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極來客
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初夏,大宛戰爭告捷的喜慶氣氛還未散盡,剛即位才一年的匈奴句黎湖單於又發兵襲擾漢朝邊境,右賢王偃渠率兵侵入酒泉、張掖二郡,殺死虜略數千漢民,返迴途中大肆毀壞漢朝修築的長城亭障,並派出幾批使者向烏孫國施壓,不許和漢朝保持親密關係。
烏孫老昆莫獵驕靡病故,太子軍須靡剛即位不久,細君公主也已病死,烏孫國內政局不穩。軍須靡外出尋找張騫在烏孫失散的匈奴妻子孤蘭達,在天山峽穀中遭到來曆不明的匪徒襲擊,甘達海為掩護受傷的軍須靡等人撤退,引開匪徒後身陷絕境跳崖而死,張鈺也在為軍須靡吸吮毒箭瘀血時中毒死去。軍須靡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決定再娶一個漢朝公主,加強和親聯盟,以此對抗匈奴咄咄逼人的高壓態勢。
烏孫內閣會議上對續娶漢朝公主眾說紛紜,親匈奴派極力反對,親漢朝的一派也認為沒多少指望。有人說“大漢天子把一個黃花閨女嫁給烏孫爺孫兩代人,短短四年功夫折磨得香消玉隕了,不說漢朝的三公九卿如何指責,漢武帝和衛皇後如何傷心動氣,還有哪個諸侯王肯把一朵嬌滴滴的鮮花再往牛糞上插呢?”,軍須靡的叔叔巴德魯時任大祿,掌握著兵權,一直對軍須靡即位不滿,這時也和匈奴公主須卜蘭一唱一合對續娶漢公主的事冷嘲熱諷。
軍須靡進退兩難之下,所幸有老丞相烏布吉和堂兄翁歸靡鼎力支持,並且爭取到一些翕侯和大臣們的讚同,遂由烏布吉和翁歸靡攜帶二千多匹駿馬作為聘禮來到長安。
漢武帝在未央宮承明殿第一天接見烏孫使者臣時當即答應再選一個公主嫁給烏孫王,實在讓烏布吉和翁歸靡喜出望外。可事後幾經催問仍不見動靜。烏布吉乘閑去拜訪李強,告知李翠娥在烏孫的近況和張鈺、甘達海不幸遭遇。李翠娥已嫁胡人留在烏孫,從出生到如今一直養育著細君公主的孤女少夫。解憂和馮嫽在李家日夜輪流照看著生病的李淑嫻。李強打算去烏孫與長女共同生活。
年輕人耐不住寂寞,翁歸靡一人在蒿街閑逛時路遇常惠和於彌國太子賴丹,便邀上馮剛和鄭吉、司馬熹,在一家胡人酒館同餐同飲,閑話京城長安的巨大變化和和親之事。翁歸靡對初來長安的印象和對細君公主評說引起鄰桌客人的注意,不時插言逗樂子。平民食客們對漢武帝造福百姓大興水利的功德口碑令翁歸靡深思驚歎。談及西域和中原的山水和姑娘時,滿座的食客又被翁歸靡的幽默直率逗的哄堂大笑。跑堂上菜的匈奴姑娘聽他擔心再也找不到細君那樣的好公主,便快嘴插話說:“大漢的好姑娘象你們草原上的鮮花一樣多,皇家的公主象天山裏的孔雀一樣美,民間的美女年年往皇宮裏送,大漢天子都要挑花眼了,還怕給你們挑一隻孔雀?”。
2、天子的煩惱
無論如何,漢武帝也沒有想到為烏孫選嫁新公主的事竟會讓他十分頭疼。宗正府上報的幾批人選都不滿意,隻因武帝胸懷全局,深知和親聯盟這盤棋必須用心下好。烏孫是西域的一流強國,也是唯一敢與匈奴分庭抗禮的大國,為經營西域的和親聯盟漢朝已付出很多很大的努力。細君一死,且未生子,軍須靡麵臨王位危機和匈奴又拉又打的攻心策略的雙重壓力,大漢和烏孫的聯盟受到嚴重威脅,早已成了武帝一塊心病。烏孫求娶漢公主正是瞌睡遇枕頭,前所未有的聘禮更讓他平添了擴建大漢鐵騎,早日與匈奴再戰的決心,而選嫁的新公主也必須能肩負起曆史的重任。半個多月後,大鴻臚令又幾次奏報烏孫使臣催促續娶公主之事,公卿大臣集議時不是冷場就是炸鍋,氣得武帝脫口而出:“實在沒有合適人選就把朕的女兒嫁出去,為我大漢江山,西域大業,決不能對烏孫國失信!”。
