乎等同人要唿吸進食歇息方能活一般理所當然,也對父皇和舅父之間的感情羨慕不已,隻是他知道,父皇和舅父之間的感情世間少有,他身為儲君如無意外也將會是未來的皇帝,想要擁有這樣的感情隻怕是奢望。


    三年前他年滿十七,父皇見他一直未有什麽心儀的女子,於是便給他指了江晟的女兒為太子妃,江晟的女兒比他要小兩歲,他見過人之後對父皇的決定也並沒有什麽意見。其實父皇將朝臣的女兒指給他為太子妃,同樣也是在替他鋪路,在母後離宮之後他便知道,父皇和舅父總有一天也會從這皇宮中離開,他非少年天子,在朝堂中也沒有自己的心腹,父皇指婚便是在扶他,要他學會把握與朝臣的關係,也讓他在將來能有值得信賴之臣。


    這三年間,他在朝堂中雖與朝臣有所往來,卻也十分謹慎,並沒有特別偏重於誰,也絕不顯露結黨之意,更不許太子黨這樣的黨派之稱出現。於他而言,他是太子,但隻要父皇一日還是皇帝,他便絕不會生出二心。


    並且父皇的眼光極好,為他選的太子妃知書達理,溫婉中又透出一股讓他感到熟悉的堅韌,因此他們雖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但這三年間夫妻相處下來,也確實培養出了比尋常夫妻相敬如賓要更親近些的情感。


    恭敬地向楚嶽峙行過禮,王忠指使兩個小太監給楚慎獨搬進去一張椅子,待楚嶽峙放下書卷朝楚慎獨點頭後,楚慎獨才在椅子上坐下。


    “朕不久前剛剛見過鍾清衡和阮邢,慎獨,你可知所為何事?”楚嶽峙問道,立法之事他雖未讓楚慎獨參與,但是也沒有完全將楚慎獨排除在外,該讓楚慎獨了解的情況,一直都有著人去告知楚慎獨。


    “鍾次輔是為了向父皇呈遞議案,至於阮大人,難道也是為了立法一事?”楚慎獨說道。


    “那你可知,朕現下召你來,所謂何事?”楚嶽峙又問,楚慎獨已經及冠,他正考慮要讓楚慎獨上手處理更深一些的政務。


    楚慎獨低頭細想少許,卻一時沒有頭緒,道:“請恕兒臣愚鈍,不知父皇為何召見兒臣。”


    “朕這些年一直不斷推行新政,為的,是將大蘅國治理好,讓百姓們能夠豐衣足食,長養子孫。”楚嶽峙並不打算繞圈子,直接便將自己所想對楚慎獨說出,“但朕與司首輔這些年來,一直都有一個心頭之患,你可知是何?”


    這一問讓楚慎獨馬上便反應了過來,答道:“父皇所指,兒臣認為是十三省之外的地區難以政令難行,百姓生活仍舊水深火熱,甚至還未能比得上京城與十三省之盛的三分之一。”


    “不錯。”楚嶽峙略覺欣慰地看著楚慎獨,繼而對司淵渟說道:“太子是司首輔教導,現下司首輔便再考考他吧。”


    司淵渟知道,楚嶽峙這是有心要給楚慎獨出難題,因此直接便對楚慎獨提問道:“已經考了這麽多年了,其實該考的都已經考過,若要針對心頭之患再考,也隻有一點,那便是依太子所見這十三省之外的困境,該如何才能解決?”


    他和楚嶽峙這麽多年來都未有解決的問題,如今卻要楚慎獨來迴答,是再沒有比這更過分的難題了。


    楚慎獨也沒想到會被如此為難,蹙眉深思良久,這個問題他也並非沒有想過,隻是涉及到的麵實在太廣,別說是解決之道了,便是問題本身都並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父皇,兒臣以為,這個困境本身是因製度而起,若要解困,需得從製度入手方可,但……”楚慎獨略有猶豫地開口,帝王麵前,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這道理對誰都一樣,他雖是太子,但在楚嶽峙麵前也是臣子,說出口的話若是大逆不道觸怒天威,下場也不會比其他朝臣好到哪裏去,甚至可能更慘。


    知道楚慎獨在顧慮什麽,楚嶽峙用指尖撓撓司淵渟的掌心,司淵渟看了他一眼,瞧見他眉宇間的疲色,便又接著替他開口,說道:“無妨,太子有何想法盡管直言。”


    楚慎獨從椅子上起身,向前一步後便在榻前跪下,道:“父皇,兒臣鬥膽,這世上絕無萬無一失,完美無缺的製度,大蘅國疆土遼闊,在統製製度上必然要有所取舍,保證大多數百姓的利益,而犧牲小部分的。現有的製度雖令十三省外的百姓生活貧困,但京城與十三省乃一片繁榮之相,生活其中的百姓隻要願意付出相應的努力,也都能安身立命生活無憂。並且,父皇為大蘅國築起的堅固邊疆防線,如今有皇甫將軍等將士戍守,已保定邊疆一帶百姓的安穩,實難以在製度再作大改,否則難保不會動搖國本。即便是真的要再對製度做出修改,兒臣所能想到的,也隻有針對戶籍階級製,官學如今推行多年,講究的乃是因材施教,兒臣以為,唿應官學之製,應當不再限製百姓之戶,無論祖上出身為何,都可自由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而非強行走世代相傳之路,既限製了百姓的出路,也易生出明明沒有相應才能卻非要子承父業的庸才。”


