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楊正雄和周自在歸隊之後哪兒也沒去,直接向方國珍請罪。
“楊兄弟千萬不要這麽說,方某早就知道張翠山是個治世能臣,但想不到他治軍也是一把好手,都怪我以前想得太簡單了,才招到今日之禍,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方國珍也是個大度的人,在聽完了楊正雄和周自在的敘述之後,坦然承認自己格局不足,忘了成軍之時的初心,推翻蒙元暴政,還天下人一個太平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一時的得失。
在他的內心深處雖然對楊正雄有些責怪,可也知道在亂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障,也不能對這位頭號戰將怎麽著。
***
天下大勢,風起雲湧,隻怕一個大時代即將拉開帷幕,
江浙兩路義軍從血拚再到聯合不提,湖北方麵的黃崗紅巾軍也發生了劇變。
徐壽輝手下頭號人物倪文俊反叛成功,將徐壽輝及其一眾死忠粉斬殺一空,重用新投來的大將陳友諒,坐上了黃崗紅巾軍大帥的寶座。可是他在這個位子上屁股還沒坐熱乎,就又被陳友諒給扳下去,到黃泉下麵跟老上司徐壽輝聊天去了。
陳友諒是個治軍奇才,掌控了黃崗紅巾軍之後,招賢納士,擴充實力,一躍成為天下間兵馬最多的義軍隊伍。
隻是陳友諒這個大帥的位子來的不正,生怕各路義軍聯合起來對他發動征剿,幹脆也玩起了窮兵黷武的路子,脫脫也適時地投了橄欖枝,兩下裏一合計,幹脆脫離了紅巾軍的稱唿,自立為漢王,與蒙古鐵騎聯手,一南一北要對各位義軍聯合出擊,待天下平定之後與蒙古人劃江而治,各占半壁江山。
妥歡亦是窮兵黷武,又派重兵圍剿已經被打成半殘的劉福通部。
朝中不少大臣有顧慮,紛紛勸誎,以脫脫為首的眾臣生怕剛剛好轉的形勢會犯眾怒,引起更可怕的民變,大元朝如今可謂風雨飄搖,北地還好,隻有黑水軍一支隊伍,也沒有進犯的意思,而南方已經完全脫離了掌控。萬一再有民變的話,北地也將不保。可妥歡重權在握之後脾氣變了,整個人都趾高氣揚起來,翻著白眼反駁道:“隻要有兵在,怕什麽民變?”妥歡這話噎得脫脫等一眾群臣瞠目結舌。
伯顏不在之後,察罕獨挑大梁,沒了張翠山作對手,更是縱橫無敵,且對妥歡極是忠誠,被封為汝陽王之後統領天下兵馬,為妥歡東征西討,所向無敵,是以妥歡才有底氣這麽說話。
大家最後還是沒能爭過任xing的妥歡,察罕命布諾率五萬鐵騎兵發河南,這是要將劉福通徹底斬盡殺絕的節奏。
敵軍壓境,還沒恢複過元氣來的劉福通驚慌失措,一邊整軍備戰,同時也向黑水軍和遠在江浙的張士誠發起超求援信號。
方國珍和張士誠化敵為友之後,先是砸鍋賣鐵湊足了賠金,又修書一封道歉,集合了三萬兵要剛要出發,就收到陳友諒親率十五萬大軍征討江浙義軍的消息。
“南北夾擊,這個陳友諒可真是可惡!”作為曾經的變節者,方國珍對陳友諒是恨到了骨子裏。
救援劉福通雖然重要,可是自家的大門也要看好,方國珍手下的兵力不多,如果兵分兩路的話大本營將保不住,無奈之下隻得退迴浙江。
與此同時,張士誠借著方國珍賠給的巨資招收了一支兵馬,勉強湊足了五萬大軍,展開陣勢,要和大漢jian陳友諒決一死戰。
張翠山心係劉福通隊伍的安危,本想親自去一趟,可是自家兄弟也有危機,隻好先派郭子興領了五千騎兵迂迴進攻察罕的先鋒部隊。
***
“大將軍,韃子的先鋒部隊已經出了大都,明日午時就能趕到這裏,領隊的是布諾和其手下五千飛鷹鐵騎,咱們如何拒敵?”紅巾軍的一員副將向劉福通匯報敵情。
“真是可惡,察罕可真是欺人太甚!”劉福通本有十餘萬部眾,可是被察罕一通猛攻之後折損了五、六萬兵馬,退兵近千裏,更令他感到心疼的是戰況太急,許多戰略物資都沒來得及運出,白白便宜了察罕軍。
發了一通無用的牢騷之後,劉福通的心態略作緩和,這才迴過神來問:“黑水軍方麵可有消息?”
