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葉田田
五、六歲的燁子偶爾被王爺的愛妃成姬發現,精心培養成才藝出眾的童妓。楚王劉莊六十歲壽誕的晚宴上華燈流彩、絲竹飛揚。燁子表演的一曲采蓮獨舞贏得了滿場喝采,並被評為選送朝廷樂府的童妓之一。
趙國人江齊因與太子丹不和,其父兄都被暴屍街頭,江齊死裏逃生改名江充投靠楚王劉莊。江充將收買的歌妓綠姝冒充其妹進獻給王爺,從而成為楚王府的門客和座上賓。綠姝因色藝出眾也被評為選送樂府的人選。
太子劉純和相國趙順力主將綠姝送入掖廷作為內宮歌舞妓,由江充為上計官吏一同進京向天子獻媚。王爺和王妃則堅持將燁子定為首選,由太子太傅兒寬帶隊入朝進宮。劉純和江充以燁子出身反王後裔為由極力反對,並稱她是禍水,弄不好會引來殺身之禍,令楚王一頭霧水而猶豫不決。兒寬的一番分析見解有理有據,令人頓開茅塞。
劉戊的叔叔劉富當年曾多次勸阻劉戊謀反,劉戊以起兵之日用劉富的頭祭旗壯威,劉富被逼無奈,隻好攜帶全家和太夫人一同逃往長安。劉戊興兵舉事後,劉富因受牽連也被削去侯爵。事後漢景帝查明劉富無罪,仍被封為紅侯,家眷全部留在京城,其子大多在朝為官。漢武帝登基當年又詔赦吳楚七國支持叛亂的官吏及妻子兒女,劉義一家畢竟是毫無罪孽的皇家血脈,有當今楚王作保送選入宮應喜無憂。解憂出生的當年江都王劉建曾參與淮南王衡山王謀反,在其認罪自殺後,漢武帝把剛滿五歲的孤女劉細君帶迴長安留在宮中養育,深受皇上憐愛,可見皇上對宗親充滿仁愛之心。楚王聽了愁眉頓展、龍顏大悅。
燁子的父母對女兒入宮的事又喜又怕,進退兩難。燁子夜半聽到父母的對話,始知自己的身世,自卑的情緒和倔強的性格折磨著一顆天真無邪,不甘認命的幼小心靈。次日,燁子在王府學堂與兒寬相遇,大膽提出拜師求學,兒寬測試後極為賞識。劉義夫妻麵見楚王,請求把女兒留下,不讓送入京城,王爺和王妃幾勸不聽,太子和江充又橫加諷刺羞辱。
兒寬奏請楚王恩準燁子入學,王爺的孫子也上堂吵鬧,逼著楚王答應讓燁子入學陪讀。王妃把燁子收為貼身待女,寵愛有加。江充見王爺不讓其帶隊入宮又進言把綠姝留下來給劉純納為小妄,劉莊勉強答應等綠姝年滿十六歲再行納妾之禮。劉純佯裝不悅,江充暗自得意。
2、崢嶸歲月
西漢元鼎三年,旱澇之災在中原大地漫延,武帝詔令崤山以東災民遷移至江淮地區就地謀生。楚王府中充滿狡詐陰險。劉莊已去世,劉純繼位楚王,江充唆使楚王和奸商勾結私營鹽鐵大發國難財。相國趙順退休,買官鑽營的張來發出任王府內史向劉純進獻三條妙計,為楚王“排憂解難”。
燁子隨王妃外出賑災時救下一個沿街乞討昏倒在地的女孩,名叫馮嫽。馮嫽的父親是蘇建將軍的一名副將,為掩護蘇建突圍戰死沙場。蘇建當年因失軍當斬贖為平民,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代郡太守,馮嫽母親在大災之年貧困之極,臨終前囑告兒子馮剛帶妹妹去投靠蘇建。兄妹倆從家鄉河南濮陽出發,在去代郡途中失散。馮嫽被人販子拐賣到彭城,拚死逃出後乞討為生,燁子央求王妃將馮嫽收留,二人結為金蘭、情同姐妹。
好色的江充覬覦王妃美色,對燁子母親也心懷不軌,屢使手段未能得逞。大農令顏異和屬丞桑弘羊出巡各郡國,視察鹽鐵官營情況。有人向顏異告發了王府黑幕,江充與劉純密謀對策。乘機出巨資向顏異行賄。江充逼劉純讓綠姝去勾引顏異,在顏異上套後又告發趙王劉彭祖私營鹽鐵及太子丹淫亂等罪行,搖身一變為朝廷駐邯鄲鹽鐵巡察官,借機向太子丹複仇,將太子丹收捕入獄,收集罪證後具狀上京告禦狀。