退朝後,武帝迴到昭陽宮,強壓心頭的煩悶,對衛皇後表現出格外的親熱客氣。切入正題後,衛子夫堅執不肯。
衛長公主早幾年被武帝逼著嫁給方士欒大,後來武帝發覺受騙殺了欒大使長公主至今守寡,諸邑公主雖未嫁人也因武帝東挑西揀不中意已過了豆寇年華,小女陽石公主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又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武帝舍得,可她母子都決不會依從,公孫賀又是當今丞相,讓他舍去未來的兒媳婦也難氣平,泣不成聲的衛皇後直怨武帝太狠心,讓自己的女兒去當第二房夫人也不怕丟人!武帝曆數張騫、張鈺、細君和先皇幾個公主為國獻身的事例,訓斥衛子夫:“你就會這一招,動不動就拿眼淚對付朕,你都當了皇後還叫命苦嗎?要說苦張騫出使西域那才叫苦,迴來時又被匈奴抓去,他逃出來可心愛的妻子下落不明,他女兒又自願請求去烏孫,到死時還是個大姑娘。細君出嫁時父親早死,母親守寡,她們也沒有象你這樣要死要活的!你可是一國之母,怎麽母儀天下,我意已決,就是小公主了!”。
衛子夫自知已過中年,撒嬌不管用,說理又說不過,隻好學當年呂後對付劉邦的老辦法,打定主意打持久戰,疲勞戰以此抗爭。氣的武帝連夜擺駕移宿鉤弋宮,走出宮外,坐在輦車上還是一愁莫展,直恨自己沒能多生幾個閨女。
衛子夫看武帝主意已決,急忙把侍中馬通召來商量對策,生怕武帝在近日內當朝頒旨敲定陽石公主出嫁烏孫。馬通給皇後支了一個損招,叫陽石公主撕破臉皮對父親自稱已有身孕,我再和丞相、宗正等大臣通好氣,待上朝時異口同聲,定叫聖上迴心轉意。侍中馬通急急竄門搖唇鼓舌去了。
衛子夫又趕到陽石公主府上連夜麵授機宜。陽石公主又哭又鬧,說是肚裏的孩子已有四個月了。衛子夫起初不信還直誇女兒乖巧機靈,又聽陽石公主說的有板有眼,喚來太醫把過陰脈卻不料果真有孕,這才迴宮睡了一個安穩覺。
3、上林苑中
武帝與皇後不歡而散,一氣之下拂袖而去,直奔鉤弋宮找寵妃趙婕妤解悶敗火。無奈心事重重,既無心做愛,又久久失眠,思緒聯綿恍然入夢。
他夢到大草原上細君公主淚流如線地彈唱《悲愁歌》,夢到江都王劉建的亡靈哭求著向他索要女兒,夢到張騫騎著汗血馬把他引到瑤池,卻尋不見西王母的蹤影,追尋中遇見兩隻梅花鹿,後來又變成兩個少女自稱願嫁烏孫以解聖上煩憂……。
天亮後武帝定要到上林苑打獵尋夢,剛出宮又遇險事,因武帝打瞌睡身體前栽,蘇武的哥哥蘇嘉沒扶穩輦車,以致車轅折斷,江充誣告蘇嘉蓄意謀害皇上,蘇嘉不願入獄受辱,悲淒地向武帝告別後拔劍自刎。武帝安排霍光和馬通妥善安排蘇嘉後事,便喚上江充和金日殫等人執意到上林苑去了。
翁歸靡烏布吉等人在常惠陪同下去上林苑尋訪蘇武、李強,一方麵傳授烏孫配種繁育技術,一方麵向農業專家趙括請教一些打鐵和農業方麵的專業問題,以便迴國後把烏孫屯田辦的更好。時遇解憂、馮嫽、李淑嫻三人和才一歲出頭的劉煒在苑中納涼。
