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前元三年),陰曆六月的一個暴風雨之夜,反叛朝廷的吳楚聯軍陳營大亂,為爭搶僅有的糧食而自相殘殺。
電閃雷鳴中,吳王劉濞得知十萬大軍的糧草全被太尉周亞夫的軍隊襲擊焚毀,軍中糧食斷絕,派去夜襲周亞夫軍營的部隊又遭伏擊,自知敗局已定,便率領部下幾千人連夜逃走,渡過長江,投奔東越尋求保護。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中,楚王劉戊困獸猶鬥,吳楚大軍不是潰散,就是紛紛倒戈投降漢軍,劉戊眼見慘敗隻好拔劍自刎。
楚國都城彭城郊外的獅子山中,從戰場上幸存逃迴的楚王親族和家眷們來不及放聲痛哭,手忙腳亂地催人將劉戊的遺體搬下靈車,匆匆下葬到已建造二十年仍未完工的陵墓中。
他們剛剛迴到楚王府就被追剿的大軍團團圍住,刀光劍影中,劉戊的子弟、妻妾、部將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
一個楚王妃子的奶娘將繈褓中的嬰兒緊緊摟在懷中,跪在地上向持劍欲殺的武士苦苦哀求。
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匹快馬送來的漢景帝和竇太後的詔書,這個男嬰才幸免一死。楚元王劉交的兒子劉藝和參與謀反的宗親以及敗逃的七國軍隊都被郝免死罪,劉戊的叔叔劉禮由宗正改立為第四代楚王,以便供奉楚元王的宗廟,劉戊的後裔全被消除爵位和宗籍,罷為平民。從此後,劉戊的子孫窮困潦倒、杳如黃鵠。
這個幸存的男嬰就是劉戊的根苗,名叫劉義,從此收養在楚王府中。直到他年過而立之年,第六代楚王劉莊才從魯國找了一個儒家學者的女兒為他完婚,劉莊和劉義雖是堂兄弟,而劉義卻是寄人籬下,一貧如洗的平民。富麗堂皇的楚王府僅次於梁孝王劉武在國都的菟園,那還是第三代楚王劉戊在位時所建。如今楚王府的宮室苑囿自然物更其主,全然屬於第六代楚王劉莊了。
冬去春來,時光荏苒。轉眼已是漢武帝即位二十年的光景。
從元光二年起,漢朝與秦漢之際迅速崛起、雄踞大漠南北的勁敵匈奴先後打了十二年仗。到元狩二年這一年,漢朝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遠征匈奴,橫掃河西走廊,深入匈奴境內兩千多裏,殲滅了匈奴主力,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凱旋而歸。隨後,匈奴貴族內訌分裂,渾邪王殺死休屠王,帶領四萬多部屬投奔漢朝。漢朝把他們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史稱“五屬國”。不久,漢朝先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不僅河西走廊成了漢朝的國土,也打開了漢通西域的通道,為大漢朝迎來了國泰民安的曙光。
這年秋天,楚王府中正在舉行盛大酒宴,歡慶漢朝大軍反擊匈奴的重大勝利。王府偏房簡陋的臥室中,劉義的妻子正在難產。
已過而立之年的劉義長得虎背熊腰,四方大臉,卻是一個忠厚憨實的硬漢。他與妻子曾氏琴瑟和諧、知足常樂。就在這種寄人籬下的庶民日子裏,就在一個電閃雷鳴的秋夜裏,劉義的妻子生下頭胎嬰兒。小兒兩口由此開始品嚐“弄瓦之喜”的天倫之樂,我們的主人翁也開始了她坎坷一生的生命旅程。
奇異的是這個女嬰出了娘胎隻啼哭了兩聲就緊閉起小嘴,再不吱聲,粉都都的小臉蛋和寬闊光潤的天庭憋得通紅,小腦瓜不住地強掙硬擺,好像恨不得馬上就睜開眼睛看看,她所降臨的人間世界是哪朝哪代?是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還是戰亂流離的祚衰歲月?
足足憋了一盞茶功夫,直到一道巨形閃電刺破西天夜空,猶如慧星劃過漆黑的天宇,把諾大的楚王府庭宇照耀的如同白晝,她那可勁的哭喊聲才讓焦急顧盼的劉義夫婦轉悲為喜。
“這孩子福大命大,總算活過來了!”曾氏慶幸不已。
“這孩子將來必定有大出息”!接生婆語氣篤定。
“是嗎?何以見得呢?”劉義難以置信。
“她是坐著閃電下凡的,早晚會現出絢麗的光彩。”接生婆詭秘的說。
“托你的吉言,乳名就叫她燁子吧!”劉義滿心歡喜。
接生婆不厭其煩地囑咐月子裏的注意事項,劉義隻顧趴在床上用手指輕捏曼彈嬰兒的小嘴和臉蛋,一句也沒有入耳。接生婆瞧著他傻唿唿的樣子,笑嘻嘻的告辭退出。
嬰兒哭累了、安靜了。劉義覺得雙肘發酸,直起身來,忽然瞧見嬰兒的雙腿間少了一個物件,立時僵住了手腳,目瞪口呆。曾氏明白了緣故,用一付無奈自責、又忐忑不安的眼神凝視著身材魁梧的丈夫。
劉義沉思半晌,忽而眉開眼笑,喃喃自語道:“光顧了高興了,沒想到是個妮子……妮子也好哇!長大了不用打仗,還可以幫你照顧弟妹,妮子也好啊!”
