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仲夏的一場大雨將大地和天空洗刷的格外鮮亮。
楚王府古色古香的苑囿裏,亭台樓閣與假山水榭交相掩映,榴花吐豔,竹林滴翠,陽光明媚,風和日麗。
穿過月亮小門沿著石經前行,假山腳下,綠茵鋪地,彩蝶飛舞,柳枝婆娑。
連著幾天烈日暴曬,隨後又是滂沱大雨,把人堵在屋裏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今個好天好風好日頭,王府裏的女人們好似鳥兒出籠,魚躍水麵一般湧出寢宮。楚襄王劉莊的寵妃成姬在丫鬟的陪同下散步遊覽。耳聽鶯歌,眼見彩蝶,丫鬟們不時地為王妃指指點點,說笑逗樂。清涼和煦的風兒吹上臉龐,好似幼兒的小手輕輕磨挲一般愜意。
王妃和伴從們一行人走上一條碧水環繞的曲廊。兩旁的池塘裏荷葉鮮麗、蓮蓬如盞。群魚兒悠忽往來,輕靈活潑,引得王妃也不時駐足,探身觀賞不已。
清風送來一陣清亮而又脆生生的歌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
王妃不由的順聲尋覓,招唿丫鬟說:“這是誰家的女孩子,唱的這麽好聽,咱們過去瞧瞧。”
走到曲廊的盡頭,箭步之外,隻見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子手執柳條,沿著池塘堤岸遛玩,時而蹦蹦跳跳,時而貓腰蹲下,捋下柳葉輕輕拋向水中魚群,口中的歌兒也唱唱停停,停停唱唱,重複不厭。
王妃吩咐隨行侍女把女孩子喚來問話。
侍女把女孩領到王妃麵前。成姬仔細打量上下,女孩長的皮膚白淨,姣美如畫,隻可惜身上穿的銀紅色短衫和青色裙褲都顯得質地粗劣,腳穿布鞋,卻無絲襪,一隻鞋已露出半截大拇指。
女孩兒毫不怯生,一雙烏黑明亮宛如水晶般的眼睛掃視著王妃頭上的簪珥、步搖和純縹色蠶服,不待王妃開口倒先發問:“你是王妃娘娘吧?我給你請安了!”說著學著大人的樣子恭施萬福之禮。
“這孩子真可愛!真乖巧!”王妃禁不住笑出聲來,心裏由衷的喜愛溢於言表。繼而又問:“小姑娘叫什麽名字?幾歲了?”
“我叫燁子,今年五歲了。”
“你歌兒唱得很好,誰教給你的?”
“沒有誰教,自個學的。”
“自個學的?”王妃詫異的怔了一下,“在哪兒學的,說來聽聽。”
“就是我自個學的嘛!前幾天我跟媽媽去湖中采蕨菜,在湖邊聽遊玩的人唱,邊聽邊學了。我唱得不好,唱著玩的。不騙你的。”小姑娘口齒伶俐,一番迴話聽上去如珠玉聯環。樣子頗有點羞澀嬌昵,話說完低下頭,腳尖在地上跐土玩。
“你爹娘叫啥名字?”王妃又問。
“我娘是曾氏,爹爹叫劉義。”
王妃“哦”了一聲,似乎明白了什麽,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
“娘娘不認識我爹娘嗎?”燁子抬起頭好奇地問。
“知道。你爺爺是劉戊,對嗎?”
“我不知道。爹娘說爺爺早就死了。你知道我爺爺是什麽人嗎?他是怎麽死的?娘娘告訴我好嗎?”燁子懇求時向王妃投去一眨不眨的期求眼光。
王妃沉思了一會,覺得還是不便讓孩子知道,隻得掩飾說:“娘娘也不太清楚,我比你娘還小嘛,還是等你長大了問你娘吧。”
“知道了。”燁子應話時滿臉的失望和納悶,似乎再無說話的興致。隨即告辭:“我可以迴家了嗎?娘娘?”
王妃點點頭,見燁子轉身就跑,又叮囑一句:“叫你娘有空來宮裏玩,我還要聽你唱歌來!”
話音落時,燁子已跑出老遠,弄不清她聽到沒有,王妃又覺好笑地搖搖頭。
身旁的丫鬟說:“一個下人的窮孩子,娘娘值得再見她嗎?”
王妃嗔了一眼,沉思不語。
轉眼夏去秋來,天高氣爽,大雁南飛,蘆花飄蕩。
楚王府中桐葉飄落,金菊怒放。王府上下忙忙碌碌,把宮裏宮外修繕一新,後花園中琴瑟鼓笙和練歌聲不絕於耳。所有的忙碌主旨都是為了楚襄王劉莊的六十壽誕。
楚襄王是個心地善良、樂施仁政的君王,照他的意思,和往年一樣隨便過過也就算了,王妃成姬堅持要大辦壽筵,一時二人爭執不下,相國和侍臣們都不好插嘴,態度曖昧。
楚襄王說:“黃河泛濫十幾年了,旱災澇災接踵而來,連年收成不好,朝中丞相公孫弘都寢蓋棉被、飯不三葷,垂範天下,諸侯王過壽也當簡樸,不宜奢侈浪費,以免民生沸怨。”
王妃說:“大王年事已高,還不辭勞苦,從春到夏在各個郡縣視察,督導抗旱救災,又勤祭日神,祈禱上蒼,親臨農家為百姓繁育穀苗,果然敬神靈驗、感動上蒼,秋糧喜獲豐收,為大王壽筵錦上添花;再則花甲之年的壽誕無論皇親貴胄還是無平民百姓都是大壽,豈能不好好慶祝一下呢?建議大王借辦壽之機,普施恩澤,與民同樂。”
王府新來的舍人江充先聲奪人、巧言陳詞說:“今年六月河東汾陰挖出寶鼎獻給朝廷,方士們都說這是天賜的神明符應,預兆豐年盛世即將到來,天子把寶鼎供奉在甘泉宮天帝殿裏,還準備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並昭告天下改年號為元鼎元年,諸侯王皆是皇親,理當普天同慶,天子決不會為大王的大壽深究問罪。”
為使楚襄王的壽筵辦的豐盛體麵,又要使民不怨、上不責,江充還想出幾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一是組成60人的男巫在城郊舉行祭日神、慶豐收的大型雅舞表演,而是挑選能歌善舞的童男童女組成30人的合唱團,每天從黃昏唱到天明,俱歌郊祀四時歌,連唱三天。楚王在第三天黎明前由祭士帶領,在祭壇上跪伏禮拜,直到日出東海,然後再舉行男巫祭舞,晚間壽筵設在王府後苑囿攬月樓,屆時由各郡縣表演進獻的民間歌舞,邀請鄉鎮各界知名人士和鼎食之家同來共賞,請他們評選出出眾的歌舞藝人,向朝廷樂府推薦人才。最好是事先派使者給樂府獻禮打招唿,請他們派員前來采風督導,隻要朝廷來了官員,就不怕事後有什麽興師問罪。
王後和眾卿都一致讚同,楚襄王聽得連聲叫好,當即吩咐相國趙順和江充負責雅舞祭神之事,王妃成姬負責童妓選拔以及樂舞曲目編排演練。
江充趁機進言說:“秦漢歌舞風靡天下,北方的燕趙樂舞,和南方的荊楚樂舞都是天下一流,在下本是趙地人氏,適逢災年,流落到此,承蒙大王垂憐收留貴府,理應鼎立報效大恩大德。在下有一表妹,年方十五歲,名叫綠珠,色藝出眾,甘願進獻王爺,近則可以展現才藝,為王府爭光,遠則一年兩載,即可侍奉王爺膝下,懇請大王恩準。
劉莊大喜,立馬吩咐王妃收為貼身使女,勤加考查訓導。王妃想起劉義的女兒燁子是個好苗子,當日吩咐下人找來,親自指導栽培。
王府後花園荷塘曲廊。成姬正在組織童妓們排練歌舞。絲竹聲中,童妓們排練的正是荊楚風格的長袖飄舞。領舞的燁子興致勃勃,汗漬沁透前胸後背。王妃不時地打斷排練,為燁子點撥示範要領,時而為她拭汗揉肩。伴舞的幾個童妓忍不住嘀咕:
“都連練了十七、八遍了,還不能過關那?!”