桑弘羊為探聽王府黑幕做了劉義家的不速之客。酒次間對燁子和馮嫽深為見愛。劉義夫婦托桑弘羊打聽尋找失散的馮剛。劉義送桑弘羊等巡察官吏去東海郡歸途中遭歹徒搶劫,為保護車中帳薄和錢幣身受箭傷,反倒挨了王爺一頓臭罵,由王府管家降為倉庫守夜人。
兒寬在劉莊死後辭職去長安做了京城太學的博士弟子,因射策成績優異而任為文學掌故,後又升任廷尉主薄和左內史。江充在京出資賄賂禦史大夫張湯的心腹屬吏魯謁居,在與趙王打官司獲勝後調入京城出任禦史主薄。
江充迴到楚國遷家期間與劉純狂歡縱樂。江充想娶王妃為妻,劉純滿口答應,為表感激之意,競提出將燁子和馮嫽送給他做侍女,供其享用,江充嫌馮嫽和燁子年幼,帶走還得白養幾年,卻對劉義妻子曾氏賊心不死。劉純和江充設計陷害劉義,誣陷劉義偷盜王府倉庫布匹糧食倒賣賺錢,將劉義拘捕欲治死罪。
王妃為救劉義一家,被迫答應嫁給江充,並為劉義求情。江充出麵作好人,劉純將劉義一家逐出王府。王妃傾囊資助劉義一家去淮陽投奔忠諫名臣汲黯,想借力入宮上告江充和劉純在楚國的罪行。江充與綠姝偷情時得知王妃並非真心嫁從江充及救助劉義一家的目的,便唆使劉純指派張來發領兵追殺。王妃成姬利用身份威望為劉義一家贏得了寶貴時間,劉義一家僥幸逃離虎口。
3、異鄉流年劉義一家投奔準陽太守汲黯。時值過年期間,汲黯在家養病閉門謝客。劉義傾其所有備下一份厚禮和馮嫽再闖汲府,汲黯誤以為行賄通關節之人,不容分辯地轟出門外。劉義決計把送禮的錢財省下來開個豆腐坊養家糊口,馮嫽從酒店夥計話中受到啟發,裝扮成乞丐獨闖汲府,果然見效。汲黯見過王妃血染香帕上的短信恍然大悟,使攜夫人親自上門接應劉義一家,方才了釋前嫌。
年未過完,汲黯派其二弟汲仁進京,並親自手書兩封信函,一封給時任廷尉的外甥司馬安,托他上奏朝廷派員查辦楚王府內幕,一封給已退職養病的故交宗正劉棄,請他看在同祖的份上,出麵奏請皇上把劉義一家接入皇宮生活。汲仁一去數月杳無音訊,劉義堅執自開豆腐坊養家糊口,汲黯夫婦再勸說才答應留住汲府,曾氏做家傭,幫助徐夫人照料年老多病的汲大人,劉義靠賣豆腐種菜賣菜聊補家用。
來年春天,汲仁從京城返迴,向病重的汲黯報告了京城變法鬥爭前後的情況。趙王官司打敗被迫更立太子,因此記恨支持並重用江充的禦史大夫張湯,秘密聯絡濟東王劉彭離等諸候王共同聯合彈劾張湯,劉彭離串通大農令顏異,宗正令劉受、左內史義縱,丞相趙周等朝中重臣集體反對漢武帝將要實行的貨幣變法和正在實行的鹽鐵官營,算緡告緡,打擊富商大賈,高利貸者等經濟改革措施,漢武帝堅決支持以桑弘羊和楊可為首的變法改革派。
經過幾個迴合的激烈較量,張湯被誣陷貪贓狂法而自殺,大農令顏異、右內史義縱,丞相長史朱買臣等人被腰斬棄市,丞相趙周被免職,劉彭離廢為平民,宗臣劉受也因知情不報被革職削發受以耐刑,一大批朝中官員被撤換,鑄幣權收歸中央、五銖錢取代了漢初以來的四銖錢,詔令全國禁止郡國和民間鑄錢,各郡國和民間鑄錢幣全部作為銅料上交國庫用於鑄造新幣。一場波及全國的貸幣變法得以順利推行,漢初以來聽任郡國自由鑄錢的混亂局麵徹底改觀,鏟除了諸侯國內亂反叛的經濟基礎。
汲黯又問楚國情況,燁子、馮燎曾氏也齊聲追問王妃成姬的下落,汲仁又一一告知。因江充位居要職,早已聞得風聲,提前向劉純報信,在朝廷使者到來之前,劉純已按江充授意主動投案,把王府違禁之事全部推到張來發身上,並將張來發斬首示眾。武帝不忍再誅殺皇親,隻作從輕發落,將楚王府屯積布皂糧食財物收歸國庫,用於賑濟災民。
