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戰神皇叔下嫁小蠻王後 作者:埃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若不信,大可以到皇寺中問問,當年你母妃是不是曾經在元徽六年到寺廟中祈福。”舒氏道。
他們這廂說著,那群戎狄武士們卻找到了機會悄悄從安定門上逃離。
舒明義見勢不對,忙提槍阻攔,城樓之下又鬧殺起來,而在城北的翰墨卻已帶領東北大營的士兵截斷了戎狄敗退之路,將數以萬計的戎狄武士圍殺在了北宮牆外。
剩下的戎狄武士們進退維穀、四下逃竄,衝天喊殺聲中,定國公尹元也迴過神,他看了一眼淩冽和小蠻王,自帶著士兵們去處理城內的戎狄武士。
伊稚查已死,這一戰是他們勝了。
就在眾人紛紛外撤時,忽有一匹白馬穿過南城門,順景華街來到了安定城樓下。
馬背上馱著兩個人,一個是當朝起居注虞書,一個則為新科狀元郎季鴻。
季鴻被派往魯郡後,不知得了什麽高人襄助,竟提前囤積了糧草、鞏固了布防,因此在戎狄南下時,給中原和江南爭取了最多的時間。
在場的士兵對季鴻多有敬重,紛紛朝兩側退開給他們讓出一條通路。
虞書坐在靠後的馬鞍上,帶季鴻到地方後,他就先下馬閃身退到一邊。
季鴻匆匆下馬,先向淩冽和烏宇恬風一拜,然後才看著簡先生道:“元徽六年,臣確實在皇寺中,見過一迴庶……麗妃娘娘。”
季鴻是君子,行事端方溫柔。
即便到了這一刻,他也自稱“臣”,也換了“麗妃”之稱。
簡先生聽了,卻一點兒不領情,他睨著季鴻看了一眼,“元徽六年?你們要演戲也演全套好不好?找這麽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東西,元徽六年你幾歲,你憑什麽見過我母妃?”
季鴻頓了頓,卻還是溫言道:“臣元徽二年生人,時虛六歲,已記事,皇寺的明遠大師,是臣的恩師。那時,我還是寺中的小沙彌,法名義直。”
淩冽又想起那件袈裟,羽書的來信上說過——
季鴻小時候曾在他師父的箱子裏看見過一件寫滿了祖文的袈裟,他看了一眼遠處的簡先生,側首想同烏宇恬風商量,要三部首領留在此處,他們往皇寺中一探。
結果,城樓上的舒氏又開口:“是了,你若不信,自可去問明遠大師。你那娘親,從前可最喜歡往皇寺裏跑,你大可以去問問他,麗妃去皇寺做了什麽,又是如何瞞天過海、懷上你這孽種的!”
這話說出來,就不僅僅是皇家顏麵之事。
更幹係佛門清淨、皇寺尊嚴,讓城樓下的季鴻都麵色微變,“請施……太皇太後慎言。”
簡先生一向沉穩老練,這次,也終於動了真怒。
他上前,一把扼住舒氏喉嚨,“老妖婆,若我去了皇寺,發現你說的有一句假話——”
舒氏諷刺地看著他,即便整張臉都因窒息憋得通紅,拉滿了血絲的雙眸中依舊透露著對簡先生的譏笑,那樣的眼神看得簡先生頭皮發麻,下意識就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老戎王死的時候,大太子音單被伊稚查活刮的時候;還有大太子的母親、族人被伊稚查當真狗那般戲耍的時候;伊稚查下令屠城、對著宮中女子痛下殺手的時候——
他都不覺得可怖。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些不過是他榮登九五之尊大位時必要的付出,隻有將這整個汙穢的朝廷清洗一空,才能迎來盛主明君。她們或者他們的犧牲都是必要的,等他順利登基後,會追封她們、會給她們修繕最好的陵寢……
登基?
簡先生唿吸一窒,終於鬆開了扼住舒氏的手。
這麽一會兒功夫,舒氏已兩眼發直,在他鬆手時,整個人就往後一仰,跌坐在地上。
“也好,”簡先生咬咬牙,一麵拿起了那柄染滿了伊稚查鮮血的刀,一麵重新將舒氏架起來,“去皇寺看看也好,那麽,還請這位——義直大師,前頭帶路吧?”