聽了這話,嬌弱的曾氏才悄悄倒下疲憊的身子,合上一雙秀美的杏眼,留在丈夫眼前的是一雙細長勻稱的柳眉和過分清瘦的臉龐。
天下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呢?接生婆的話固然好聽,可是燁子的父母卻不以為然,他們都是王府的下人,做夢都沒有過夢大富大貴的事。
“弄瓦之喜”的年輕夫婦對女兒愛憐備至,開始編織起蓬戶人家的甜夢。時局已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曙光,舉國歡慶的鑼鼓聲,楚王府中的絲竹聲,似乎都與劉義一家無關。楚王正忙於喜慶豐收,喜納新妃,安享新婚蜜月。
雖說燁子也是楚元王劉交的後裔,正宗的皇族血脈,正因為她是劉戊的孫女,從出生到滿月卻無人問慰道賀,漢家最為重視的重陽節,也是燁子的“百歲之日”,可這日又是在劉義當差在外,母親低唱楚謠中度過的。
容貌秀麗,品性賢淑,外柔內剛的曾氏出身於書香門弟,滿心期望頗有靈氣的女兒能秉承楚元王飽讀詩書、光大漢室的祖訓,在學業或樂技方麵能出人頭地。
命運的奧秘讓人撲朔迷離,卑下的地位讓人心若寒灰,曆史的演變更讓人始料不及。就是把前代的相術大師許負和當代的神算東方朔都請來為燁子相麵卜卦,有誰能測算出這個女孩的未來竟會名垂青史,千古傳誦呢?
然而,她奇特的降世和坎坷的一生卻應驗了接生婆的那句吉言。
漫漫秋夜。濃濃陰霾、滾滾陣雷,從東往西變幻莫測的湧動,忽而沉悶,忽而炸脆,忽而隱遁,又一道巨型閃電從西邊的天際劃向東方的長空……
電閃雷鳴中,吳王劉濞得知十萬大軍的糧草全被太尉周亞夫的軍隊襲擊焚毀,軍中糧食斷絕,派去夜襲周亞夫軍營的部隊又遭伏擊,自知敗局已定,便率領部下幾千人連夜逃走,渡過長江,投奔東越尋求保護。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中,楚王劉戊困獸猶鬥,吳楚大軍不是潰散,就是紛紛倒戈投降漢軍,劉戊眼見慘敗隻好拔劍自刎。
楚國都城彭城郊外的獅子山中,從戰場上幸存逃迴的楚王親族和家眷們來不及放聲痛哭,手忙腳亂地催人將劉戊的遺體搬下靈車,匆匆下葬到已建造二十年仍未完工的陵墓中。
他們剛剛迴到楚王府就被追剿的大軍團團圍住,刀光劍影中,劉戊的子弟、妻妾、部將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
一個楚王妃子的奶娘將繈褓中的嬰兒緊緊摟在懷中,跪在地上向持劍欲殺的武士苦苦哀求。
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匹快馬送來的漢景帝和竇太後的詔書,這個男嬰才幸免一死。楚元王劉交的兒子劉藝和參與謀反的宗親以及敗逃的七國軍隊都被郝免死罪,劉戊的叔叔劉禮由宗正改立為第四代楚王,以便供奉楚元王的宗廟,劉戊的後裔全被消除爵位和宗籍,罷為平民。從此後,劉戊的子孫窮困潦倒、杳如黃鵠。
這個幸存的男嬰就是劉戊的根苗,名叫劉義,從此收養在楚王府中。直到他年過而立之年,第六代楚王劉莊才從魯國找了一個儒家學者的女兒為他完婚,劉莊和劉義雖是堂兄弟,而劉義卻是寄人籬下,一貧如洗的平民。富麗堂皇的楚王府僅次於梁孝王劉武在國都的菟園,那還是第三代楚王劉戊在位時所建。如今楚王府的宮室苑囿自然物更其主,全然屬於第六代楚王劉莊了。
冬去春來,時光荏苒。轉眼已是漢武帝即位二十年的光景。
從元光二年起,漢朝與秦漢之際迅速崛起、雄踞大漠南北的勁敵匈奴先後打了十二年仗。到元狩二年這一年,漢朝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遠征匈奴,橫掃河西走廊,深入匈奴境內兩千多裏,殲滅了匈奴主力,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凱旋而歸。隨後,匈奴貴族內訌分裂,渾邪王殺死休屠王,帶領四萬多部屬投奔漢朝。漢朝把他們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史稱“五屬國”。不久,漢朝先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從此,不僅河西走廊成了漢朝的國土,也打開了漢通西域的通道,為大漢朝迎來了國泰民安的曙光。