王妃因放走劉義一家,且寧死不願改嫁江充,被張來發用毒酒害死,因張來發已死無對證,王妃的香帕密函中又未指明江充的具體罪行,終因證據不足,廷尉司馬安也無法將江充治罪。汲仁和桑弘羊奉命出使各郡國收繳銅料和非法財產時,隻得將王妃與劉莊合葬一處。迴朝後,桑弘羊已升任大農令,司馬安外調河南太守,汲仁也接旨速去濮陽出任太守,與司馬安等人著手治理黃河決口遺留的災情。
劉義一家人為王妃成姬冤情憤憤不平四人抱成一團泣不成聲。汲黯吩咐夫人和下人把劉義一家人勸開之後又問劉義一家人入宮之事辦的如何。汲仁說:在那場貨幣變法想重用劉棄弟弟劉辟強接任宗正,但劉辟強生性清靜少欲,整日以詩書自娛,不願入朝為官,皇上隻好讓他擔任宗師,掌管宗室子弟教育,讓出身寒微,時任太子少傅的任安兼任宗正臣。劉棄和劉受兩兄弟因受這場風波驚嚇,始終對劉義一家入宮的事視為“鬧事”。生怕招惹是非引火燒身。
倒是任安頗為同情,陪汲仁一起去找過劉辟強,他卻推辭說:“我是薄了皇上麵子的人,求我還不如直接求皇上”。任安新官上任,既不是宗親又是兼職不便進言,認為時機不成熟。本想讓司馬安見機奏請皇上。一時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汲仁原打算迴京複命時再和司馬安商榷,不料司馬安已先他離京上任去了。倒有一件喜事,即侄兒汲偃已從濮陽調往楚國上任國相了。臨行前桑弘羊托汲仁給劉義一家捎來一些上等衣料,劉辟強也托他帶來一些書籍,都是京城太學中為五經博士開設課目的新版典籍極為珍稀。為了避嫌不敢饋贈錢幣,要他轉告劉義見諒,並要他轉告燁子,迴楚國後用心潛讀,孜研不止,落華收實。
汲黯聽到此時,心有不平,卻也無奈,便將劉義喚來點收清單禮物,並征詢劉義去留意見,隻說了一句:入宮之事,宗正府那邊未見迴音,現下楚國已經平靜,孤子汲偃也將上任楚相,你們打算怎麽辦?劉義表示寧可在淮陽街頭賣一輩子豆腐,也不會再迴彭城楚王府。汲黯隻得好生安慰,繼續收留劉義一家。
一年後,汲黯病故。汲黯曾在朝中曆任太子洗馬,官中謁者,滎陽縣令,中大夫、東海郡太守,主爵都尉,是官至九卿的一代名臣。他曾經敢為天下先,在出使期間假傳聖令開放國庫糧食賑濟災民而受皇上信任重用,又因屢次直言進諫得罪不少同僚而不能久居京城,曾犯小罪被免官,隱居田園數年,後又被朝廷起用,在年邁多病時出任淮陽太守七年,死在任上。因他一生廉潔勤政,身體多病,沒有積蓄,臨終卻對繼任太守和徐夫人留下遺言:“就在汲府後院占地一畝為我草草埋葬即可,隻要我的屍骨安在,誰也不準把劉義一家趕出府外”。
繼任太守自然敬其威望,遵其遺囑,另選一個豪富優雅的宅第作為太守私宅。燁子感念汲黯一家的恩澤,征得父母同意,更名為解憂,以表永生銘記汲黯一家人的恩德,以誌為天下貧苦人解憂排難。一年後,徐夫人也病逝淮陽,劉義一家人成了汲黯名符其實的守陵人。
4、瓠子河口
汲黯去世三年後,汲仁和汲偃商議後,決定把汲府家產變賣了,將汲黯夫婦的遺骨遷墳至原籍濮陽,並把劉義一家全帶走。汲仁安排劉義在府中做雜役,專司養馬修車、種植蔬菜、修剪果木,安排曾氏在府中做女管家。燁子和馮嫽由汲仁供養在郡國學堂中就讀學業,劉義一家如同一隻漂泊的烏蓬船,終於泊靠在河患不斷的濮陽郡城。這裏也是馮嫽的家鄉,家鄉的水再渾,澄清了也是甜的,家鄉的油桐樹枝幹雖不粗壯,卻也葉茂厚實,猶如劉義一家的親情厚誼,而他那失散多年的哥哥馮剛,仍是杳無音訊,生死未卜。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元封二年),初夏四月,中原大旱,民心浮動。黃河下遊自從元光三年從濮陽附近黃河南岸的瓠子河口決堤,水災河患已持續二十三年。梁、楚一帶地區本來就已經多次遭受困迫,沿河一帶郡縣修堤壩堵塞河水,修好了又衝壞,反反複複,百姓飽受河患之災。
