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童年的記憶不超過五歲,而八、九歲的大事兒都能記個差不離兒。可能是解憂公主一生的遷徙和磨難太多,或許是她人生的旅程幾乎沒有迴頭站的緣故,彭城和淮陽的記憶都是他既難忘而又很陌生的地方。
直到暮年歸漢、臥床不起的日子裏,她對出生地彭城最難忘的事就是楚襄王劉莊六十大壽的晚宴上,台上台下齊聲歡唿的那一刻令人心旌搖動,領獎時京城樂府那位年輕官員對她由衷的誇讚,期許的眼神讓她刻骨銘心。至於後來為何離鄉背井流落到淮陽,以及初入汲府最初幾個月的情景,她就好像大病初愈,又好像一場恍惚而又迷離的噩夢那麽模糊不清。倒是後來因她幾次闖禍受罰,臨終前的汲黯夫婦對她的憐愛和教誨曆曆在目。
記得那年春天的一天發生了日食,沒過幾天就傳來南越丞相呂嘉殺死漢使及南越王、王太後的大事。那年秋天又出現了青蛙和癩蛤蟆群鬥的怪事。燁子和“小櫃子”從街麵上一直追到一個大池塘邊觀看。等到青蛙和癩蛤蟆都鑽到池塘裏後,他倆發現池塘邊有一顆大棗樹,雨後陽光折射下,樹上的棗子極其誘人。
“管他是誰家的呢,先嚐個鮮再說!”
“小櫃子”在燁子的蠱惑下爬上樹去摘棗子,樹下的燁子一邊撿棗子一邊踮起腳尖、扯大嗓門嚷叫不停,樹上的“小櫃子”越爬越高,伸向池塘裏的幾根樹枝上的棗子又大又多,“小櫃子”經不住燁子的撒嬌任性,小心翼翼的往前爬,剛摸到一顆大棗,隻聽“哢嚓”一聲,樹枝斷了,“小櫃子”掉進池塘邊的汙泥裏。燁子用盡吃奶的力氣才把“小櫃子”拽出泥塘,兩人已是渾身汙垢、臭氣熏天。好在是掉在泥塘裏沒傷到骨頭,“小櫃子”卻疼得嗷嗷叫,急忙脫掉褲子,燁子起先羞於目睹男孩子的光身子,後來發現兩隻癩蛤蟆緊緊咬著“小櫃子”的“小弟弟”,燁子一邊大笑一邊幫她拍打癩蛤蟆,排除障礙之後,“小櫃子”羞得滿臉通紅,趕忙捧起衣褲捂住下身跑迴家。
清洗衣褲時,“小櫃子”的大褲襠裏還倒出幾隻癩蛤蟆。燁子自然難逃母親嚴厲的責罵和痛煞的處罰。“小櫃子在一旁求情求饒也沒用。曾氏不依不饒,足足折騰燁子半個多時辰。劉義迴來聽說燁子又闖了禍,當即一把揪起燁子拖到一邊,操起三尺長的擀麵杖要打燁子。燁子輕巧的掙脫,一溜煙鑽進汲黯書房,躲在汲黯身後尋求庇護。
別看燁子在家裏十分乖順,在外麵可是從不服軟。馮嫽還記得在楚王府時,燁子曾和男孩子打架,那個男孩子吃了虧,又追不上她,氣惱之下就拔光了燁子家菜園裏的小蘿卜和白菜苗,人家大人還找上門鬧事,劉義隻好當著人家的麵在她屁股上狠狠拍了幾巴掌,嘴裏還不停的向人家告罪。後來又有一次,燁子去地裏幫父親幹活,本來父親臨走前交待她去給地裏的煙葉鋤草、間苗,半路上燁子碰到楚王太子劉延壽,兩人玩土坷垃草棍棍“擺方”棋,劉延壽輸了棋還耍賴,兩人爭吵起來,劉延壽罵她:“你爺爺是反王孽臣!你一家都是我們的奴仆!你長大了還得給我當小老婆……”燁子不敢打他,到地裏還悶悶不樂,索性把地裏的煙葉苗全都拔了,甩到地邊上。害的劉義坐了三天班房,燁子也挨了母親一頓痛打。
從來淮陽後,燁子一直厭倦女紅、疏於練歌,成天埋頭典籍,為此母女倆不知吵了多少次嘴。她寧願幫“小櫃子”跑腿去街上買菜,幫雇工們推磨磨豆腐都不肯練習歌舞。任曾氏怎麽嘮叨督促,她卻滿不在乎,頂撞時還滿嘴有理:“早就忘光了,還怎麽練?你教我嗎?”------ “這裏又沒有老師教我越練越退步!”-----“現在我的腰和腿都硬得不得了,還練什麽呀!還不如幫你幹家務實在呢!”------“咱們又不打算進宮,練它有何用?”---“不嫁大英雄不可以嗎?像娘這樣不是也挺好嗎?”------“當平頭百姓就不能讀書嗎?”-----“我看書解悶也不行嗎?”曾氏知道孩子心裏憋屈,卻是無奈,看到燁子一邊當火頭軍,一邊抱著書籍愛不釋手,心裏充滿希冀和滿腹的困惑。
