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了屯田製和以工代賑法,劉範和臣屬們就有了安置流民的大致的措施。況且劉範現在還保持著四百五十萬石糧食的儲備,再加上洛陽之盟規定朝廷必須拿出兩百萬石糧食資助流民西遷,所以劉範基本上不用擔心流民在他統治範圍內餓死。唯一擔心的,就是朝廷負責安排西遷流民的官員是貪官,暗中克扣流民西遷時所需的糧食。
但即便是那樣,還是會有一大部分流民得以生存下來,進入西域。最後擺在劉範等人麵前的,就是該如何劃分西域的行政區劃。西域以前就是三十六個小國,一度被漢朝和匈奴人所占領。在北匈奴人控製西域時,匈奴單於將西域劃分給右賢王管理。後來東漢立國後收複西域時,也是和匈奴右賢王的部落交戰。但匈奴人並沒有如同漢人州郡那樣的行政區劃,一般匈奴人的製度,是針對人口的。匈奴最高統治者是單於,接下來是左右賢王、左右都侯、左右大將、萬夫長、千夫長等。因為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不在乎行政區劃。
在漢朝控製西域時,也隻是在西域建立西域長史府,讓西域長史統治整個西域。後來為了加強漢朝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又在天山之東和天山之北增設了戍校尉和己校尉。漢朝為了遙控西域,甚至還在涼州的敦煌郡設置了宜禾都尉,建立宜禾都尉城。可以說,漢朝已經用盡心機要控製西域,但也隻是控製,而非統治。西域三十六國名義上是漢朝的蕃屬國,但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漢朝沒有在西域進行係統性的行政區劃。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天這塊地方又被匈奴人奪走了。
劉範對於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很快就完成了對西域的行政劃分。劉範是根據西域的地理環境的特征對西域進行劃分的。西域,也就是新疆地區,其地理環境的特征概括起來就是三山夾兩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天山、南部昆侖山,三條山脈之間,夾著兩個盆地。夾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的,是準噶爾盆地;夾在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的,是塔裏木盆地。
所以,劉範也不做其他考慮,直接將西域以天山為界線,劃分為**的兩個州,阿爾泰山以南、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為一個州;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塔裏木盆地為另一個州。準噶爾盆地上的州命名為“天州”,因為天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塔裏木盆地上的另一個州則命名為“昆州”,原因和天州一樣,因為昆侖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
兩個新建立的州名字很容易取,但兩州下轄的郡就難了。最終劉範還是想到了辦法,依據西域原來的國名,來命名郡的名字。天州下轄有八個郡:高昌郡,高昌原是戍己校尉的駐地,因此得名高昌郡,轄區為高昌城周邊以及到涼州敦煌郡之間的廣闊土地;焉耆郡,因原焉耆國而得名,轄區為原焉耆國土;車師郡,因車師國而得名,轄區不僅包括原車師國,也包括車師國北部的車師後部,更涵蓋了幾個臨近車師的國家的國土;龜茲郡,因龜茲國而得名,轄區為龜茲故土,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上,擁有巴音布魯克草原的一大部分;溫宿郡,因溫宿國而得名,主要以溫宿故土為轄區,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闐池郡,和上述郡不同,因郡內有一個大湖名為闐池,闐池在後世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除此之外,闐池郡的東南方還有烏孫割讓給劉範的赤穀城;伊犁郡,因伊犁河而得名,涵蓋伊犁河流域全部,是天州最為肥沃的土地;福海郡,因後世有福海縣而得名,轄區為準噶爾盆地大部分、阿爾泰山脈,天州的北部地區基本涵蓋於其中,是天州中麵積最大的郡。