當年漢武帝曾派汲黯和大農令鄭當時發動民夫和罪徒去堵塞決口,剛堵好不久又衝壞了。由於當時的丞相田鼢的食邑在黃河北邊,黃河決口向南泛濫,流入巨野澤(微山湖)與泗水、淮水相通,淹沒廣大田園,而田鼢的食邑封地收成絲毫不受影響。田鼢對皇上說:“長江、黃河決口都是上天的安排,不可能憑人力勉強堵塞,堵塞決口一定不合天意。”一些卜筮方術學家也都這麽說。
元狩年後朝廷治河的精力都放到在黃河中遊,興修水利,開墾農田,修鑿河渠,致力漕運上去了。漢武帝年采納了一些人的建議,征發幾萬人修築“褒斜道”500多裏,結果用途不大。後又征發三萬士兵開鑿“龍首渠”,想引洛水灌溉重泉城以東萬頃鹽堿地造福百姓,這一工程幹了十多年,渠水暢通了,也沒有多大收益。隻有兒寬在任職左內史期間開鑿的“六輔渠”收益不錯。
元封二年四月,新任禦史大夫的兒寬向漢武帝建議征調民夫士卒堵塞黃河瓠子河口決堤,以絕河患,造福梁楚兩地百姓。漢武帝下令汲仁和郭昌將軍征調數萬民夫士卒進抵瓠子河口先行開工,又命水利專家徐伯為水事都尉總領堵河工程勘察謀劃,決計降服河妖。
聖命下達群情激越。梁楚兩地的百姓和官吏無不奔走相告。汲仁也決心不負聖命,克盡職守,為家鄉的貧苦災民幹好這件大事,告慰死在異鄉齎誌而沒的哥哥汲黯的在天之靈。
12歲的解憂和14歲的馮嫽和劉義一同向汲仁請求參加塞河大戰。汲仁隻同意了劉義的請求,隨即匆匆與打前站的人啟程。解憂和馮嫽被拒絕後仍不甘心,說合了童仆三人,對曾氏謊稱去彭城祭拜王妃,兩個姑娘女扮男裝混入民夫隊伍來到塞河工地。
漢武帝東巡災區,從緱氏(河南偃師)一直到東萊(山東掖縣),又到萬裏沙的神廟祀神求雨,到泰山祭祀泰山。迴程中到達瓠子河口,親臨工地視察布署堵塞河堤決口,指揮數萬軍民完成這一空前巨大而艱辛的治河工程。
河堤工地上,解憂和馮嫽巧遇漢武帝,背負柴薪的解憂摔倒時扭傷了腳脖子,武帝心疼不已,急傳太醫為其療傷,因而暴露了身份,頓時大堤上群情激奮。漢武帝知道官府征調的民夫都是55歲以下,16歲以上的人,而今眼見眾多六十歲以上老翁和十二歲的童子都自願參戰。深受感動,隨即下令朝廷百官和禦林軍自將軍以下的人全部參加背薪運土勞動。
大堤合攏時,劉義參加了龍口搶險敢死隊。他身縛三十幾米的繩索率先跳入湍流,與百名壯士擔負水中打樁,連接鐵鏈最危險的任務,兩次險些喪生。武帝看得真真切切,驚心動魄。隨後武帝和劉義等人親手將祭送河神的玉馬推入急流,武帝高舉禦劍輕拋巨浪。隨著武帝的一聲令下,數萬軍民井然有序、風掣雷動般地向決口推石滾竹投擲柴捆,填塞整筐整簍的土石……大堤終於合攏築實。武帝在鬆濤激蕩般的歡唿聲中感慨不已,詩興大發,隨口呤誦了一首史詩般的不朽之作《瓠子之歌》。
當晚涼風習習,月光如水,黃河和瓠子河恰似兩條白龍騰身飛向茫茫天幕。塞河營地露天慶功宴上,漢武帝和新封寵妃趙婕妤端坐宴席正中,兒寬、公孫賀、桑弘羊、霍光、金日殫、司馬遷、汲仁、郭昌、徐伯等伴駕出巡的百官和侍臣們談笑風聲,連連舉杯致詞,各抒治國之策,治河之道,決計在全國掀起一個大興水利造福萬民的高潮。
表彰抗洪搶險英雄儀式上,武帝親自把杯為劉義敬酒,汲仁和桑弘羊乘機介紹了劉義的身份及其一家的不幸遭遇,兒寬也極讚燁子的天資才賦,武帝細問之後,才知河堤上所遇到的兩個少年就是劉義的女兒,急令霍光和金日殫四下尋找。寬宏大量的漢武帝連連稱唿燁 子為朕的侄女,當即下令由金日殫負責把劉義一家接入京城入住皇宮。解憂的命運由此出現了全新的轉折。
武帝健步走遠,朗朗的笑聲久久迴蕩。劉義駐足目送,恍如夢境。