前不久,燁子讀書入了迷,常常丟三拉四,母親烙烙饃,燁子總是幫倒忙,需要旺火時她把火給燒滅了,該用小火時她卻把火燒得鍋冒濃煙,氣的曾氏哭笑不得。曾氏忍不住罵了她幾句,她卻再不幹了,成天不見人影,隻有“小櫃子”來幫忙,說是和燁子換工了。開春天暖了,曾氏把燁子從書房裏拖出來,叫她去菜園裏幫忙翻地。三個孩子爭先恐後,幹得熱火朝天,到末了,巴掌大的一塊地,三個人還要搶著挖,結果燁子把“小櫃子”的前額挖掉一大塊皮,險些出了人命。氣的曾氏痛打一頓還不解氣,又把燁子關進柴房逼她悔過,燁子別勁就是不肯認錯,曾氏就不解禁。先是“小櫃子”偷偷給她送飯,馮嫽也為她偷書、背書,為燁子解悶,曾氏知道後不準任何人給燁子送飯,燁子就以絕食抗拒。把燁子足足餓了三天,曾氏又忍不下心,派馮嫽給她送飯,燁子反倒不吃了,曾氏說她是好的吃多了,嘴巴吃刁了,吩咐馮嫽隻給她送玉米窩頭,鹹菜疙瘩。燁子還是不吃,曾氏每天去查看,總是兩個冷窩頭原封不動地擺放在瓷碗的筷子上,除了喝點清水,鹹菜疙瘩也是完好無損。一連關了七天,還是老樣,劉義不依了,罵曾氏太狠心,想餓死女兒,曾氏慌了,前去一看,燁子竟然還有力氣和她鬥嘴,好生納悶。劉義再三哄她認個錯就完事了也不行,劉義抓起玉米窩頭甩到地上,這才發現那些窩頭個個都是空皮兒,氣的曾氏哭笑不得,樂得劉義哈哈大笑。
在柴房關禁閉的那段日子裏,燁子十分苦惱。倔強的燁子從不怕父親的打罵,她和馮嫽說,爹爹打得再很都能忍受,就怕母親治她的絕招,爹爹打她時還可以圍著爹爹轉圈躲過幾巴掌,母親那可是騎馬式跪在她身上,專揀大腿、腰肢、脖兒梗那些細皮嫩肉的地方“揪片子”,燁子都記不清挨了多少這樣的懲罰,母親總是連掐帶擰外帶拽,燁子總是幹嚎哭不求饒,從不掉一滴眼淚。
在劉義夫婦眼裏,燁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從楚節王劉純即位以後,燁子除了服侍王妃,就再沒有參加過什麽歌舞表演,燁子也拒絕練習歌舞,還常常和男孩子打架惹事,夫婦倆為孩子的前途焦慮不已。在燁子的心裏,父親打她還多半是恐嚇,母親真是下得了毒手。到淮陽以後,母親對她下手更很。燁子時常暗想,或許是母親把在楚王府遭受的屈辱餘恨都發泄到她身上,或許母親就不是她的親生母親。後來馮嫽把她的疑慮告訴了劉義夫婦,曾氏氣得大哭一場,當眾撩起自己的鬢發,翻開自己和燁子的眼皮兒,讓大家仔細查看母女倆耳廓內的黑痣和下眼皮內暗藏的胎斑,燁子這才對母親深信不疑。可她就弄不明白父親為何這麽軟弱可欺,隻要有人上門找茬,母親一準拿燁子出氣,為人家消氣,偶爾還和別人爭辯幾句,父親卻不敢說半個不字。每當想到父親在別人麵前低三下四求情告饒的樣子,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聽人說她爺爺劉戊脾氣非常暴躁,吳國大軍潰逃時親王們死拉活勸,他就是堅執不逃,渾身血跡還作困獸猶鬥,臨終寧死不屈,破口大罵,揮劍自刎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不管爹娘怎麽忌恨劉戊,燁子卻對劉戊敬佩不已。來到淮陽後又多了個言聽計從的“小櫃子”,不管燁子闖了什麽禍,“小櫃子”從不記仇。母親時常誇讚馮嫽十分乖巧,不但把自家收拾得井井有條,還常常幫雇工們磨豆腐、賣豆腐、種菜澆水、忙裏忙外,討得汲府上下一片讚揚聲。
那年秋天,漢朝調發京城地區的均率罪徒和江淮以南的樓船水兵十幾萬人去南越平叛,接著又發生了上百名列侯被削爵位,當朝丞相趙周畏罪自殺,漢武帝的成龍快婿欒大也因騙局破產而被腰斬的大事。那段時間街頭巷尾、酒肆茶館到處都是結夥爭辯、竊竊私語的人堆。燁子常常紮到人堆裏看熱鬧、聽得津津有味。
“小櫃子”掉進汙泥塘的第二天,劉義受汲黯差遣外出跑運輸,馮嫽忙著招唿雇工們磨豆腐,燁子借口幫忙照顧養病的“小櫃子”匆匆溜出門。其實她是怕母親繼續處罰,存心躲進汲府。
共進晚餐時,中尉尹齊前來稟報朝廷發來的通報,說是西羌族十幾萬人反叛漢朝,還勾結匈奴人共同圍攻漢朝邊郡故安和金城縣{今蘭州市西北},匈奴單於還發兵大舉入侵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一帶},殺死太守,大肆擄掠。
飯後茶餘閑扯時,燁子講起前些日子和昨天在大街上聽來的閑話,有人說:今年春上有日食,秋天又發生青蛙和癩哈蟆群鬥的怪事,八成又要天下大亂了,還有人說:這迴也許比七國之亂更糟糕,那麽多列侯被削去爵位,諸侯王們還不乘機造反嗎?