翁歸靡對李強的打鐵技術驚訝不已,請求李強和徒弟趙大牛都去烏孫,以便提高烏孫製造兵器的質量,烏布吉盛讚李翠娥的為人,並主動提出到烏孫後為李強找個烏孫老伴為他續弦。解憂等人走來時隻聽到半截話而生誤會,趙大牛和常惠借打茬之機對解憂蒙騙逗樂,說馮剛和常惠都要隨新公主到烏孫去,老丞相還要為馮剛找個烏孫媳婦,把解憂氣的啼笑皆非。
半下午時天氣忽然轉陰,解憂和馮嫽去賽馬,李淑嫻領著解憂弟弟劉煒坐在山坡上觀看。蘇武家的老仆人前來急報蘇嘉自刎之事,李淑嫻驚愕時暈倒在地,恰好碰翻坐在一旁的劉煒,劉煒滾下山坡。聽到老仆人拚命唿叫,解憂和馮嫽先後縱馬急馳過來搶救劉煒。側麵方向的武帝一馬當先正在追獵一隻小鹿時,與解憂一起爭先救護滾下山坡的劉煒,解憂從馬上跳下時滾翻到武帝馬前,因坐騎受驚突然收蹄直立,武帝從馬上滑脫墜地,二人搶爭救護劉煒時解憂被武帝壓在身下。事後江充斥責解憂和馮嫽縱馬驚駕,馮嫽抱起劉煒跪地告罪,解憂和江充爭吵,武帝製止江充後,與解憂同車迴宮。江充對趙婕妤在後麵說三道四,金日殫不以為然。
武帝剛迴到宮中,霍光匆匆來報奏,先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全部迴京,並帶來新即位的且靼侯單於的友好國書。
句黎湖單於得急病死去,匈奴將其弟且靼侯立為單於。且靼侯單於初立,得知烏孫又派使臣到漢朝求娶公主,深恐兩國聯合攻襲匈奴,故而全部將寧死不降的漢朝使者郭吉、奚充國等人送還。並在國書中稱大漢天子是單於十分敬重的長輩,期望化幹戈為玉帛,結為睦鄰友邦。
武帝大喜,當即傳諭召見桑弘羊、江充、兒寬、公孫賀共進晚宴,商議和親等國家大事。桑弘羊進言駐兵西域,擴大屯田,保護絲路通道。江充乘機出點子讓馮剛和賴丹一同去西域在輪台和渠犁屯田,理由是馮剛熟悉西域、賴丹精通種田。並舉薦解憂出嫁烏孫,兒寬舉薦蘇武,常惠出使匈奴,攜帶重禮饋贈匈奴單於,抓住時機改善關係。這些建議一一被武帝采納,並指定桑弘羊和兒寬去做解憂一家人的說服工作,限定十日內啟程去烏孫。
桑弘羊退席之後,武帝感歎自己沒有象樣的女兒,寵到如今,寵妃趙婕妤也沒有生出個一男半女,否則真想挑個女兒嫁給烏孫王。江充又勸武帝把馮嫽納為才人。武帝聽說馮嫽才貌兩全,打算過一段時間,看看匈奴果有誠意時將馮嫽作為出嫁匈奴的和親公主,以期她在漢朝與匈奴和親後發揮更大作用。
武帝欣喜異常地講起昨晚兩隻梅花鹿變為兩個美貌少女的夢來,連連感歎說:“天助我也!朕無憂也!”。
4、灞橋淚別
次日早朝,武帝下詔將解憂冊封為公主令其速嫁烏孫,令馮剛、賴丹為使者校尉和屯田校尉各率300名士卒分赴輪台、渠犁屯田積糧,以資助出使外國的漢朝使者,賦予馮剛護送沿途出使烏孫和西域各國的漢朝使者,同時督察烏孫、大宛等國動靜,隨時向中央報告情況和報送預案的職權。
退朝後武帝又將蘇武、常惠、張勝三人召至內殿,口諭他們在匈奴辦好兩件事,一是想方設法打聽趙破奴的下落,爭取和談要迴,和談不成就設法營救出來,二是索要叛賊衛律,將其押迴漢朝治罪。三人接旨後武帝又詢問蘇武有什麽意見要求,蘇武感激武帝對蘇家三兄弟的信任和重用,隻請武帝看在蘇家兩代人為朝廷忠心耿耿,和哥哥服侍皇上多年,臨終無妻無子的份上將蘇嘉厚葬,別無他求,武帝賜錢二百萬用於厚葬蘇嘉和奉養孤寡老母。