“累死了!腳脖子都抽筋了!娘娘開恩,明天再練吧?”
“不行!差得遠了!大家再練一會兒。”王妃不依。
歇舞休息時,童妓們七嘴八舌的誇起燁子的長進。
“娘娘,燁子妹妹跳得真棒。娘娘不知道,她每天早晚都在這兒勤學苦練呢!她才來十幾天,比我們早來幾個月的都進步快呢!”
“娘娘行行好,給燁子妹妹換一身衣裳吧?瞧她的衣裙有多寒酸,穿著這樣的服裝領舞,豈不丟子大王和娘娘的臉麵?”
正在喝水的燁子急口噴出,聞聲不悅的斥責:“不許胡說!這是俺娘親手給我縫製的新衣裳,哪兒寒酸了?你說!你說!”
起意薦言的小姑娘委屈地說:“我也是為妹妹好嘛!難道你不希望娘娘送你一套更好的新衣裳?”
“不用!我就穿這身衣裳。娘娘要送新衣,就等我們的節目得了大獎,給我們每人送一套,不知娘娘舍不舍得?”燁子說。
成姬笑道:“不成問題。我早已為燁子訂製了精美的新衣,你們每個都有份,就看你們的表現了。過不了關就換人,吃不了苦的趁早說,如果你們的歌舞能得大獎,那些新衣服就白送你們了。”
王妃語畢,童妓們歡聲雀躍,精神抖擻的繼續排練。
江充背著手哼著小曲走來,向王妃稟報:“娘娘容稟:祭祀那邊的事都安排好了,大王命我來與娘娘一同審定樂舞曲目,娘娘快來歇會,我們一起合計合計。”
王妃讓童妓們一旁休息,召來琴師、樂工,並把領舞的燁子和綠珠也叫來一起籌劃。
江充看罷樂舞曲目單,眉頭緊鎖,轉而獻媚的對王妃說:“娘娘辛苦了!到底是行家裏手,曲目很精彩。隻是還有美中不足。”
成姬謙虛地說:“有何不足?說來聽聽。”
江充說:“在我看來,俗樂舞太多了,尚且缺少重大、神聖之類的主題曲目。依我之見,傳統活劇是不能少的,一定要有一兩個大型歌舞開場、壓台才好。”
成姬說:“我也正為這個犯愁呢。你有什麽好的建議?”
江充說:“開場歌舞應首選高祖的《大風歌》,演唱的童妓要再加上一倍,搞上120名童妓才有氣勢。你這裏人手不夠,我把祭祀歌舞的童妓調來一起伴舞。壓台的樂舞還是以鄭聲趙舞為好。曲目以戚夫人首創的《赤鳳凰來》最佳。我聽說當朝天子也是鄭聲歌舞的‘票友’,還是個辭賦高手,李延年的那首《北方有佳人》就很受寵。大王說朝廷那邊已經有了迴複,屆時將派樂府官員前來采風助興,選拔歌妓。隻要我們精心排練,定可入選樂府。待到龍顏大悅後,豈不是大王和娘娘的百年鴻福嗎?”
成姬思忖片刻,轉而詢問樂工、琴師:“你們的意見呢?”
琴師說:“我建議開場戲以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和虞姬的《和項王歌》首選,一來這兩首歌是典型的楚舞,二來這兩首歌舞情節感人,最能展示楚舞風貌。壓軸的以《大風歌》當然也好,隻是此歌舞風靡多年,不如來個新穎而又傳統的《越人歌》,最能代表南方荊楚文化的主流,而且較少禮教法製的濡染,兼有婉轉輕盈、婀娜多姿的優美韻味。或者以《大風歌》開場,以《越人歌》收尾。”
成姬默默點頭,轉而詢問江充。
江充連連擺手說:“不好!不好!開場還是以《大風歌》為好,楚霸王是高祖的手下敗將,豈能將他的歌舞列為重頭戲?!傳到朝廷定會惹來災禍,可別聽這種餿主意!”
眾人聽罷,一言不發,頜首沉思。
燁子口無遮攔的說:“這是我們楚王的壽誕,又不是大漢天子的壽誕,表演楚霸王的歌舞有什麽不好?荊軻的《易水歌》不是在民間婦孺皆知嗎?他還是個刺殺秦王的刺客呢!失敗的英雄也是英雄!隻要是好的歌舞老百姓就喜歡,朝廷也沒有禁止這首歌,我們為什麽不能上演呢?”
江充目瞪口呆,斜眼掃視著這個不知名的女孩,正想發作,王妃說:“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可是哪有合適的人選呢?我就發愁《越人歌》女主角的人選,燁子年紀太小了,不合適,扮演虞姬的非要成熟一點的美人,再說虞姬那種視死如歸、悲涼慷慨的情調也很難把握的。”
燁子快言快語地說:“這有何難!綠珠姐姐就可以扮演虞姬,她的個頭比我高,像貌也美麗,加上娘娘的指點,還怕演不好嗎?”