汲黯說:“不會不會!今非昔比了!從元朔二年{前127}皇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到如今都十幾年了,諸侯王雖多,早已名存實亡。列侯們各懷鬼胎,且有酎金把柄被皇上逮了個正著,莫說諸侯王們沒有實力造反,就是想造反也是師出無名。我們隻需加強治安管理,防範盜賊和流寇滋事就可以了。”
燁子又問汲黯七國之亂是怎麽迴事,汲黯從頭到尾講述一遍,隻把楚王劉戊叛亂前被削去東海郡、薛郡的起因省略不提。燁子又追問:“那我爺爺劉戊為何要追隨吳王劉濞反叛呢?”
汲黯沉思不語。尹齊照實說了劉戊進京朝見天子時,禦史大夫晁錯向漢景帝進言說,要以薄太後守喪期間劉戊犯下私奸罪,請求把劉戊處死。天子覺得這樣做難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辭的赦令,赦免劉戊的死罪,隻消減了楚王所屬的兩郡,把東海、薛郡劃歸朝廷所屬。由此劉戊心懷不滿,加上楚元王的幼子劉藝等人也因十多年來未得到朝廷的恩惠而對晁錯恨之入骨,吳王殺了前去頒布削郡詔令的漢使,四下聯絡諸侯王起兵造反時,楚元王的子孫們一拍即合的來龍去脈。
燁子聽罷半晌不語,汲夫人徐氏關切地問道:“你這個小腦瓜在想什麽呢?”
燁子冷不丁的說:“那個晁錯就是該殺!”
徐夫人驚愕的問:“你為何這樣說呢?”
燁子口無遮攔的說:“就是該殺!孝景皇爺爺也是老糊塗了!竟然對晁錯削藩的建議言聽計從,釀成七國之亂的大禍,險些斷送大漢江山。如果沒有這場內耗,朝廷和諸侯國一致對外抵禦匈奴,豈不更好?結果搞得平叛以後不得不把親生女兒嫁給匈奴再去和親,留下漢朝的奇恥大辱。看來還是我皇叔深謀遠慮、英明果斷。一步一個腳印的解決了削藩問題,還奮起反擊匈奴,精心開疆拓土,致力內事興作,即滅了匈奴的威風,又開創了大漢盛世。”
眾人驚詫不已,尹齊厲聲喝叱:“你個小孩子家懂得什麽?竟敢妄議朝政、非議聖皇?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呢!”
燁子毫不畏懼的反問:“我說錯了嗎?難道削藩不是晁錯急於求成的錯嗎?難道天子就不會犯錯嗎?”
尹齊好言相勸道:“你該不會是為你爺爺鳴冤吧?他可是咎由自取呢!好在這兒沒有外人,念你年幼無知,在此說過便罷,今後萬不可再有此種言論。”
燁子滿不在乎地說:“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長短!”
汲黯表情嚴肅的問道:“狂言和咒罵都不可取。你有何道理?老夫倒想聽聽。”
燁子振振有詞的說:“我不知道有沒有‘私奸罪’這一條漢律,可我記得,《論語.陽貨篇》裏有載,宰予也認為守喪三年的期限太長,隻要一年就夠了。他主張廢除父母死後守孝三年禮製的理由很有說服力。他說:‘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我爺爺進京時薄太後都死了一年多了,這不是翻舊賬加新罪嗎?要說我爺爺犯了不孝之罪,薄太後並不是我爺爺的生母,而是他的伯祖母,不孝之罪從何而來?要說我爺爺在守喪期間行房事就是犯了私奸罪,隻怕天下的諸侯王此類事大有人在。趙王太子丹姐弟淫亂也沒有處以死刑吧?我早就聽王妃成姬說過,江都王劉建也曾在父王去世還未下葬時就與易王的妃子淖姬十多人淫亂,燕王、齊王也有和親姐妹亂倫的事,這些都不是廢黜他們的主要罪狀,而我爺爺不過是和宮女同居,為何要將他處死呢?明擺著,就是晁錯要顯揚其誌,迫不及待的拿我爺爺開刀!這不是殺雞給猴看嗎?”
尹齊插言道:“孝景皇帝不是也沒有治你爺爺的私奸罪嗎?”
燁子憤憤地說:“既然私奸罪不能成立,又何來赦免呢?就那點陳穀子爛麻的破事兒,一連削去楚國兩個郡,能叫人心服口服嗎?”