第二天下午,劉義一家為蘇嘉送葬剛迴到家中,宦官登門宣送解憂冊封為公主,限日出嫁的詔令。霎時間,劉義家前院和客廳空前喧鬧。院外,黃門鼓吹的奏樂聲經久不歇,院內魚貫而入的女官和宮女們道喜聲和報送聘禮的唱諾聲交疊而起。劉義夫婦忙得應接不暇,閨房裏又傳出解憂聲嘶力竭的啼哭和打碎器皿的聲音。
兒寬和桑弘羊前來做劉義夫婦的說服工作,劉義夫婦涕淚交加地求助二位大人乞望能有迴旋餘地。桑弘羊和兒寬共同講述了烏孫求娶新公主的國內外背景和漢武帝為選嫁公主傷透腦筋的苦衷。馮嫽懇求二位大人代為奏報皇上,甘願替解憂出嫁烏孫,兒寬講了武帝的計劃,並說朝廷讓大鴻臚令知會烏孫使臣明日舉行冊封公主儀式,此事決無挽迴餘地,解憂和馮剛的事因無婚約隻能到此為止,並說“我也知道燁子這孩子從小就吃軟不吃硬,你們要好生相勸,別讓她由著性子在冊封儀式上鬧出什麽亂子來”。
劉義揮掌抹淚,拍腿而起,攙扶起曾氏聲若宏鍾地說“罷了!罷了!,我們燁子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我劉義更不是忘恩負義之人。等兒子長大成人,我們也去烏孫,多少也能為女兒幫點忙、出些力,了不起就是死在烏孫,哪兒的黃土不埋人那!”
說到此時,解憂從屏風後走入客廳,毅然決然地說:“我也想好了,皇叔要我出嫁烏孫也是天降我任,既然選中了我,我也有幾個條件請二位大人轉告皇叔,他不答應我就一死了之”。
解憂的條件是:1、必須馮嫽同去烏孫;2、多帶能工巧匠,醫師樂工,以便支援烏孫和大宛國建設,彌補戰爭創傷;3、以後烏孫有難急需,漢朝必須有求必應,大力支援。
馮嫽又補充一個請求,再寬限十日離京,以便讓解憂及同去烏孫的人員學習烏孫語言,以待李強、趙大牛趕製出更多的鐵鏵犁和耬車,讓工官趕製一批單綻紡車和織布機,幫助烏孫發展農業和手工紡織業。兒寬和桑弘羊應承之外,深為劉義一家的品德和魄力而感動。
武帝聽了兒寬和桑弘羊的秉報,對解憂和馮嫽所提條件和要求一一承諾,諭示司馬遷記載存檔,並揮動禦筆,批注“凡是對烏孫和漢朝聯盟大業有利的事,我朝曆代照此辦理不得失信”。
桑弘羊、金日殫和趙括、師中等人負責挑選能工巧匠,宮廷侍禦人員和隨嫁物品,皇宮織室的姑娘們日夜趕製解憂出嫁所需的絲綢錦帛,棉絮棉被;主管皇室手工業製造的少府還為解憂出嫁備上兩份珍貴禮物,一是河北鹿巨人陳寶光夫婦進獻的蒲桃棉和散花綾、織布機;二是少府工匠新研製出的灞橋紙,既方便通信聯絡又可減輕長途運輸負荷。
長安城外,灞橋城邑,解憂、馮嫽、劉義、李強、鄭吉等親朋好友為先行出發的馮剛、賴丹、蘇武、常惠等人送行,剛剛迴歸漢朝的郭吉、奚充國等人也來送行。蘇武和其新婚不久的妻子李淑嫻依依淚別,相互贈詩留別。
年方五歲的楊惲手拉著司馬遷的手天真無邪地問:“匈奴王廷離長安很遠嗎?要等幾天才能再見到蘇爺爺?”——“解憂公主要去的烏孫國是不是近一些,她啥時候能迴來再和我玩?”司馬遷無言以對。
解憂摟著楊惲說,“不管有多遠,蘇爺爺都會迴來的。我也會迴來的,如果我迴不來,你長大了來烏孫看我好不好?”,小楊惲一邊應著,一邊跑過去拉起李淑嫻的手說“奶奶不哭,奶奶不哭,蘇爺爺一定會迴來的,奶奶看我都不哭,我給奶奶唱歌,給爺爺送行好嗎?”