成姬和琴師齊聲叫好,童妓們更是連聲起哄。江充看大家一致讚同,並且是讓他的表妹出演虞姬,也隻好隨聲附和了。
楚王壽誕的這天晚上,月光分外皎潔。王府內外張燈結彩,攬月樓上燈火明亮。
盛筵席間,眾僚列坐,濟濟一堂。酒過三巡,家童給楚王和王妃遞上書牘,那是一份早已審定好的歌舞曲目單。楚王和王妃草草過目後,宮中執事吩咐樂舞主持人照曲目單逐次演唱。霎時間笙笛齊奏,悠悠揚揚,良辰美景,好不紅火。
各郡縣進獻的歌舞表演完畢,接下來便是楚王府自備、王妃親自編排的歌舞。首先上場的是十個童男童女集體表演的《越人歌》。領唱的女主角就是燁子。這是一曲表現古代民族關係的頌歌。歌詞的內容源於春秋時的一則故事。這曲歌舞以真摯而含蓄的感情,描繪了一個越人船夫姑娘在舟遊盛會上遇見的當時掌管楚國軍政大權的楚王子弟鄂君子,月夜漫遊時,不分貴賤,待人以禮,下士愛民的鄂公子和俏麗活潑的越人姑娘產生愛慕之情。王妃編排的歌詞先是男主角出唱,然後是女主角出唱。歌詞的內容和原文稍有改變、大同小異,卻有惟妙惟肖的變化。舞曲重複迴放中,男女主角一邊作同船共渡,盡情遊覽的情狀,一邊獨白。四個男女童妓站在兩旁輕聲伴唱原文,四個男女童妓二人一組在前台伴舞。男主角的獨白是:
今晚是多美的夜晚啊,我們在河州中漫遊;
今天是什麽日子啊,我和這嬌美的女子月夜同舟。
深蒙錯愛難自信啊,她並不嫌我相貌醜陋,
激動的心兒止不住亂跳啊,願姑娘明白我的心思。
山上有茂密的林木,樹木上有春發的丫枝;
心中的愛慕濃濃地長啊,可歎她好像全不知。
女主角的獨白是:
今晚是多美的夜晚啊,我們在河州中漫遊;
今天是什麽日子啊,我和這尊貴的王子月夜同舟。
深蒙錯愛怎開口啊,他並不嫌我出身貧苦,
激動的心兒止不住亂跳啊,願王子看懂我的心思。
山上有茂密的林木,樹木上有春發的丫枝;
心中的愛慕濃濃的長啊,可笑他傻樣渾不知。
柔婉的歌舞聲中,一個俏麗活潑的越族女子打著雙槳,劃出一朵朵的漣漪。歌裏吟唱的是愛慕,眼裏流露的是渴望。“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經過同船越人翻譯了歌詞的含義,楚王子鄂君子被這真誠的歌聲所感動,最終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姑娘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麵披在她身上,微笑著與越女一同泛舟遠行,兩情相悅的一對情人終於結合成美好姻緣。
這曲歌舞經過王妃的辛苦指導,燁子的演技大有長進,聲色顯得成熟,飽含深情,儀容舉止也能夠切入角色。特別是末尾兩句,聲色活潑,加之以恰到妙處的動作表情,讓人聽其聲不似童子,觀其形如臨其境。
此曲唱罷,滿座喝彩。楚王劉莊連聲大喊:“妙哉!妙哉!”
京師前來采風的青年琴師師中興奮得側身對王妃成姬說:“這個小姑娘表演的好極了!讓她單獨再唱一曲。”
王妃微笑點點頭,立即吩咐於樂舞主持。主持高聲唱喏:“奉大王和王妃之命,應京師樂官的請求,讓燁子姑娘再唱一曲,加饗諸位賓客。”
此語一出,四座唿應。等了半晌卻不見燁子出場。眾人的眼光紛紛投向屏風西側。席中有人焦躁的起立吆喝:“那是誰家的孩子?!這般不識抬舉!豈不薄了大王的麵子,掃盡大夥的雅興嗎?”
王妃起身擺手示意:“請諸位稍安勿躁,小姑娘換了裝就來!”說話時,燁子複上場來,依然是身穿銀紅色短衫,青衣裙褲,服飾柔軟鮮亮,身背精致的小竹簍,秀發飄逸,光著腳丫,褲管卷起,整個裝束打扮儼然是一個農家小妞的模樣。滿座賓客頓時肅靜,琴聲響起,隻見燁子輕盈歡快的邊舞邊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
歌聲清亮圓潤,伴以優雅歡快的樂聲和舞蹈動作,直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江南人極為熟悉的生活畫麵中。滿座的官吏、寵妃,賓客、嬌娃,竟然不知不覺地和著旋律擊節伴唱。立在屏風一角的曾氏樂的嘴也合不攏。
楚王劉莊餘興未盡的捋髭點頭,沉醉不已。待燁子退場時,師中附耳對王妃成姬說:“筵席散後傳她到後宮來見,這個小姑娘可作選送樂府的厚禮。”
“娘!娘!我迴來了。你看,你看!我得大獎了!”
燁子抱著幾匹精美布料奔迴家中,興高彩烈的向父母報喜。
曾氏接過錦帛愛不釋手的翻看,燁子不住嘴地問:“娘,你看這布料有多好看,多漂亮!你也做幾件新衣裳吧!”—“你看到了我表演的歌舞嗎?好不好?好不好嘛!”
“好好好!人人都說好,娘還會說不好嗎?聽說王爺召見你了?什麽事?”
“王爺很誇獎我了。王妃娘娘把這身衣裳也送給我了,你給我好好放起來,可別叫蟲蟲咬壞了!”
直到曾氏把燁子表演的新衣放好,燁子才迴答母親的盤問:“王爺說重陽節要去京城長安謁見皇帝,到時候要帶我們一起去皇宮裏表演節目呢!還有那個京城來的樂官,對我好熱情,問我想不想到樂府深造,我說想去,但要問問爹娘才行。我這樣迴答沒什麽錯吧?”
燁子眉飛色舞的細說王爺召見的情景,見母親忽然轉過頭去偷偷抹淚,心領神會地上前摟住曾氏的脖子哄小孩似的勸慰道:“娘!你別傷心!王爺說了,演完節目很快就迴來,娘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娘呀!娘別哭,聽燁子的話好嗎?我一定會迴來的!”