季鴻被他突然叫了法名,一愣神間,簡先生已利落地帶著舒氏從城樓上下來。
他挺直了身子,即便在萬軍包圍中也還是一派氣度從容,隻衝季鴻挑眉,側身用下巴指了指前路,然後還掛上薄笑看淩冽:“皇弟也一同看看去?”
淩冽本有此意,便讓三部首領留下來幫定國公的忙,自己和烏宇恬風策馬跟上。
皇寺在宮禁之外偏北的祭龍山中,順著宮禁後花園出,還需走上一刻鍾。戎狄雖敗退,簡先生身邊也還有他自己暗中培養的人手,那些人黑衣蒙麵,看著像江湖豪客,隻聽命於他,倒同王府影衛一般無二。
他們很快在宮牆之外給簡先生準備了馬車,然後護在周圍、跟著季鴻等人上了祭龍山。
山中微雨,林草青青。
山道泥濘,往上則是青石板路,馬車不便,簡先生就將舒氏拖出來交給自己的暗衛,然後自己跟著季鴻爬上了山道,淩冽和烏宇恬風也下馬,羽書墜在最後,自然而然地吩咐人看管好上下山的道路和那些馬匹。
長條的方石上布滿了青苔,安靜的山林中,隻能聽見陣陣清脆的鳥鳴。
烏宇恬風悄悄數過,上山的石板一共有一百九十七級,不算很多,但卻足夠讓被五花大綁的舒氏耗盡最後的體力——她氣喘籲籲,幾乎是被那些暗衛提到了皇寺門口。
寺門口方正而莊嚴地掛著金子牌匾,因戰亂而緊閉多日的大門如今卻打開了,一個僧人提燈站在門口,遠遠看見季鴻一行人後,他便殷切地走上前來,先是一禮佛號,才執季鴻手道:“師弟怎麽才來?!”
季鴻不解地看他。
那僧又開口,“師父算準了你今日會來,讓我一早在此等候呢。”
山中微蒙的灰空下,僧人的臉被那盞燈熏得發亮,他對著季鴻在笑,看向他身後眾人卻隻是點點頭,不冷不熱道:“師父也料定你會帶人過來,佛門重地,幾位帶刀的施主,請在門外暫避。”
聞言,暗衛們看向簡先生。
簡先生點點頭,將舒氏拽過來自己帶著,這才跟著那僧人和季鴻一道兒進入了佛寺。
往日法相莊嚴的清淨佛寺,如今院內擠滿了從京城逃難而來的流民,他們三五成群地擠在一起,吃著寺院提供的齋飯,麻木地看著他們走進門來。
“……師父讓僧人們都到羅漢堂中居住了,大殿和僧舍就留給百姓們。”僧人解釋。
季鴻點點頭,“師父和幾位師叔伯呢,也在羅漢堂?”