尹齊無話可說。燁子更加起勁,暢所欲言地直抒胸臆:“古人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昔先聖王之治天下,必先為公。公則天下平也。’我爺爺雖有諸多不齒之事,終不至於謀反篡位,你們剛才不是說他去朝見天子是在七國興兵之前嗎?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說膠西王劉卯賣官爵也是吹毛求疵,‘賣官鬻爵’是大漢建國以來就有的斂財手段,直到我皇叔即位後還在用。國家得了利,那些買官的商人大多隻得到有職無權的空位子,這又何樂而不為呢?難道上行下效就是罪嗎?再說吳王劉濞,他的太子被皇太子無端打死了,皇太子逍遙法外不說,還把吳王太子的棺木千裏迢迢的運迴吳國安葬,這不是欺人太甚嗎?就這樣吳王忍了十幾年也沒有造反,我看他並沒有忘記高祖皇帝生前對他的告誡和自己的承諾。吳王是個長輩,皇太子的罪過並沒有追究,孝文皇帝肯定是心裏有愧,才賞賜吳王憑幾和手杖,特許他可以不進京朝見天子,可見吳王二十餘年不去朝見天子也是事出有因,理直氣壯。既是先皇恩準的,怎麽又成了一條罪狀呢?即使吳王裝病屬實,不朝見天子之罪也是強加之詞。”
尹齊說:“私鑄錢幣、擾亂市場的罪狀可是證據確鑿。”
燁子不以為然的說:“這一條也是牽強附會。在我皇叔統一幣製之前,鑄幣權是朝廷賦予諸侯王的特權,何況幾十年來,官方鑄幣,民間也鑄幣,私鑄錢幣、擾亂市場的又何止吳王一王?吳國最富最大,其中有吳國鹽鐵地利和人家善於經商的原因,吳國該繳納的稅賦和祭祖廟的酎金少交了嗎?我沒有聽到你們說有這種事。那麽吳國最富最大也是謀反的罪狀嗎?”
尹齊再次插話說:“吳王背德棄義、誘招天下私鑄錢幣的亡命之徒就是謀反的證據。這是天下皆知的。”
燁子反駁說:“吳王招收的都是私鑄錢幣畏罪逃亡的無賴之徒,並非天下俊傑,能成什麽大事?何況吳王那時已經年過花甲,他想謀反篡位,天下的諸侯王也不答應。就算‘清君側’是個借口,晁錯也當了替死鬼,天子並沒有采取對應的措施讓諸侯王心服口服,興師舉兵的諸侯王們覆水難收也是在所難免。若不是晁錯急功近利、咄咄逼人,何至於把天下的諸侯王都逼急了造反呢?七國之亂,從皇族親眷到庶民百姓死了多少人?耗費多少錢財?這對國家是多大的創傷?不是這場內耗內戰,孝景皇帝何至於把親生女兒送給匈奴單於,以求換取十餘年的和平局麵呢?難道晁錯他不該殺嗎?說到底晁錯終歸是個人臣,拿主意的還是君主吧?七國之亂的惡果難道不是天子一時糊塗犯下的大錯嗎?”
尹齊連連搖頭說:“你為你爺爺鳴不平我們也能理解,可是七國之亂早有定論!你爺爺是個天下皆知的反王罪臣,這是永遠也翻不了的鐵案。雖然你爺爺有些委屈,可我作為長輩還是要奉勸你一句:女孩兒家少談國事,勤修女紅,有機會拜師學點琴棋書畫才是正道。即便你心中不滿也要忌口,心裏明白就行了。不然隻會惹來殺身之禍!等你長大就明白了,我可是為你好,為你們全家好哇!”
燁子興頭未盡,依然反駁說:“叔叔說得不對!七國之亂的案子早已經翻案了。隻不過天子的詔令沒有明說而已。”
尹齊問道:“何以見得呢?聞所未聞呢!”
燁子噙著眼淚自信地說:“這個問題我苦苦想了很久。如果不是先皇有錯,那麽我皇叔為何兩次下詔,先是赦免了吳楚七國叛亂者的妻子淪為官奴婢之人,七年後又大赦天下,恢複了吳楚七國皇族中被革除宗籍、強行剝奪的繼承權。這不是已經重新定案了嗎?不明說隻不過是給先皇留點麵子。叫我說,有錯必糾,亡羊補牢,這才是明君的做法。就如何對待內患諸侯王和外敵匈奴這兩大決策來看,還是我皇叔英明偉大!可恨當今楚王就是拒不執行天子詔令,不但拖著不辦,還不擇手段的要將我們一家置於死地而後快,天下不明事理的人也總是把反王後裔的帽子永遠扣在我們頭上,即便是反王的後裔就不能出人頭地嗎?我們何罪之有呢?可惜天高皇帝遠,等我長大了,有朝一日見到皇叔,定要向他討個明白!”
尹齊啞口無言。汲黯讚歎不已道:“童子無欺,後生可畏呀!我們這些老臣心中明白不敢明說的她竟敢直言不諱!我們說不明白的,她倒說得有條有理。孩子莫愁!爺爺為你作主,定要為你們一家討還公道!爺爺這輩子辦不到還有我弟弟、我外甥、我兒子,早晚有你們進宮見到聖上的一天!”