曾氏撲哧一聲笑起來,眼圈裏抖落出幾滴晶瑩的淚花。為了掩飾心中的不安和傷感,隻把燁子摟在懷裏,嘴裏念叨著:“不哭,娘不哭。娘是高興啊!”然而,當燁子出門找小夥伴報喜後,她卻是目光呆滯、滿麵愁容。
夤夜。身高七尺的劉義風塵仆仆,滿麵疲憊的推門進屋。
燁子歡快地迎上去,拿起佛塵為父親撣灰,脫衣袍,小心翼翼的放好。麻利地又去倒上一杯茶,遞到手中。隨後又為劉義捶背揉肩。邊揉邊說:“爹爹!我在晚宴上表演的好幾個節目你都沒看上,太可惜了!掌聲都快把我的耳朵震聾了。我的獨舞還得了大獎。女兒表演給你看好嗎?”
“不用了。乖女兒。”劉義抓住燁子的小手拉到懷裏,用手摩挲著燁子的秀發,喃喃地說:“”爹爹聽說了,爹為你驕傲。我們的燁子今天可露大臉了。王爺過大壽,爹爹一連忙了十來天,實在太累了。你也累了吧?早點歇息吧。“
燁子乖巧地起身,臨走時又在父親額頭上親了一口,鳥兒一樣飛開。
夜深人靜,月光如水。燁子早已進入夢鄉。不知道什麽時辰,燁子被身邊忽高忽低的爭吵聲驚醒,細心的燁子佯裝入睡,側耳偷聽父母的談話。
“說啥也不能把燁子帶去!誰知道這一去還能不能迴來?燁子才五歲,京師那麽遙遠,你答應我可不答應!”這是母親執拗的聲音,不時伴有輕輕的飲泣。
“我不答應又能怎麽辦?王爺一提我就說了,孩子太小,既不懂事,又沒人照料,我們又不能同去,燁子哪懂得皇宮裏的規矩?可王爺說他會派人教她,一切都會盡心安排,我一再說不放心,不妥當,王爺都不高興了。”劉義的聲音充滿無奈和煩躁。
“你真是個死腦筋!你不會說燁子連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嗎?進皇宮一旦惹出事來會連累王爺嗎?明天你再去求求王妃,讓燁子讀上幾年書,學學琴棋書畫,把歌舞練的再精一點,過幾年再去才好為王爺爭麵子嘛!楚王府書閣有那麽多你祖上留下來的典籍,可憐你大字不識一個,咱們的燁子單靠我這點水品是很不夠的,既然王爺和王妃那麽喜歡燁子,讓她讀書總可以開開恩吧?”
“這些我都說過了,沒有用的。王爺說皇宮裏條件更好,樂府利人才濟濟,各種歌舞藝人有好幾百人,聽說皇上任命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總管樂府,都說他是天下一流的樂師,又是皇上的寵臣,拜他為師前程無量,學藝向來講究從小趕早等等一大通道理,我也說不上來。王爺還說,他就認準我們燁子了,說別的人都可以篩選更換,燁子非去不可。還說京城樂官一眼就看中我們燁子了……”
“我不管!你去找王妃要求一塊去京城。反正你要想盡法子把燁子給我囫圇個帶迴來,少了一根手指頭我都不會輕繞你!”
“壓根沒門。單說我父王反叛朝廷這一點,就是王妃同意,王爺也萬萬不會帶我同去。皇宮是什麽地方?誰敢把反王的兒子帶進去?”
“實在不行,就托王爺進京後找你叔叔劉辟強說和說和,他不是在宗正府任職嗎?聽說很受皇上器重,可以讓他隨二千石大臣在朝廷上論議,很風光的。如果皇上把燁子留在樂府,咱就把燁子寄養在他家,也好有個近親照應。”
“這樣雖好,隻怕也是一廂情願。你不知道,我父王起兵反叛前,父王的叔叔劉富多次勸諫父王,父王非但不聽,還威脅他,如果不參加,起兵之日先把他殺了祭軍旗、壯軍威,把劉富逼得無法立足,隻好帶上全家和太夫人逃到京師。後來父王和吳王劉濞合兵反叛,劉富也受到牽連被削去侯爵。多虧太夫人和竇太後是親戚,念及劉富有平定山東賊寇之功,出麵求情,免遭大禍。若不是竇太後下了懿旨,劉富一家早就被逐出京城了。皇兄劉徹登基後和竇太後也爭鬥了好幾年。上輩人的積怨那麽深,誰知道皇兄會不會認我這門子親?再說了,即使叔叔劉辟強看在同是楚元王一族的份上不計前嫌,咱們也的給叔叔準備一份像樣的厚禮吧?你看咱家有什麽能拿得出手呢?論輩分劉僻強是我的堂叔,可咱們與他們從無交往,從我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見過他一麵。俗話說,不怕叫花子要飯,就怕窮親戚上門,你說他會收養我們的燁子嗎?”
“他不收養更好!我還就瞧不起那些攀高枝、搖尾巴的親戚!他不收養,我們的燁子不就可以帶迴來了嗎?”母親憤憤地聲音。
“那可說不定。若是皇上真看中了咱們的燁子,非要把她留到皇宮,天天和那些童男童女唱不完《郊祀歌》、《安世房中歌》,咱們又不能進宮去,可就再也見不著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麽辦?”
“我………唉!”劉義語塞,實在想不出什麽好法子。
“都是你父王作的孽!害得我們都沒有出頭之日。還讓燁子也跟著遭罪!真是遠親不如近鄰!明天我們一起去求求王妃,說啥也不能把燁子帶走!”