僧人答:“沒有,師父他們住迴了後山舊寺。”
如今的皇寺是後來新建的,原本的寺院在懸崖峭壁中,與這邊的新寺以一飛雲木橋相連,橋下是萬丈深穀,甚至能看到穿梭在其中的淺白色浮雲,舊寺原本用來藏經,條件要差些,高僧們便主動居住到了這邊。
僧人帶著眾人穿過飛雲橋,遠遠在大雄寶殿外作揖,道了佛號。
昏暗的殿內,淩冽和烏宇恬風在人群後,隻遠遠看見了一個半身佛像,佛頭已經風蝕,下方破舊的蒲團上,跪坐著幾個身披袈裟的老僧。
聽見僧人的佛號,中央一個手持犍稚*的老僧頓了頓,他停了木魚聲,讓身邊的其他僧人也停下離開,自己才從大殿內跨步出來,衝著眾人一揖,道了佛號,他先看季鴻一眼,古井無波的臉上總算露出一點笑容。
“師父。”季鴻上前。
明遠大師點點頭,看看簡先生又看看淩冽和烏宇恬風,才道:“幾位施主跟我來吧。”
古舊的禪院並不大,院內還晾曬著許多舊經書,明遠大師帶著他們穿過了重重書攤,來到了後殿的一處僧廬,他讓季鴻和那僧人進屋,將裏麵的一隻木箱子端出來,自己則站在門口。
他看了一眼簡先生,然後又瞥眼看見太皇太後身上的繩索,微微擰了擰眉。
這時,季鴻也同師兄將木箱子搬出,明遠大師將其上的銅鎖打開,從層疊的僧服下取出了一件舊袈裟,暗色的布片上,隱隱約約可見不少字跡——
明遠大師將那袈裟遞給了簡先生,麵色平靜:“令堂生前,曾將此物托給老僧保管。說若將來,老僧能再見施主,便要我將此物送交給施主,讓施主無論如何尋個南境懂苗疆古語之人看讀。”
簡先生接過那袈裟抖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他根本看不懂的文字。
倒是淩冽遠遠一看,就從其中認出了好幾個熟悉的祖文字詞——這些東西他在南境譯過很多,草草一眼,就能窺見一兩個令人心驚詞句:如“並非”,如“複仇”。
明遠交托完東西,後退一步衝簡先生一揖,忍了忍,最終還是忍不住勸了一句:“令堂生前雖非誠心禮佛,卻對天下蒼生心懷善念,施主既是她一力保下的,也該以黎民安定為念。”
簡先生皺眉看著那袈裟,“除了這袈裟,娘親就沒有什麽別的話?”
明遠大師古怪地看他一眼,搖搖頭,然後讓僧人作陪,自己先迴到了前院去看晾曬的經文。
倒是那個被季鴻叫做“師兄”的年輕僧侶,翻了個白眼瞪簡先生一眼,“這麽多文字不都在上麵嗎!讓你去找個苗人來看唄!”
簡先生一聽“苗人”二字,下意識就看向烏宇恬風。
烏宇恬風卻舉起手來,“別看我,那是祖文我可看不懂。”
“祖……文?”簡先生重複了一遍。
烏宇恬風哼著歌點點頭。
簡先生對淩冽在苗疆的經曆雖不甚清楚,卻大抵知道他幫助烏宇恬風平了叛亂。他轉頭,看向淩冽將袈裟遞了過去,態度十分恭敬,“聽聞七弟在南境多有奇遇,還要勞煩……”
淩冽沒接,他隻是看著簡先生。
簡先生也看著他的眼睛,讀懂了淩冽的心思。
若沒有這份袈裟,他同淩冽都是明帝的子息,小皇帝無子,在繼承順位上,他們兩人都有一爭之力。
此處懂得祖文的隻有淩冽一人,若他有心在祖文上做文章,旁人也看不出什麽。
不過,簡先生微微一笑,道:“鎮北軍五年,我信皇弟為人。”
淩冽神色複雜地皺了皺眉,最終還是接過了那件袈裟。
直到接過來,淩冽才看清楚——這袈裟上的內容,是祖文和苗文摻半寫就,畢竟祖文中能用的詞匯較少,紫氏也是精心挑選了,才寫明白她想告訴兒子的意思——
原來,麗妃紫氏在京中有一位青梅竹馬,她與此人兩情相悅,最終卻因為紫家而被迫分開,紫家在京中也是名門望族,以這小青梅的性命為脅,要紫氏入太子府為姬。
紫氏認命入府,不想為自己不愛的男子生兒育女,因此才會向舒氏討要避子之方。
後來,她更發現了宮禁中有通往城外的水道,於是便賄|賂了老太監,從水道來迴往返同青梅相見,一直到後來,明帝繼位,紫氏注定要成為老死深宮的女人,她便大膽做出決定——
在明帝登基前,她約了青梅去到祭龍山中,一|夜|春|風後,她便給了青梅許多錢財,讓他和家人趕快離開京城,遠遠地躲開紫家和朝堂。
然後,她返迴宮中,性情大變,開始爭寵,最後用苗疆毒草遮掩,生下了“皇子”淩冿。
念及此處,淩冽頓了頓,看了簡先生一眼。
簡先生沒說話,可他垂在身側的手,明顯已捏成了拳。
之後青梅一家在南渡時,不幸遇難而亡,那以後的紫氏便日日夢魘,常來皇寺佛堂中懺悔,為青梅上香。因此也結識了在佛寺中的明遠大師,大師看出了她心懷怨懟,一直悉心勸解。
紫氏執念雖深,但常日禮佛下,終於被大師感化,準備放棄那些仇恨,好好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將來做個普通的富貴王爺,也算是一生富貴無憂。
隻可惜,就在淑儀宸皇貴妃入宮那年,她意外得知心上人的死,竟是紫家為斬草除根、防備將來卷入政鬥中被做人拿捏把柄,便提前在青梅一家乘坐的小船上做了手腳,讓他們的船行至江中而散架。
聽到這裏,那僧人忽然一拍腦袋:“我想起來了!師弟你還記不記得?!”