既是實力不濟,當然要求外援,張翠山雖然不在黑水軍了,但是如今的黑水軍大將程峰、郭子興與劉福通的交情也不差,聽到消息之後肯定會來搭救自己的。
“程將軍出兵兩萬,星夜兼馳,不過比韃子出發晚了一步,最快也要到後天早晨能趕到此地,如果我們能將韃子堵在安陽城一日一夜,待程將軍趕到,這一戰還有幾分勝算!”
“飛鷹鐵騎戰力無雙,咱們拿什麽跟人家打?”劉福通雖然大條,卻也知道憑現在己方的實力不可能與布諾的騎兵硬撼。
“安陽城外有一座山丘,本是當地富戶狩獵取樂之用,如果布置得好了,說不定能打上一場伏擊戰。”副將也讀過幾本兵書,深知對付蒙古騎兵靠硬拚是不行的,除了利器之外唯有靠地利取勝。
“好小子,有前途,這事就交給你來辦,事成之後我再交你一萬兵馬統領!”劉福通聽得眉開眼笑,紅巾軍已經被蒙古軍打得退無可退,到了安徽就屬於陳友諒的地盤,而後者已經宣布跟韃子一個鼻孔出氣,改旗易幟,脫離了紅巾軍的指揮。
如果不打上一場勝仗將韃子的先鋒隊伍擊潰,軍中的將士不免對自己這個大將軍心生疑問,軍心若是不穩,他還有什麽麵目再賴在這個位子上不走?
紅巾軍已經到了生死的關頭,韃子就是看準了這杆旗幟,隻要將這個頂著天下義軍之首的隊伍打慘打廢,才能震懾得住其他的義軍隊伍,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可劉福通卻偏偏沒有辦法,察罕實在是太厲害了,以前是伯顏掩蓋了這個家夥的光芒,而如今伯顏不現,張翠山隱居,整個戰場成了他的個人秀。
想到這裏,悲催的劉福通抬頭望了一眼且上的明月,心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個盡頭。
楊正雄和周自在歸隊之後哪兒也沒去,直接向方國珍請罪。
“楊兄弟千萬不要這麽說,方某早就知道張翠山是個治世能臣,但想不到他治軍也是一把好手,都怪我以前想得太簡單了,才招到今日之禍,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方國珍也是個大度的人,在聽完了楊正雄和周自在的敘述之後,坦然承認自己格局不足,忘了成軍之時的初心,推翻蒙元暴政,還天下人一個太平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一時的得失。
在他的內心深處雖然對楊正雄有些責怪,可也知道在亂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障,也不能對這位頭號戰將怎麽著。
***
天下大勢,風起雲湧,隻怕一個大時代即將拉開帷幕,
江浙兩路義軍從血拚再到聯合不提,湖北方麵的黃崗紅巾軍也發生了劇變。
徐壽輝手下頭號人物倪文俊反叛成功,將徐壽輝及其一眾死忠粉斬殺一空,重用新投來的大將陳友諒,坐上了黃崗紅巾軍大帥的寶座。可是他在這個位子上屁股還沒坐熱乎,就又被陳友諒給扳下去,到黃泉下麵跟老上司徐壽輝聊天去了。
陳友諒是個治軍奇才,掌控了黃崗紅巾軍之後,招賢納士,擴充實力,一躍成為天下間兵馬最多的義軍隊伍。
隻是陳友諒這個大帥的位子來的不正,生怕各路義軍聯合起來對他發動征剿,幹脆也玩起了窮兵黷武的路子,脫脫也適時地投了橄欖枝,兩下裏一合計,幹脆脫離了紅巾軍的稱唿,自立為漢王,與蒙古鐵騎聯手,一南一北要對各位義軍聯合出擊,待天下平定之後與蒙古人劃江而治,各占半壁江山。
妥歡亦是窮兵黷武,又派重兵圍剿已經被打成半殘的劉福通部。