燁子聽到這時,蒙頭的被單早已被淚水浸濕一大片。聽著父親酣睡的唿嚕聲,燁子隻能口咬被單暗自哭泣。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爺爺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楚王,卻不明白爺爺劉戊為什麽要反叛朝廷。她從此知道了父親和王爺都是皇家血脈,卻弄不明白為什麽一個是威風凜凜的王爺,善良的父親卻隻能是低聲下氣、唯唯諾諾的下人;她想不明白為什麽爺爺的罪過一定要連累到無辜的子孫後代,更不知道自己長大以後的命運將會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旅程,隻覺得去不去京城皇宮表演節目都沒有什麽意思了。想來想去,京城皇宮好像是個人人向往的地方,又是個吉兇難卜的神秘地方。難道我這一輩子真的就沒有出頭之日嗎?自卑的情緒和倔強的性格折磨著一顆天真無邪,不甘認命的幼小心靈。
楚王府古色古香的苑囿裏,亭台樓閣與假山水榭交相掩映,榴花吐豔,竹林滴翠,陽光明媚,風和日麗。
穿過月亮小門沿著石經前行,假山腳下,綠茵鋪地,彩蝶飛舞,柳枝婆娑。
連著幾天烈日暴曬,隨後又是滂沱大雨,把人堵在屋裏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今個好天好風好日頭,王府裏的女人們好似鳥兒出籠,魚躍水麵一般湧出寢宮。楚襄王劉莊的寵妃成姬在丫鬟的陪同下散步遊覽。耳聽鶯歌,眼見彩蝶,丫鬟們不時地為王妃指指點點,說笑逗樂。清涼和煦的風兒吹上臉龐,好似幼兒的小手輕輕磨挲一般愜意。
王妃和伴從們一行人走上一條碧水環繞的曲廊。兩旁的池塘裏荷葉鮮麗、蓮蓬如盞。群魚兒悠忽往來,輕靈活潑,引得王妃也不時駐足,探身觀賞不已。
清風送來一陣清亮而又脆生生的歌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
王妃不由的順聲尋覓,招唿丫鬟說:“這是誰家的女孩子,唱的這麽好聽,咱們過去瞧瞧。”
走到曲廊的盡頭,箭步之外,隻見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子手執柳條,沿著池塘堤岸遛玩,時而蹦蹦跳跳,時而貓腰蹲下,捋下柳葉輕輕拋向水中魚群,口中的歌兒也唱唱停停,停停唱唱,重複不厭。
王妃吩咐隨行侍女把女孩子喚來問話。
侍女把女孩領到王妃麵前。成姬仔細打量上下,女孩長的皮膚白淨,姣美如畫,隻可惜身上穿的銀紅色短衫和青色裙褲都顯得質地粗劣,腳穿布鞋,卻無絲襪,一隻鞋已露出半截大拇指。
女孩兒毫不怯生,一雙烏黑明亮宛如水晶般的眼睛掃視著王妃頭上的簪珥、步搖和純縹色蠶服,不待王妃開口倒先發問:“你是王妃娘娘吧?我給你請安了!”說著學著大人的樣子恭施萬福之禮。
“這孩子真可愛!真乖巧!”王妃禁不住笑出聲來,心裏由衷的喜愛溢於言表。繼而又問:“小姑娘叫什麽名字?幾歲了?”
“我叫燁子,今年五歲了。”
“你歌兒唱得很好,誰教給你的?”
“沒有誰教,自個學的。”
“自個學的?”王妃詫異的怔了一下,“在哪兒學的,說來聽聽。”
“就是我自個學的嘛!前幾天我跟媽媽去湖中采蕨菜,在湖邊聽遊玩的人唱,邊聽邊學了。我唱得不好,唱著玩的。不騙你的。”小姑娘口齒伶俐,一番迴話聽上去如珠玉聯環。樣子頗有點羞澀嬌昵,話說完低下頭,腳尖在地上跐土玩。
“你爹娘叫啥名字?”王妃又問。
“我娘是曾氏,爹爹叫劉義。”
王妃“哦”了一聲,似乎明白了什麽,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
“娘娘不認識我爹娘嗎?”燁子抬起頭好奇地問。
“知道。你爺爺是劉戊,對嗎?”
“我不知道。爹娘說爺爺早就死了。你知道我爺爺是什麽人嗎?他是怎麽死的?娘娘告訴我好嗎?”燁子懇求時向王妃投去一眨不眨的期求眼光。
王妃沉思了一會,覺得還是不便讓孩子知道,隻得掩飾說:“娘娘也不太清楚,我比你娘還小嘛,還是等你長大了問你娘吧。”
“知道了。”燁子應話時滿臉的失望和納悶,似乎再無說話的興致。隨即告辭:“我可以迴家了嗎?娘娘?”
王妃點點頭,見燁子轉身就跑,又叮囑一句:“叫你娘有空來宮裏玩,我還要聽你唱歌來!”
話音落時,燁子已跑出老遠,弄不清她聽到沒有,王妃又覺好笑地搖搖頭。
身旁的丫鬟說:“一個下人的窮孩子,娘娘值得再見她嗎?”
王妃嗔了一眼,沉思不語。
轉眼夏去秋來,天高氣爽,大雁南飛,蘆花飄蕩。
楚王府中桐葉飄落,金菊怒放。王府上下忙忙碌碌,把宮裏宮外修繕一新,後花園中琴瑟鼓笙和練歌聲不絕於耳。所有的忙碌主旨都是為了楚襄王劉莊的六十壽誕。
楚襄王是個心地善良、樂施仁政的君王,照他的意思,和往年一樣隨便過過也就算了,王妃成姬堅持要大辦壽筵,一時二人爭執不下,相國和侍臣們都不好插嘴,態度曖昧。
楚襄王說:“黃河泛濫十幾年了,旱災澇災接踵而來,連年收成不好,朝中丞相公孫弘都寢蓋棉被、飯不三葷,垂範天下,諸侯王過壽也當簡樸,不宜奢侈浪費,以免民生沸怨。”
王妃說:“大王年事已高,還不辭勞苦,從春到夏在各個郡縣視察,督導抗旱救災,又勤祭日神,祈禱上蒼,親臨農家為百姓繁育穀苗,果然敬神靈驗、感動上蒼,秋糧喜獲豐收,為大王壽筵錦上添花;再則花甲之年的壽誕無論皇親貴胄還是無平民百姓都是大壽,豈能不好好慶祝一下呢?建議大王借辦壽之機,普施恩澤,與民同樂。”
王府新來的舍人江充先聲奪人、巧言陳詞說:“今年六月河東汾陰挖出寶鼎獻給朝廷,方士們都說這是天賜的神明符應,預兆豐年盛世即將到來,天子把寶鼎供奉在甘泉宮天帝殿裏,還準備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並昭告天下改年號為元鼎元年,諸侯王皆是皇親,理當普天同慶,天子決不會為大王的大壽深究問罪。”
為使楚襄王的壽筵辦的豐盛體麵,又要使民不怨、上不責,江充還想出幾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一是組成60人的男巫在城郊舉行祭日神、慶豐收的大型雅舞表演,而是挑選能歌善舞的童男童女組成30人的合唱團,每天從黃昏唱到天明,俱歌郊祀四時歌,連唱三天。楚王在第三天黎明前由祭士帶領,在祭壇上跪伏禮拜,直到日出東海,然後再舉行男巫祭舞,晚間壽筵設在王府後苑囿攬月樓,屆時由各郡縣表演進獻的民間歌舞,邀請鄉鎮各界知名人士和鼎食之家同來共賞,請他們評選出出眾的歌舞藝人,向朝廷樂府推薦人才。最好是事先派使者給樂府獻禮打招唿,請他們派員前來采風督導,隻要朝廷來了官員,就不怕事後有什麽興師問罪。
王後和眾卿都一致讚同,楚襄王聽得連聲叫好,當即吩咐相國趙順和江充負責雅舞祭神之事,王妃成姬負責童妓選拔以及樂舞曲目編排演練。
江充趁機進言說:“秦漢歌舞風靡天下,北方的燕趙樂舞,和南方的荊楚樂舞都是天下一流,在下本是趙地人氏,適逢災年,流落到此,承蒙大王垂憐收留貴府,理應鼎立報效大恩大德。在下有一表妹,年方十五歲,名叫綠珠,色藝出眾,甘願進獻王爺,近則可以展現才藝,為王府爭光,遠則一年兩載,即可侍奉王爺膝下,懇請大王恩準。
劉莊大喜,立馬吩咐王妃收為貼身使女,勤加考查訓導。王妃想起劉義的女兒燁子是個好苗子,當日吩咐下人找來,親自指導栽培。
王府後花園荷塘曲廊。成姬正在組織童妓們排練歌舞。絲竹聲中,童妓們排練的正是荊楚風格的長袖飄舞。領舞的燁子興致勃勃,汗漬沁透前胸後背。王妃不時地打斷排練,為燁子點撥示範要領,時而為她拭汗揉肩。伴舞的幾個童妓忍不住嘀咕:
“都連練了十七、八遍了,還不能過關那?!”