五、六歲的燁子偶爾被王爺的愛妃成姬發現,精心培養成才藝出眾的童妓。楚王劉莊六十歲壽誕的晚宴上華燈流彩、絲竹飛揚。燁子表演的一曲采蓮獨舞贏得了滿場喝采,並被評為選送朝廷樂府的童妓之一。
趙國人江齊因與太子丹不和,其父兄都被暴屍街頭,江齊死裏逃生改名江充投靠楚王劉莊。江充將收買的歌妓綠姝冒充其妹進獻給王爺,從而成為楚王府的門客和座上賓。綠姝因色藝出眾也被評為選送樂府的人選。
太子劉純和相國趙順力主將綠姝送入掖廷作為內宮歌舞妓,由江充為上計官吏一同進京向天子獻媚。王爺和王妃則堅持將燁子定為首選,由太子太傅兒寬帶隊入朝進宮。劉純和江充以燁子出身反王後裔為由極力反對,並稱她是禍水,弄不好會引來殺身之禍,令楚王一頭霧水而猶豫不決。兒寬的一番分析見解有理有據,令人頓開茅塞。
劉戊的叔叔劉富當年曾多次勸阻劉戊謀反,劉戊以起兵之日用劉富的頭祭旗壯威,劉富被逼無奈,隻好攜帶全家和太夫人一同逃往長安。劉戊興兵舉事後,劉富因受牽連也被削去侯爵。事後漢景帝查明劉富無罪,仍被封為紅侯,家眷全部留在京城,其子大多在朝為官。漢武帝登基當年又詔赦吳楚七國支持叛亂的官吏及妻子兒女,劉義一家畢竟是毫無罪孽的皇家血脈,有當今楚王作保送選入宮應喜無憂。解憂出生的當年江都王劉建曾參與淮南王衡山王謀反,在其認罪自殺後,漢武帝把剛滿五歲的孤女劉細君帶迴長安留在宮中養育,深受皇上憐愛,可見皇上對宗親充滿仁愛之心。楚王聽了愁眉頓展、龍顏大悅。
燁子的父母對女兒入宮的事又喜又怕,進退兩難。燁子夜半聽到父母的對話,始知自己的身世,自卑的情緒和倔強的性格折磨著一顆天真無邪,不甘認命的幼小心靈。次日,燁子在王府學堂與兒寬相遇,大膽提出拜師求學,兒寬測試後極為賞識。劉義夫妻麵見楚王,請求把女兒留下,不讓送入京城,王爺和王妃幾勸不聽,太子和江充又橫加諷刺羞辱。
兒寬奏請楚王恩準燁子入學,王爺的孫子也上堂吵鬧,逼著楚王答應讓燁子入學陪讀。王妃把燁子收為貼身待女,寵愛有加。江充見王爺不讓其帶隊入宮又進言把綠姝留下來給劉純納為小妄,劉莊勉強答應等綠姝年滿十六歲再行納妾之禮。劉純佯裝不悅,江充暗自得意。
2、崢嶸歲月
西漢元鼎三年,旱澇之災在中原大地漫延,武帝詔令崤山以東災民遷移至江淮地區就地謀生。楚王府中充滿狡詐陰險。劉莊已去世,劉純繼位楚王,江充唆使楚王和奸商勾結私營鹽鐵大發國難財。相國趙順退休,買官鑽營的張來發出任王府內史向劉純進獻三條妙計,為楚王“排憂解難”。
燁子隨王妃外出賑災時救下一個沿街乞討昏倒在地的女孩,名叫馮嫽。馮嫽的父親是蘇建將軍的一名副將,為掩護蘇建突圍戰死沙場。蘇建當年因失軍當斬贖為平民,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代郡太守,馮嫽母親在大災之年貧困之極,臨終前囑告兒子馮剛帶妹妹去投靠蘇建。兄妹倆從家鄉河南濮陽出發,在去代郡途中失散。馮嫽被人販子拐賣到彭城,拚死逃出後乞討為生,燁子央求王妃將馮嫽收留,二人結為金蘭、情同姐妹。
好色的江充覬覦王妃美色,對燁子母親也心懷不軌,屢使手段未能得逞。大農令顏異和屬丞桑弘羊出巡各郡國,視察鹽鐵官營情況。有人向顏異告發了王府黑幕,江充與劉純密謀對策。乘機出巨資向顏異行賄。江充逼劉純讓綠姝去勾引顏異,在顏異上套後又告發趙王劉彭祖私營鹽鐵及太子丹淫亂等罪行,搖身一變為朝廷駐邯鄲鹽鐵巡察官,借機向太子丹複仇,將太子丹收捕入獄,收集罪證後具狀上京告禦狀。
桑弘羊為探聽王府黑幕做了劉義家的不速之客。酒次間對燁子和馮嫽深為見愛。劉義夫婦托桑弘羊打聽尋找失散的馮剛。劉義送桑弘羊等巡察官吏去東海郡歸途中遭歹徒搶劫,為保護車中帳薄和錢幣身受箭傷,反倒挨了王爺一頓臭罵,由王府管家降為倉庫守夜人。