    聽著楚慎獨的話,楚嶽峙不再依靠在靠枕上,他緩慢地坐直了腰背,先是定定地盯著楚慎獨看,銳利的視線強烈得令楚慎獨即便垂首跪地依舊感覺如芒刺背。就這麽盯著楚慎獨看了半晌,直把這年輕的太子看得額角都滲出了細汗,楚嶽峙才突然對司淵渟道:“司首輔,太子所言,你怎麽看?”


    司淵渟掃一眼跪在地上的楚慎獨,神情平淡看不出是否認同楚慎獨的話,他也不想做過多的評價,隻對楚嶽峙說道:“臣的看法,陛下應當知道,又何必多此一問。”


    楚嶽峙聞言發出一聲嗤笑,道:“也是,我是你教出來的,你是如何想的,我便也如何想,確實,是多此一問了。”


    說完這句話,楚嶽峙不再盯著楚慎獨看,卻也沒有再開口多說半個字,隻讓楚慎獨一直在地上這麽跪著,直跪得雙膝發疼小腿發麻,也沒讓他起來。


    一時之間,暖閣內一片寂靜,楚慎獨那略顯急促沉重的唿吸聲在這片寂靜中是那樣清晰,輕易便能知道他此刻心中是何等的忐忑不安。


    “陛下,內閣次輔涼忱涼大人求見。”


    最終,是王忠在暖閣外的通報打破了這片漫長的靜默。


    看到原本已經閉上眼似在閉目養神的楚嶽峙又緩緩睜開雙眸看向自己,司淵渟握緊了他的手,揚聲道:“讓他進來吧。”


    第160章 集思廣益


    涼忱極少會被叫進暖閣裏,更遑論,進入暖閣後還看到跪在地上的太子。


    但總歸是在朝堂上浸淫多年的臣子,心中再驚愕也不會如此輕易就表露在臉上,所以涼忱也隻是目光閃爍了一下後,便垂眼站在楚慎獨後方向楚嶽峙行禮。


    “涼忱,你之前說要與江晟好好研究對女子的保護之法如何能立,現在是有結論了麽?”楚嶽峙在涼忱進來前已經又坐直了身,顧慮著在臣子麵前的形象,也鬆開了與司淵渟握在一起的手。


    涼忱自楚嶽峙提出立法之事後,便一直都在研究是否有更好更易於讓臣子與百姓接受之法,經過這麽些天的研究,他雖仍有諸多顧慮,但也確實比之前又再多了一點不同的想法。


    “陛下,臣這些天來跟江尚書反複討論,我們都認為,主張立保護法過於容易被拿捏反駁,禮教傳承前年,儒學不滅,程朱理學更是經由前朝得以發揚光大,貿然提出要為長久以來處於弱勢的女子立保護之法,恐有以卵擊石之嫌。”涼忱說道,“陛下,或許您有沒有想過,也許大部分的女子,並不像孝純皇後與皇甫將軍一般,有那樣堅韌的性格與大無畏的魄力。若是提出保護之法,或許,並非一種真正的保護,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了世人對女子的認定,那便是女子柔弱可欺且無用。”


    這是楚嶽峙和司淵渟都未有考慮過的一種角度,因此在涼忱說出此話後,兩人的神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陛下,臣鬥膽問一句,孝純皇後與皇甫將軍,可曾主動向您請求過保護?”涼忱問道。


    楚嶽峙略微思索,直到這時才忽然發現,這麽多年來其實無論是司竹溪還是皇甫良鈺,都不曾向他開口請求過保護。


    眸光沉澱,楚嶽峙道:“沒有,無論是孝純還是皇甫良鈺,她們從來都是選擇自己努力去爭取想要獲得的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祈求朕或是其他任何人的保護。”


    司竹溪從來沒有讓他或是司淵渟保護過她,相反,在身陷教坊司的時候,司竹溪還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並支持司淵渟,後來楚嶽磊賜婚,司竹溪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腹中之子,才選擇接受嫁予他為妻。再後來,他登基為帝,多年來司竹溪從不曾因私欲對他要求過什麽,就連慶王與明清求一黨合謀流言四起時,深陷漩渦中的她要求的也是自己站上朝堂,親自駁斥那些試圖將她擊倒的人,幫助他和司淵渟推動了女子學堂的設立。


    至於皇甫良鈺,從迴京開始,便請求繼承亡父遺誌,麵對他所給出的嚴苛考驗也沒有退縮,以自己的方式血戰到最後,為自己贏得了實現理想的機會;此後十餘年,皇甫良鈺戍守邊疆,同樣沒有依靠任何人,憑自己在戰場上的拚殺硬生生在男人堆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威震邊疆的女將,令原本心中不服的將士們都心甘情願地追隨她任她調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嶽臨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末並收藏如嶽臨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