說到此時,一旁的“小櫃子”拍手喝讚,燁子破涕為笑。
第二天,快嘴的“小櫃子”好心將這件事告訴了劉義夫婦,不料劉義夫婦驚恐不已,立即打發馮嫽和“小櫃子”去接燁子迴家,還說保證不再打她。
燁子高高興興的迴到家中,卻稀裏糊塗的被父親關進儲藏豆質品的冷庫裏。
直到暮年歸漢、臥床不起的日子裏,她對出生地彭城最難忘的事就是楚襄王劉莊六十大壽的晚宴上,台上台下齊聲歡唿的那一刻令人心旌搖動,領獎時京城樂府那位年輕官員對她由衷的誇讚,期許的眼神讓她刻骨銘心。至於後來為何離鄉背井流落到淮陽,以及初入汲府最初幾個月的情景,她就好像大病初愈,又好像一場恍惚而又迷離的噩夢那麽模糊不清。倒是後來因她幾次闖禍受罰,臨終前的汲黯夫婦對她的憐愛和教誨曆曆在目。
記得那年春天的一天發生了日食,沒過幾天就傳來南越丞相呂嘉殺死漢使及南越王、王太後的大事。那年秋天又出現了青蛙和癩蛤蟆群鬥的怪事。燁子和“小櫃子”從街麵上一直追到一個大池塘邊觀看。等到青蛙和癩蛤蟆都鑽到池塘裏後,他倆發現池塘邊有一顆大棗樹,雨後陽光折射下,樹上的棗子極其誘人。
“管他是誰家的呢,先嚐個鮮再說!”
“小櫃子”在燁子的蠱惑下爬上樹去摘棗子,樹下的燁子一邊撿棗子一邊踮起腳尖、扯大嗓門嚷叫不停,樹上的“小櫃子”越爬越高,伸向池塘裏的幾根樹枝上的棗子又大又多,“小櫃子”經不住燁子的撒嬌任性,小心翼翼的往前爬,剛摸到一顆大棗,隻聽“哢嚓”一聲,樹枝斷了,“小櫃子”掉進池塘邊的汙泥裏。燁子用盡吃奶的力氣才把“小櫃子”拽出泥塘,兩人已是渾身汙垢、臭氣熏天。好在是掉在泥塘裏沒傷到骨頭,“小櫃子”卻疼得嗷嗷叫,急忙脫掉褲子,燁子起先羞於目睹男孩子的光身子,後來發現兩隻癩蛤蟆緊緊咬著“小櫃子”的“小弟弟”,燁子一邊大笑一邊幫她拍打癩蛤蟆,排除障礙之後,“小櫃子”羞得滿臉通紅,趕忙捧起衣褲捂住下身跑迴家。
清洗衣褲時,“小櫃子”的大褲襠裏還倒出幾隻癩蛤蟆。燁子自然難逃母親嚴厲的責罵和痛煞的處罰。“小櫃子在一旁求情求饒也沒用。曾氏不依不饒,足足折騰燁子半個多時辰。劉義迴來聽說燁子又闖了禍,當即一把揪起燁子拖到一邊,操起三尺長的擀麵杖要打燁子。燁子輕巧的掙脫,一溜煙鑽進汲黯書房,躲在汲黯身後尋求庇護。
別看燁子在家裏十分乖順,在外麵可是從不服軟。馮嫽還記得在楚王府時,燁子曾和男孩子打架,那個男孩子吃了虧,又追不上她,氣惱之下就拔光了燁子家菜園裏的小蘿卜和白菜苗,人家大人還找上門鬧事,劉義隻好當著人家的麵在她屁股上狠狠拍了幾巴掌,嘴裏還不停的向人家告罪。後來又有一次,燁子去地裏幫父親幹活,本來父親臨走前交待她去給地裏的煙葉鋤草、間苗,半路上燁子碰到楚王太子劉延壽,兩人玩土坷垃草棍棍“擺方”棋,劉延壽輸了棋還耍賴,兩人爭吵起來,劉延壽罵她:“你爺爺是反王孽臣!你一家都是我們的奴仆!你長大了還得給我當小老婆……”燁子不敢打他,到地裏還悶悶不樂,索性把地裏的煙葉苗全都拔了,甩到地邊上。害的劉義坐了三天班房,燁子也挨了母親一頓痛打。
從來淮陽後,燁子一直厭倦女紅、疏於練歌,成天埋頭典籍,為此母女倆不知吵了多少次嘴。她寧願幫“小櫃子”跑腿去街上買菜,幫雇工們推磨磨豆腐都不肯練習歌舞。任曾氏怎麽嘮叨督促,她卻滿不在乎,頂撞時還滿嘴有理:“早就忘光了,還怎麽練?你教我嗎?”------ “這裏又沒有老師教我越練越退步!”-----“現在我的腰和腿都硬得不得了,還練什麽呀!還不如幫你幹家務實在呢!”------“咱們又不打算進宮,練它有何用?”---“不嫁大英雄不可以嗎?像娘這樣不是也挺好嗎?”------“當平頭百姓就不能讀書嗎?”-----“我看書解悶也不行嗎?”曾氏知道孩子心裏憋屈,卻是無奈,看到燁子一邊當火頭軍,一邊抱著書籍愛不釋手,心裏充滿希冀和滿腹的困惑。