季鴻偏頭看他。
僧人道:“小時候,你記不記得有一天,我們練完功迴來,寺院當中有個師傅從不給我們見的貴人,她不等我們清場就急匆匆闖出來,滿臉都是淚痕,殿內,還有一整串扯斷的佛珠!”
季鴻也想起來,那串佛珠是師父的朋友從南海帶來的珍寶,見著同貴人投緣,才送給了她。
當時季鴻隻是替師父可惜,經僧人這麽一提,他倒想起來——
那位貴人可不正是麗妃紫氏。
淩冽點點頭,指著袈裟上的文字道:“那便是了,她在此處說,那時便覺得自己白白禮佛多年,卻叫殺人兇手逍遙法外……”
往後,紫氏便不再來皇寺中,一直在暗中籌謀如何才能讓紫家付出代價。後來便想到利用這孩子的身世,隻有穢亂後宮、模糊皇室血脈這事兒被揭發,才會讓紫家付出應有的代價——
“……荒謬!”簡先生終於忍不住打斷,“她這樣!難道就不會牽連到我麽?若是父皇一怒之下將我也殺了呢?!”
淩冽沒說話,倒是烏宇恬風點點頭,“這倒像是苗疆女子會做出來的事。”
舒氏亦道:“在紫氏看來,若你能一起死,倒算是一家人團圓,根本是件好事。”
淩冽還想往下看,但簡先生終於有些崩潰地搶了過來——
他們這廂說著,那群戎狄武士們卻找到了機會悄悄從安定門上逃離。
舒明義見勢不對,忙提槍阻攔,城樓之下又鬧殺起來,而在城北的翰墨卻已帶領東北大營的士兵截斷了戎狄敗退之路,將數以萬計的戎狄武士圍殺在了北宮牆外。
剩下的戎狄武士們進退維穀、四下逃竄,衝天喊殺聲中,定國公尹元也迴過神,他看了一眼淩冽和小蠻王,自帶著士兵們去處理城內的戎狄武士。
伊稚查已死,這一戰是他們勝了。
就在眾人紛紛外撤時,忽有一匹白馬穿過南城門,順景華街來到了安定城樓下。
馬背上馱著兩個人,一個是當朝起居注虞書,一個則為新科狀元郎季鴻。
季鴻被派往魯郡後,不知得了什麽高人襄助,竟提前囤積了糧草、鞏固了布防,因此在戎狄南下時,給中原和江南爭取了最多的時間。
在場的士兵對季鴻多有敬重,紛紛朝兩側退開給他們讓出一條通路。
虞書坐在靠後的馬鞍上,帶季鴻到地方後,他就先下馬閃身退到一邊。
季鴻匆匆下馬,先向淩冽和烏宇恬風一拜,然後才看著簡先生道:“元徽六年,臣確實在皇寺中,見過一迴庶……麗妃娘娘。”
季鴻是君子,行事端方溫柔。
即便到了這一刻,他也自稱“臣”,也換了“麗妃”之稱。
簡先生聽了,卻一點兒不領情,他睨著季鴻看了一眼,“元徽六年?你們要演戲也演全套好不好?找這麽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東西,元徽六年你幾歲,你憑什麽見過我母妃?”