這年秋天,楚王府中正在舉行盛大酒宴,歡慶漢朝大軍反擊匈奴的重大勝利。王府偏房簡陋的臥室中,劉義的妻子正在難產。
已過而立之年的劉義長得虎背熊腰,四方大臉,卻是一個忠厚憨實的硬漢。他與妻子曾氏琴瑟和諧、知足常樂。就在這種寄人籬下的庶民日子裏,就在一個電閃雷鳴的秋夜裏,劉義的妻子生下頭胎嬰兒。小兒兩口由此開始品嚐“弄瓦之喜”的天倫之樂,我們的主人翁也開始了她坎坷一生的生命旅程。
奇異的是這個女嬰出了娘胎隻啼哭了兩聲就緊閉起小嘴,再不吱聲,粉都都的小臉蛋和寬闊光潤的天庭憋得通紅,小腦瓜不住地強掙硬擺,好像恨不得馬上就睜開眼睛看看,她所降臨的人間世界是哪朝哪代?是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還是戰亂流離的祚衰歲月?
足足憋了一盞茶功夫,直到一道巨形閃電刺破西天夜空,猶如慧星劃過漆黑的天宇,把諾大的楚王府庭宇照耀的如同白晝,她那可勁的哭喊聲才讓焦急顧盼的劉義夫婦轉悲為喜。
“這孩子福大命大,總算活過來了!”曾氏慶幸不已。
“這孩子將來必定有大出息”!接生婆語氣篤定。
“是嗎?何以見得呢?”劉義難以置信。
“她是坐著閃電下凡的,早晚會現出絢麗的光彩。”接生婆詭秘的說。
“托你的吉言,乳名就叫她燁子吧!”劉義滿心歡喜。
接生婆不厭其煩地囑咐月子裏的注意事項,劉義隻顧趴在床上用手指輕捏曼彈嬰兒的小嘴和臉蛋,一句也沒有入耳。接生婆瞧著他傻唿唿的樣子,笑嘻嘻的告辭退出。
嬰兒哭累了、安靜了。劉義覺得雙肘發酸,直起身來,忽然瞧見嬰兒的雙腿間少了一個物件,立時僵住了手腳,目瞪口呆。曾氏明白了緣故,用一付無奈自責、又忐忑不安的眼神凝視著身材魁梧的丈夫。
劉義沉思半晌,忽而眉開眼笑,喃喃自語道:“光顧了高興了,沒想到是個妮子……妮子也好哇!長大了不用打仗,還可以幫你照顧弟妹,妮子也好啊!”
聽了這話,嬌弱的曾氏才悄悄倒下疲憊的身子,合上一雙秀美的杏眼,留在丈夫眼前的是一雙細長勻稱的柳眉和過分清瘦的臉龐。
天下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呢?接生婆的話固然好聽,可是燁子的父母卻不以為然,他們都是王府的下人,做夢都沒有過夢大富大貴的事。
“弄瓦之喜”的年輕夫婦對女兒愛憐備至,開始編織起蓬戶人家的甜夢。時局已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曙光,舉國歡慶的鑼鼓聲,楚王府中的絲竹聲,似乎都與劉義一家無關。楚王正忙於喜慶豐收,喜納新妃,安享新婚蜜月。
雖說燁子也是楚元王劉交的後裔,正宗的皇族血脈,正因為她是劉戊的孫女,從出生到滿月卻無人問慰道賀,漢家最為重視的重陽節,也是燁子的“百歲之日”,可這日又是在劉義當差在外,母親低唱楚謠中度過的。
容貌秀麗,品性賢淑,外柔內剛的曾氏出身於書香門弟,滿心期望頗有靈氣的女兒能秉承楚元王飽讀詩書、光大漢室的祖訓,在學業或樂技方麵能出人頭地。
命運的奧秘讓人撲朔迷離,卑下的地位讓人心若寒灰,曆史的演變更讓人始料不及。就是把前代的相術大師許負和當代的神算東方朔都請來為燁子相麵卜卦,有誰能測算出這個女孩的未來竟會名垂青史,千古傳誦呢?
然而,她奇特的降世和坎坷的一生卻應驗了接生婆的那句吉言。
漫漫秋夜。濃濃陰霾、滾滾陣雷,從東往西變幻莫測的湧動,忽而沉悶,忽而炸脆,忽而隱遁,又一道巨型閃電從西邊的天際劃向東方的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