前不久,燁子讀書入了迷,常常丟三拉四,母親烙烙饃,燁子總是幫倒忙,需要旺火時她把火給燒滅了,該用小火時她卻把火燒得鍋冒濃煙,氣的曾氏哭笑不得。曾氏忍不住罵了她幾句,她卻再不幹了,成天不見人影,隻有“小櫃子”來幫忙,說是和燁子換工了。開春天暖了,曾氏把燁子從書房裏拖出來,叫她去菜園裏幫忙翻地。三個孩子爭先恐後,幹得熱火朝天,到末了,巴掌大的一塊地,三個人還要搶著挖,結果燁子把“小櫃子”的前額挖掉一大塊皮,險些出了人命。氣的曾氏痛打一頓還不解氣,又把燁子關進柴房逼她悔過,燁子別勁就是不肯認錯,曾氏就不解禁。先是“小櫃子”偷偷給她送飯,馮嫽也為她偷書、背書,為燁子解悶,曾氏知道後不準任何人給燁子送飯,燁子就以絕食抗拒。把燁子足足餓了三天,曾氏又忍不下心,派馮嫽給她送飯,燁子反倒不吃了,曾氏說她是好的吃多了,嘴巴吃刁了,吩咐馮嫽隻給她送玉米窩頭,鹹菜疙瘩。燁子還是不吃,曾氏每天去查看,總是兩個冷窩頭原封不動地擺放在瓷碗的筷子上,除了喝點清水,鹹菜疙瘩也是完好無損。一連關了七天,還是老樣,劉義不依了,罵曾氏太狠心,想餓死女兒,曾氏慌了,前去一看,燁子竟然還有力氣和她鬥嘴,好生納悶。劉義再三哄她認個錯就完事了也不行,劉義抓起玉米窩頭甩到地上,這才發現那些窩頭個個都是空皮兒,氣的曾氏哭笑不得,樂得劉義哈哈大笑。
在柴房關禁閉的那段日子裏,燁子十分苦惱。倔強的燁子從不怕父親的打罵,她和馮嫽說,爹爹打得再很都能忍受,就怕母親治她的絕招,爹爹打她時還可以圍著爹爹轉圈躲過幾巴掌,母親那可是騎馬式跪在她身上,專揀大腿、腰肢、脖兒梗那些細皮嫩肉的地方“揪片子”,燁子都記不清挨了多少這樣的懲罰,母親總是連掐帶擰外帶拽,燁子總是幹嚎哭不求饒,從不掉一滴眼淚。
在劉義夫婦眼裏,燁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從楚節王劉純即位以後,燁子除了服侍王妃,就再沒有參加過什麽歌舞表演,燁子也拒絕練習歌舞,還常常和男孩子打架惹事,夫婦倆為孩子的前途焦慮不已。在燁子的心裏,父親打她還多半是恐嚇,母親真是下得了毒手。到淮陽以後,母親對她下手更很。燁子時常暗想,或許是母親把在楚王府遭受的屈辱餘恨都發泄到她身上,或許母親就不是她的親生母親。後來馮嫽把她的疑慮告訴了劉義夫婦,曾氏氣得大哭一場,當眾撩起自己的鬢發,翻開自己和燁子的眼皮兒,讓大家仔細查看母女倆耳廓內的黑痣和下眼皮內暗藏的胎斑,燁子這才對母親深信不疑。可她就弄不明白父親為何這麽軟弱可欺,隻要有人上門找茬,母親一準拿燁子出氣,為人家消氣,偶爾還和別人爭辯幾句,父親卻不敢說半個不字。每當想到父親在別人麵前低三下四求情告饒的樣子,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聽人說她爺爺劉戊脾氣非常暴躁,吳國大軍潰逃時親王們死拉活勸,他就是堅執不逃,渾身血跡還作困獸猶鬥,臨終寧死不屈,破口大罵,揮劍自刎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不管爹娘怎麽忌恨劉戊,燁子卻對劉戊敬佩不已。來到淮陽後又多了個言聽計從的“小櫃子”,不管燁子闖了什麽禍,“小櫃子”從不記仇。母親時常誇讚馮嫽十分乖巧,不但把自家收拾得井井有條,還常常幫雇工們磨豆腐、賣豆腐、種菜澆水、忙裏忙外,討得汲府上下一片讚揚聲。
那年秋天,漢朝調發京城地區的均率罪徒和江淮以南的樓船水兵十幾萬人去南越平叛,接著又發生了上百名列侯被削爵位,當朝丞相趙周畏罪自殺,漢武帝的成龍快婿欒大也因騙局破產而被腰斬的大事。那段時間街頭巷尾、酒肆茶館到處都是結夥爭辯、竊竊私語的人堆。燁子常常紮到人堆裏看熱鬧、聽得津津有味。
“小櫃子”掉進汙泥塘的第二天,劉義受汲黯差遣外出跑運輸,馮嫽忙著招唿雇工們磨豆腐,燁子借口幫忙照顧養病的“小櫃子”匆匆溜出門。其實她是怕母親繼續處罰,存心躲進汲府。
共進晚餐時,中尉尹齊前來稟報朝廷發來的通報,說是西羌族十幾萬人反叛漢朝,還勾結匈奴人共同圍攻漢朝邊郡故安和金城縣{今蘭州市西北},匈奴單於還發兵大舉入侵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一帶},殺死太守,大肆擄掠。
飯後茶餘閑扯時,燁子講起前些日子和昨天在大街上聽來的閑話,有人說:今年春上有日食,秋天又發生青蛙和癩哈蟆群鬥的怪事,八成又要天下大亂了,還有人說:這迴也許比七國之亂更糟糕,那麽多列侯被削去爵位,諸侯王們還不乘機造反嗎?