霍光縱馬趕來告訴眾人,武帝因忙於接見西域使臣不能前來了,並要我囑咐蘇武、馮剛等人要以張騫為榜樣,出行千裏不辱使命,身在異域莫忘國恥,隨後又告訴解憂,待她出嫁之日武帝定當與皇後和三公主親自送行到十裏長亭。
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初夏,大宛戰爭告捷的喜慶氣氛還未散盡,剛即位才一年的匈奴句黎湖單於又發兵襲擾漢朝邊境,右賢王偃渠率兵侵入酒泉、張掖二郡,殺死虜略數千漢民,返迴途中大肆毀壞漢朝修築的長城亭障,並派出幾批使者向烏孫國施壓,不許和漢朝保持親密關係。
烏孫老昆莫獵驕靡病故,太子軍須靡剛即位不久,細君公主也已病死,烏孫國內政局不穩。軍須靡外出尋找張騫在烏孫失散的匈奴妻子孤蘭達,在天山峽穀中遭到來曆不明的匪徒襲擊,甘達海為掩護受傷的軍須靡等人撤退,引開匪徒後身陷絕境跳崖而死,張鈺也在為軍須靡吸吮毒箭瘀血時中毒死去。軍須靡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決定再娶一個漢朝公主,加強和親聯盟,以此對抗匈奴咄咄逼人的高壓態勢。
烏孫內閣會議上對續娶漢朝公主眾說紛紜,親匈奴派極力反對,親漢朝的一派也認為沒多少指望。有人說“大漢天子把一個黃花閨女嫁給烏孫爺孫兩代人,短短四年功夫折磨得香消玉隕了,不說漢朝的三公九卿如何指責,漢武帝和衛皇後如何傷心動氣,還有哪個諸侯王肯把一朵嬌滴滴的鮮花再往牛糞上插呢?”,軍須靡的叔叔巴德魯時任大祿,掌握著兵權,一直對軍須靡即位不滿,這時也和匈奴公主須卜蘭一唱一合對續娶漢公主的事冷嘲熱諷。
軍須靡進退兩難之下,所幸有老丞相烏布吉和堂兄翁歸靡鼎力支持,並且爭取到一些翕侯和大臣們的讚同,遂由烏布吉和翁歸靡攜帶二千多匹駿馬作為聘禮來到長安。
漢武帝在未央宮承明殿第一天接見烏孫使者臣時當即答應再選一個公主嫁給烏孫王,實在讓烏布吉和翁歸靡喜出望外。可事後幾經催問仍不見動靜。烏布吉乘閑去拜訪李強,告知李翠娥在烏孫的近況和張鈺、甘達海不幸遭遇。李翠娥已嫁胡人留在烏孫,從出生到如今一直養育著細君公主的孤女少夫。解憂和馮嫽在李家日夜輪流照看著生病的李淑嫻。李強打算去烏孫與長女共同生活。
年輕人耐不住寂寞,翁歸靡一人在蒿街閑逛時路遇常惠和於彌國太子賴丹,便邀上馮剛和鄭吉、司馬熹,在一家胡人酒館同餐同飲,閑話京城長安的巨大變化和和親之事。翁歸靡對初來長安的印象和對細君公主評說引起鄰桌客人的注意,不時插言逗樂子。平民食客們對漢武帝造福百姓大興水利的功德口碑令翁歸靡深思驚歎。談及西域和中原的山水和姑娘時,滿座的食客又被翁歸靡的幽默直率逗的哄堂大笑。跑堂上菜的匈奴姑娘聽他擔心再也找不到細君那樣的好公主,便快嘴插話說:“大漢的好姑娘象你們草原上的鮮花一樣多,皇家的公主象天山裏的孔雀一樣美,民間的美女年年往皇宮裏送,大漢天子都要挑花眼了,還怕給你們挑一隻孔雀?”。
2、天子的煩惱
無論如何,漢武帝也沒有想到為烏孫選嫁新公主的事竟會讓他十分頭疼。宗正府上報的幾批人選都不滿意,隻因武帝胸懷全局,深知和親聯盟這盤棋必須用心下好。烏孫是西域的一流強國,也是唯一敢與匈奴分庭抗禮的大國,為經營西域的和親聯盟漢朝已付出很多很大的努力。細君一死,且未生子,軍須靡麵臨王位危機和匈奴又拉又打的攻心策略的雙重壓力,大漢和烏孫的聯盟受到嚴重威脅,早已成了武帝一塊心病。烏孫求娶漢公主正是瞌睡遇枕頭,前所未有的聘禮更讓他平添了擴建大漢鐵騎,早日與匈奴再戰的決心,而選嫁的新公主也必須能肩負起曆史的重任。半個多月後,大鴻臚令又幾次奏報烏孫使臣催促續娶公主之事,公卿大臣集議時不是冷場就是炸鍋,氣得武帝脫口而出:“實在沒有合適人選就把朕的女兒嫁出去,為我大漢江山,西域大業,決不能對烏孫國失信!”。
