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求情
大明風華:從蒸汽機開始 作者:夏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頓好了周絮以後就該想辦法去救周芸,不管怎麽說,錦繡坊那天晚上確實發生了暴亂,而周芸怎麽看都是罪魁禍首,又或者是用來頂罪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就在朱高燧為難的時候,朱高熾大腹便便的走來,太子爺屬於每見一次就胖一圈的人。
“太子爺我正有事要找你呢。”
朱高燧諂媚的跑過來,攙扶著太子爺落座。
“無事獻殷勤。”太子爺說了一句。
“怎麽可能無事,當然有事了。”
“是周芸吧。”太子爺早就猜到了朱高燧想幹什麽。
“太子爺明鑒,這周芸是個可憐人,人家報官的時候你們官商相護,人家自己報仇了你們又把她抓了起來,左右都不行,這不是要把好人逼死嗎?”
太子爺用手指了指朱高燧笑了笑,對這個連皇帝都敢頂撞的兄弟有些無可奈何。
“像薛家這樣的情況畢竟隻是少數,以後你可不能胡來。”
朱高燧把太子爺說的這句話當成了在講條件,現在的他並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下不為例,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願意小報上交給咱爹和你,如果用的好這抵得上十萬大軍!”
“我們要這東西做什麽,治理國家靠的是正道。”
太子爺以為朱高燧是想讓他和皇帝用同樣的方式去對付其他江浙世家,於是搖了搖頭。
“報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但總體來說利大於弊,我們以做成每周發行一次的形式。
周報每七天一刊,登載天下奇聞、文人軼事、坊裏趣聞等等,我大明百姓消遣方式匱乏,這南京周報定能豐富日常。
其他不用講,也可以專門留下一版時政要略,這施政要略可以讓天下百姓了解到朝廷的動向了解到陛下的意圖,讓天下百姓都參與到家國大事中來,上下一心,不至於’上禦民而萬姓不知‘。”
朱高燧有些著急,沒有見識過輿論強大的人很難想象這一張紙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或許是被朱高燧說動,太子爺聽完覺得確實有可行之道。
如果換做以前,這報紙曆朝未有太子爺會非常謹慎,可有之前貢獻的良種和蒸汽機的先例,事實也證明了朱高燧所言不虛,因此他才願意一試。
“有沒有具體施行之法。”
“廖叔,你去把華先生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廖忠也知道這是要把華元清推薦給太子爺,因此也不敢有半分耽擱,兩人並未等多久,車馬就返迴了趙王府。
華元清知道自己要見到太子爺時麵色紅潤腳步都輕快了不少,趙王爺隻是一地藩王,可太子爺是未來的儲君,以後的皇上!
華元清原本就在宮內待過對規矩都懂,見到太子爺以後不敢有絲毫逾矩,恭恭敬敬的行禮。
“洪武朝迪功郎華元清見過太子爺,見過趙王爺。”
“在我家沒那麽多規矩,華先生快入座。”
華元清上了年紀,原本廖忠想要攙扶他一把,可華元清卻堅持自己起身,決計不肯給太子爺留下年老不堪用的印象。
“華先生,會通館是南京城最大的刻書場了,像這種小報一日能做多少?”太子爺問道。
“若是太子爺有令,我會通館可再募集更多的刻匠油墨匠,一日十萬份。”
朱高燧心中暗自感慨,果然趙王的身份不能跟太子相比,太子爺還沒吩咐這老賊就要招兵買馬一天印十萬份,他口幹舌燥才能印三萬份,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今天和昨天可不一樣,不能隻要求數量,這小報需要重新裝裱排版,刊印質量和紙張質量甚至要比一般的書籍更好,七天刊印一次,至於名號就叫南京周報。
像一些文人詩詞文章或者青樓趣事可以單取出來列為一報,就叫南京娛報,我的西遊記可以刊登在娛報上。”朱高燧說道。
“沒問題!”
看到華元清見到太子激動的那樣,讓他傾家蕩產都一定樂在其中。
“華先生但是有一點,這報紙以後歸屬於朝廷所有,所有要刊印的內容都必須先上報朝廷,經過核準以後才能見諸於眾。”
太子爺朱高熾外表忠厚可胸有錦繡,若是不能控製住源頭,薛家蘇家這樣的事一定會二度上演。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華元清沒有拒絕,隻要能得到重用就算是搭進去再多錢也無妨。
“當然也不會讓華先生白忙活,我會進宮將趙王與華先生所言呈稟陛下,並與工部商議以後擬建稽考司,由華先生擔任主事一職。”
華元清讀書多年修身養性,本以為自己達到了寵辱不驚的地步,沒想到此刻欣喜溢於言表,連忙叩謝。
“多謝太子,多謝趙王!”
“現在說謝言之尚早,具體能不能行,還需要看聖意。”
華元清年輕的時候以迪功郎入宮,想要求取功名於仕途上有所晉升,遭到了十幾年冷遇讓他心灰意冷的離開。可他又不想成為商人,這才創辦了會通館,沒曾想如今老來仕途卻找上了門。
把心情激動的華元清送走,南京周報的事情也算是敲定了。
“這報紙我也算是大功一件吧。”朱高燧若有所指。
“得了吧,你不就是想讓我放了周芸?這可不是我說了算,要大誥裁定她的罪過。”
“好好好,大明律定罪我沒有意見,隻是我想聽聽太子爺的意見,你覺得會怎麽判?”朱高燧拐彎抹角的問。
“所有律法的存在都是為了懲惡揚善,如果讓我判,這周芸不但殺人無罪而且殺賊有功。”
得到了滿意的迴答朱高燧才算是鬆了口氣,大誥的條例是死的,但用的人是活的,何況皇帝和太子爺有闡釋大明律的權利。
對於自己這個大哥,朱高燧自然是佩服的很,無怪最後能得到仁宗之名萬古流芳。
不過就在朱高燧為難的時候,朱高熾大腹便便的走來,太子爺屬於每見一次就胖一圈的人。
“太子爺我正有事要找你呢。”
朱高燧諂媚的跑過來,攙扶著太子爺落座。
“無事獻殷勤。”太子爺說了一句。
“怎麽可能無事,當然有事了。”
“是周芸吧。”太子爺早就猜到了朱高燧想幹什麽。
“太子爺明鑒,這周芸是個可憐人,人家報官的時候你們官商相護,人家自己報仇了你們又把她抓了起來,左右都不行,這不是要把好人逼死嗎?”