“累死了!腳脖子都抽筋了!娘娘開恩,明天再練吧?”
“不行!差得遠了!大家再練一會兒。”王妃不依。
歇舞休息時,童妓們七嘴八舌的誇起燁子的長進。
“娘娘,燁子妹妹跳得真棒。娘娘不知道,她每天早晚都在這兒勤學苦練呢!她才來十幾天,比我們早來幾個月的都進步快呢!”
“娘娘行行好,給燁子妹妹換一身衣裳吧?瞧她的衣裙有多寒酸,穿著這樣的服裝領舞,豈不丟子大王和娘娘的臉麵?”
正在喝水的燁子急口噴出,聞聲不悅的斥責:“不許胡說!這是俺娘親手給我縫製的新衣裳,哪兒寒酸了?你說!你說!”
起意薦言的小姑娘委屈地說:“我也是為妹妹好嘛!難道你不希望娘娘送你一套更好的新衣裳?”
“不用!我就穿這身衣裳。娘娘要送新衣,就等我們的節目得了大獎,給我們每人送一套,不知娘娘舍不舍得?”燁子說。
成姬笑道:“不成問題。我早已為燁子訂製了精美的新衣,你們每個都有份,就看你們的表現了。過不了關就換人,吃不了苦的趁早說,如果你們的歌舞能得大獎,那些新衣服就白送你們了。”
王妃語畢,童妓們歡聲雀躍,精神抖擻的繼續排練。
江充背著手哼著小曲走來,向王妃稟報:“娘娘容稟:祭祀那邊的事都安排好了,大王命我來與娘娘一同審定樂舞曲目,娘娘快來歇會,我們一起合計合計。”
王妃讓童妓們一旁休息,召來琴師、樂工,並把領舞的燁子和綠珠也叫來一起籌劃。
江充看罷樂舞曲目單,眉頭緊鎖,轉而獻媚的對王妃說:“娘娘辛苦了!到底是行家裏手,曲目很精彩。隻是還有美中不足。”
成姬謙虛地說:“有何不足?說來聽聽。”
江充說:“在我看來,俗樂舞太多了,尚且缺少重大、神聖之類的主題曲目。依我之見,傳統活劇是不能少的,一定要有一兩個大型歌舞開場、壓台才好。”
成姬說:“我也正為這個犯愁呢。你有什麽好的建議?”
江充說:“開場歌舞應首選高祖的《大風歌》,演唱的童妓要再加上一倍,搞上120名童妓才有氣勢。你這裏人手不夠,我把祭祀歌舞的童妓調來一起伴舞。壓台的樂舞還是以鄭聲趙舞為好。曲目以戚夫人首創的《赤鳳凰來》最佳。我聽說當朝天子也是鄭聲歌舞的‘票友’,還是個辭賦高手,李延年的那首《北方有佳人》就很受寵。大王說朝廷那邊已經有了迴複,屆時將派樂府官員前來采風助興,選拔歌妓。隻要我們精心排練,定可入選樂府。待到龍顏大悅後,豈不是大王和娘娘的百年鴻福嗎?”
成姬思忖片刻,轉而詢問樂工、琴師:“你們的意見呢?”
琴師說:“我建議開場戲以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和虞姬的《和項王歌》首選,一來這兩首歌是典型的楚舞,二來這兩首歌舞情節感人,最能展示楚舞風貌。壓軸的以《大風歌》當然也好,隻是此歌舞風靡多年,不如來個新穎而又傳統的《越人歌》,最能代表南方荊楚文化的主流,而且較少禮教法製的濡染,兼有婉轉輕盈、婀娜多姿的優美韻味。或者以《大風歌》開場,以《越人歌》收尾。”
成姬默默點頭,轉而詢問江充。
江充連連擺手說:“不好!不好!開場還是以《大風歌》為好,楚霸王是高祖的手下敗將,豈能將他的歌舞列為重頭戲?!傳到朝廷定會惹來災禍,可別聽這種餿主意!”
眾人聽罷,一言不發,頜首沉思。
燁子口無遮攔的說:“這是我們楚王的壽誕,又不是大漢天子的壽誕,表演楚霸王的歌舞有什麽不好?荊軻的《易水歌》不是在民間婦孺皆知嗎?他還是個刺殺秦王的刺客呢!失敗的英雄也是英雄!隻要是好的歌舞老百姓就喜歡,朝廷也沒有禁止這首歌,我們為什麽不能上演呢?”
江充目瞪口呆,斜眼掃視著這個不知名的女孩,正想發作,王妃說:“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可是哪有合適的人選呢?我就發愁《越人歌》女主角的人選,燁子年紀太小了,不合適,扮演虞姬的非要成熟一點的美人,再說虞姬那種視死如歸、悲涼慷慨的情調也很難把握的。”
燁子快言快語地說:“這有何難!綠珠姐姐就可以扮演虞姬,她的個頭比我高,像貌也美麗,加上娘娘的指點,還怕演不好嗎?”