退朝後,武帝迴到昭陽宮,強壓心頭的煩悶,對衛皇後表現出格外的親熱客氣。切入正題後,衛子夫堅執不肯。
衛長公主早幾年被武帝逼著嫁給方士欒大,後來武帝發覺受騙殺了欒大使長公主至今守寡,諸邑公主雖未嫁人也因武帝東挑西揀不中意已過了豆寇年華,小女陽石公主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又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武帝舍得,可她母子都決不會依從,公孫賀又是當今丞相,讓他舍去未來的兒媳婦也難氣平,泣不成聲的衛皇後直怨武帝太狠心,讓自己的女兒去當第二房夫人也不怕丟人!武帝曆數張騫、張鈺、細君和先皇幾個公主為國獻身的事例,訓斥衛子夫:“你就會這一招,動不動就拿眼淚對付朕,你都當了皇後還叫命苦嗎?要說苦張騫出使西域那才叫苦,迴來時又被匈奴抓去,他逃出來可心愛的妻子下落不明,他女兒又自願請求去烏孫,到死時還是個大姑娘。細君出嫁時父親早死,母親守寡,她們也沒有象你這樣要死要活的!你可是一國之母,怎麽母儀天下,我意已決,就是小公主了!”。
衛子夫自知已過中年,撒嬌不管用,說理又說不過,隻好學當年呂後對付劉邦的老辦法,打定主意打持久戰,疲勞戰以此抗爭。氣的武帝連夜擺駕移宿鉤弋宮,走出宮外,坐在輦車上還是一愁莫展,直恨自己沒能多生幾個閨女。
衛子夫看武帝主意已決,急忙把侍中馬通召來商量對策,生怕武帝在近日內當朝頒旨敲定陽石公主出嫁烏孫。馬通給皇後支了一個損招,叫陽石公主撕破臉皮對父親自稱已有身孕,我再和丞相、宗正等大臣通好氣,待上朝時異口同聲,定叫聖上迴心轉意。侍中馬通急急竄門搖唇鼓舌去了。
衛子夫又趕到陽石公主府上連夜麵授機宜。陽石公主又哭又鬧,說是肚裏的孩子已有四個月了。衛子夫起初不信還直誇女兒乖巧機靈,又聽陽石公主說的有板有眼,喚來太醫把過陰脈卻不料果真有孕,這才迴宮睡了一個安穩覺。
3、上林苑中
武帝與皇後不歡而散,一氣之下拂袖而去,直奔鉤弋宮找寵妃趙婕妤解悶敗火。無奈心事重重,既無心做愛,又久久失眠,思緒聯綿恍然入夢。
他夢到大草原上細君公主淚流如線地彈唱《悲愁歌》,夢到江都王劉建的亡靈哭求著向他索要女兒,夢到張騫騎著汗血馬把他引到瑤池,卻尋不見西王母的蹤影,追尋中遇見兩隻梅花鹿,後來又變成兩個少女自稱願嫁烏孫以解聖上煩憂……。
天亮後武帝定要到上林苑打獵尋夢,剛出宮又遇險事,因武帝打瞌睡身體前栽,蘇武的哥哥蘇嘉沒扶穩輦車,以致車轅折斷,江充誣告蘇嘉蓄意謀害皇上,蘇嘉不願入獄受辱,悲淒地向武帝告別後拔劍自刎。武帝安排霍光和馬通妥善安排蘇嘉後事,便喚上江充和金日殫等人執意到上林苑去了。
翁歸靡烏布吉等人在常惠陪同下去上林苑尋訪蘇武、李強,一方麵傳授烏孫配種繁育技術,一方麵向農業專家趙括請教一些打鐵和農業方麵的專業問題,以便迴國後把烏孫屯田辦的更好。時遇解憂、馮嫽、李淑嫻三人和才一歲出頭的劉煒在苑中納涼。