汲黯說:“不會不會!今非昔比了!從元朔二年{前127}皇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到如今都十幾年了,諸侯王雖多,早已名存實亡。列侯們各懷鬼胎,且有酎金把柄被皇上逮了個正著,莫說諸侯王們沒有實力造反,就是想造反也是師出無名。我們隻需加強治安管理,防範盜賊和流寇滋事就可以了。”
燁子又問汲黯七國之亂是怎麽迴事,汲黯從頭到尾講述一遍,隻把楚王劉戊叛亂前被削去東海郡、薛郡的起因省略不提。燁子又追問:“那我爺爺劉戊為何要追隨吳王劉濞反叛呢?”
汲黯沉思不語。尹齊照實說了劉戊進京朝見天子時,禦史大夫晁錯向漢景帝進言說,要以薄太後守喪期間劉戊犯下私奸罪,請求把劉戊處死。天子覺得這樣做難以服人,就下了一道含糊其辭的赦令,赦免劉戊的死罪,隻消減了楚王所屬的兩郡,把東海、薛郡劃歸朝廷所屬。由此劉戊心懷不滿,加上楚元王的幼子劉藝等人也因十多年來未得到朝廷的恩惠而對晁錯恨之入骨,吳王殺了前去頒布削郡詔令的漢使,四下聯絡諸侯王起兵造反時,楚元王的子孫們一拍即合的來龍去脈。
燁子聽罷半晌不語,汲夫人徐氏關切地問道:“你這個小腦瓜在想什麽呢?”
燁子冷不丁的說:“那個晁錯就是該殺!”
徐夫人驚愕的問:“你為何這樣說呢?”
燁子口無遮攔的說:“就是該殺!孝景皇爺爺也是老糊塗了!竟然對晁錯削藩的建議言聽計從,釀成七國之亂的大禍,險些斷送大漢江山。如果沒有這場內耗,朝廷和諸侯國一致對外抵禦匈奴,豈不更好?結果搞得平叛以後不得不把親生女兒嫁給匈奴再去和親,留下漢朝的奇恥大辱。看來還是我皇叔深謀遠慮、英明果斷。一步一個腳印的解決了削藩問題,還奮起反擊匈奴,精心開疆拓土,致力內事興作,即滅了匈奴的威風,又開創了大漢盛世。”
眾人驚詫不已,尹齊厲聲喝叱:“你個小孩子家懂得什麽?竟敢妄議朝政、非議聖皇?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呢!”
燁子毫不畏懼的反問:“我說錯了嗎?難道削藩不是晁錯急於求成的錯嗎?難道天子就不會犯錯嗎?”
尹齊好言相勸道:“你該不會是為你爺爺鳴冤吧?他可是咎由自取呢!好在這兒沒有外人,念你年幼無知,在此說過便罷,今後萬不可再有此種言論。”
燁子滿不在乎地說:“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長短!”
汲黯表情嚴肅的問道:“狂言和咒罵都不可取。你有何道理?老夫倒想聽聽。”
燁子振振有詞的說:“我不知道有沒有‘私奸罪’這一條漢律,可我記得,《論語.陽貨篇》裏有載,宰予也認為守喪三年的期限太長,隻要一年就夠了。他主張廢除父母死後守孝三年禮製的理由很有說服力。他說:‘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我爺爺進京時薄太後都死了一年多了,這不是翻舊賬加新罪嗎?要說我爺爺犯了不孝之罪,薄太後並不是我爺爺的生母,而是他的伯祖母,不孝之罪從何而來?要說我爺爺在守喪期間行房事就是犯了私奸罪,隻怕天下的諸侯王此類事大有人在。趙王太子丹姐弟淫亂也沒有處以死刑吧?我早就聽王妃成姬說過,江都王劉建也曾在父王去世還未下葬時就與易王的妃子淖姬十多人淫亂,燕王、齊王也有和親姐妹亂倫的事,這些都不是廢黜他們的主要罪狀,而我爺爺不過是和宮女同居,為何要將他處死呢?明擺著,就是晁錯要顯揚其誌,迫不及待的拿我爺爺開刀!這不是殺雞給猴看嗎?”
尹齊插言道:“孝景皇帝不是也沒有治你爺爺的私奸罪嗎?”
燁子憤憤地說:“既然私奸罪不能成立,又何來赦免呢?就那點陳穀子爛麻的破事兒,一連削去楚國兩個郡,能叫人心服口服嗎?”