兒寬在劉莊死後辭職去長安做了京城太學的博士弟子,因射策成績優異而任為文學掌故,後又升任廷尉主薄和左內史。江充在京出資賄賂禦史大夫張湯的心腹屬吏魯謁居,在與趙王打官司獲勝後調入京城出任禦史主薄。
江充迴到楚國遷家期間與劉純狂歡縱樂。江充想娶王妃為妻,劉純滿口答應,為表感激之意,競提出將燁子和馮嫽送給他做侍女,供其享用,江充嫌馮嫽和燁子年幼,帶走還得白養幾年,卻對劉義妻子曾氏賊心不死。劉純和江充設計陷害劉義,誣陷劉義偷盜王府倉庫布匹糧食倒賣賺錢,將劉義拘捕欲治死罪。
王妃為救劉義一家,被迫答應嫁給江充,並為劉義求情。江充出麵作好人,劉純將劉義一家逐出王府。王妃傾囊資助劉義一家去淮陽投奔忠諫名臣汲黯,想借力入宮上告江充和劉純在楚國的罪行。江充與綠姝偷情時得知王妃並非真心嫁從江充及救助劉義一家的目的,便唆使劉純指派張來發領兵追殺。王妃成姬利用身份威望為劉義一家贏得了寶貴時間,劉義一家僥幸逃離虎口。
3、異鄉流年劉義一家投奔準陽太守汲黯。時值過年期間,汲黯在家養病閉門謝客。劉義傾其所有備下一份厚禮和馮嫽再闖汲府,汲黯誤以為行賄通關節之人,不容分辯地轟出門外。劉義決計把送禮的錢財省下來開個豆腐坊養家糊口,馮嫽從酒店夥計話中受到啟發,裝扮成乞丐獨闖汲府,果然見效。汲黯見過王妃血染香帕上的短信恍然大悟,使攜夫人親自上門接應劉義一家,方才了釋前嫌。
年未過完,汲黯派其二弟汲仁進京,並親自手書兩封信函,一封給時任廷尉的外甥司馬安,托他上奏朝廷派員查辦楚王府內幕,一封給已退職養病的故交宗正劉棄,請他看在同祖的份上,出麵奏請皇上把劉義一家接入皇宮生活。汲仁一去數月杳無音訊,劉義堅執自開豆腐坊養家糊口,汲黯夫婦再勸說才答應留住汲府,曾氏做家傭,幫助徐夫人照料年老多病的汲大人,劉義靠賣豆腐種菜賣菜聊補家用。
來年春天,汲仁從京城返迴,向病重的汲黯報告了京城變法鬥爭前後的情況。趙王官司打敗被迫更立太子,因此記恨支持並重用江充的禦史大夫張湯,秘密聯絡濟東王劉彭離等諸候王共同聯合彈劾張湯,劉彭離串通大農令顏異,宗正令劉受、左內史義縱,丞相趙周等朝中重臣集體反對漢武帝將要實行的貨幣變法和正在實行的鹽鐵官營,算緡告緡,打擊富商大賈,高利貸者等經濟改革措施,漢武帝堅決支持以桑弘羊和楊可為首的變法改革派。
經過幾個迴合的激烈較量,張湯被誣陷貪贓狂法而自殺,大農令顏異、右內史義縱,丞相長史朱買臣等人被腰斬棄市,丞相趙周被免職,劉彭離廢為平民,宗臣劉受也因知情不報被革職削發受以耐刑,一大批朝中官員被撤換,鑄幣權收歸中央、五銖錢取代了漢初以來的四銖錢,詔令全國禁止郡國和民間鑄錢,各郡國和民間鑄錢幣全部作為銅料上交國庫用於鑄造新幣。一場波及全國的貸幣變法得以順利推行,漢初以來聽任郡國自由鑄錢的混亂局麵徹底改觀,鏟除了諸侯國內亂反叛的經濟基礎。
汲黯又問楚國情況,燁子、馮燎曾氏也齊聲追問王妃成姬的下落,汲仁又一一告知。因江充位居要職,早已聞得風聲,提前向劉純報信,在朝廷使者到來之前,劉純已按江充授意主動投案,把王府違禁之事全部推到張來發身上,並將張來發斬首示眾。武帝不忍再誅殺皇親,隻作從輕發落,將楚王府屯積布皂糧食財物收歸國庫,用於賑濟災民。
王妃因放走劉義一家,且寧死不願改嫁江充,被張來發用毒酒害死,因張來發已死無對證,王妃的香帕密函中又未指明江充的具體罪行,終因證據不足,廷尉司馬安也無法將江充治罪。汲仁和桑弘羊奉命出使各郡國收繳銅料和非法財產時,隻得將王妃與劉莊合葬一處。迴朝後,桑弘羊已升任大農令,司馬安外調河南太守,汲仁也接旨速去濮陽出任太守,與司馬安等人著手治理黃河決口遺留的災情。