翁歸靡對李強的打鐵技術驚訝不已,請求李強和徒弟趙大牛都去烏孫,以便提高烏孫製造兵器的質量,烏布吉盛讚李翠娥的為人,並主動提出到烏孫後為李強找個烏孫老伴為他續弦。解憂等人走來時隻聽到半截話而生誤會,趙大牛和常惠借打茬之機對解憂蒙騙逗樂,說馮剛和常惠都要隨新公主到烏孫去,老丞相還要為馮剛找個烏孫媳婦,把解憂氣的啼笑皆非。
半下午時天氣忽然轉陰,解憂和馮嫽去賽馬,李淑嫻領著解憂弟弟劉煒坐在山坡上觀看。蘇武家的老仆人前來急報蘇嘉自刎之事,李淑嫻驚愕時暈倒在地,恰好碰翻坐在一旁的劉煒,劉煒滾下山坡。聽到老仆人拚命唿叫,解憂和馮嫽先後縱馬急馳過來搶救劉煒。側麵方向的武帝一馬當先正在追獵一隻小鹿時,與解憂一起爭先救護滾下山坡的劉煒,解憂從馬上跳下時滾翻到武帝馬前,因坐騎受驚突然收蹄直立,武帝從馬上滑脫墜地,二人搶爭救護劉煒時解憂被武帝壓在身下。事後江充斥責解憂和馮嫽縱馬驚駕,馮嫽抱起劉煒跪地告罪,解憂和江充爭吵,武帝製止江充後,與解憂同車迴宮。江充對趙婕妤在後麵說三道四,金日殫不以為然。
武帝剛迴到宮中,霍光匆匆來報奏,先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全部迴京,並帶來新即位的且靼侯單於的友好國書。
句黎湖單於得急病死去,匈奴將其弟且靼侯立為單於。且靼侯單於初立,得知烏孫又派使臣到漢朝求娶公主,深恐兩國聯合攻襲匈奴,故而全部將寧死不降的漢朝使者郭吉、奚充國等人送還。並在國書中稱大漢天子是單於十分敬重的長輩,期望化幹戈為玉帛,結為睦鄰友邦。
武帝大喜,當即傳諭召見桑弘羊、江充、兒寬、公孫賀共進晚宴,商議和親等國家大事。桑弘羊進言駐兵西域,擴大屯田,保護絲路通道。江充乘機出點子讓馮剛和賴丹一同去西域在輪台和渠犁屯田,理由是馮剛熟悉西域、賴丹精通種田。並舉薦解憂出嫁烏孫,兒寬舉薦蘇武,常惠出使匈奴,攜帶重禮饋贈匈奴單於,抓住時機改善關係。這些建議一一被武帝采納,並指定桑弘羊和兒寬去做解憂一家人的說服工作,限定十日內啟程去烏孫。
桑弘羊退席之後,武帝感歎自己沒有象樣的女兒,寵到如今,寵妃趙婕妤也沒有生出個一男半女,否則真想挑個女兒嫁給烏孫王。江充又勸武帝把馮嫽納為才人。武帝聽說馮嫽才貌兩全,打算過一段時間,看看匈奴果有誠意時將馮嫽作為出嫁匈奴的和親公主,以期她在漢朝與匈奴和親後發揮更大作用。
武帝欣喜異常地講起昨晚兩隻梅花鹿變為兩個美貌少女的夢來,連連感歎說:“天助我也!朕無憂也!”。
4、灞橋淚別
次日早朝,武帝下詔將解憂冊封為公主令其速嫁烏孫,令馮剛、賴丹為使者校尉和屯田校尉各率300名士卒分赴輪台、渠犁屯田積糧,以資助出使外國的漢朝使者,賦予馮剛護送沿途出使烏孫和西域各國的漢朝使者,同時督察烏孫、大宛等國動靜,隨時向中央報告情況和報送預案的職權。
退朝後武帝又將蘇武、常惠、張勝三人召至內殿,口諭他們在匈奴辦好兩件事,一是想方設法打聽趙破奴的下落,爭取和談要迴,和談不成就設法營救出來,二是索要叛賊衛律,將其押迴漢朝治罪。三人接旨後武帝又詢問蘇武有什麽意見要求,蘇武感激武帝對蘇家三兄弟的信任和重用,隻請武帝看在蘇家兩代人為朝廷忠心耿耿,和哥哥服侍皇上多年,臨終無妻無子的份上將蘇嘉厚葬,別無他求,武帝賜錢二百萬用於厚葬蘇嘉和奉養孤寡老母。
第二天下午,劉義一家為蘇嘉送葬剛迴到家中,宦官登門宣送解憂冊封為公主,限日出嫁的詔令。霎時間,劉義家前院和客廳空前喧鬧。院外,黃門鼓吹的奏樂聲經久不歇,院內魚貫而入的女官和宮女們道喜聲和報送聘禮的唱諾聲交疊而起。劉義夫婦忙得應接不暇,閨房裏又傳出解憂聲嘶力竭的啼哭和打碎器皿的聲音。