季鴻頓了頓,卻還是溫言道:“臣元徽二年生人,時虛六歲,已記事,皇寺的明遠大師,是臣的恩師。那時,我還是寺中的小沙彌,法名義直。”
淩冽又想起那件袈裟,羽書的來信上說過——
季鴻小時候曾在他師父的箱子裏看見過一件寫滿了祖文的袈裟,他看了一眼遠處的簡先生,側首想同烏宇恬風商量,要三部首領留在此處,他們往皇寺中一探。
結果,城樓上的舒氏又開口:“是了,你若不信,自可去問明遠大師。你那娘親,從前可最喜歡往皇寺裏跑,你大可以去問問他,麗妃去皇寺做了什麽,又是如何瞞天過海、懷上你這孽種的!”
這話說出來,就不僅僅是皇家顏麵之事。
更幹係佛門清淨、皇寺尊嚴,讓城樓下的季鴻都麵色微變,“請施……太皇太後慎言。”
簡先生一向沉穩老練,這次,也終於動了真怒。
他上前,一把扼住舒氏喉嚨,“老妖婆,若我去了皇寺,發現你說的有一句假話——”
舒氏諷刺地看著他,即便整張臉都因窒息憋得通紅,拉滿了血絲的雙眸中依舊透露著對簡先生的譏笑,那樣的眼神看得簡先生頭皮發麻,下意識就加重了手上的力道——
老戎王死的時候,大太子音單被伊稚查活刮的時候;還有大太子的母親、族人被伊稚查當真狗那般戲耍的時候;伊稚查下令屠城、對著宮中女子痛下殺手的時候——
他都不覺得可怖。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些不過是他榮登九五之尊大位時必要的付出,隻有將這整個汙穢的朝廷清洗一空,才能迎來盛主明君。她們或者他們的犧牲都是必要的,等他順利登基後,會追封她們、會給她們修繕最好的陵寢……
登基?
簡先生唿吸一窒,終於鬆開了扼住舒氏的手。
這麽一會兒功夫,舒氏已兩眼發直,在他鬆手時,整個人就往後一仰,跌坐在地上。
“也好,”簡先生咬咬牙,一麵拿起了那柄染滿了伊稚查鮮血的刀,一麵重新將舒氏架起來,“去皇寺看看也好,那麽,還請這位——義直大師,前頭帶路吧?”
季鴻被他突然叫了法名,一愣神間,簡先生已利落地帶著舒氏從城樓上下來。
他挺直了身子,即便在萬軍包圍中也還是一派氣度從容,隻衝季鴻挑眉,側身用下巴指了指前路,然後還掛上薄笑看淩冽:“皇弟也一同看看去?”
淩冽本有此意,便讓三部首領留下來幫定國公的忙,自己和烏宇恬風策馬跟上。
皇寺在宮禁之外偏北的祭龍山中,順著宮禁後花園出,還需走上一刻鍾。戎狄雖敗退,簡先生身邊也還有他自己暗中培養的人手,那些人黑衣蒙麵,看著像江湖豪客,隻聽命於他,倒同王府影衛一般無二。
他們很快在宮牆之外給簡先生準備了馬車,然後護在周圍、跟著季鴻等人上了祭龍山。
山中微雨,林草青青。
山道泥濘,往上則是青石板路,馬車不便,簡先生就將舒氏拖出來交給自己的暗衛,然後自己跟著季鴻爬上了山道,淩冽和烏宇恬風也下馬,羽書墜在最後,自然而然地吩咐人看管好上下山的道路和那些馬匹。
長條的方石上布滿了青苔,安靜的山林中,隻能聽見陣陣清脆的鳥鳴。
烏宇恬風悄悄數過,上山的石板一共有一百九十七級,不算很多,但卻足夠讓被五花大綁的舒氏耗盡最後的體力——她氣喘籲籲,幾乎是被那些暗衛提到了皇寺門口。
寺門口方正而莊嚴地掛著金子牌匾,因戰亂而緊閉多日的大門如今卻打開了,一個僧人提燈站在門口,遠遠看見季鴻一行人後,他便殷切地走上前來,先是一禮佛號,才執季鴻手道:“師弟怎麽才來?!”