劉義一家人為王妃成姬冤情憤憤不平四人抱成一團泣不成聲。汲黯吩咐夫人和下人把劉義一家人勸開之後又問劉義一家人入宮之事辦的如何。汲仁說:在那場貨幣變法想重用劉棄弟弟劉辟強接任宗正,但劉辟強生性清靜少欲,整日以詩書自娛,不願入朝為官,皇上隻好讓他擔任宗師,掌管宗室子弟教育,讓出身寒微,時任太子少傅的任安兼任宗正臣。劉棄和劉受兩兄弟因受這場風波驚嚇,始終對劉義一家入宮的事視為“鬧事”。生怕招惹是非引火燒身。
倒是任安頗為同情,陪汲仁一起去找過劉辟強,他卻推辭說:“我是薄了皇上麵子的人,求我還不如直接求皇上”。任安新官上任,既不是宗親又是兼職不便進言,認為時機不成熟。本想讓司馬安見機奏請皇上。一時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汲仁原打算迴京複命時再和司馬安商榷,不料司馬安已先他離京上任去了。倒有一件喜事,即侄兒汲偃已從濮陽調往楚國上任國相了。臨行前桑弘羊托汲仁給劉義一家捎來一些上等衣料,劉辟強也托他帶來一些書籍,都是京城太學中為五經博士開設課目的新版典籍極為珍稀。為了避嫌不敢饋贈錢幣,要他轉告劉義見諒,並要他轉告燁子,迴楚國後用心潛讀,孜研不止,落華收實。
汲黯聽到此時,心有不平,卻也無奈,便將劉義喚來點收清單禮物,並征詢劉義去留意見,隻說了一句:入宮之事,宗正府那邊未見迴音,現下楚國已經平靜,孤子汲偃也將上任楚相,你們打算怎麽辦?劉義表示寧可在淮陽街頭賣一輩子豆腐,也不會再迴彭城楚王府。汲黯隻得好生安慰,繼續收留劉義一家。
一年後,汲黯病故。汲黯曾在朝中曆任太子洗馬,官中謁者,滎陽縣令,中大夫、東海郡太守,主爵都尉,是官至九卿的一代名臣。他曾經敢為天下先,在出使期間假傳聖令開放國庫糧食賑濟災民而受皇上信任重用,又因屢次直言進諫得罪不少同僚而不能久居京城,曾犯小罪被免官,隱居田園數年,後又被朝廷起用,在年邁多病時出任淮陽太守七年,死在任上。因他一生廉潔勤政,身體多病,沒有積蓄,臨終卻對繼任太守和徐夫人留下遺言:“就在汲府後院占地一畝為我草草埋葬即可,隻要我的屍骨安在,誰也不準把劉義一家趕出府外”。
繼任太守自然敬其威望,遵其遺囑,另選一個豪富優雅的宅第作為太守私宅。燁子感念汲黯一家的恩澤,征得父母同意,更名為解憂,以表永生銘記汲黯一家人的恩德,以誌為天下貧苦人解憂排難。一年後,徐夫人也病逝淮陽,劉義一家人成了汲黯名符其實的守陵人。
4、瓠子河口
汲黯去世三年後,汲仁和汲偃商議後,決定把汲府家產變賣了,將汲黯夫婦的遺骨遷墳至原籍濮陽,並把劉義一家全帶走。汲仁安排劉義在府中做雜役,專司養馬修車、種植蔬菜、修剪果木,安排曾氏在府中做女管家。燁子和馮嫽由汲仁供養在郡國學堂中就讀學業,劉義一家如同一隻漂泊的烏蓬船,終於泊靠在河患不斷的濮陽郡城。這裏也是馮嫽的家鄉,家鄉的水再渾,澄清了也是甜的,家鄉的油桐樹枝幹雖不粗壯,卻也葉茂厚實,猶如劉義一家的親情厚誼,而他那失散多年的哥哥馮剛,仍是杳無音訊,生死未卜。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元封二年),初夏四月,中原大旱,民心浮動。黃河下遊自從元光三年從濮陽附近黃河南岸的瓠子河口決堤,水災河患已持續二十三年。梁、楚一帶地區本來就已經多次遭受困迫,沿河一帶郡縣修堤壩堵塞河水,修好了又衝壞,反反複複,百姓飽受河患之災。