成姬和琴師齊聲叫好,童妓們更是連聲起哄。江充看大家一致讚同,並且是讓他的表妹出演虞姬,也隻好隨聲附和了。
楚王壽誕的這天晚上,月光分外皎潔。王府內外張燈結彩,攬月樓上燈火明亮。
盛筵席間,眾僚列坐,濟濟一堂。酒過三巡,家童給楚王和王妃遞上書牘,那是一份早已審定好的歌舞曲目單。楚王和王妃草草過目後,宮中執事吩咐樂舞主持人照曲目單逐次演唱。霎時間笙笛齊奏,悠悠揚揚,良辰美景,好不紅火。
各郡縣進獻的歌舞表演完畢,接下來便是楚王府自備、王妃親自編排的歌舞。首先上場的是十個童男童女集體表演的《越人歌》。領唱的女主角就是燁子。這是一曲表現古代民族關係的頌歌。歌詞的內容源於春秋時的一則故事。這曲歌舞以真摯而含蓄的感情,描繪了一個越人船夫姑娘在舟遊盛會上遇見的當時掌管楚國軍政大權的楚王子弟鄂君子,月夜漫遊時,不分貴賤,待人以禮,下士愛民的鄂公子和俏麗活潑的越人姑娘產生愛慕之情。王妃編排的歌詞先是男主角出唱,然後是女主角出唱。歌詞的內容和原文稍有改變、大同小異,卻有惟妙惟肖的變化。舞曲重複迴放中,男女主角一邊作同船共渡,盡情遊覽的情狀,一邊獨白。四個男女童妓站在兩旁輕聲伴唱原文,四個男女童妓二人一組在前台伴舞。男主角的獨白是:
今晚是多美的夜晚啊,我們在河州中漫遊;
今天是什麽日子啊,我和這嬌美的女子月夜同舟。
深蒙錯愛難自信啊,她並不嫌我相貌醜陋,
激動的心兒止不住亂跳啊,願姑娘明白我的心思。
山上有茂密的林木,樹木上有春發的丫枝;
心中的愛慕濃濃地長啊,可歎她好像全不知。
女主角的獨白是:
今晚是多美的夜晚啊,我們在河州中漫遊;
今天是什麽日子啊,我和這尊貴的王子月夜同舟。
深蒙錯愛怎開口啊,他並不嫌我出身貧苦,
激動的心兒止不住亂跳啊,願王子看懂我的心思。
山上有茂密的林木,樹木上有春發的丫枝;
心中的愛慕濃濃的長啊,可笑他傻樣渾不知。
柔婉的歌舞聲中,一個俏麗活潑的越族女子打著雙槳,劃出一朵朵的漣漪。歌裏吟唱的是愛慕,眼裏流露的是渴望。“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經過同船越人翻譯了歌詞的含義,楚王子鄂君子被這真誠的歌聲所感動,最終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姑娘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麵披在她身上,微笑著與越女一同泛舟遠行,兩情相悅的一對情人終於結合成美好姻緣。
這曲歌舞經過王妃的辛苦指導,燁子的演技大有長進,聲色顯得成熟,飽含深情,儀容舉止也能夠切入角色。特別是末尾兩句,聲色活潑,加之以恰到妙處的動作表情,讓人聽其聲不似童子,觀其形如臨其境。
此曲唱罷,滿座喝彩。楚王劉莊連聲大喊:“妙哉!妙哉!”
京師前來采風的青年琴師師中興奮得側身對王妃成姬說:“這個小姑娘表演的好極了!讓她單獨再唱一曲。”
王妃微笑點點頭,立即吩咐於樂舞主持。主持高聲唱喏:“奉大王和王妃之命,應京師樂官的請求,讓燁子姑娘再唱一曲,加饗諸位賓客。”
此語一出,四座唿應。等了半晌卻不見燁子出場。眾人的眼光紛紛投向屏風西側。席中有人焦躁的起立吆喝:“那是誰家的孩子?!這般不識抬舉!豈不薄了大王的麵子,掃盡大夥的雅興嗎?”
王妃起身擺手示意:“請諸位稍安勿躁,小姑娘換了裝就來!”說話時,燁子複上場來,依然是身穿銀紅色短衫,青衣裙褲,服飾柔軟鮮亮,身背精致的小竹簍,秀發飄逸,光著腳丫,褲管卷起,整個裝束打扮儼然是一個農家小妞的模樣。滿座賓客頓時肅靜,琴聲響起,隻見燁子輕盈歡快的邊舞邊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南。
歌聲清亮圓潤,伴以優雅歡快的樂聲和舞蹈動作,直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江南人極為熟悉的生活畫麵中。滿座的官吏、寵妃,賓客、嬌娃,竟然不知不覺地和著旋律擊節伴唱。立在屏風一角的曾氏樂的嘴也合不攏。
楚王劉莊餘興未盡的捋髭點頭,沉醉不已。待燁子退場時,師中附耳對王妃成姬說:“筵席散後傳她到後宮來見,這個小姑娘可作選送樂府的厚禮。”
“娘!娘!我迴來了。你看,你看!我得大獎了!”
燁子抱著幾匹精美布料奔迴家中,興高彩烈的向父母報喜。
曾氏接過錦帛愛不釋手的翻看,燁子不住嘴地問:“娘,你看這布料有多好看,多漂亮!你也做幾件新衣裳吧!”—“你看到了我表演的歌舞嗎?好不好?好不好嘛!”
“好好好!人人都說好,娘還會說不好嗎?聽說王爺召見你了?什麽事?”
“王爺很誇獎我了。王妃娘娘把這身衣裳也送給我了,你給我好好放起來,可別叫蟲蟲咬壞了!”
直到曾氏把燁子表演的新衣放好,燁子才迴答母親的盤問:“王爺說重陽節要去京城長安謁見皇帝,到時候要帶我們一起去皇宮裏表演節目呢!還有那個京城來的樂官,對我好熱情,問我想不想到樂府深造,我說想去,但要問問爹娘才行。我這樣迴答沒什麽錯吧?”
燁子眉飛色舞的細說王爺召見的情景,見母親忽然轉過頭去偷偷抹淚,心領神會地上前摟住曾氏的脖子哄小孩似的勸慰道:“娘!你別傷心!王爺說了,演完節目很快就迴來,娘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娘呀!娘別哭,聽燁子的話好嗎?我一定會迴來的!”