季鴻不解地看他。
那僧又開口,“師父算準了你今日會來,讓我一早在此等候呢。”
山中微蒙的灰空下,僧人的臉被那盞燈熏得發亮,他對著季鴻在笑,看向他身後眾人卻隻是點點頭,不冷不熱道:“師父也料定你會帶人過來,佛門重地,幾位帶刀的施主,請在門外暫避。”
聞言,暗衛們看向簡先生。
簡先生點點頭,將舒氏拽過來自己帶著,這才跟著那僧人和季鴻一道兒進入了佛寺。
往日法相莊嚴的清淨佛寺,如今院內擠滿了從京城逃難而來的流民,他們三五成群地擠在一起,吃著寺院提供的齋飯,麻木地看著他們走進門來。
“……師父讓僧人們都到羅漢堂中居住了,大殿和僧舍就留給百姓們。”僧人解釋。
季鴻點點頭,“師父和幾位師叔伯呢,也在羅漢堂?”
僧人答:“沒有,師父他們住迴了後山舊寺。”
如今的皇寺是後來新建的,原本的寺院在懸崖峭壁中,與這邊的新寺以一飛雲木橋相連,橋下是萬丈深穀,甚至能看到穿梭在其中的淺白色浮雲,舊寺原本用來藏經,條件要差些,高僧們便主動居住到了這邊。
僧人帶著眾人穿過飛雲橋,遠遠在大雄寶殿外作揖,道了佛號。
昏暗的殿內,淩冽和烏宇恬風在人群後,隻遠遠看見了一個半身佛像,佛頭已經風蝕,下方破舊的蒲團上,跪坐著幾個身披袈裟的老僧。
聽見僧人的佛號,中央一個手持犍稚*的老僧頓了頓,他停了木魚聲,讓身邊的其他僧人也停下離開,自己才從大殿內跨步出來,衝著眾人一揖,道了佛號,他先看季鴻一眼,古井無波的臉上總算露出一點笑容。
“師父。”季鴻上前。
明遠大師點點頭,看看簡先生又看看淩冽和烏宇恬風,才道:“幾位施主跟我來吧。”
古舊的禪院並不大,院內還晾曬著許多舊經書,明遠大師帶著他們穿過了重重書攤,來到了後殿的一處僧廬,他讓季鴻和那僧人進屋,將裏麵的一隻木箱子端出來,自己則站在門口。
他看了一眼簡先生,然後又瞥眼看見太皇太後身上的繩索,微微擰了擰眉。
這時,季鴻也同師兄將木箱子搬出,明遠大師將其上的銅鎖打開,從層疊的僧服下取出了一件舊袈裟,暗色的布片上,隱隱約約可見不少字跡——
明遠大師將那袈裟遞給了簡先生,麵色平靜:“令堂生前,曾將此物托給老僧保管。說若將來,老僧能再見施主,便要我將此物送交給施主,讓施主無論如何尋個南境懂苗疆古語之人看讀。”
簡先生接過那袈裟抖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他根本看不懂的文字。
倒是淩冽遠遠一看,就從其中認出了好幾個熟悉的祖文字詞——這些東西他在南境譯過很多,草草一眼,就能窺見一兩個令人心驚詞句:如“並非”,如“複仇”。
明遠交托完東西,後退一步衝簡先生一揖,忍了忍,最終還是忍不住勸了一句:“令堂生前雖非誠心禮佛,卻對天下蒼生心懷善念,施主既是她一力保下的,也該以黎民安定為念。”
簡先生皺眉看著那袈裟,“除了這袈裟,娘親就沒有什麽別的話?”
明遠大師古怪地看他一眼,搖搖頭,然後讓僧人作陪,自己先迴到了前院去看晾曬的經文。
倒是那個被季鴻叫做“師兄”的年輕僧侶,翻了個白眼瞪簡先生一眼,“這麽多文字不都在上麵嗎!讓你去找個苗人來看唄!”