當年漢武帝曾派汲黯和大農令鄭當時發動民夫和罪徒去堵塞決口,剛堵好不久又衝壞了。由於當時的丞相田鼢的食邑在黃河北邊,黃河決口向南泛濫,流入巨野澤(微山湖)與泗水、淮水相通,淹沒廣大田園,而田鼢的食邑封地收成絲毫不受影響。田鼢對皇上說:“長江、黃河決口都是上天的安排,不可能憑人力勉強堵塞,堵塞決口一定不合天意。”一些卜筮方術學家也都這麽說。
元狩年後朝廷治河的精力都放到在黃河中遊,興修水利,開墾農田,修鑿河渠,致力漕運上去了。漢武帝年采納了一些人的建議,征發幾萬人修築“褒斜道”500多裏,結果用途不大。後又征發三萬士兵開鑿“龍首渠”,想引洛水灌溉重泉城以東萬頃鹽堿地造福百姓,這一工程幹了十多年,渠水暢通了,也沒有多大收益。隻有兒寬在任職左內史期間開鑿的“六輔渠”收益不錯。
元封二年四月,新任禦史大夫的兒寬向漢武帝建議征調民夫士卒堵塞黃河瓠子河口決堤,以絕河患,造福梁楚兩地百姓。漢武帝下令汲仁和郭昌將軍征調數萬民夫士卒進抵瓠子河口先行開工,又命水利專家徐伯為水事都尉總領堵河工程勘察謀劃,決計降服河妖。
聖命下達群情激越。梁楚兩地的百姓和官吏無不奔走相告。汲仁也決心不負聖命,克盡職守,為家鄉的貧苦災民幹好這件大事,告慰死在異鄉齎誌而沒的哥哥汲黯的在天之靈。
12歲的解憂和14歲的馮嫽和劉義一同向汲仁請求參加塞河大戰。汲仁隻同意了劉義的請求,隨即匆匆與打前站的人啟程。解憂和馮嫽被拒絕後仍不甘心,說合了童仆三人,對曾氏謊稱去彭城祭拜王妃,兩個姑娘女扮男裝混入民夫隊伍來到塞河工地。
漢武帝東巡災區,從緱氏(河南偃師)一直到東萊(山東掖縣),又到萬裏沙的神廟祀神求雨,到泰山祭祀泰山。迴程中到達瓠子河口,親臨工地視察布署堵塞河堤決口,指揮數萬軍民完成這一空前巨大而艱辛的治河工程。
河堤工地上,解憂和馮嫽巧遇漢武帝,背負柴薪的解憂摔倒時扭傷了腳脖子,武帝心疼不已,急傳太醫為其療傷,因而暴露了身份,頓時大堤上群情激奮。漢武帝知道官府征調的民夫都是55歲以下,16歲以上的人,而今眼見眾多六十歲以上老翁和十二歲的童子都自願參戰。深受感動,隨即下令朝廷百官和禦林軍自將軍以下的人全部參加背薪運土勞動。
大堤合攏時,劉義參加了龍口搶險敢死隊。他身縛三十幾米的繩索率先跳入湍流,與百名壯士擔負水中打樁,連接鐵鏈最危險的任務,兩次險些喪生。武帝看得真真切切,驚心動魄。隨後武帝和劉義等人親手將祭送河神的玉馬推入急流,武帝高舉禦劍輕拋巨浪。隨著武帝的一聲令下,數萬軍民井然有序、風掣雷動般地向決口推石滾竹投擲柴捆,填塞整筐整簍的土石……大堤終於合攏築實。武帝在鬆濤激蕩般的歡唿聲中感慨不已,詩興大發,隨口呤誦了一首史詩般的不朽之作《瓠子之歌》。
當晚涼風習習,月光如水,黃河和瓠子河恰似兩條白龍騰身飛向茫茫天幕。塞河營地露天慶功宴上,漢武帝和新封寵妃趙婕妤端坐宴席正中,兒寬、公孫賀、桑弘羊、霍光、金日殫、司馬遷、汲仁、郭昌、徐伯等伴駕出巡的百官和侍臣們談笑風聲,連連舉杯致詞,各抒治國之策,治河之道,決計在全國掀起一個大興水利造福萬民的高潮。
表彰抗洪搶險英雄儀式上,武帝親自把杯為劉義敬酒,汲仁和桑弘羊乘機介紹了劉義的身份及其一家的不幸遭遇,兒寬也極讚燁子的天資才賦,武帝細問之後,才知河堤上所遇到的兩個少年就是劉義的女兒,急令霍光和金日殫四下尋找。寬宏大量的漢武帝連連稱唿燁 子為朕的侄女,當即下令由金日殫負責把劉義一家接入京城入住皇宮。解憂的命運由此出現了全新的轉折。
武帝健步走遠,朗朗的笑聲久久迴蕩。劉義駐足目送,恍如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