朝中不少大臣有顧慮,紛紛勸誎,以脫脫為首的眾臣生怕剛剛好轉的形勢會犯眾怒,引起更可怕的民變,大元朝如今可謂風雨飄搖,北地還好,隻有黑水軍一支隊伍,也沒有進犯的意思,而南方已經完全脫離了掌控。萬一再有民變的話,北地也將不保。可妥歡重權在握之後脾氣變了,整個人都趾高氣揚起來,翻著白眼反駁道:“隻要有兵在,怕什麽民變?”妥歡這話噎得脫脫等一眾群臣瞠目結舌。
伯顏不在之後,察罕獨挑大梁,沒了張翠山作對手,更是縱橫無敵,且對妥歡極是忠誠,被封為汝陽王之後統領天下兵馬,為妥歡東征西討,所向無敵,是以妥歡才有底氣這麽說話。
大家最後還是沒能爭過任xing的妥歡,察罕命布諾率五萬鐵騎兵發河南,這是要將劉福通徹底斬盡殺絕的節奏。
敵軍壓境,還沒恢複過元氣來的劉福通驚慌失措,一邊整軍備戰,同時也向黑水軍和遠在江浙的張士誠發起超求援信號。
方國珍和張士誠化敵為友之後,先是砸鍋賣鐵湊足了賠金,又修書一封道歉,集合了三萬兵要剛要出發,就收到陳友諒親率十五萬大軍征討江浙義軍的消息。
“南北夾擊,這個陳友諒可真是可惡!”作為曾經的變節者,方國珍對陳友諒是恨到了骨子裏。
救援劉福通雖然重要,可是自家的大門也要看好,方國珍手下的兵力不多,如果兵分兩路的話大本營將保不住,無奈之下隻得退迴浙江。
與此同時,張士誠借著方國珍賠給的巨資招收了一支兵馬,勉強湊足了五萬大軍,展開陣勢,要和大漢jian陳友諒決一死戰。
張翠山心係劉福通隊伍的安危,本想親自去一趟,可是自家兄弟也有危機,隻好先派郭子興領了五千騎兵迂迴進攻察罕的先鋒部隊。
***
“大將軍,韃子的先鋒部隊已經出了大都,明日午時就能趕到這裏,領隊的是布諾和其手下五千飛鷹鐵騎,咱們如何拒敵?”紅巾軍的一員副將向劉福通匯報敵情。
“真是可惡,察罕可真是欺人太甚!”劉福通本有十餘萬部眾,可是被察罕一通猛攻之後折損了五、六萬兵馬,退兵近千裏,更令他感到心疼的是戰況太急,許多戰略物資都沒來得及運出,白白便宜了察罕軍。
發了一通無用的牢騷之後,劉福通的心態略作緩和,這才迴過神來問:“黑水軍方麵可有消息?”
既是實力不濟,當然要求外援,張翠山雖然不在黑水軍了,但是如今的黑水軍大將程峰、郭子興與劉福通的交情也不差,聽到消息之後肯定會來搭救自己的。
“程將軍出兵兩萬,星夜兼馳,不過比韃子出發晚了一步,最快也要到後天早晨能趕到此地,如果我們能將韃子堵在安陽城一日一夜,待程將軍趕到,這一戰還有幾分勝算!”
“飛鷹鐵騎戰力無雙,咱們拿什麽跟人家打?”劉福通雖然大條,卻也知道憑現在己方的實力不可能與布諾的騎兵硬撼。
“安陽城外有一座山丘,本是當地富戶狩獵取樂之用,如果布置得好了,說不定能打上一場伏擊戰。”副將也讀過幾本兵書,深知對付蒙古騎兵靠硬拚是不行的,除了利器之外唯有靠地利取勝。
“好小子,有前途,這事就交給你來辦,事成之後我再交你一萬兵馬統領!”劉福通聽得眉開眼笑,紅巾軍已經被蒙古軍打得退無可退,到了安徽就屬於陳友諒的地盤,而後者已經宣布跟韃子一個鼻孔出氣,改旗易幟,脫離了紅巾軍的指揮。
如果不打上一場勝仗將韃子的先鋒隊伍擊潰,軍中的將士不免對自己這個大將軍心生疑問,軍心若是不穩,他還有什麽麵目再賴在這個位子上不走?
紅巾軍已經到了生死的關頭,韃子就是看準了這杆旗幟,隻要將這個頂著天下義軍之首的隊伍打慘打廢,才能震懾得住其他的義軍隊伍,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可劉福通卻偏偏沒有辦法,察罕實在是太厲害了,以前是伯顏掩蓋了這個家夥的光芒,而如今伯顏不現,張翠山隱居,整個戰場成了他的個人秀。
想到這裏,悲催的劉福通抬頭望了一眼且上的明月,心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