兒寬和桑弘羊前來做劉義夫婦的說服工作,劉義夫婦涕淚交加地求助二位大人乞望能有迴旋餘地。桑弘羊和兒寬共同講述了烏孫求娶新公主的國內外背景和漢武帝為選嫁公主傷透腦筋的苦衷。馮嫽懇求二位大人代為奏報皇上,甘願替解憂出嫁烏孫,兒寬講了武帝的計劃,並說朝廷讓大鴻臚令知會烏孫使臣明日舉行冊封公主儀式,此事決無挽迴餘地,解憂和馮剛的事因無婚約隻能到此為止,並說“我也知道燁子這孩子從小就吃軟不吃硬,你們要好生相勸,別讓她由著性子在冊封儀式上鬧出什麽亂子來”。
劉義揮掌抹淚,拍腿而起,攙扶起曾氏聲若宏鍾地說“罷了!罷了!,我們燁子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我劉義更不是忘恩負義之人。等兒子長大成人,我們也去烏孫,多少也能為女兒幫點忙、出些力,了不起就是死在烏孫,哪兒的黃土不埋人那!”
說到此時,解憂從屏風後走入客廳,毅然決然地說:“我也想好了,皇叔要我出嫁烏孫也是天降我任,既然選中了我,我也有幾個條件請二位大人轉告皇叔,他不答應我就一死了之”。
解憂的條件是:1、必須馮嫽同去烏孫;2、多帶能工巧匠,醫師樂工,以便支援烏孫和大宛國建設,彌補戰爭創傷;3、以後烏孫有難急需,漢朝必須有求必應,大力支援。
馮嫽又補充一個請求,再寬限十日離京,以便讓解憂及同去烏孫的人員學習烏孫語言,以待李強、趙大牛趕製出更多的鐵鏵犁和耬車,讓工官趕製一批單綻紡車和織布機,幫助烏孫發展農業和手工紡織業。兒寬和桑弘羊應承之外,深為劉義一家的品德和魄力而感動。
武帝聽了兒寬和桑弘羊的秉報,對解憂和馮嫽所提條件和要求一一承諾,諭示司馬遷記載存檔,並揮動禦筆,批注“凡是對烏孫和漢朝聯盟大業有利的事,我朝曆代照此辦理不得失信”。
桑弘羊、金日殫和趙括、師中等人負責挑選能工巧匠,宮廷侍禦人員和隨嫁物品,皇宮織室的姑娘們日夜趕製解憂出嫁所需的絲綢錦帛,棉絮棉被;主管皇室手工業製造的少府還為解憂出嫁備上兩份珍貴禮物,一是河北鹿巨人陳寶光夫婦進獻的蒲桃棉和散花綾、織布機;二是少府工匠新研製出的灞橋紙,既方便通信聯絡又可減輕長途運輸負荷。
長安城外,灞橋城邑,解憂、馮嫽、劉義、李強、鄭吉等親朋好友為先行出發的馮剛、賴丹、蘇武、常惠等人送行,剛剛迴歸漢朝的郭吉、奚充國等人也來送行。蘇武和其新婚不久的妻子李淑嫻依依淚別,相互贈詩留別。
年方五歲的楊惲手拉著司馬遷的手天真無邪地問:“匈奴王廷離長安很遠嗎?要等幾天才能再見到蘇爺爺?”——“解憂公主要去的烏孫國是不是近一些,她啥時候能迴來再和我玩?”司馬遷無言以對。
解憂摟著楊惲說,“不管有多遠,蘇爺爺都會迴來的。我也會迴來的,如果我迴不來,你長大了來烏孫看我好不好?”,小楊惲一邊應著,一邊跑過去拉起李淑嫻的手說“奶奶不哭,奶奶不哭,蘇爺爺一定會迴來的,奶奶看我都不哭,我給奶奶唱歌,給爺爺送行好嗎?”
霍光縱馬趕來告訴眾人,武帝因忙於接見西域使臣不能前來了,並要我囑咐蘇武、馮剛等人要以張騫為榜樣,出行千裏不辱使命,身在異域莫忘國恥,隨後又告訴解憂,待她出嫁之日武帝定當與皇後和三公主親自送行到十裏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