簡先生一聽“苗人”二字,下意識就看向烏宇恬風。
烏宇恬風卻舉起手來,“別看我,那是祖文我可看不懂。”
“祖……文?”簡先生重複了一遍。
烏宇恬風哼著歌點點頭。
簡先生對淩冽在苗疆的經曆雖不甚清楚,卻大抵知道他幫助烏宇恬風平了叛亂。他轉頭,看向淩冽將袈裟遞了過去,態度十分恭敬,“聽聞七弟在南境多有奇遇,還要勞煩……”
淩冽沒接,他隻是看著簡先生。
簡先生也看著他的眼睛,讀懂了淩冽的心思。
若沒有這份袈裟,他同淩冽都是明帝的子息,小皇帝無子,在繼承順位上,他們兩人都有一爭之力。
此處懂得祖文的隻有淩冽一人,若他有心在祖文上做文章,旁人也看不出什麽。
不過,簡先生微微一笑,道:“鎮北軍五年,我信皇弟為人。”
淩冽神色複雜地皺了皺眉,最終還是接過了那件袈裟。
直到接過來,淩冽才看清楚——這袈裟上的內容,是祖文和苗文摻半寫就,畢竟祖文中能用的詞匯較少,紫氏也是精心挑選了,才寫明白她想告訴兒子的意思——
原來,麗妃紫氏在京中有一位青梅竹馬,她與此人兩情相悅,最終卻因為紫家而被迫分開,紫家在京中也是名門望族,以這小青梅的性命為脅,要紫氏入太子府為姬。
紫氏認命入府,不想為自己不愛的男子生兒育女,因此才會向舒氏討要避子之方。
後來,她更發現了宮禁中有通往城外的水道,於是便賄|賂了老太監,從水道來迴往返同青梅相見,一直到後來,明帝繼位,紫氏注定要成為老死深宮的女人,她便大膽做出決定——
在明帝登基前,她約了青梅去到祭龍山中,一|夜|春|風後,她便給了青梅許多錢財,讓他和家人趕快離開京城,遠遠地躲開紫家和朝堂。
然後,她返迴宮中,性情大變,開始爭寵,最後用苗疆毒草遮掩,生下了“皇子”淩冿。
念及此處,淩冽頓了頓,看了簡先生一眼。
簡先生沒說話,可他垂在身側的手,明顯已捏成了拳。
之後青梅一家在南渡時,不幸遇難而亡,那以後的紫氏便日日夢魘,常來皇寺佛堂中懺悔,為青梅上香。因此也結識了在佛寺中的明遠大師,大師看出了她心懷怨懟,一直悉心勸解。
紫氏執念雖深,但常日禮佛下,終於被大師感化,準備放棄那些仇恨,好好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將來做個普通的富貴王爺,也算是一生富貴無憂。
隻可惜,就在淑儀宸皇貴妃入宮那年,她意外得知心上人的死,竟是紫家為斬草除根、防備將來卷入政鬥中被做人拿捏把柄,便提前在青梅一家乘坐的小船上做了手腳,讓他們的船行至江中而散架。
聽到這裏,那僧人忽然一拍腦袋:“我想起來了!師弟你還記不記得?!”
季鴻偏頭看他。
僧人道:“小時候,你記不記得有一天,我們練完功迴來,寺院當中有個師傅從不給我們見的貴人,她不等我們清場就急匆匆闖出來,滿臉都是淚痕,殿內,還有一整串扯斷的佛珠!”
季鴻也想起來,那串佛珠是師父的朋友從南海帶來的珍寶,見著同貴人投緣,才送給了她。
當時季鴻隻是替師父可惜,經僧人這麽一提,他倒想起來——
那位貴人可不正是麗妃紫氏。
淩冽點點頭,指著袈裟上的文字道:“那便是了,她在此處說,那時便覺得自己白白禮佛多年,卻叫殺人兇手逍遙法外……”
往後,紫氏便不再來皇寺中,一直在暗中籌謀如何才能讓紫家付出代價。後來便想到利用這孩子的身世,隻有穢亂後宮、模糊皇室血脈這事兒被揭發,才會讓紫家付出應有的代價——
“……荒謬!”簡先生終於忍不住打斷,“她這樣!難道就不會牽連到我麽?若是父皇一怒之下將我也殺了呢?!”
淩冽沒說話,倒是烏宇恬風點點頭,“這倒像是苗疆女子會做出來的事。”
舒氏亦道:“在紫氏看來,若你能一起死,倒算是一家人團圓,根本是件好事。”
淩冽還想往下看,但簡先生終於有些崩潰地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