昆州同樣下轄八個郡,分別是樓蘭郡,因樓蘭國而得名,郡內有後世俗稱的羅布泊,最為接近涼州的玉門關和陽關;小宛郡,因小宛國而得名,下轄小宛國故土和且末國故土;精絕郡,因精絕國而得名,轄地為精絕國、戎盧國、渠勒國、扡泥國、寧彌國等國故土;和田郡,因後世的和田市而得名,轄區為於田國和皮山國故土,境內有塔裏木河的支流——於寘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莎車郡,因莎車國而得名,轄地為莎車國故土,跨行在蔥嶺上,境內有塔裏木河的支流——蔥嶺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西邊就是大宛國;疏勒郡,因疏勒國而得名,主要位於原疏勒國土上;尉頭郡,因尉頭國而得名,與被割地過的烏孫國接壤,境內有塔裏木河流經;烏壘郡,因烏壘國而得名,位於天山山脈上,夾在天州的溫宿郡和焉耆郡之間,南部也有塔裏木河流經。
昆州和天州不同,昆州南部的六個郡,北部的兩個郡,都是是東西縱向排列,沿著塔裏木河的走向分布的。南部六郡,從東邊開始數,到西邊的順序是樓蘭郡、小宛郡、精絕郡、和田郡、莎車郡、疏勒郡。北部隻有兩個郡,烏壘郡和尉頭郡。昆州的南北劃分的界線就是塔裏木河,塔裏木河以南的六個郡,都是北接塔裏木河,南接昆侖山,六郡大體上呈現出長方形的形狀。
至此,西域一共有兩個州,共十六個郡。但是由於以前西域的人口太少,隻有三十六個國家,主要的生產活動又是放牧,所以十六個郡,也隻有三十六座殘破不堪的城池。城池最少的郡,是天州最北部的福海郡,因為是牧區,以前又曾長時間被北匈奴人占領,所以境內一座城池都沒有。城池最多的郡,是車師郡,有八個西域小國的首都在境內。其餘的郡,大多數都是隻有一座城池。
這就讓劉範又犯了難。一個郡隻有一座城的情況,恐怕要到流民進入天州和昆州以後,才能從長計議了。因為很多郡都是隻有一座城,所以劉範也沒有幫天州和昆州取縣城的名字。一切都要等待流民入駐之後再定奪。
大體上劃分了州郡範圍,劉範就將構想交給錦衣衛,讓錦衣衛負責在西域進行州郡的界定,以方便流民進入後,能快速地得到領導。
有了屯田製和以工代賑法,劉範和臣屬們就有了安置流民的大致的措施。況且劉範現在還保持著四百五十萬石糧食的儲備,再加上洛陽之盟規定朝廷必須拿出兩百萬石糧食資助流民西遷,所以劉範基本上不用擔心流民在他統治範圍內餓死。唯一擔心的,就是朝廷負責安排西遷流民的官員是貪官,暗中克扣流民西遷時所需的糧食。
但即便是那樣,還是會有一大部分流民得以生存下來,進入西域。最後擺在劉範等人麵前的,就是該如何劃分西域的行政區劃。西域以前就是三十六個小國,一度被漢朝和匈奴人所占領。在北匈奴人控製西域時,匈奴單於將西域劃分給右賢王管理。後來東漢立國後收複西域時,也是和匈奴右賢王的部落交戰。但匈奴人並沒有如同漢人州郡那樣的行政區劃,一般匈奴人的製度,是針對人口的。匈奴最高統治者是單於,接下來是左右賢王、左右都侯、左右大將、萬夫長、千夫長等。因為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不在乎行政區劃。
在漢朝控製西域時,也隻是在西域建立西域長史府,讓西域長史統治整個西域。後來為了加強漢朝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又在天山之東和天山之北增設了戍校尉和己校尉。漢朝為了遙控西域,甚至還在涼州的敦煌郡設置了宜禾都尉,建立宜禾都尉城。可以說,漢朝已經用盡心機要控製西域,但也隻是控製,而非統治。西域三十六國名義上是漢朝的蕃屬國,但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漢朝沒有在西域進行係統性的行政區劃。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天這塊地方又被匈奴人奪走了。