曾氏撲哧一聲笑起來,眼圈裏抖落出幾滴晶瑩的淚花。為了掩飾心中的不安和傷感,隻把燁子摟在懷裏,嘴裏念叨著:“不哭,娘不哭。娘是高興啊!”然而,當燁子出門找小夥伴報喜後,她卻是目光呆滯、滿麵愁容。
夤夜。身高七尺的劉義風塵仆仆,滿麵疲憊的推門進屋。
燁子歡快地迎上去,拿起佛塵為父親撣灰,脫衣袍,小心翼翼的放好。麻利地又去倒上一杯茶,遞到手中。隨後又為劉義捶背揉肩。邊揉邊說:“爹爹!我在晚宴上表演的好幾個節目你都沒看上,太可惜了!掌聲都快把我的耳朵震聾了。我的獨舞還得了大獎。女兒表演給你看好嗎?”
“不用了。乖女兒。”劉義抓住燁子的小手拉到懷裏,用手摩挲著燁子的秀發,喃喃地說:“”爹爹聽說了,爹為你驕傲。我們的燁子今天可露大臉了。王爺過大壽,爹爹一連忙了十來天,實在太累了。你也累了吧?早點歇息吧。“
燁子乖巧地起身,臨走時又在父親額頭上親了一口,鳥兒一樣飛開。
夜深人靜,月光如水。燁子早已進入夢鄉。不知道什麽時辰,燁子被身邊忽高忽低的爭吵聲驚醒,細心的燁子佯裝入睡,側耳偷聽父母的談話。
“說啥也不能把燁子帶去!誰知道這一去還能不能迴來?燁子才五歲,京師那麽遙遠,你答應我可不答應!”這是母親執拗的聲音,不時伴有輕輕的飲泣。
“我不答應又能怎麽辦?王爺一提我就說了,孩子太小,既不懂事,又沒人照料,我們又不能同去,燁子哪懂得皇宮裏的規矩?可王爺說他會派人教她,一切都會盡心安排,我一再說不放心,不妥當,王爺都不高興了。”劉義的聲音充滿無奈和煩躁。
“你真是個死腦筋!你不會說燁子連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嗎?進皇宮一旦惹出事來會連累王爺嗎?明天你再去求求王妃,讓燁子讀上幾年書,學學琴棋書畫,把歌舞練的再精一點,過幾年再去才好為王爺爭麵子嘛!楚王府書閣有那麽多你祖上留下來的典籍,可憐你大字不識一個,咱們的燁子單靠我這點水品是很不夠的,既然王爺和王妃那麽喜歡燁子,讓她讀書總可以開開恩吧?”
“這些我都說過了,沒有用的。王爺說皇宮裏條件更好,樂府利人才濟濟,各種歌舞藝人有好幾百人,聽說皇上任命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總管樂府,都說他是天下一流的樂師,又是皇上的寵臣,拜他為師前程無量,學藝向來講究從小趕早等等一大通道理,我也說不上來。王爺還說,他就認準我們燁子了,說別的人都可以篩選更換,燁子非去不可。還說京城樂官一眼就看中我們燁子了……”
“我不管!你去找王妃要求一塊去京城。反正你要想盡法子把燁子給我囫圇個帶迴來,少了一根手指頭我都不會輕繞你!”
“壓根沒門。單說我父王反叛朝廷這一點,就是王妃同意,王爺也萬萬不會帶我同去。皇宮是什麽地方?誰敢把反王的兒子帶進去?”
“實在不行,就托王爺進京後找你叔叔劉辟強說和說和,他不是在宗正府任職嗎?聽說很受皇上器重,可以讓他隨二千石大臣在朝廷上論議,很風光的。如果皇上把燁子留在樂府,咱就把燁子寄養在他家,也好有個近親照應。”
“這樣雖好,隻怕也是一廂情願。你不知道,我父王起兵反叛前,父王的叔叔劉富多次勸諫父王,父王非但不聽,還威脅他,如果不參加,起兵之日先把他殺了祭軍旗、壯軍威,把劉富逼得無法立足,隻好帶上全家和太夫人逃到京師。後來父王和吳王劉濞合兵反叛,劉富也受到牽連被削去侯爵。多虧太夫人和竇太後是親戚,念及劉富有平定山東賊寇之功,出麵求情,免遭大禍。若不是竇太後下了懿旨,劉富一家早就被逐出京城了。皇兄劉徹登基後和竇太後也爭鬥了好幾年。上輩人的積怨那麽深,誰知道皇兄會不會認我這門子親?再說了,即使叔叔劉辟強看在同是楚元王一族的份上不計前嫌,咱們也的給叔叔準備一份像樣的厚禮吧?你看咱家有什麽能拿得出手呢?論輩分劉僻強是我的堂叔,可咱們與他們從無交往,從我生下來到現在也沒有見過他一麵。俗話說,不怕叫花子要飯,就怕窮親戚上門,你說他會收養我們的燁子嗎?”
“他不收養更好!我還就瞧不起那些攀高枝、搖尾巴的親戚!他不收養,我們的燁子不就可以帶迴來了嗎?”母親憤憤地聲音。
“那可說不定。若是皇上真看中了咱們的燁子,非要把她留到皇宮,天天和那些童男童女唱不完《郊祀歌》、《安世房中歌》,咱們又不能進宮去,可就再也見不著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麽辦?”
“我………唉!”劉義語塞,實在想不出什麽好法子。
“都是你父王作的孽!害得我們都沒有出頭之日。還讓燁子也跟著遭罪!真是遠親不如近鄰!明天我們一起去求求王妃,說啥也不能把燁子帶走!”
燁子聽到這時,蒙頭的被單早已被淚水浸濕一大片。聽著父親酣睡的唿嚕聲,燁子隻能口咬被單暗自哭泣。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爺爺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楚王,卻不明白爺爺劉戊為什麽要反叛朝廷。她從此知道了父親和王爺都是皇家血脈,卻弄不明白為什麽一個是威風凜凜的王爺,善良的父親卻隻能是低聲下氣、唯唯諾諾的下人;她想不明白為什麽爺爺的罪過一定要連累到無辜的子孫後代,更不知道自己長大以後的命運將會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旅程,隻覺得去不去京城皇宮表演節目都沒有什麽意思了。想來想去,京城皇宮好像是個人人向往的地方,又是個吉兇難卜的神秘地方。難道我這一輩子真的就沒有出頭之日嗎?自卑的情緒和倔強的性格折磨著一顆天真無邪,不甘認命的幼小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