太子爺用手指了指朱高燧笑了笑,對這個連皇帝都敢頂撞的兄弟有些無可奈何。
“像薛家這樣的情況畢竟隻是少數,以後你可不能胡來。”
朱高燧把太子爺說的這句話當成了在講條件,現在的他並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下不為例,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願意小報上交給咱爹和你,如果用的好這抵得上十萬大軍!”
“我們要這東西做什麽,治理國家靠的是正道。”
太子爺以為朱高燧是想讓他和皇帝用同樣的方式去對付其他江浙世家,於是搖了搖頭。
“報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但總體來說利大於弊,我們以做成每周發行一次的形式。
周報每七天一刊,登載天下奇聞、文人軼事、坊裏趣聞等等,我大明百姓消遣方式匱乏,這南京周報定能豐富日常。
其他不用講,也可以專門留下一版時政要略,這施政要略可以讓天下百姓了解到朝廷的動向了解到陛下的意圖,讓天下百姓都參與到家國大事中來,上下一心,不至於’上禦民而萬姓不知‘。”
朱高燧有些著急,沒有見識過輿論強大的人很難想象這一張紙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或許是被朱高燧說動,太子爺聽完覺得確實有可行之道。
如果換做以前,這報紙曆朝未有太子爺會非常謹慎,可有之前貢獻的良種和蒸汽機的先例,事實也證明了朱高燧所言不虛,因此他才願意一試。
“有沒有具體施行之法。”
“廖叔,你去把華先生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廖忠也知道這是要把華元清推薦給太子爺,因此也不敢有半分耽擱,兩人並未等多久,車馬就返迴了趙王府。
華元清知道自己要見到太子爺時麵色紅潤腳步都輕快了不少,趙王爺隻是一地藩王,可太子爺是未來的儲君,以後的皇上!
華元清原本就在宮內待過對規矩都懂,見到太子爺以後不敢有絲毫逾矩,恭恭敬敬的行禮。
“洪武朝迪功郎華元清見過太子爺,見過趙王爺。”
“在我家沒那麽多規矩,華先生快入座。”
華元清上了年紀,原本廖忠想要攙扶他一把,可華元清卻堅持自己起身,決計不肯給太子爺留下年老不堪用的印象。
“華先生,會通館是南京城最大的刻書場了,像這種小報一日能做多少?”太子爺問道。
“若是太子爺有令,我會通館可再募集更多的刻匠油墨匠,一日十萬份。”
朱高燧心中暗自感慨,果然趙王的身份不能跟太子相比,太子爺還沒吩咐這老賊就要招兵買馬一天印十萬份,他口幹舌燥才能印三萬份,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今天和昨天可不一樣,不能隻要求數量,這小報需要重新裝裱排版,刊印質量和紙張質量甚至要比一般的書籍更好,七天刊印一次,至於名號就叫南京周報。
像一些文人詩詞文章或者青樓趣事可以單取出來列為一報,就叫南京娛報,我的西遊記可以刊登在娛報上。”朱高燧說道。
“沒問題!”
看到華元清見到太子激動的那樣,讓他傾家蕩產都一定樂在其中。
“華先生但是有一點,這報紙以後歸屬於朝廷所有,所有要刊印的內容都必須先上報朝廷,經過核準以後才能見諸於眾。”
太子爺朱高熾外表忠厚可胸有錦繡,若是不能控製住源頭,薛家蘇家這樣的事一定會二度上演。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華元清沒有拒絕,隻要能得到重用就算是搭進去再多錢也無妨。
“當然也不會讓華先生白忙活,我會進宮將趙王與華先生所言呈稟陛下,並與工部商議以後擬建稽考司,由華先生擔任主事一職。”
華元清讀書多年修身養性,本以為自己達到了寵辱不驚的地步,沒想到此刻欣喜溢於言表,連忙叩謝。
“多謝太子,多謝趙王!”
“現在說謝言之尚早,具體能不能行,還需要看聖意。”
華元清年輕的時候以迪功郎入宮,想要求取功名於仕途上有所晉升,遭到了十幾年冷遇讓他心灰意冷的離開。可他又不想成為商人,這才創辦了會通館,沒曾想如今老來仕途卻找上了門。
把心情激動的華元清送走,南京周報的事情也算是敲定了。
“這報紙我也算是大功一件吧。”朱高燧若有所指。
“得了吧,你不就是想讓我放了周芸?這可不是我說了算,要大誥裁定她的罪過。”
“好好好,大明律定罪我沒有意見,隻是我想聽聽太子爺的意見,你覺得會怎麽判?”朱高燧拐彎抹角的問。
“所有律法的存在都是為了懲惡揚善,如果讓我判,這周芸不但殺人無罪而且殺賊有功。”
得到了滿意的迴答朱高燧才算是鬆了口氣,大誥的條例是死的,但用的人是活的,何況皇帝和太子爺有闡釋大明律的權利。
對於自己這個大哥,朱高燧自然是佩服的很,無怪最後能得到仁宗之名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