劉範對於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很快就完成了對西域的行政劃分。劉範是根據西域的地理環境的特征對西域進行劃分的。西域,也就是新疆地區,其地理環境的特征概括起來就是三山夾兩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部天山、南部昆侖山,三條山脈之間,夾著兩個盆地。夾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的,是準噶爾盆地;夾在天山和昆侖山之間的,是塔裏木盆地。
所以,劉範也不做其他考慮,直接將西域以天山為界線,劃分為**的兩個州,阿爾泰山以南、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為一個州;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塔裏木盆地為另一個州。準噶爾盆地上的州命名為“天州”,因為天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塔裏木盆地上的另一個州則命名為“昆州”,原因和天州一樣,因為昆侖山山脈位於此州南部。
兩個新建立的州名字很容易取,但兩州下轄的郡就難了。最終劉範還是想到了辦法,依據西域原來的國名,來命名郡的名字。天州下轄有八個郡:高昌郡,高昌原是戍己校尉的駐地,因此得名高昌郡,轄區為高昌城周邊以及到涼州敦煌郡之間的廣闊土地;焉耆郡,因原焉耆國而得名,轄區為原焉耆國土;車師郡,因車師國而得名,轄區不僅包括原車師國,也包括車師國北部的車師後部,更涵蓋了幾個臨近車師的國家的國土;龜茲郡,因龜茲國而得名,轄區為龜茲故土,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上,擁有巴音布魯克草原的一大部分;溫宿郡,因溫宿國而得名,主要以溫宿故土為轄區,大體上位於天山山脈;闐池郡,和上述郡不同,因郡內有一個大湖名為闐池,闐池在後世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除此之外,闐池郡的東南方還有烏孫割讓給劉範的赤穀城;伊犁郡,因伊犁河而得名,涵蓋伊犁河流域全部,是天州最為肥沃的土地;福海郡,因後世有福海縣而得名,轄區為準噶爾盆地大部分、阿爾泰山脈,天州的北部地區基本涵蓋於其中,是天州中麵積最大的郡。
昆州同樣下轄八個郡,分別是樓蘭郡,因樓蘭國而得名,郡內有後世俗稱的羅布泊,最為接近涼州的玉門關和陽關;小宛郡,因小宛國而得名,下轄小宛國故土和且末國故土;精絕郡,因精絕國而得名,轄地為精絕國、戎盧國、渠勒國、扡泥國、寧彌國等國故土;和田郡,因後世的和田市而得名,轄區為於田國和皮山國故土,境內有塔裏木河的支流——於寘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莎車郡,因莎車國而得名,轄地為莎車國故土,跨行在蔥嶺上,境內有塔裏木河的支流——蔥嶺河從北向南貫穿而過,西邊就是大宛國;疏勒郡,因疏勒國而得名,主要位於原疏勒國土上;尉頭郡,因尉頭國而得名,與被割地過的烏孫國接壤,境內有塔裏木河流經;烏壘郡,因烏壘國而得名,位於天山山脈上,夾在天州的溫宿郡和焉耆郡之間,南部也有塔裏木河流經。
昆州和天州不同,昆州南部的六個郡,北部的兩個郡,都是是東西縱向排列,沿著塔裏木河的走向分布的。南部六郡,從東邊開始數,到西邊的順序是樓蘭郡、小宛郡、精絕郡、和田郡、莎車郡、疏勒郡。北部隻有兩個郡,烏壘郡和尉頭郡。昆州的南北劃分的界線就是塔裏木河,塔裏木河以南的六個郡,都是北接塔裏木河,南接昆侖山,六郡大體上呈現出長方形的形狀。
至此,西域一共有兩個州,共十六個郡。但是由於以前西域的人口太少,隻有三十六個國家,主要的生產活動又是放牧,所以十六個郡,也隻有三十六座殘破不堪的城池。城池最少的郡,是天州最北部的福海郡,因為是牧區,以前又曾長時間被北匈奴人占領,所以境內一座城池都沒有。城池最多的郡,是車師郡,有八個西域小國的首都在境內。其餘的郡,大多數都是隻有一座城池。
這就讓劉範又犯了難。一個郡隻有一座城的情況,恐怕要到流民進入天州和昆州以後,才能從長計議了。因為很多郡都是隻有一座城,所以劉範也沒有幫天州和昆州取縣城的名字。一切都要等待流民入駐之後再定奪。
大體上劃分了州郡範圍,劉範就將構想交給錦衣衛,讓錦衣衛負責在西域進行州郡的界定,以方便流民進入後,能快速地得到領導。