尹齊無話可說。燁子更加起勁,暢所欲言地直抒胸臆:“古人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昔先聖王之治天下,必先為公。公則天下平也。’我爺爺雖有諸多不齒之事,終不至於謀反篡位,你們剛才不是說他去朝見天子是在七國興兵之前嗎?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說膠西王劉卯賣官爵也是吹毛求疵,‘賣官鬻爵’是大漢建國以來就有的斂財手段,直到我皇叔即位後還在用。國家得了利,那些買官的商人大多隻得到有職無權的空位子,這又何樂而不為呢?難道上行下效就是罪嗎?再說吳王劉濞,他的太子被皇太子無端打死了,皇太子逍遙法外不說,還把吳王太子的棺木千裏迢迢的運迴吳國安葬,這不是欺人太甚嗎?就這樣吳王忍了十幾年也沒有造反,我看他並沒有忘記高祖皇帝生前對他的告誡和自己的承諾。吳王是個長輩,皇太子的罪過並沒有追究,孝文皇帝肯定是心裏有愧,才賞賜吳王憑幾和手杖,特許他可以不進京朝見天子,可見吳王二十餘年不去朝見天子也是事出有因,理直氣壯。既是先皇恩準的,怎麽又成了一條罪狀呢?即使吳王裝病屬實,不朝見天子之罪也是強加之詞。”
尹齊說:“私鑄錢幣、擾亂市場的罪狀可是證據確鑿。”
燁子不以為然的說:“這一條也是牽強附會。在我皇叔統一幣製之前,鑄幣權是朝廷賦予諸侯王的特權,何況幾十年來,官方鑄幣,民間也鑄幣,私鑄錢幣、擾亂市場的又何止吳王一王?吳國最富最大,其中有吳國鹽鐵地利和人家善於經商的原因,吳國該繳納的稅賦和祭祖廟的酎金少交了嗎?我沒有聽到你們說有這種事。那麽吳國最富最大也是謀反的罪狀嗎?”
尹齊再次插話說:“吳王背德棄義、誘招天下私鑄錢幣的亡命之徒就是謀反的證據。這是天下皆知的。”
燁子反駁說:“吳王招收的都是私鑄錢幣畏罪逃亡的無賴之徒,並非天下俊傑,能成什麽大事?何況吳王那時已經年過花甲,他想謀反篡位,天下的諸侯王也不答應。就算‘清君側’是個借口,晁錯也當了替死鬼,天子並沒有采取對應的措施讓諸侯王心服口服,興師舉兵的諸侯王們覆水難收也是在所難免。若不是晁錯急功近利、咄咄逼人,何至於把天下的諸侯王都逼急了造反呢?七國之亂,從皇族親眷到庶民百姓死了多少人?耗費多少錢財?這對國家是多大的創傷?不是這場內耗內戰,孝景皇帝何至於把親生女兒送給匈奴單於,以求換取十餘年的和平局麵呢?難道晁錯他不該殺嗎?說到底晁錯終歸是個人臣,拿主意的還是君主吧?七國之亂的惡果難道不是天子一時糊塗犯下的大錯嗎?”
尹齊連連搖頭說:“你為你爺爺鳴不平我們也能理解,可是七國之亂早有定論!你爺爺是個天下皆知的反王罪臣,這是永遠也翻不了的鐵案。雖然你爺爺有些委屈,可我作為長輩還是要奉勸你一句:女孩兒家少談國事,勤修女紅,有機會拜師學點琴棋書畫才是正道。即便你心中不滿也要忌口,心裏明白就行了。不然隻會惹來殺身之禍!等你長大就明白了,我可是為你好,為你們全家好哇!”
燁子興頭未盡,依然反駁說:“叔叔說得不對!七國之亂的案子早已經翻案了。隻不過天子的詔令沒有明說而已。”
尹齊問道:“何以見得呢?聞所未聞呢!”
燁子噙著眼淚自信地說:“這個問題我苦苦想了很久。如果不是先皇有錯,那麽我皇叔為何兩次下詔,先是赦免了吳楚七國叛亂者的妻子淪為官奴婢之人,七年後又大赦天下,恢複了吳楚七國皇族中被革除宗籍、強行剝奪的繼承權。這不是已經重新定案了嗎?不明說隻不過是給先皇留點麵子。叫我說,有錯必糾,亡羊補牢,這才是明君的做法。就如何對待內患諸侯王和外敵匈奴這兩大決策來看,還是我皇叔英明偉大!可恨當今楚王就是拒不執行天子詔令,不但拖著不辦,還不擇手段的要將我們一家置於死地而後快,天下不明事理的人也總是把反王後裔的帽子永遠扣在我們頭上,即便是反王的後裔就不能出人頭地嗎?我們何罪之有呢?可惜天高皇帝遠,等我長大了,有朝一日見到皇叔,定要向他討個明白!”
尹齊啞口無言。汲黯讚歎不已道:“童子無欺,後生可畏呀!我們這些老臣心中明白不敢明說的她竟敢直言不諱!我們說不明白的,她倒說得有條有理。孩子莫愁!爺爺為你作主,定要為你們一家討還公道!爺爺這輩子辦不到還有我弟弟、我外甥、我兒子,早晚有你們進宮見到聖上的一天!”
說到此時,一旁的“小櫃子”拍手喝讚,燁子破涕為笑。
第二天,快嘴的“小櫃子”好心將這件事告訴了劉義夫婦,不料劉義夫婦驚恐不已,立即打發馮嫽和“小櫃子”去接燁子迴家,還說保證不再打她。
燁子高高興興的迴到家中,卻稀裏糊塗的被父親關進儲藏豆質品的冷庫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